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明末强梁 >

第462章

明末强梁-第462章

小说: 明末强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皇帝失笑道:“是朕糊涂了,你一直跟随着朕,连南京都没有去过,如何了解南京的情况。”

    王承恩轻笑道:“陛下,老奴虽然不懂,但老奴却在想,有一个人一定十分了解南京的情况,皇上不妨问问他的意见。”

    “哦。是谁?”崇祯皇帝听了,很感兴趣地问道。

    王承恩道:“魏国公一脉世代镇守南京,当代魏国公徐弘基也是老成持重之人,对朝庭忠心耿耿,皇上若拿不定主意,何不去旨问问魏国公的意思?”

    王承恩的话顿时就点亮了崇祯皇帝的思路,高兴地抚掌笑道:“不错,朕怎么把这位给忘了。”

    崇祯皇帝便给南京的魏国公写了一道密信,晚上与周皇后一道用膳之时,由于牵挂着魏国公的回信。便有些失神,周皇后关心崇祯皇帝的胃口,便随口问了几句。崇祯皇帝便顺嘴说了出来。

    次日,周皇后邀懿安皇后张嫣一同游御花园,在间歇息时,周皇后想着张嫣是前朝皇后,多少对朝中的国公大臣们比较熟悉,便随意问道:“对了,皇嫂,你对当朝国公这些人熟悉吗?”

    张嫣正坐在凉亭里,轻轻扇风。闻言愣了愣,笑道:“妹妹这话问得。咱们大明朝的国公爷多了,你想问哪一位?”

    “比方说。魏国公?”

    张嫣听了,沉思一会,缓缓说道:“魏国公一脉是中山王徐达之后,洪武三年受封,至今已传到第十代了,当代魏国公徐弘基为人老成持重,深得万历爷和先帝的信任,魏国公一脉世代替朝庭镇守南京,倒也忠心耿耿。呃,怎么,妹妹忽然问起这些做什么?莫不是魏国公做了什么让皇上不高兴的事情?”

    周皇后听得缓缓点头,见张嫣紧盯着自己,很紧张的样子,轻笑道:“皇嫂多想了。是陛下想征调南京守备军入西北平乱,一时拿不定主意,便想听听魏国公的意见。”

    “哦,原来这样。”张嫣喃喃说道。

    周皇后轻笑道:“姐姐,这些朝堂上的事情,你我听听就罢了,可不能传到外面去。”

    张嫣道:“妹妹尽管放心好了。”

    张嫣说完,神情便渐渐凝重起来,她冰雪聪明,联想到南京调兵到西北,便想到了事情多半又与陕西巡抚许梁有关,与周皇后分别之后,便让慈庆宫的大宫女如云设法给东江别院带了句话。

    东江别院的许府大夫人冯素琴得到了一张从宫里传出来的纸条,上面只有短短的几个字:陛下欲调南京兵马进西北。冯素琴的猜想与宫里的张嫣可谓不谋而合,她顿时感到事关重大,一面命京里的青衣卫打探消息,一面命人飞马将消息带回陕西。

    陕西巡抚衙门里,许梁正与一名中年男子一前一后地在衙门内院信步闲聊。

    “曹将军在巡抚衙门里住得可还习惯?”许梁问道。

    “还好,吃得下睡得香。”曹文诏不冷不热地说道,“倘若再能够在长安城里到处走走看看,那就更加完美了。”

    正如许梁吩咐的那样,巡抚衙门的人在巡抚衙门里面不限制曹文诏的自由,但曹文诏想要离开巡抚衙门,则没有许梁的命令,那是万万不能的了。

    许梁仿佛没有注意屋曹文诏语气里的讥讽之意,边走边说道:“曹将军别误会,本官留你在衙门里,并非是要对你不利,而纯粹是为了曹将军的身体着想。”

    “本将军回固原之后一样可以休养!”曹文诏冷然说道,“许梁,你打算软禁我到什么时候?”

    许梁顿了顿,正在想怎么回答他,忽见一名青衣侍卫急步走了进来,将一封密信呈上来,说道:“大人,京师急信。”

    许梁挥挥手,将那青衣卫挥退,然后也不避讳曹文诏,就地拆了密信,展开看了看,神色变幻一阵。

    “怎么。又有什么坏消息?”曹文诏冷笑道。

    许梁看了他一眼,干脆将密信扔给曹文诏,“你这么想知道。不妨自己看看。”

    曹文诏接过信件,也丝毫不客气。当着许梁的面便读了起来,看完密信之后,曹文诏仰天哈哈大笑:“怎么样,许大人?皇上要从南京调兵进西北平乱,你的阴谋诡计又没能得逞,现在是不是特别失落?特别难过?”

    许梁看着曹文诏,摇头失笑道:“曹将军,你用不着激我!哼哼。崇祯皇帝想调用南京的兵,你当南京那些官员都是吃素的?等着吧,南京那些官员会让崇祯皇帝碰一鼻子灰的。”

    曹文诏不相信地说道:“崇祯乃当真皇上,南京的人即便再大胆,也不敢违抗圣旨吧?”

