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机关的机关 >

第8章

机关的机关-第8章

小说: 机关的机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什么原因,惟独华元的车夫羊斟没有份儿,他深感不公,心中憋闷,却无从发作。谁料想,待到两军对垒,刀枪相见之时,羊斟觉得找到了机会,他对华元说:“昔之羊羹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意思是,当初分羊肉汤时你说了算,今天打仗我说了算。说完扬鞭催马,把华元乘坐的战车一直赶到敌方阵营,让华元当了郑军的俘虏。主帅被俘,军队溃败。这或许是个极端的例子。羊斟因为一碗羊肉汤之小利,竟然忘了国之大义,确实可耻可恨,但任何人不可因其极端可鄙而不从中吸取教训。
不忽略细微现象,也就是要做到见微知著。据史书记载,殷纣王即位后不久,吃饭用筷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竹子的变为象牙的,其庶兄箕子从这一细微的变化中,看出了他走上腐败之路的端倪。一次箕子感叹说:“他使用象牙筷子,肯定不会再使用陶制的餐具,将要用犀角和美玉制作的酒杯;有了玉杯和象牙筷子,必定不会吃普通人的菜汤,一定要吃牦牛、象肉和豹的胎儿;吃牦牛、象肉和豹的胎儿的人,必定不会穿粗布衣裳,不愿住茅草陋室,而是要穿艳美的衣服,住华丽的宫殿。照这样下去,天下将满足不了他了。对远方的珍奇百怪物品的希求,对宝车良马、高台广厦的欲望,都会从使用象牙筷子开始,所以我为这件事情的后果感到害怕呀!”果不出箕子所料,过了不久,纣王就下令修造鹿台,兴建豪华的宫殿,搜罗各种奇珍异宝,豢养狗马供他玩乐。几年之后,他又“以酒为池”,“具肉为林”,在宫里建街市,腐化透顶,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京城裁缝的故事,也很耐人寻味:明朝嘉靖年间,北京城里有一位很有名的裁缝,无论何人,由他裁制的衣服没有不合身的。有位御史听说后,慕名前来找他制作官服。令他奇怪的是,这位裁缝并不忙着量尺寸,而是首先询问御史的官龄几何。御史感到纳闷,问道:“这官龄与裁衣还有关系?”裁缝肯定地说:“大有关系。如果是初任高官,则意高气盛,衣服应后短前长;任职稍久,在官场已经过磨炼,意气稍平,衣服应前后一般长短;如果任职久了,而且可能升官,则内心装着的是谦逊,身体往往微俯,衣服就应前短后长。”裁缝用他独特的职业眼光,通过官服看到了当官者的心态,于是,以了解这种心态来制衣,竟然获得了成功。

