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大国文娱 >

第332章

大国文娱-第332章

小说: 大国文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CD…ROM和VCD生产的专利授权,可以谈吗?”裕谷光想了想说道。实际上,松下作为录像机最大的厂商,录像机时代几乎垄断绝大部分的专利,并且,也占据录像机生产的半壁江山。

    但是录像机普及程度远远不如VCD,鼎盛时期录像机年产销量也没超过1000万台。但已经给松下带来了惊人的厚利。

    而VCD售价虽然比录像机要低廉,但市场潜力却是录像机十倍!

    也正是因此,松下想要做VCD,却苦于大部分专利都被垄断在新飞电子科技公司手中。而不用新飞的专利标注的话,生产出来的光盘,则不能被大部分的光驱机器读取,这么一来,小众的机器,自然是没法竞争得过形成主流大势的VCD。

    “这个……倒不是不可以!”林棋想了想,反正大体上还是要授权一些企业,分散反垄断调查的注意力。

    如果专利费不低的话,倒不是不可以!

第595章 准备截胡() 
在股权交易谈判失败之后,索尼和松下的代表却并没有离开。本来,这就是两家公司预料之中。

    林棋并不是那么轻易,就会把旗下优质资产出售掉。

    即使新飞电子公司现在遭遇反垄断调查,但这正是其护城河深厚的象征。

    如果不是d…和vd业务,分别在电脑光驱市场和家庭影音市场打遍世界无敌手,也不至于被反垄断法盯上。

    也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相关的专利,代表着数百亿美元的市场,索尼和松下才非常想要进入这个市场。

    当然了,要等到专利过期也是可以的,但是,关键是,两家公司等不及!

    而且,新飞电子科技公司,还不断的修订新的专利标准。即使再过几年,初始的专利过期,但更新换代的技术,也会让新飞电子科技继续在光盘存储市场占据绝对领先的地位。

    所以,接下来谈技术授权的问题,林棋则的跟两家企业锱铢必较。

    一开始,林棋狮子大开头,要求d…光驱和vd专利授权,每台整机收取零售价格的5%,作为新飞电子的专利费。以一台vd300美元计,一台就要收取5美元的专利费用。

    这个苛刻的专利费,让两家公司有巨大的异议,之后,就是讨价还价阶段。

    用了一个多星期的谈判,敲定了索尼、松下分别预付25亿美元的专利费,作为敲门砖,获得d…和vd相关的专利使用授权。

    另外,就是专利分成费用,下降到了整机售价的2%。这个专利费,并不算太过。300美元的整机,也仅收取美元的专利费用。

    当然了,若是新飞自己卖vd,每台利润绝对不止美元。但是,为了将“垄断”的定义去掉,让更多厂商能生产vd和d…,这也是正常的。

    而在林棋跟索尼、松下签署了专利授权协议之后。

    不久后,飞利浦公司又联合索尼方面的人宣布,飞利浦将以50亿美元的价格,继续向索尼公司出售25%的新飞电子科技公司股票。

    索尼公司借此,股权比例提升到20%,成为新飞电子科技公司的第二大股东。而飞利浦公司持有的新飞电子科技公司的股票,仅余75%,退居第四股东的地位。

    至于,松下公司也选择增持了一部分股票,将股权比例提升到79%,位居第三位。

    也就是说,不管林棋态度如此,飞利浦公司是大步的退出,而日企则是迅速的抢占主要的股东位置。虽然,现在索尼、松下加起来,持有约为28%的新飞电子科技公司的股票,不足以威胁新创业电子近4%的控股股东地位。

    但是,这个差距已经很小了。如果,飞利浦公司继续转让更多股权给日本企业,那么,日企将会将股权增至355%!

    而为什么索尼和松下那么有钱?林棋自然是明白,并不是两家企业的利润能够支持这么大规模的投资,而是日本大企业,能够在日本金融行业,轻易获得巨额融资。

    也正是靠着日本银行界的支持,这些日本企业现在是非常的土豪。

    当然了,后来日本前十大银行破产了五家,也跟这个年代,盲目的借贷款给日本企业有很大关系。

    ……

    “林总,你看我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索尼公司真的特么的有钱,真不知道这钱是从哪里变出来的,几十亿美元几十亿美元的砸,简直就像作弊一样,不仅仅想要买新飞电子公司的股票,而且,还在酝酿着并购哥伦比亚集团旗下的影视和音乐公司!”在林棋跟日本两家公司签署了专利合作之后,对索尼不由产生了极大的好奇,所以,专门让小于去调查一下索尼近期的动态。