    许梁背起双手,怡然自得地走几步,然后语气幽幽地说道:“曹将军,圣旨虽然至高无上,但即便是崇祯皇帝把圣旨下了,南京的官员也有的是理由拖延。哼哼。真正等到南京出兵,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何况。还有本官在这边算计着呢。”

    经过这几年的观察,许梁对大明朝的格局也大体看明白了些,南京六部虽然都是些失势或流放的官员,但由于境遇相同的原因,南京六部其实远比北京六部的官员要团结。上百年下来,南京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团体,北京朝庭对南京的掌握力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许梁决定给南京的守备军找点事情做,于是写了封信给远在江西的通天下物流的大掌柜葛乔,让他依计行事。替南京的官员寻找拒绝出兵的理由。

    崇祯皇帝给远在南京的魏国公徐弘基去信询问调兵事宜,魏国公不愧是大明朝的忠臣。回信的时间远比预想中的要早几天。

    魏国公在回信里,向崇祯皇帝解释了一下南京兵备的意义所在:镇守南方。防备倭患!信里魏国公倒也没有直接回答崇祯是否能够调南京的守备军,而是说南方这几年太平盛世,南京守备军时候准备着云云。

    崇祯皇帝很高兴,当即把内阁几位阁老叫进养心殿,商议从南京调兵的事情。

    眼看着这一桩大事就要决定下来,然而随即从南京兵部紧急呈报上来的军情再次让崇祯皇帝迟疑了下来。

    南京兵部尚书急报:几天前在福建沿海发现几支倭寇,两座县城被倭寇袭击,城防军队死伤近千人。同时,锦衣卫南京千户所呈报,赣南的客家人再次出现不稳的迹象,在龙南,定南等地,出现大股山贼袭扰县城的情况。

    南京兵部已紧急调动兵马赴福建沿海和赣南,以稳定局面!

    崇祯皇帝皱起了眉头,与三位几阁大臣再次商议,终于清醒的认识到,相比于西北的乱局而言,南京的稳定更加重要。西北乱了,受难的还只是西北一片地方,但南方要是乱了,那朝庭八成以上的税收将泡汤,朝庭的经济将一落千丈。

    崇祯皇帝正在为南方的事情烦心的时候,山西巡抚又紧跟着凑了一脚!就当崇祯皇帝下令南京兵部全力防范倭寇和赣南,锦衣卫密切侦查南方的时候,山西巡抚上奏朝庭:西北民军首领李都司率五万大军越过陕西边境,进犯山西,接连攻克三座县城,山西告急,请求朝庭速派援兵!

    养心殿内,崇祯皇帝看着内阁大臣和兵部尚书挨个传阅着山西巡抚的奏折,然后无奈地长叹一声:“屋破偏逢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坏事一桩接着一桩哪!诸位受卿,民军进犯山西,各位以为如何应对为好?”

    几位朝中大臣相互看看,谁也没有出头回话的意思。崇祯皱着眉头,目光落到周延儒身上,没办法,谁让周延儒是朝庭首辅呢。

    周首辅眉头都拧到了一块,苦着脸色出列拱手道:“陛下,老臣以为,山西的危机,其实是陕西乱局的延续,只要处理好了陕西的事情,朝庭才有可能腾出力量,解决山西的事情。”顿了顿,周延儒拱手说道:“如今事实证明,南京的守备兵力也不能动用,解决西北乱局的办法,唯有三边总督洪承畴奏折中提到的法子了。”

    崇祯皱起眉头,看向其他人,沉声问道:“你们呢?”

    其他大臣都默不作声,低头站立。

    崇祯不由感到一阵深深的挫败感!他明白周延儒的意思,但他真的很不想采用洪承畴的法子,遂了许梁的心意。

    崇祯是什么?是九五至尊,真命天子,大明朝的主宰!大明朝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事情都应当由崇祯作主才对。然而陕西的事情,却让崇祯尝到了被逼迫的耻辱感!

    一个年纪轻轻的臣子,竟然逼迫皇帝!

    崇祯心里堵得慌,期盼地看着周延儒,问道:“周爱卿,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周延儒沉声道:“皇上,事急从权,一切以大明朝的江山社稷为重哪!”

    其他大臣见状,也跟着附合着。

    崇祯见状,浑身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一样,跌坐回宽大的龙椅中,神情灰败地朝一旁的司礼监秉笔王承恩道:“拟旨:迁陕西按察佥事何准为陕西左布政使,学政丁世友为汉中知府,固原知州陆澄源为巩昌知府,封罗百贯为陕西巡抚衙门课税司提举,铁头为巡防司提督,南京光禄寺少卿王启年为陕西参政”

