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大国文娱 >

第284章

大国文娱-第284章

小说: 大国文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仅是拍摄电影、发行电影的公司,终究不如放映设备、拍摄器材、后期特效所有的产业链核心技术,都一应俱全的技术主导型的企业。

    除此之外,就是邵氏院线开始,未来对于院线上映的片源,优先考虑数字设备拍摄出来的作品。非数字摄像机拍摄的胶片电影,渐渐减少放映。

    这种手段,也是逼迫合作的导演和剧组,为了在邵氏院线上映,不得不选择更换新的拍摄设备,被动的升级换代拍摄器材和理念。

    “老板,这么做的风险确实有点大!”黄锡照陈恳的说道。

    “我知道,但是,了不起亏20个亿。20亿而且还不是一年亏,分为5年亏,每年顶多亏4个亿,我还亏得起。”林棋淡然说道,“如果做成了,保守估计是1000个亿的庞大市场!财务上,你别看的太重了,问题是战略方面的。亏的多,不会找你背黑锅!项目做成功,算是新创业影视集团的项目,失败了之后,可以剥离项目,我个人原价吃下,不会影响新创业影视集团中小股东的利益!”

    “我知道了!”黄锡照点了点头。

    换做是上市公司,或者是股权比较分散的公司,出了重大的亏损或者的投资项目失败,总得找人背黑锅的。

    但是新创业影视集团,并不是上市公司,大股东是林棋,包括黄锡照等等管理层,仅持有一点的股权。这些股权都是林棋赏的,他们怎么可能会反对林棋。

    更何况,新创业影视集团这些人能从香港这个角落里面的小公司,渐渐成为世界大名鼎鼎的影视巨头,也全耐林总的帮扶。

    没有林总,新创业影视集团,顶多能发展到新艺城那个程度,而不是现在这样,能跟好莱坞的巨头谈笑风生,平起平坐。

    ……

    事后,林棋专门抽空去拜访了一下邵逸夫。

    邵逸夫精神很不错,气色也很好,而他家中也特地安装了一台康佳电子公司特制的100英寸等离子2K电视。

    无论是100英寸的大屏幕,还是2K高清显示技术,对于现在的电视产业都是太过于超前了。要知道,现在720P的显示技术,在电视机领域还处于正在普及的状态,并未成为市场主流呢。

    不过,在实验室状态下,小规模制作的100英寸2K电视,并不是不可完成的任务。这台实验室制作的电视,成本高达600多万港元。林棋和邵逸夫都没有在意这种产品的价格,而是对于未来显示技术的发展,更有了清晰的认识。

    “林生啊,你的作为,真的很不错,让我这个老人都有些吃惊了,时代发展的这么快。”

    “邵六叔哪里话,这仅是实验室里面的产品,等到上市量产,并且价格能让市场接受,二三十年后,也未必能实现。你们老前辈的心血和精神,才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我今天来,是向邵六叔请教一些事情。”

    双方已经算是老熟人,林棋也不客气,他随手摆动,竟然发下了桌子上放着《fate/staynight》的宣传海报。

    “邵六叔对这个作品也感兴趣?”

    林棋不由好奇,《fate》系列虽然已经推出,也在邵氏影院放映。但是,邵逸夫早就多年不过问具体经营了,怎么会对于单部电影感兴趣。

    “很不错,这部动画电影的制作极为精美,堪称老夫平生仅见。林生啊,我感觉电影大制作,才是电影发展的趋势,百花齐放的今天,一定会有更加优秀的作品出现,而观众的口味,也会逐渐的提升。”

    “邵六叔,不瞒你说,我正有此意,限制电影的上线,从而逼迫制作人拿出更好的作品。”林棋笑道,“全面采用数字高清摄像机拍摄,并且,大量的普及电影特效!”

    邵逸夫也是略微震惊,这样的做法,短期内减少邵氏院线的片源和生意。但如果战略渐渐的获得成功,那么邵氏院线和新创业影视集团,则有可能成为未来影视行业的话语权的掌控者之一。不仅仅的靠着资本优势掌控明星导演的经纪合约,那并不牢靠,而是靠着技术领先和标准垄断,真正的掌控行业的话语权。

    “你有几分的把握,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具体的过程,不好把控。”

    邵逸夫直言,邵氏电影的没落,是市场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林棋的做法,则是主动干预市场。

