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时光处处起笙歌 >

第24章

时光处处起笙歌-第24章

小说: 时光处处起笙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鸡或母鸡出来。

    就地蹲下。

    利刃一闪。

    倒拎起流尽鸡血,然后扔进小盆,端起用酒精炉或液化气灶,烧得滚烫的开水一淋,片刻间,一只打整得基本上算干净的肉鸡,便扔进了大妈大伯的菜篮。

    再瞧瞧。

    一地干净。

    那些污物和拉圾什么的,都被事先准备好的清洁袋或化肥袋装着。就像约定好了似的,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只要一过清晨八点,鸡贩们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现场。

    整洁,干净,仿佛什么事情也没发生。

    而这时,如果你还想要买鸡,除了到名正言顺的菜市场,在大上海任何一条大街小巷,你都会垂头丧气,空手而回。

    长此以往。

    风雨无阻。

    所以,每当看到老伴儿屁颠颠的一大早起床,白何就知道那一准是赶早去买鸡。其实,老伴儿也和白何一样,奉行有啥吃啥,简单易行。

    并不刻意去买。

    去费力的大弄特弄。

    再说,上海不比内地。按照百度和地理书上的注释,上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总的说来。

    就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可近年来,这些定律和注释,似乎越来越失去了正确性和权威性。无论春冬夏秋,4—5级的季候风,时常肆虐,一来就是惊天动地。

    风头。

    气盛。

    在林立的租赁房可疑的间距中穿过,发出一阵阵尖利的呼啸,恐怖且吓人。老伴儿一早起来之时,往往都伴着吓人的大风,的确辛苦。

    因此。

    出于心疼。

    白何有时劝她:“何必非要找鸡贩?菜市场不是有卖吗?”老伴儿答:“你不事家,所以不懂。菜市场的鸡,怎能和鸡贩的鸡相比?我家彤彤就要吃鸡贩的老母鸡,这是个责任心的原则问题。”

    不过呢。

    直到现在。

    白何也仍然没弄明白,“我家彤彤”为什么“就要吃鸡贩的老母鸡”?或是新鲜?或是伺料?或是价格?

    总之。

    天昭昭,地烈烈。

    凡彤彤归爷爷奶奶带时,电饭锅里,总是会偎着一只香喷喷的,老伴儿一大早买回来的老母鸡。当然罗,总是还有一小碟煮得烂烂的黄豆。

    黄豆的秘密。

    老伴儿的发现。

第十一章 男女有别 七() 
每次喂还不太会自己吃饭的小孙女儿,都是一桩艰辛困难的工作。天性好动的小孙女儿,被儿童饭桌上的皮带紧巴巴捆着,小公主一般,坐在高高的椅子上。

    东摇西晃。

    咿咿呀呀。

    一手挥舞着自己专用的卡通品牌小勺子,费力且淘气的舀着饭菜乱抛,一手则抓着饭或菜,往自己的嘴巴和鼻子里喂。

    面对着她。

    可怜的奶奶。

    额上渗着细汗,竭尽全力的哄着,逗着或唱着,瞅准小家伙张嘴的一刹那间,扑!喂进半筷子被精心剔除了刺儿的桂鱼肉;咣!喂进半勺掺着碎荠菜的蒸饭。

    喳!

    喳!

    又喂进了二小块炖得烂烂的老母鸡肉……老伴儿那个兴奋和成就感呀,真是不说了。而这时的白何,则机智的瞪着眼睛,拿着专用的卡通塑碗。

    一边放着抽纸,保湿巾和消毒巾什么的。

    寸步不离的守着。

    被偷袭式喂食着的小孙女儿,一动嘴巴:“喝伤(汤)”白何就屁颠颠的跑到厨房,揭开电饭锅,舀上半碗喷香的鸡汤,用事先准备好的筷子头尝尝。

    嗯!

    不冷不烫,不咸不淡,端出去也!

    老伴儿一声令下:“擦”,白何就顺手一拈,取出保湿巾,消毒巾或抽纸,绕到小孙女儿背后,剪径般一手捉住她的小脑袋瓜子,一手轻轻擦拭……

    总之。

    一顿饭喂下来。

    老俩口都汗流浃背,极不舒服。白何曾纳闷到:“是不是我们的喂饭方法有问题?怎么会这样艰难?”“就该这样艰难。”

    老伴儿坚定执着。

    可不容老头子动摇和怀疑。

    “现在的孩子嘛,哪像我们那个时候?大了,自己会吃饭了,就会好的。”“一顿喂下来,浪费的比吃下的还多,这个成本,”

    “闭上你的猪嘴巴!”

