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醉挽绫 >

第107章

醉挽绫-第107章

小说: 醉挽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顺之:“孔明之初见昭烈论三国,亦不能过。予故曰:淮阴者非特将略也。”

    王世贞:“淮阴之初说高帝也,高密之初说光武也,武乡之初说昭烈也,若悬券而责之,又若合券焉!噫,可谓才也已矣!”

    董份:“观信智略如此,真有掀揭天下之心,不但兵谋而已也,所以谓之‘人杰’。”

    李贽:“信与沛公初见,凡说项羽处,字字拿着沛公,沛公卒受其益。”

    茅坤:“太史公传淮阴,不详其兵法所授,此失着处。”“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放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词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

    王鸣盛:“观信引兵法以自证其用兵之妙,且又著书三篇,序次诸家为三十五家,可见信平日学问本原。寄食受辱时,揣摩已久,其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皆本于平日学问,非以危事尝试者。信书虽不传,就本传所载战事考之,可见其纯用权谋,所谓出奇设伏,变诈之兵也。”

    徐经:“史公为淮阴惜,实不仅为淮阴惜。”

    王志湉:“气盖世力拔山,见公束手,歌大风思猛士,为之伤怀。”

    梁玉绳:“信之死冤矣!前贤皆辩其无反状,大抵出于告变者之诬词,及吕后与相国文致耳。史公依汉廷狱案叙入传中而其冤自见。一饭千金,弗忘漂母;解衣推食,宁负高皇?不听涉、通于拥兵王齐之日,必不妄动于淮阴家居之时;不思结连布、越大国之王,必不轻约边远无能之将。‘宾客多’与‘称病’之人何涉?‘左右辟’则‘挈手’之语谁闻?上谒入贺,谋逆者未必坦率如斯;家臣徒奴,善将者变复布置有几!是知高祖畏恶其能,非一朝夕。胎祸于蹑足附耳,露疑于夺符袭军。顾禽缚不已,族诛始快。‘从豨军来,见信死,且喜且怜’,亦谅其无辜受戮为可悯也。”

    5

    军事成就

    编辑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

    《咸丰·清河县志》第十三卷“艺文”中记载:“韩信三篇”其小注云:“汉成帝令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其权谋中有韩信三篇。前后汉书艺文志皆载之。且云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一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盖淮阴人著书之最古者。”由此得知,韩信曾有三篇军事著作,这是淮阴人著书立说的最早记载。

    韩信在被软禁的时间里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我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摆好后,韩信边移动纸片边告诉狱卒:“这个方框就是千军万马的大战场,两面各代表一方的军力。用兵之道,贵在主帅多谋善变,通盘筹划、奇正配合,以不变应万变……”并具体地教狱卒如何跳马、出兵等。狱卒边点头边称赞:“奇!王爷真是个奇人啊!”

    从那天起,韩信每天都和这个狱卒守着方框(棋盘)研究兵法。不久,韩信被吕后杀死,那个狱卒也逃走了。他躲藏在一个深山里,搭了间草棚,开荒种地,全家人自耕自食,一有空闲,就专心研究韩信授给他的奇术。因纸片易烂,就换成了扁圆形小木头坨儿,为好区别又染成红黑两色。又据“奇”的谐音,把“奇”叫做“棋”,还写了一本《棋谱》传给了他的儿子。后人认为棋虽可布阵,但不是真的两军作战,只是一种象征,所以称它为“象棋”。

第247章 守夜() 
象棋是中国传统棋种。它的来历传说不一,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始创于西汉统帅百万大军的韩信。

    刘邦统一西汉王朝后,屡建战功的大将韩信被吕后诱捕入狱。韩信自知寿命快到头了,就打算在狱中写一本兵书传给后人。不料这事被吕后知道,就下了一道懿旨,说他身为犯官,不能擅着兵书。韩信悲愤难忍,仰天长叹道:“这个婆娘太狠毒了!不但要本王的命,连本王的名也要除掉啊!”当时有个狱卒听到他这句话后,跪在韩信面前说:“王爷!你就把用兵之法传给小人吧!”韩信苦笑了一声说:“本王若不知用兵之道,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如今悔之晚矣,怎么能再连累你遭受杀身之祸呢?”狱卒再三恳求,韩信只是不允。