    一查就发现了,这个年代的索尼的画风是——买、买、买……当然,这是这个年代日本企业的一贯作风。

    索尼这样的知名企业,银行信贷额度很高,野心又很大,甘于借钱并购。所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到了2世纪之后,画风则变成了卖卖卖!日本企业,不仅仅将海外资产不断抛售,而且,其本土的很多品牌和产业,也不断被砍掉……

    简单说,就是还历史欠账,历史上不计得失的投资,到后来,潮水褪去之后,才发现不少的投资项目,其实是在裸泳。

    “索尼利润自然是没有那么多,但是日本银行业,现在钱多的发慌!”林棋笑道,“你看,现在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居然不是美国的,也不是欧洲的老牌企业,而是日本的那些银行。而日本那些银行,基本上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完全是围绕着日本政策,不断的低息民众的存款,然后,以比国际上便宜的贷款利率,借给日本企业。早期日本企业还是拿钱去研究技术,改善生产。现在,就只剩下钱,买买买了!”

    “有钱真好!”小于感慨说道,“要是香港和中国国内的银行,那么有钱就好了!”

    “即使将来国内经济发展起来了,民众储蓄率高了,也要吸取日本的教训。对于一些盲目投资行为要控制,不要随随便便的把钱贷出去,银行最关键的是把把好关!至于高风险,不确定的生意,应该是让社会上有钱的资本,比如风投去冒险尝试。银行若是做风投的事情,肯定是误国误民的!”林棋笑道。

    后世一堆傻逼,提出银行贷款门槛高,嘲笑银行不敢给创业公司贷款。但是……日本的几十年停滞,就是银行胆子肥,给一堆不产生利润的企业一视同仁的低息贷款。鼓励了那些企业,大手大脚花钱,不会精打细算。原本,可能价值亿的项目,被一些钱多了烧手的企业,投资5亿甚至0亿来并购。

    简单说,并购是损害一家企业长远利益的最常见的手段,绝大部分的并购,产生大量的虚拟的“商誉资产”,严重损害股东的利益。但是,在对于未来的乐观中,很多人不以为意。

    所谓的商誉,也就是价值亿元的企业,被一家巨头0亿收购。那么,9亿不存在的资产,以商誉的形式被计入报表中。也就是投资0亿并购一家企业,报表里面暂时的统计也是0亿。但是,今后随着时间发展,商誉价值会不断的计提贬值,也就是说,长远而言,0个亿昂贵的并购,会产生9亿元的损失。毕竟,商誉迟早会清零,只不过是暂时糊弄投资者的。而资产亿元的企业,未来即使赚了9个亿,填补了之前商誉形成的窟窿,但是……规模发展了十倍,投资者才刚刚回收成本啊!

    所以,林棋一般不太喜欢那种并购……当然了,哥伦比亚这样的公司,若是溢价出售的话,还是值得买的。因为,这样的公司,溢价不会太离谱,与此同时,对于有心利用好莱坞的品牌影响力,来把娱乐产业扩张到全世界的文娱巨头,收购哥伦比亚影业,即使是溢价,未来也是可以通过协同效益获利!

    索尼后来虽然做了不少愚蠢的投资,但在娱乐行业,索尼的投资却罕有失手。音乐、电影、游戏、动漫……这些娱乐版块,后来重构了索尼。原本的索尼的一家硬件公司,但硬件版权不断的被甩卖,剩下的核心资产,渐渐就变成了娱乐内容。

    由此可见,文化娱乐产业在未来几十年内,不仅仅不会衰败,而且,还是大有前途。尤其是,未来的文化产业的布局,影视公司也不单纯的影视,音乐公司也不能单纯做音乐。出版公司一定不能只做出版,游戏公司也不能仅仅做游戏。

    如果仅专精于一个领域,在文化领域很难成就大格局。而那些超级巨头,比如,迪士尼、华纳、腾讯、索尼等等公司,基本上都是全产业链经营,影视、音乐、出版、游戏无所不包,各大领域的ip互相的转化,这样才能具备更强大的ip竞争力。

    历史上,索尼选择并购哥伦比亚,也是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哥伦比亚是美国主要电影厂中唯一对全部2700部库存影片都拥有版权的。哥伦比亚公司成立于924年,由来自纽约东区的科恩兄弟创办。

    最初的时候,哥伦比亚通过制作西部和喜剧电影,使的小小的电影厂风生水起,即便是在美国大萧条时期都保持了盈利。在六十多年的发展之中,科恩兄弟吸引了一大批有才华的导演,为哥伦比亚创造了许多杰作:弗兰克·卡普拉主演的《一夜风流》、罗伯特·罗森主演的《王者天下》、戴维·利恩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和《桂河大桥》、以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第三类亲密接触》等等,上映之后得到了很好的口碑。尽管电影库存量并不是好莱坞之最,但哥伦比亚拥有十二部奥斯卡获奖影片,是当年的最佳电影公司。此外,它还是电视行业的翘楚,拥有20部,共23000集电视连续剧,包括《我梦见珍尼》、《吉德盖特》、《淘气鬼》和《危险人物丹尼斯》。