    “七分把握,五年以内,华语电影整体制作水平,质量应该会有提高,到时候,我们冲击海外市场,应该会有很明显的变化。”林棋说道。

    《fate/stay night》推出之后,虽然受制于胶片放映设备的效果有限,但在海外市场的反向也是极为不错,掀起了阵阵热潮。

    受此影响之下,很多的海外观众,强烈的呼吁,引进数字高清放映器材,更好的呈现画面的效果。

    这就是曙光,当然,也只是开始,好莱坞电影的蓬勃发展,到了二十世纪初期,完全就是野火燎原,迅速的刮起了全球热,在工业时代的步伐下,更好的迎合了世界各地的口味,对于海外世界,一度形成了割据的巨面。

    “你就放手去做吧,老夫的过去经验做不了准,但是,我感觉你一定能做出远超过我的成绩!”邵逸夫这样说道。

    两人又是闲聊了一个多小时,林棋这才拜别离开。

    新创业的动作很快,团队的公关更是做的很好,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各大报纸,电视台,都是植入了新创业的广告,而其中一条信息,就是为了推进电影行业的技术发展,旗下的电影院线,优先考虑数字高清摄影机拍出来的数字电影片源。胶片电影电影院,只会选择极少数优秀作品,才拥有放映资格。

    这是个很细微的变化,但在电影的从业者看来,却是无异于行业变天了。

    以前香港电影行业每年产五六百部作品,有些初创的电影团队,甚至不要人工成本,仅凑齐了胶片和租摄像机的钱就开怕,成本最低甚至仅要是几万块钱。

    那些画面垃圾的片源,一样是有可能获得院线的放映资格。只不过,成绩差的话,几天之内就会下画。

    简单说,香港的电影在当地上映并不难,三分之二的电影,都有资格在电影院上映。只不过电影院对于那些质量很差的电影,仅给一个放映厅的试映,并不会帮出品方制作更多拷贝。只有试映成绩好,才会制作更多拷贝,扩大放映的范围。

    而新创业系,则是给出更残酷的筛选机制,优先考虑数字摄像机。也就意味着,预算低于500万的电影没戏了!因为,现在的新创业影视集团租界数字摄像机,三个月的租金高达300万元。

    “新创业影视又想做什么,疯了吗?不要小成本的电影了?”

    “香港电影是小成本电影撑起来的,新创业影视公司放弃小成本,这是自取灭亡!”

    几乎所有人都发出了猜测,作为回应,新创业第二天即使做出了解释,香港电影目前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数量,而是质量。大量的从业者,一年多的可以拍10部电影,基本上都是没有影响力的烂片。与其这样,不如集中经营和资本,拍摄一部电影。数字影视的时代,也是未来大势所趋,如果不想要被淘汰,尽快拥抱新技术,才能拥有未来。

    “怕是疯了吧,多少年来,都是这样拍电影,这是新创业是要做什么,我刚刚拍到一般的《抗日大业》,都谈好了合作,难道说拍出来还不让我上映!”

    虎门影视基地,一个三流的剧组导演刚刚停机,拍摄完新的手撕鬼子镜头,就是得到了这样的消息。

    “导演,我们这个怕是搞不定,真正拿得出台面的,也就那么几个导演,我们这个……”编剧一脸忧愁的看着导演,心中很担心。

    “没事,继续拍,我们和院线有合同,如果他们拒绝,那我们打官司!”导演一咬牙,继续开机。

    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不得不说,他们看到了被新创业影视集团收购的邵氏院线的潜力,鼓足了劲头,正要来一个高产似母猪,就收到了这样的消息。

    一时之间,消息传遍了内外,可谓是怨声载道,没有人看好林棋这一波操作。原因很简单,真正能出好作品的,也就是极少数的导演能出,而且一部好的作品,拍摄需要大量的时间,按照严格的标准,一年顶多有20部作品,能达到新创业系的质量要求。院线不可能只为了这些电影服务,那样的话,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得关门歇业。

    一部电影的热潮过去之后,需要更好的作品来接替,才能形成完美的循环链。

    很多人觉得林棋有点飘了,有钱就以为可以为所欲为。不少人,甚至想要看着林老板在院线市场跌跟头,把自己吐出来的话,重新吃回去。

第503章 不看好() 
    按照林棋对于邵氏电影公司的了解,历史上的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院线资源,在80年代末是承包给了德宝电影公司。

    德宝电影公司本该是85年接手邵氏院线,并且,一度成为香港三大影视巨头之一。然而,这家公司跟金公主娱乐(新艺城)一样,都是在90年代初就宣布结业。

    金公主娱乐公司结业很简单,是因为其公司背后的老板雷觉坤去世,雷家的人对于电影不感兴趣,也镇不住新艺城那些勾心斗角的创始人。所以,新艺城是业绩最好的时期,宣布解散公司,将资产部清算。