    一天,这个狱卒给韩信送饭时,眼里的泪花直打转转,好像有啥要事对韩信说,又忍住了。韩信一看他的神色,便感到不妙,就问狱卒:“大哥,那个婆娘是不是要对我下毒手了?”狱卒忍不住哭出声来。韩信大笑道:“打完兔子杀猎犬,射尽飞鸟折良弓嘛!从古至今都是这样,没啥可怕的。”说罢,叫狱卒坐下,韩信取来一根筷子,在地上画了个方框,又在框中画了一条“界河”,河中写了“楚河”、“汉界”四个字。接着又在河界两边各画了三十六个小格,并说:“本王今年刚好三十六岁,一生助汉灭楚,屡立大功,到头来却死在一个女人手里。你平时对我百般照料,今生今世我再没机会报答你了,就把生平所学的奇术传给你吧。”他说着叫狱卒取来纸笔,把纸裁成三十二个小块,布在方框内界河两方。一面的十六块纸片各写着帅、仕、相、车、马、炮、兵等字,另一面的十六块纸片上写着将、士、象、车、马、炮、卒等字。

    风筝的起源与韩信。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南方称“鹞”,北方称“鸢”。相传,风筝的发明人是大军事家韩信。垓下之战中,韩信以“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的军队团团包围,为了瓦解楚军的军心,韩信派人用牛皮制成风筝,上敷竹笛,夜晚放到高空中,风吹着笛子发出凄凉的声音,汉军和着笛声唱起楚国的民歌来。楚军听到了乡音,都想念起故乡来,斗志涣散了。结果,楚霸王一败涂地,在乌江边上自杀了,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唐朝赵昕也在《熄灯鹞文》中说:垓下之战时,韩信制成风筝,让张良坐风筝上天,高唱楚歌,楚歌传到楚营,动摇了项羽军心。宋朝的《事物纪原》中还记载韩信曾利用风筝测量距离之事。

    分油

    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大元帅,辅助刘邦打败楚霸王项羽,奠定了汉朝的基业。民间流传着一些以韩信为主角的有关聪明人的故事,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个。

    据说有一天,韩信骑马走在路上,看见两个人正在路边为分油发愁。这两个人有一只容量10斤(1斤=500克)的篓子,里面装满了油;还有一只空的罐和一只空的葫芦,罐可装7斤油,葫芦可装3斤油。要把这10斤油平分,每人5斤。但是谁也没有带秤,只能拿手头的三个容器倒来倒去。

    韩信骑在马上,了解情况以后,说:“葫芦归罐罐归篓,二人分油回家走。”说完了,打马就走。两个人按照韩信的办法倒来倒去,果然把油平均分成两半,每人5斤,高高兴兴,各自回家。究竟是怎样倒来倒去的呢?三种容器各自装油斤数的变化过程,可从下面的表中看出。

    韩信所说的“葫芦归罐”,是指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倒;“罐归篓”是指把罐里的油往篓里倒。通常分油要把油从大容器往小容器里倒,这时却把小容器里的油往大容器里“归”。往油葫芦里倒油,只能得到3斤的油量;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归”,“归”到第三次,葫芦里就出现2斤的油量。再把满满一罐油“归”到篓里,腾出空来,把葫芦里的2斤油“归”到空罐里;最后再倒一葫芦3斤油,“归”到罐里,就完成分油任务了。

    解:先用油葫芦连装三次,共装9斤,将7斤的瓦罐注满后,油葫芦里还剩2斤。然后将瓦罐的7斤再全部倒入油桶,这时油桶里是8斤油。再将油葫芦内的2斤油全部倒进瓦罐。最后用空葫芦在油桶里灌满(3斤),倒进瓦罐。这样,油桶里剩下的油和瓦罐中装的油都正好是5斤。双方各分其一,恰好各人所得完全相等。

    点兵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当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这时队伍大哗。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步步进逼,楚军乱作一团。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後再加3,得9948(人)。

    简单扼要总结:

    1。算两两数之间的能整除数

    2。算三个数的能整除数

    3。用1中的三个整除数之和减去2中的整除数之差(有时候是倍数)