    崇祯皇帝将洪承畴在奏折中提到的一系列官员任职讲完,便无奈地摆手,示意养心殿内所有人都出去,崇祯想静一静。

    吏部的行文一下达到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便打起仪仗,赶往长安城。

    与以往的待遇不同,这次洪总督进城,陕西巡抚许梁率领陕西三司官员出迎到长安城外,客客气气地将洪总督迎进巡抚衙门。

    一众陕西高官陪着洪承畴在巡抚衙门分主次落座之后,洪承畴连客套话都省了,径直朝陕西巡抚许梁问道:“国忠,本官答应你的事情,本官都已经做到了。现在该是你履行承诺的时候了。”

    许梁原本微笑的脸色不禁僵了僵,尴尬地笑笑,朝洪承畴说道:“总督大人何必说得这么直接?总督大人难得来长安一趟,今日咱们在座的只谈风月,不谈国事”

    “本督没有那份闲心。”洪承畴一点也不给许梁面子,直视着许梁,问道:“陕西副总兵曹文诏呢?国忠你把他怎么样了?”(。)

第六百四十二章 最后通谍() 
许梁讶异地看着洪承畴,然后失笑道:“原来洪总督是特意来看望曹将军的啊?总督大人尽管放心,曹将军在本官这里疗养得非常好,依我看,再次披挂上战场,一点问题都没有。”

    洪总督轻哼一声,道:“那就好,国忠你何不把曹将军请出来?”

    洪总督还真担心许梁出尔反尔,把曹文诏给扣押下来,那就不好办了。

    许梁很无奈地看着洪总督,朝一旁的青衣侍卫点点头,侍卫出去之后,一会便把陕西副总兵曹文诏给请进了巡抚衙门大堂。

    洪总督激动地上前,仔细打量着曹文诏,然后松了口气:“曹将军,你无恙,本督也就放心了。”

    曹文诏心知洪承畴对自己安危的关切,不由很是感动,道:“有劳总督大人担心了,这些日子巡抚大人对本将军关爱有加。”

    洪总督放心地点点头,然后转身朝许梁说道:“既然曹将军也康复了,那本督也就不打扰国忠你了。曹将军,咱们回固原吧。”

    曹文诏自然高兴地答应着,两人在一众陕西高官的注目下,自顾自地往外走。

    许梁神色淡然地看着,待洪承畴和曹文诏走到了门口,才幽幽地说道:“洪总督,曹将军,二位就不想亲眼看着本官如何剿匪平乱么?”

    洪承畴,曹文诏二人听了,脚步皆是一顿,然后停顿片刻,两人交换个眼神,两人缓缓转身,洪承畴看向许梁,吃惊地问道:“国忠你现在就要出兵?”

    曹文诏讽刺地道:“本将军还以为巡抚大人要好生考虑一段时间呢。”

    许梁大摇其头,用被冤枉的眼神看着二人。道:“二位大人也未免太小瞧我许梁了。本官身为陕西巡抚,虽说不上一个唾沫一个钉,但也绝非那种食言而肥的小人!如今朝庭已经允许了我的条件。那么,陕西的民乱。本官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了。”

    许梁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洪承畴和曹文诏身边,笑得很真诚,“今日就请洪总督和曹将军做个见证,看看本官如何荡平陕西的民军!”

    洪承畴见许梁说得郑重,顿时也正色起来,点点头,道:“好。既然国忠有如此决心,那本督便留下来亲眼见证一番。”然后看向曹文诏,问道:“曹将军,你呢?”

    曹文诏道:“末将自然以总督大人马首是瞻。”

    许梁见两位都答应留下来,便开怀大笑,当即招呼两人重新落座,就西北局势商议一番,当晚便就在巡抚衙门内安排一顿丰盛的酒宴,招待三边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副总兵曹文诏。

    当晚陕西高层轮番向洪承畴敬酒,即便洪总督酒量惊人。却也不免醉得不轻。

    第二天,洪总督清醒之后,宿醉之后的头依旧隐隐作痛。在亲兵的侍候下洗漱干净,又吃了些巡抚衙门送来的早点,洪总督才走出卧房。

    闲庭信步来到巡抚衙门内院,远远地便看见一身便服的陕西巡抚许梁正在院中舞练刀法。洪总督不是习武之人,对刀法套路自然没有什么研究,看了一阵,也没看明白许梁练的是哪路刀法。

    走近了些,洪总督便看见陕西副总兵曹文诏居然也在不远处负手观看。洪总督走上前,与曹文诏打过招呼。便随意地问道:“曹将军也懂刀?”

    曹文诏目光随着院中练刀的许梁游走,闻言摇头道:“末将擅使枪。对刀却没有什么研究。不过,天下功夫。一通百通,我虽然不懂刀,却也能大略看出个好赖。”

    洪总督轻哦一声,便饶有兴趣地问道:“那依曹将军看来,许梁的这套刀法如何?”

    曹文诏沉吟了一会,摇头笑道:“惭愧,末将站在这里看了足足有一刻钟了,却连许大人的刀法路数都没能看明白。嗯,巡抚大人的刀法,看上去好象没有什么套路一样,杂乱得很,毫无章法。”

    洪承畴听了,看了许梁一阵,果然见许梁虽然舞得虎虎生风,却当真是看不出一丁点刀法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