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乱世明音 >

第56章

乱世明音-第56章

小说: 乱世明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她一直装作不知。

    我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个美貌又温婉的女子,小鸟依人地立在独孤公子身边,在人前装出自己很受夫君宠爱、很幸福美满的样子。

    费力装点门面极伤自尊。然而怕被外人嘲笑:不得夫君疼爱,一个女子便失去了得以傲人的一切资本。

    真的是不甘心呀。搓了绳子想拴住一只风筝,绳子那头的却是一阵风。

    现在想来,那日在秦州赴宴,她调笑宇文泰为我画眉时,当是已经知道了。难怪当时独孤公子不高兴。

    我轻声说:“我从前一直以为他们夫妻感情尚好。”

    金罗撇了撇嘴,说:“阿父对仆兰氏也比对她好些。——仆兰氏就是阿父在荆州纳的姬。仆兰氏随阿父入陇之后,在家中被她排挤得可不少呢。还好仆兰氏有个儿子阿穆撑腰,不然,日子更难过。”

    她似乎极不喜欢郭氏。

    “她是怎么死的?”我问。

    “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听绯月说,有一日她同阿父置气,阿父没有理她,她便说了一些难听的话,都是关于你的。说什么另攀高枝而去的女人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说到这里,金罗抬眼悄悄打量了一下我的表情,大概见我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又接着说:“阿父大发雷霆,把书房都砸烂了,还扬言要将她遣归娘家。谁都没见他发过那么大的脾气。郭氏这才怕了。后来阿父一直拒绝见她,她又惊又惧,大概也很伤感,便病倒了,不久就去世了。大夫说,是心病。”

    “他如今这么大脾气了。”不禁喟叹人事多变。从前那般温柔沉稳,怎会对一个女子大发雷霆。郭氏也算不得罪大恶极,却白搭了一条性命进去。他何苦勃然大怒。何苦。

    金罗也笑了:“在家脾气是不小呢。不过后来娶的崔氏倒是真的贤良。他发脾气的时候也愿意小心在旁伺候宽慰。郭氏待我好都是当着阿父的面,阿父看不到的时候她就对我不理不睬,头昂得可高呢。但崔氏是真的对我好,对其他的姬妾也和善。所以阿父还是挺敬重她的。”

    我一笑:“她毕竟是高门里出来的女儿,同郭氏又不同些。”

    金罗忽然软绵绵地问我:“阿家你也是高门出身吧?我听阿父说,是南边的。”

    “对。我娘家姓邹,祖籍是洛阳的。”

    她抿了抿嘴,似是欲言又止。想了半天,还是开口小声问:“你当初为什么要离开我们?从前我看着郭氏带着阿善玩却不理我,我总在恨你,我总是想,若是我母亲在身边,谁又敢轻视我呢。”

    她看着我的眼睛那么清澈明亮。此时又成了一个孩子,可爱又脆弱,急急地诉说着自己成长中的委屈。

    我的心里缓缓泛起一阵暖流。她还是将我当成她的生身母亲。她同我撒娇,同我生气,对我说过分的话,皆因为她那么笃定,亲生的母亲不会真的遗弃她。

    我望着照在院子里的暖融融的一地阳光,说:“当时确实有迫不得已的理由。关系到很多人的命运。我们只能那样选择。”

    “是什么理由?”她迫不及待地打断我,“我曾经问过阿父,可他也不愿说,只说是他辜负了你。可是是什么样的错,能让你甘愿放弃都不愿意原谅他?难道离开他你就一点都不痛苦吗?”

    我沉默了一会儿,千头万绪要如此从头说起。一生想他是最多的。对和错又该如何说?

    便说:“别问了。都过去那么多年了。”

    像是一件已经破碎的琉璃,我把它小心拾掇,细细镶补。所有那一切,情愿悄悄埋藏,等待数十年过去,也不过是空旷庭院里的一声叹息。其实很快的。

    “真的是他的错吗?”她的语气很失望。一直崇敬和爱着的阿父竟然也会辜负一个女子。完美的样子被打破,始料未及。

    “那你”她欲言又止,“你还喜欢阿父么?”

    我一愣,心头动荡,像泼洒了一碗小火慢煎成的药,苦味四溢。

    还未开口,她已低下头去,用力摇了一摇,狠狠说:“算了,我不该问这样的问题!”

    我想起宇文护的事情,忍不住说:“我觉得很抱歉,你和萨保的事”

    “别提他!”金罗一扭头打断我,“辜负爱情的男人不值得记住!我现在是宇文毓的妻子了!”

    我一愣。

    像是赌气的孩子话,却又异常坚定。仿佛自己都瞧不上自己曾经那点非分之想。他是个有妻有妾的人呀,自己这样的清白女儿,不要名分只要人,傻傻地投靠上去,竟被他生生出卖。

    自尊千疮百孔。

    她也是贵族出身,父亲叱咤半生没怕过谁,只对她俯首帖耳百般疼爱。——

    也是一颗掌上的明珠呀。

    怎的到了那个男人跟前,就弃之如敝履,不见半分好处?