    老伴儿不高兴了。

    恨恨的斜睨着他:“你也想来个‘红旗到底打得了多久’?”“呔,这是哪跟哪呀?”终于有一天中午,彤彤照例咿咿呀呀,东挥西洒。

    老伴儿。

    老头子。

    二人都累得疲惫不堪也无计可施时,老太太一眼瞅到了被移到柜子上,白何下酒用的煮黄豆,灵光一闪,吩咐到:“把黄豆端过来。”

    白何一伸手。

    放在她面前。

    老伴儿就舀了几颗黄豆,递到小孙女儿嘴边:“乖,豆豆,吃豆豆,好吃得很哦,吃了还想吃哦。”小孙女儿照例摇摇头,不张嘴。

    于是。

    又哄。

    瞅见她嘴巴张开一瞬间,老伴儿一勺喂了进去。没想到小孙女儿骨碌碌的嚼一通,咕嘟咕噜的吞下后,居然又叫到:“王(黄)豆,王(黄豆)。”

    奇迹。

    就这样发生了。

    于是,彤彤的每餐饭,便有一小碟黄豆。老伴儿在厨房里忙忙碌碌,白何就抓紧时间,在小屋的电脑上敲敲叩叩,时不时的,还轻轻溜到卧室门外。

    双手轻举。

    抠着门楣。

    探头探脑,鬼鬼祟祟的瞅瞅,又急忙坐回电脑前。一如老伴儿带着嘲弄味儿,给亲家介绍的那样,白何的确是个写手。

第十一章 男女有别 八() 
白何。

    自幼喜文。

    多年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来到上海后的他,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儿子闲置的台式电脑,搬到租赁屋里装好,以致于引得老伴儿和儿子在一边,悄悄的翻白眼皮儿。

    白何。

    不笨。

    当然读得懂母子俩白眼中的含义:“死老头子!老爸耶!叫你到上海来,是带彤彤,不是让你来敲键盘玩儿的,你怕是忘记了吧?”

    可是。

    带孩子也总得有空时间吧?

    多年的写作习惯,让他实在接受不了没有电脑,不能原创的日子。于是,为了让老头子,心甘情愿的当好助手,为了让老爸尽心尽力意为自己女儿服好务,母子俩最终选择了默认。

    作出了。

    以妥协换实效的重要决策。

    滴滴嗒嗒!嗒嗒滴滴!滴嗒滴嗒!白何瞅着屏幕,双手叩着键盘,打算把自己才完成不久的一个长篇再改改,查漏补缺,然后投出去。

    白何爱上网文。

    己有二年多啦。

    原本对电脑一窍不通,且近似于完全拒绝的他,被早就用电脑工作的老伴儿,唠叨得实在走投无路,一怒之下,发了毒誓。

    “别以为只有你会,老子也会,不信,走着瞧。”

    于是。

    翻腾出了多本老伴儿的教学工具书,打算从最基本的拚音记背入手。可是,21个声母和39个韵母,背得滚瓜烂熟后,却怎么也上不了键盘。

    丌自纳闷。

    困惑之余。

    白何在新华书店漫不经心翻腾时,一本“五笔打字”引起他的兴趣。倚着书柜看了半天,毅然买回来,自己较好的记忆习惯,帮助了他。

    于是乎。

    凭着硬记。

    再加上近30余天不舍昼夜的坐在电脑前,发鸡爪疯一样抖动着指头,按着自己记背的“五笔字型”,发狠地咬着牙根,一个字一个字的叩打着键盘……

    付出总有回报。

    天道酬勤。

    年逾花甲的白何,硬是学会了打字。用电脑写作的拦路虎一旦拔掉,后面的路,便阳关大道,一马平川,一通百通……

    二年多来。 平板电子书多个昼夜。

    白何己经用电脑原创了,不少于50万字的诗歌散文和中短篇在网络上小有名气,初见成效,也尝到了动脑动手的甜头。

    这部新写作的长篇呢?

    是白何首次尝试写的。

    书名《滴血的盖尸布》,全本60万字,是以前俄罗斯未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初的二月革命中,被迫退位后,全家连医生男仆等共11人,被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枪杀为契子。

    接下来。

    围绕着。

    尼古拉二世神秘的盖尸布,展开的一系列争夺,颠覆与捍卫的悬念惊悚故事。全书跨度近百年,人物众多,涉及到前苏联和俄罗斯,众多历史人物和著名事件。

    白何为这本书的完成。

    倾述了极大的心血和希望。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网络文化与网络文学,发展迅猛,泥沙俱下,奇葩不断。为了名利,许多会编故事的人,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虚似空间和网络优势,迎合市场和读者的各种需要。

第十一章 男女有别 九() 
因此。

    要从其中冲出一条血路,实是一件很艰难的事。

    好在白何一向走得很稳,心也不算太大,更不像许多写手那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非得要在网络上挖空心思,赚得第一桶以及许多桶金。

    白何本人。

    对此并不太着急。

    滴滴嗒嗒!嗒嗒滴滴!滴嗒滴嗒!嗯,这一段好像有点多余?删节了罢。那一排句子呢,怎么看也有会可有可无,缩紧点,更简洁形象呢。

    叩叩!

    什么玩意儿在响?