    德宝电影公司,原本的洪金宝、岑建勋组建的小公司,承包邵氏院线,也主要是商界大佬潘迪生入局电影行业,成为德宝电影大股东。而潘迪生做电影,也是省心来潮,为了捧杨紫琼。除此之外,投资电影对于潘迪生代理的手表、珠宝、奢侈品生意,是能起到广告效果。但是,潘迪生毕竟不是单纯做电影的,在邵氏电影院线租约到期之后,加上,电影市场开始转冷,迅速宣布退出了电影行业。

    而目前历史出现了变化,潘迪生并没有入局电影行业。邵氏电影院线还在邵氏公司自己手中运营。由于香港的电影院数量的增长,邵氏院线的生意,也远远比历史上更差。

    也正是因此,香港本地很多资本,了解了邵氏电影院线的上座率之后,都不愿意投资。也正是因此,邵逸夫才是选择日本、美国等等外资,进行谈判。

    当然了,美国的电影行业收购香港院线,会遭到行业的抵制。毕竟,现在香港电影还是非常警惕好莱坞的入侵。

    换做电影不是太强的日本,倒是更合适的买家。

    “林总,查清楚了,那人叫青山雄日,是索尼公司负责影音娱乐项目的高管,索尼想要进军娱乐产业,所以,对于香港的娱乐公司,很是垂涎三尺。毕竟,香港的影视比日本制作水平要高,又比好莱坞公司要便宜的多。”秘书小于很快就给林棋汇报电话,对于青山雄日的资料还是很好查的。

    索尼想要进军娱乐产业,也不是秘密,而是多次在媒体上公开的新的战略方向。

    而且,索尼的代表如不公开身份的话,也不能取信于邵逸夫。

    “好,这样,你去跟新创业影视集团公司的股东和黄锡照总经理说,召开董事会议,研究收购邵氏电影公司的方案,流动资金不足的话,跟我说,我来出!”林棋表情严肃的对着电话那头发号施令。

    80年代在世界买买买的日本财团出现,让林棋感觉到了一点压力。

    因为,林棋知道,日本人是真有资本,也真的想要买。整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日本都在世界大量的投资。

    一直到90年代中期,日本才意识到,经济危机并不是短期的,那时候,日企发现钱不是那么好赚的,才开始捂紧钱包,停滞了疯狂的资产购买计划。

    林棋这边说完,小于那边就立即通知了董事会,董事们来到会议室,听完小于说完的话后,纷纷露出了不解的表情。

    “我们为什么要收购邵氏电影公司啊?我们电影业务比邵氏强10倍不止!”

    “就是,我们目前现在即使有钱,还不如多扩张vcd影碟球销售网络,这个渠道比电影票房市场有前途多了。”

    “内地的虎门影视基地,发展的不错。未来还能开辟旅游、酒店、饭店等等服务业,投资虎门影视基地,岂不是比邵氏的电影院更好?”

    “我们是做球市场的,邵氏只有几十家电影院,在球市场面前,仅是杯水车薪,千分之一的市场份额都不到。有着钱,还不如投资一部2个亿大制作,一部火了之后,还能持续拍续集!”

    “小于啊,林总不是说过,未来技术发展是以互联网为主。以后网络发展起来,院线资产一钱不值,还是投资影视基地,以及投资电影内容吧!多培养一些大导演,挖掘一些大明星,搞好特效技术,比那啥的院线,更值的投资!”

    “你劝劝林总,虽然,收购邵氏电影院线,对于老板而言,这是九牛一毛,但钱多了也不是这么浪费的。随便买一栋楼,收收租,也比邵氏电影院线靠谱!”

    小于这下犯难了,他又重新给林棋打了电话,但是要命的是林棋此时根本不接电话,这让小于进退两难。

    “怎么办,黄总?”小于看着坐在公司首席的新创业影视集团的总经理黄锡照。

    黄锡照说道:“我不太了解情况,如果,真是老板说投,我肯定立即研究出方案。问题是,之前老板根本没跟我们说!”

    “就是,老板这么多年,让影视公司投资经纪业务、投资电视台、投资影视城、投资电脑特效技术,这些都是长远的布局,我们都觉得有道理。但是,这么多年没布局院线,突然买一家破破烂烂的院线,邵氏自己经营都亏本,我们没做过院线,能赚钱吗?”

    “小于,不要仗着秘书身份,假传圣旨啊,出了问题,你兜不住的!”

    小于感觉到很委屈,委屈的想要哭了。

    但是……

    香港现在移动电话的通讯质量,只能说差到极点。

    所以他打了几次电话,固定电话换移动,移动再换固定。固定电话倒是能打通,就是对面告诉小于林总出去了。

    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