借来一双慧眼(6)
许多事实证明,有些大的问题,往往隐藏在细微的事情中,有些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实质,隐藏在初露的苗头中。因此,有思想深度的人,都是极其重视细微之处的。请记住这句话:在每一个细节背后,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一点点,都隐藏着伟大的力量。尤其是在面对紧急重大的事情时,熟悉情况的每一个细节,将给你把握局势的信心,为你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对暂时现象不一叶障目
逻辑学中有一句推理名言: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说的是不要被眼前的景况挡住了视线。同样的道理,机关干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也不能被暂时的现象所迷惑。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复杂的,表面上看是一回事,往深看又是一回事;看眼前是一回事,看长远又是一回事。按照道家“得失律”的理论,由于整个宇宙是一个阴、阳两种力的振动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得和失都不是绝对的。表面上看来“得”的事,实际可能是“失”,而表面看来是“失”的东西,实际可能是“得”。
这样阐释可能太晦涩,不好理解。不妨回顾一个人们都熟悉的故事———“塞翁失马”。故事说的是边塞上一个老头儿很会养马,大家叫他塞翁。有一天,塞翁马群里的一匹马丢失了,邻居们来安慰他,深表惋惜。谁知,这老头儿却说,有什么好惋惜的,怎么能知道这就不是福呢?过了几天,他那匹马安然无恙地回来了,竟然还领回了一匹膘肥体壮的马。邻人又兴高采烈地前来表示祝贺。他却说,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怎么就知道这不是祸呢?果不然,塞翁的儿子见失马归来,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骑着马出去兜风。正应了那句话———乐极生悲,他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把腿给摔瘸了,成了一个残疾人。邻人对塞翁的先见之明佩服得五体投地,再次来安慰他要想开些。谁知塞翁依旧心静如水:这有什么想不开的,怎么能知道这不是好事呢?过了一些时候,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应征入伍。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残疾而免役,反而得到保全,幸存了下来。
防止和克服一叶障目问题的发生,首先要有政治眼光。这是在机关工作首先必须具备的,没有政治眼光的机关干部,在机关是混不长久的。所谓有政治眼光,就是具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错误倾向刚刚露头的时候能够见微知著,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在形势大好和工作顺利的时候,能看到各种不利的因素,居安思危,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而不是忘乎所以,被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要理直气壮地大力支持一切正确的创造,对于危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思想和行为,要善于识别,敢于纠正和制止,决不能麻木不仁,更不能任其泛滥;要防止和克服陷于日常事务不关心政治,不关心国家大事,不注意社会政治动态的倾向。
防止和克服一叶障目问题的发生,还要有辩证眼光。也就是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黑格尔在讲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真理是具体的时,曾举过一个很著名的例子。他说,离开了具体的时间地点,对简单的问题都难以做出判断。比如,下雨是好是坏?如果城市中长期干旱,土地龟裂了,庄稼枯黄了,树木萎缩了,市民的饮水也出现短缺,此时此景,下雨是再好不过了,可谓是及时雨,“老天开恩”;但如果城市中已经是洪水泛滥,一片汪洋,冲毁了房屋,冲毁了道路桥梁,甚至吞噬了无数的生命,此时此景,再降一阵暴雨,这无异于落井下石,上加霜。此时下雨可谓是最坏的事了。因此黑格尔认为,对事情进行评价时,必须考虑具体的时间地点等因素。换句话说,必须在具体时间空间框架下考虑问题。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那么简单。机关干部在工作中最容易出毛病的地方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惟书惟上。想问题办事情习惯于从本本出发,贯彻上级指示精神照抄照转;二是一刀切。在布置和指导工作的过程中,不分析单位之间存在的差异,不研究各地的具体特点,缺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三是走极端,搞绝对化。通常是离开事物的本来面目,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不能全面地看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克服的。
 。  。。  想看书来
借来一双慧眼(7)
防止和克服一叶障目问题的发生,也要有发展的眼光。近日从报端读到一篇文章,说是有三位不记名的候选人,请你根据他们的档案材料从中选出一位最优秀者,让他担任一个国家的总统。第一位,曾经因违反规定被两次赶出办公室,读大学时还经常吸食鸦片,每晚都要喝一升左右的白兰地酒;第二位,他笃信巫师和占卜术,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长期嗜酒;第三位,曾经是国家的战斗英雄,喜欢素食,偶尔喝点啤酒,年轻时不曾违法,也无犯罪前科……选谁呢,我想所有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三位。殊不知,上述候选人中,第一位是丘吉尔,1940年开始出任英国首相;第二位是罗斯福,他不仅当选了美国总统,而且四次连任;第三位是臭名昭著的法西斯魔头希特勒。“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人是如此,事物也是一样。真理总是在发展的,每一个正确答案都不是僵死的、无矛盾的终极结论。任何结论,都很难说是最终的,所以,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防止和克服一叶障目问题的发生,更要有公正眼光。