    索尼投资哥伦比亚公司,一开始并没有获得多少利益。但是,但却是借助哥伦比亚的影响力,将索尼音乐推广到全世界。随后,又因为《蜘蛛侠》的ip爆红,让索尼在影视领域,成为了挥斥方遒的巨头。

    嗯,即使是华语市场的电影《卧虎藏龙》、《大腕》、《功夫》、《长江7号》等等叫好叫座的大片,也都有哥伦比亚和索尼的投资。

    影视和音乐在全球称霸之后,给索尼的游戏业务,带来了大量的ip资源。与此同时,音乐板块可以给影视、游戏等等业务提供原创的音乐。

    在各大领域都成为了佼佼者之后,在日本动漫产业不断叫嚣着“业界药丸”的年代,索尼却凭着跨行业优势,成为日本动漫产业最高产的巨无霸。

    各种文化产业互补,形成的生态链条,绝对比单一的文化产业链更稳固更具备输出能力。

    而林棋记起了索尼对好莱坞公司的布局之后,想了想,决定开始截胡!

    索尼在新飞电子的股票购买上,耗费了大量资金之后,估计,用来并购哥伦比亚影业的资金不会那么充裕。

    而林棋的新创业电子集团,相对于索尼而言,资产规模自然庞大的多。即使,背后没有强大的银行团支持,但是,仅凭着自身的现金储备,收购哥伦比亚影业部门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第596章 隔岸观火() 
实际上,索尼想要收购哥伦比亚音乐和影视板块业务,也并不意外。

    早在60年代,日本被美国的推动下,逐渐开放日本的国内市场,允许外资企业,尤其是美国的企业,进入日本市场进行合资。当然了,日本为了保护本土资本,不能将市场完全交给美国企业,所以,制定了外资企业不能直接在日本市场设立子公司,而是需要先跟日本当地的本土企业合资企业。其中,规定了本土公司在合资企业中占据股权不低于50%。

    本质上,中国后来改革开放的合资企业政策,也借鉴了日本这个政策。日本这个政策,本质上,是为了引进技术和资本的同时,避免本土产业完全被外国资本控制。所以,才推出了这种比较封闭的政策。当然了,合资企业运营满三年以上之后,股权转让就渐渐不受到限制,也导致了后来有不少合资企业完全成为外资的全资企业。

    就如新创业电子集团在日本成立的分公司,一开始就是合资,之后,满足条件之后,赎回股权,成为接近于全资的子公司。

    而造1968年,哥伦比亚公司的音乐部门就看好日本市场,准备进军日本的音乐行业,并且积极的寻找当地大企业进行合作。后来,索尼抓住了机遇,跟哥伦比亚公司一拍即合,成立了CBS/SONY唱片股份公司,这个合资公司,利用了哥伦比亚的资源、品牌和渠道,但是,基本上完全是由索尼方面的团队掌控。也正是通过这个合资企业,索尼开始了在文化娱乐市场的征程。

    最先成功的是音乐板块,索尼的硬件部门,生产风靡世界的随身听,配合CBS/SONY唱片股份公司的业务迅速做大,从1968年的7亿日元的收入,发展到1988年达到了惊人的1000亿日元的收入。

    这除了是因为哥伦比亚公司的影响力之外,日本唱片市场的快速成长,也有巨大的关系。

    而在日本和娱乐市场,随着经济崛起,而不断的刷新纪录的同时。80年代开始,美国好莱坞传统的巨头里面,美高梅、哥伦比亚等等多家公司,都因为过高的经营成本和负债,造成了经营困难。

    毕竟,这个年代美国的贷款年利率是超过15%的,大部分负债率高的企业,如果生意的利润不是那么高,那么,别无选择,只能通过抛售旗下资产,来降低负债率,避免财务上出现赤字。

    而日本的企业之所以在这个年代,能够大手大脚的买买。因为,全球主流资本主义国家,大部分是进入了罕见的高利率时代,大部分企业从银行正常的借款的年利率都超过15%,债券市场上,企业债券年回报率高于20%甚至30%的多不胜数。基本上,大部分企业,根本就无心扩大生产,只想要不断的降低负债比例,因为负债成本太贵了。

    而日本企业则是因为,这个年代的日本银行界给本土企业的贷款利率,甚至低于7%,远远低于这个时代平均的贷款利率水平。

    靠着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