    我看着她嗔怒着的娇俏的脸。

    辜负爱情?我不由得细细玩味这几个字。

    注释:

    1阿家:婆婆称为“阿家”,“大家”。北齐书崔达拏传:天保时,显祖尝问乐安公主:“达拏于汝何似?”答曰:“甚相敬重,唯阿家憎儿。”显祖召达拏母入内,杀之,投尸漳水。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手机用户请到。c阅读。

第七十四章大统十四年(公元548年)-春() 
最早的时候,因为宇文泰平元颢、迎孝庄帝有功,被封了宁都县子。

    大统十四年二月,皇帝下诏改宁都县为郡,封宇文毓为宁都郡公,食邑三千户,用以表彰宇文泰的勤王之功。

    到了这年五月,皇帝又大封有功之臣。宇文泰被进授为太师,已经移镇河阳的如愿亦进为柱国大将军。又因为他多年来克下溠、守洛阳、破岷州、平凉州等功勋,给他的几个儿子都封了爵位。一时门庭光耀,贵不可言。

    这天封赏回来,宇文泰的表情淡淡的,不见有多么的欣喜。

    同我说:“我准备奉太子西巡,所以要离开你们一段时间。”

    我倒是觉得奇怪。近几年东边没什么动静,柔然和吐谷浑也一直无战事,怎么突然想着要西巡。

    他的脸在烛光下显得讳莫如深。半晌,又说:“独孤信近日连上三本,俱陈在陇右岁久,启求还朝。”

    大统六年,大统十四年我在心里默默算着,说:“已经八年了。”

    他看了我一眼,冷笑一声:“你也记得如此清楚。”

    我垂目不语。直到今天,我们之间提起他,还是那样隔阂。

    宇文泰眉头紧锁深深不悦:“他是要干什么?”

    他曾经答应过他,永镇陇右,再不还朝。

    “你西巡去为了去见他?”他对独孤公子的忌惮与日俱增,甚至到了彻底不愿让他踏足关中、接近朝廷的地步。

    宇文泰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这几年过得快,人的想法也变得快。是该和他当面谈谈了。”

    宇文泰开始老了。不光他的身体在衰退,他的心亦在老去。这一年多来他逐渐变得易怒又多疑,对他自己不信的事情彻头彻尾地厌弃。

    有时没来由地发脾气。也许他太累了。

    但是却越来越喜爱邕儿。

    邕儿已经满五岁了。他亦过早地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同觉儿不一样,他不显得那么聪慧过人,却有着和年龄完全不相称的沉稳和内敛。同他的年纪相比,他的沉稳是显得有些笨拙和木讷的。与两个兄长工读经史不同,他小小年纪便喜欢读兵书,还常常一本正经说,兵书中不光讲怎样打仗,乃至做人处事的大智慧,都在其中。

    宇文泰最爱他,常对人说,将来能继承他的人,必定是宇文邕。

    大统十四年的夏五月,宇文泰奉太子西巡,一直远到北长城,又在长城脚下大狩。听说也经过了河阳,独孤公子又当面请求他,要求还朝。宇文泰未允。之后两人密谈一夜,旁人不知内容。但那夜之后,独孤公子继续留在了陇右,不再提还朝之事。

    我总在偷偷思量,他为何突然如此强烈地要求还朝。

    我已无法再得知他心里的想法。不由得苦笑,别说他,连宇文泰的想法,我都越来越不明白了。

    有了三个儿子之后,宇文泰一直想要个女儿。可是经历了生邕儿的惨痛之后,大夫断言我再也不能生育了。

    然而他还是待我无微不至的,捧若手中至珍。我曾暗示他若实在想要女儿,便纳个姬妾回来。他倒促狭地笑话我:“你这妒妇还容得下家里多个女人?我可不想整天为后宅吵闹而头疼。白白地英雄气短。”

    我不悦:“好心容你娶个年轻的回来,好过日日对着我,看也看腻看烦了。你倒来笑话我。以后便是你想,我也不许了。”

    他吃吃笑着抱住我:“放心,我永不想,就守着你了。我光喜欢善妒的女人,都三十多了还是这个样子没变。”

    我以为日子可以这样一天天安宁又平淡地过下去。我最终可以和宇文泰一起看护着几个孩子,一起白头。

    在陪同太子西巡之后,传报东线不稳,邺城那边似乎正在往边境调兵。于是宇文泰又带着我和孩子们举家迁屯到东雍州。

    大统十四年刚入秋,邺城那边遣高岳、慕容绍宗、刘丰生等将率众十余万围大将军王思政于颍川长社城。

    王思政是宇文泰的爱将,一生戎马。不仅有勇有谋,而且为人高风亮节。他不受显职,亦不营产业。宇文泰曾赐给他一处田园,王思政出征后,他的家人在园地上种了桑果,王思政回来后大怒,命左右拔而弃之。宇文泰听说了此事之后也多有感慨。而他对士兵却极为爱恤,因此在军中威望极高。