也就是要谨防偏见。民谚说:“偏见是疸病,有偏见的眼睛看什么都是黄的。”一个人对某事某人一旦有了偏见,就会产生偏向、偏心、偏执、偏袒,乃至导向行为的偏颇和事业的偏废。实践证明,当一个人被偏见俘虏之后,对自己喜欢的人,就会只看见他的优点;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就会只见到他的缺点。这是偏见给心理上带来的障碍。有了这种心理障碍,分析判断出的问题没有不出偏差的。《疑人偷斧》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人丢了斧子,他怀疑邻居的孩子偷了,看他走路的样子,也像偷斧的贼;看他的表情,也像偷斧的贼;听他说话,也像偷斧的贼。后来他找到自己的斧子以后,又见了邻居家的孩子,从哪一点也看不出像偷斧子的人了。《智子疑邻》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宋国有一个富人家,天下雨把院墙冲坏了,他儿子说:“不把塌口堵上,必然会有盗贼来盗窃。”邻居也有人这样告诉他。第二天家中果然被窃,丢了不少钱财,这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有先见之明,怀疑邻居盗窃了他家的财物。这个富人对同样的忠告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对自己儿子的忠告,便认为未卜先知,实在聪明;对邻居的忠告,便起疑心,怀疑是他把自己家的东西偷走了。这就提示我们,观察问题必须有公正的眼光,不能带任何框框和偏见。
 。  。。  想看书来
做到能参善谋(1)
在领导活动的舞台上,能参善谋是机关干部的角色要求。你若想获得更多的升迁机会,不仅要能够完成好领导交办的事务,还要能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帮助领导想问题、提建议、出点子。最好能先领导一步思维,提出高领导一筹的见解。
机关干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谋士”角色,能参善谋是本职所必需。有人根据出谋划策能力的高低,把机关干部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能先领导一步思维,并能提出高领导一筹的见解,还能在领导决策的过程中,提出新的有价值的修正意见;第二种,能与领导同步思维,多数意见能被领导采纳,并能及时反馈决策执行情况,提出新的意见;第三种,落后于领导思维,意见和建议也很少被领导采纳,但对领导的决策还能正确理解执行;第四种,既落后于领导思维,又提不出有价值的见解,对领导的决策理解执行也不得力。第一种为“优秀参谋”,第二种为“良好参谋”,第三种则属于“一般参谋”,第四种则是“不合格参谋”。大凡想在机关建功立业的干部,都希望自己是第一二种,不想成为第三四种。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战略家,只要你从现在起就开始努力锻炼,那么,能参善谋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情。
胸怀全局想问题
毛泽东曾指出:“只有全局在胸,才能下出一盘好棋。”大凡高水平的机关干部,总是宏观在握,全局在胸。他们看问题时,不局限于本单位、本部门,而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俯瞰一切。他们处理问题时,总是善于系统地分析和全盘运筹,能够清醒地估计到本单位、本部门在国家、军队等建设大系统中的恰当位置,从而能自觉地按照全局工作的要求,积极主动地为领导出好主意,出大主意,拿大方略。
毋庸讳言,也有的机关干部做不到这一点。他们把自己摆不到领导机关的位置,走不出个人和业务部门的圈子,考虑问题就事论事,站不到应有的高度,提出的意见、建议层次很低,被党委和领导采纳的几率很小。
在我国历史上,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为领导出谋划策的成功范例不少。
三国时的诸葛亮,虽然结庐隆中,但对天下形势了然于胸,分析深刻透彻,在著名的《隆中对》中,他向刘备提出了占据湖南、湖北、四川,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吴抗曹,进而统一全国的大政方针政策。可以这么说,兵微将寡的蜀汉,能够发展到与曹魏、东吴抗衡,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得益于诸葛亮出的大主意、高谋略。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个谋臣叫朱升,他依据当时的客观形势,向一方义军首领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此时,朱元璋刚攻下南京,立足未稳,力量还弱,地盘尚小,还不足以与其他各路反元兵马较量。所谓“高筑墙”,就是加强自己的防御力量,巩固好金陵这个根据地,使自己的军队有一个稳固而坚强的指挥部,站稳脚跟,以免被敌人吞掉。“广积粮”,也就是注意经济建设,多种多收粮食,积蓄物质力量,维持一时还不能取胜的战争,使南征北战的军队有充足的给养。“缓称王”,也就是不要过早地暴露自己独霸天下的企图,以免引火烧身,成为各方义军攻击的焦点。朱元璋正是按照这九个字的战略方针,稳扎稳打,开创了明朝近280年的基业。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帝废太子后,其余十多个王子都跃跃欲试,纷纷登场,争夺太子之位。四王爷的谋士邬思道老先生告诫说:“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四王爷按照这“八字方针”去做,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出争夺太子的闹剧。而其他皇子却你争我夺,两败俱伤,纷纷落马。最后,皇帝的宝座果真留给了四王爷,开辟了雍正王朝。
全局意识的增强,来自于对全局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对全局知之越广越深,出谋划策才能质量越高。机关干部一定要立足本职,放眼全局,做胸怀全局的有心人。
一要把握时代背景。叶剑英元帅曾形象地要求参谋人员:“你们要注意按地球的脉搏。”也就是要对国内外风云变幻了如指掌,对时代大背景非常清楚。机关干部要走出一个误区,把自己看作是跑腿的,干具体事儿的,领导叫干啥就干啥,大的方面不必操那么多的心,“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种理解是狭隘的。当年诸葛亮是个农民,朱升是个儒生,既无职位,又无职务,但他们对天下局势极为关注,了如指掌,正因为如此,才成为名留青史的战略家。

做到能参善谋(2)
常言讲,一个人最要紧的不是站在什么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