    双指捺住键盘,白何定睛一瞧,吓一大跳,小孙女儿光着小屁屁,额头汗湿湿的,津津有味地吮吸着自己的中指姆,正傻呼呼的望着自己笑呢。

    白何一退。

    扑的蹲下。

    大约是屁股挪椅时惊吓了彤彤,小可爱嘴巴一瘪,就要开嚎。白何连忙抱起她,一步窜进一门之隔的卧室,把小孙女儿重新塞进小被单。

    这才。

    大声叫到。

    “哎呀,彤彤醒了,彤彤醒了,就望着我笑,好可爱哟。”正在厨房忙忙碌碌的老伴儿,闻声扔掉什么,飞快的窜了进来。

    “哎呀,我们彤彤醒了呀?这一觉整整睡了二个多钟头哦,睡得可香甜哦,奶奶给你熬了山楂水,喝了山楂水,胃口大开,我们彤彤一顿要吃二碗饭呀。”

    小孙女儿。

    也不说话。

    只是吮着中指头,一面扑闪着亮晶晶的大眼睛,安静地望着爷爷奶奶。老伴儿瞧瞧白何,满意的夸奖到:“这还不错!到上海来,就是为了带好彤彤。特别彤彤睡觉时,一定要守着她,免得她一翻身蹬开被盖,着了凉吃不下饭,亲家和妙香都不高兴。”

    “嗯嗯,瞅到你在厨房,我就一直守着她呢。”

    白何忍住笑邀功。

    指指小孙女儿:“这么久,也不知尿尿没有?”老伴儿便小心翼翼的掀掀小被盖,点点头:“嘿,真让你给说准了,没尿尿,可尿不湿掉了。”

    有些迷惑不解。

    老太太看看他。

    “怪了,睡前我不是给她带上的吗?怎么会掉了?嗯,是不是刚才彤彤自己醒了,一见没人,自己爬下床跑了出来?”

    白何心一抖。

    “没有哇?我一直守着呢。还有,”

    看看老太太怀疑的眨巴着眼睛,白何抓紧时间堵她的嘴:“唉,你自己不是也说一段时间来,你常忘记什么什么的。我看,一定是你自己又忘记了。”

    “我忘记了吗?”

    老伴儿喃喃的自言自语。

    然后,吩咐到:“还站着什么?到柜子里拿一块新的尿不湿呀。”待白何拿着新的尿不湿进来,老伴儿一手抱着小孙女儿,一手正给她上尿不湿呢。

    “放回去!在被窝里找到了。我听白驹讲过,这是日本的花王牌尿不湿,原价752,折价396,限时抢购的,能省一只是一只。”

    白何点点头。

    顺手放在枕头上。

    “待会儿一起放,移一移,我把床理理,把被盖叠了。”老伴儿却抱着小孙女儿身子一扭,挡在他前面:“我让你先出去。”

    白何。

    依然没回过神。

    啪的把灯捺亮,反倒不耐烦:“不用了,你快一点吧。”“出去!”没想到,老伴儿一扭头,怒目而视:“你出不出去?”

    白何怔怔。

    直起腰来。

    “哎,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又怎么啦?”无可奈何的老伴儿,气极而笑:“你这个死老头子哇,枉自还是什么写手?一点悟性都没得。不知道彤彤光着屁股,男女有别吗?”

    白何楞楞。

    忍不住哈哈大笑。

    “彤彤?才多大哟?你想到哪里去了?”“18个月大,也是女孩儿,你就得避开,懂吗?真是的。”老伴儿正色的瞪瞪他,又扭过了身子。

    一面给小孙女儿卡尿不湿。

    一面咕嘟咕噜到。

    “自己没悟性,白何,我看你是没救的了。要是亲家和妙香在场,你也这样晕头转向的不醒事儿,完都完蛋了呀!”

第十二章 阿永阿永 一() 
照例。

    白驹吃饭迅速。

    二中碗干饭,顺带大半碗鸡蛋汤下肚,就放下了饭碗,然后,小心翼翼地拈着筷子,把自己桌面前的骨渣饭粒,刨到自己碗里,起身端到了厨房。

    妙香呢。

    依然和老奶奶对坐着。

    筷子头在菜盘里翻腾一歇,挟起一小点炒荠菜,放进自己碗里,低着头津津有味的吃着。老奶奶正襟端坐,左手轻轻地抠着自己的蓝花边碗。

    右手。

    握笔一般拎着筷子。

    干瘪的嘴巴无声地蠕动,吃相优雅,宛若在宴席上,一面疼爱的瞅瞅小孙女儿:“荠菜好!绿色蔬菜,营养丰富,多吃点呀。”

    又瞧瞧。

    鸡蛋汤。

    “今天你爸要不是摔了,就是桂鱼汤啦。不过鸡蛋汤好,我和你妈那个时候,生了孩子全靠鸡蛋补身子,靠鸡蛋发奶喂孩子的呀。”

    垂垂眼皮儿。

    妙香没说话。

    而是埋头发出,呼隆呼隆的吃菜声。放了碗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