    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3人;站7人一排,多出2人。

    解释: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协助汉王刘邦同楚兵作战。韩信为出奇谋袭楚,绕道而行。然而道路方向未明,遂下马问樵夫路向,韩信听后,把樵夫斩杀,部将问何故?韩信称恐樵夫泄露他们的行踪。

第248章 路口() 
魏豹,原是六国时魏国的公子。他的哥哥叫魏咎,原来魏国时被封为宁陵君。秦国灭亡魏国,就把他放逐外地废作平民百姓。陈胜起义称王,魏咎前往追随他。陈王派魏国人周市带兵夺取魏国的土地,魏地被攻占后,大家互相商量,想要拥立周市为魏王,周市说:“天下混乱,忠臣才能显现出来。现在天下都背叛秦国,从道义上讲,一定要拥立魏王的后代才可以。”齐国、赵国各派战车五十辆,协助周市做魏王。周市辞谢不肯接受,却到陈国迎接魏咎。往返五次,陈王才答应把魏咎放回去立为魏王。

    魏豹,本姓姬,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先祖以封地魏为姓,建都安邑,后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浚仪)。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军决黄河灌大梁虏魏王假以后,魏豹从其兄宁陵君魏咎,隐迹为庶人。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在安徽宿县起义后,魏豹从其兄魏咎往投,陈胜着魏氏兄弟偕同故魏将领周市率兵3000,拔魏旧地20余城,因此,封魏咎为魏王。秦将章邯打败陈胜以后,魏咎纵火自杀。魏豹毫不气馁,跟随刘邦和项羽斩将夺旗大破秦军,复因功封为西魏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仍随刘邦在关中灭秦。

    秦亡以后,楚汉争雄时,一因楚霸王项羽在河南彭城大破刘邦军,魏豹错估形势,认为楚必胜,汉必败,以探亲为借口,私统精兵回河东(今运城市)作壁上观。这时候,魏豹的岳母魏媪请许负到魏王府给魏豹夫人薄姬算卦、相面。许负说薄姬相貌大贵,将来生下孩子一定能当天子(皇帝)。既然孩子是天子,父亲当然就是创业龙了。为了“创业”,魏豹决心叛汉。他不只对汉使郦食其说:“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今汉王谩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奴耳,吾不忍复见也。”还派使联络项羽,请来楚将项它,偕同他的大将柏植、冯敬统大军修城,城驻屯古城(今永济市开张镇古城村),塞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自己固守安邑都城,总督防汉兵事。

    楚、魏合璧,对汉很是不利。为了消除肘下的威胁,专力对楚,汉王二年(前205年)秋,汉高祖刘邦任韩信、曹参、灌婴为正副将,统大军十万,木罂为船,偷渡夏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安邑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魏豹献城降汉,举家被俘。

    汉高祖一面爱怜魏豹之勇,一面为了不失魏人之心,未杀魏豹,令同御史大夫周苛守荥阳。汉王四年(前203年),楚军围荥阳,周苛以“反国之臣,难与共守”为辞杀豹。

    魏王豹墓又称“郭来仪古墓”、“台子坡”,位于无棣县信阳乡郭来仪村西南1公里处,呈台状,占地2750平方米。'2'民国《无棣县志》载:“汉魏王豹墓,城北七里。相传韩信由燕伐齐到此,豹迎战三百合,中卸甲风阵亡,信令将士撮土筑此墓。”魏王豹墓庙会始于清初,已有400年历史。'3'早在1956年,就被定为山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年代,在这个古墓东边建起了窑厂,从这里取土烧砖,古墓减损很多。在古墓前原有青砖小庙一座,墓身周边杂草丛生,荆棘遍地,方圆百里群众逢年过节来此烧香进拜,祈求消灾、祛病。在古墓的脚下和周围,各种墓碑林立,墓碑上的刻字,都是人们为传说的“狐仙”、“神灵”所立,表达虔诚的心情。1977年正式公布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987年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5'两千年来,前来烧香进拜的人从未间断。'6'

    在郭来仪村,乡民如有婚丧嫁娶之事需要大摆筵席,往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