    长社城被围时,城中只有区区八千守军,却死守城池,高岳久攻不下。

    颍川的战事一直拖到来年春天。高欢的长子高澄见久攻不下,亲自领兵增援。

    那时高欢尚在病中,高澄作为长子,大概急于要立下功劳,以便将来承袭父亲的爵位时能够服众。

    他想到一个恶毒的办法,决洧水灌城。

    王思政只得向宇文泰求援,听说信中言辞恳切而沉痛,说城中水流涌溢无法遏制。士兵虽英勇作战,然而挡不住城中四面八方水如泉涌,乃至悬釜而炊。

    宇文泰立刻亲自帅军支援,并派遣大将军赵贵为前锋。然而赵贵进发到穰城便被陂泽所阻,不得往前。

    彼时我和毓儿随他一同出征。

    毓儿这一年十七岁了,长得英俊倜傥,兼取了父母的长处。穿着明光铠更显得英姿勃发。多年勤奋,骑射亦成了一把好手。宇文泰喜爱他,便带着他在军中历练。对他说,自己当年初次随父兄入阵,也是十七岁。

    此时大军不得往前,只能隔着一片汪洋祈祷着王思政可以支持到水退。

    不多久,传来了捷报,慕容绍宗、刘半生和慕容永珍见长社城已成一片汪洋,即可攻破,便乘着楼船观察城中情况。忽然大风骤起,所乘楼船竟然顺风漂泊城下,西魏守城将士抓住机会从城上用长钩牵住楼船,弓弩乱发,慕容绍宗落水溺死,刘半生中矢而亡,募容永珍被生擒斩首。

    宇文泰大喜,认为这是天在帮他。

    慕容绍宗等人死后,邺城军士气大减,加上城中大水尽退,挡着援军的汪洋也快要退尽。宇文泰便下令往长社城进发。

    走了不到半日,便接到候骑飞报,高澄听闻士气受挫,又率十一万步骑攻城。高澄亲临前沿阵地督造土堰,想要重新聚水攻城。

    战场上形势总是这般急转直下,令人猝不及防。宇文泰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傍晚时分,他叫上我,带着毓儿一直往长社城的方向走了二十里,遥遥见到邺城军的队伍军容齐整,旌帜昭昭,举着马鞭指向那边对毓儿说:“你看,那便是高欢的长子率领的军队。”

    毓儿遥遥一看,立刻扶剑说:“宇文泰的长子亦不会甘于人后!”

    宇文泰哈哈一笑,说:“好!但愿如此。”

    是夜,他悄悄对我说,颍川救不得了。

    “那王将军?”

    大帐里一片寂静。只有油灯上微弱的烛火在不安地跳动着。仿佛宇文泰捉摸不定的心思。

    “当年思政是高欢手下的大将,极受器重。太昌元年他就力劝孝武帝西奔入关,永熙二年孝武帝携其一同入关。至今整整十五年了。”

    他的声音低沉轻缓,如黑夜中茫茫海水起伏不定。

    “他为人高洁,作战骁勇。从前每每自认不是我嫡系,内心不安。昔年我在同州大宴,他拔刀以掷卢为誓,向我表达忠心。当时情景,尤历历在目游戏之事,又有几人敢以命相赌?”

    宇文泰说的是前几年在同州的时候,他大宴朝臣,酒酣耳热之际便有人提议游戏。宇文泰便解下腰间的金带让大家掷骰子,先掷出五个黑色者可得金带。当时群臣都掷遍了也没人赢下金带。最后轮到王思政,他未像众人般嬉笑,而是面容严肃地对宇文泰说:“王思政羁旅归朝,蒙丞相以国士之遇相待,方愿尽心效命,以报知己。天地知若我诚心,愿一掷即为卢;如我心怀不轨,神灵亦不容我,我愿死于此时此地,以谢丞相。”说完拔出佩刀放在膝上,抢过筛子便扔。当时满座皆惊,宇文泰亦大惊失色,急忙制止,筛子却已投了出去。

    在一片倒吸凉气的嘶嘶声中,那筛子竟然真真地掷出了五个黑色。宇文泰大喜,立刻将金带赐给了他,从此也更加信任他。

    我轻轻抚着他的胳膊劝慰他:“你别太难过。也许王将军吉人天相,或可逢凶化吉。”

    宇文泰轻轻摇摇头:“回天无力了。”他抬头看着我,眼中滚滚流动着悲哀,“明音,我要失去壮志高风的王大将军了。”

    两天之后,高澄下令淹城,并下令,生擒王思政者封侯;若王思政有死或伤,亲近左右皆死罪。

    那日我们隔着一片汪洋,遥遥看着长社城破。

    我随宇文泰出征以来,从不曾遇到过如此悲壮无奈的场面。众将皆遥望东面,沉默无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