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盛世奇缘 >

第1章

盛世奇缘-第1章

小说: 盛世奇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盛世奇缘  作者:老妪扬善

内 容 简 介
叙述北宋神宗年间,镇国王高廷赞,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救危济贫,广行善事。忠心耿耿,战功赫赫。深受众多朝野人士和黎民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却遭小人、奸相嫉妒与陷害,使之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其女高梦鸾女扮男装出征边关,得胜回朝,为父伸冤,真相大白,平反昭雪。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一家团圆的悲欢离合故事。
故事由清朝唱本《十粒金丹》演化而成。内容荣辱清晰,爱憎分明。人物塑造各有特色,栩栩如生。内涵丰富,涉及皇权、贫富、等级、贪腐以及重男轻女等社会现象。既有细腻的人物刻画,又有精彩地战争场面。集情感、武侠、战争、教化、善恶之斗、忠奸之争之大成。以离奇曲折,感人肺腑,可歌可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启迪人们知荣晓耻,净化精神。有较高的现实意义,是拨乱反正的精神美餐。




 《盛世奇缘》自序

自 序
本书取材于清朝唱本《十粒金丹》故事的部分内容。宗旨为惩恶扬善。
解放前此故事流行甚广,几乎家喻户晓。
本人幼年时期,經常听母亲用她那单一的曲调,唱念《十粒金丹》。唱调虽然枯燥乏味,故事却深深感染着我,不止一次的把整个故事听完。家中还贴着《十粒金丹》的四扇屏年画,我常坐在祖母怀中,听她讲述画中的故事。深被其故事中瞎子复明,哑巴说话的无私人物所感动。高廷赞父女等人的英雄形象和高尚品德,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之中。半个多世纪过去,仍然记忆犹新。
我一直有个愿望——和更多的人共享这道美餐。先是编写成电视连续剧,觉得这一读者群毕竟有限,于是,又萌发了写小说的念头。
为方便当今人士阅读,以求共享,达到古为今用,雅俗共赏的目的。特用其故事的主体框架和主要人物,去糟取精,编写成此通俗文本——《盛世奇缘》。
为了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对原故事进行了大幅度地删减、添加。重组了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删去了繁文缛节,增添了必要内容,使其充实,趋于完善,更加合乎逻辑。
书中的“金丹”,并非仙丹。是道士配制的,类似云南白药和救心丹等成分的丹药。至于“哑巴说话,瞎子复明”的病例,也是有科学依据,符合科学道理的,并非无稽之谈。
书中充分体现了善、恶报应。这当然不是神佛之力,而是发展规律。如高廷赞、黎素娘、高梦鸾、任守志、单守仁、郑昆等都有好报。甚至奸相吕椿的夫人和女儿,也因为未和吕椿合谋害人,而有了好的归宿。作恶者,如丞相吕椿、太监宁佐、以及任婆、伏准、蜂儿、槐氏、邹氏等,都遭到应得的惩罚和报应。
还颂扬了高廷赞一家宽宏大度的高尚品格。譬如,黎素娘劝说丈夫,原谅了是非不明,好坏不分,弄的家破人亡的大夫人——伏氏。高廷赞又接受了高梦鸾和黎素娘一同的劝说,放弃前嫌,以和为贵,接纳了被赶出府门,苦不欲生,仇人吕椿的遗霜和女儿。使仇人之女成为自己的儿媳妇。这宽宏大度,实在少有,令人敬佩!大度才能容忍,宽宏才能和谐。人人如此,社会自然也就和谐了。
本人在写作过程中,废寝忘食,真的进入了角色,和笔下的人物同欢乐、共悲伤。流了无数次眼泪,擤了无数次鼻涕。泪眼朦胧看不清电脑屏幕上光标的位置,要不时用卫生纸拭擦眼睛,才能继续操作。
为丰富页面,亲自用电脑制作了插图六十余幅。
作为一个退休老人,如此执着的目的,就是希望向读者奉献一份精神营养品,从消遣中受益。这一愿望能否实现,有待实践检验。
本书是电视剧和说评书的良好脚本。
2012417于泰安




 第一回,高廷赞身世显赫镇国

第一回,高廷赞身世显赫 镇国府宏伟壮观
宋朝神宗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市场繁荣,“清明上河图”可见一斑。
朝中有位官员,姓高名廷贊,表字耀侯。他乃名门之后,是当年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时的头等功臣——高怀德之孙,镇国侯高琼之子。他祖母是皇姑,父亲曾是驸马,因公主早逝,续弦了他的母亲曹氏。他出生在父母南征北战的军马营中。
高廷贊礼贤下士,刚直不阿。为官清正,忠君报国。扶危济贫,仗义疏财。附近的平民百姓多受其恩,深受朝野人士爱戴和敬仰。
他自幼聪明颖悟,臂力超群,在父母的教育下,知书达礼,文武兼备。少年得志,十三岁便袭侯爵为将,南征北战,立功无数。十八岁封公,二十六岁封王,可谓官运亨通,飞黄腾达。
他祖居渔阳县东门外小燕山脚下。此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当年太祖登基,平定天下后,“杯酒释兵权”封赏功臣时,他祖父用所得之赏银,置买了这片土地,取名麒麟庄。建造庄院,盖了府第——镇国府。
镇国府占地宽阔,面水背山。树木环绕,花草飘香。府门耸立,府匾高悬。雕梁画栋,虎头扣环。石狮守门,粉墙护院。img
青砖黛瓦,三进九间的层层四合院落,厢房后设廊厢别院。这些院落分则独立成院,合则浑然一体,各院落之间均设有通廊,即使是雨天也畅通无阻,穿梭自如。主院二楼,下设走马廊,上有美人靠。
后花园中亭台桥栏,奇石假山,小溪流水,柳枝垂荡,池水浮荷,群鸟歌唱。北眺小燕山,郁郁葱葱,层峦叠嶂,祥云缭绕,犹如天堂。。。。。。置身园中,心旷神怡,清新气爽。
府第虽建,可主人却因戎马不歇,常年在外,很少居住,只有老管家郑炎一家及家丁看守。
郑炎有个儿子名叫郑昆,武艺高强,曾随主人征战,立功颇多。因忠于主人,谢绝封官。后来,他随主临敌,身中冷箭,落下残疾,瘸了左腿。他父亲去世后,他成为镇国府忠心耿耿的大管家。
青年的镇国公高廷贊,身材高大魁梧,相貌英俊,眉清目秀。远看威风凛凛,近瞧温雅谦和,是位名副其实的儒将。同僚有女之家,皆欲得为己婿,媒婆络绎不绝。最后,曹老夫人选中了平西大将军杨怀玉之女,杨文广之孙女,无佞府顺天侯杨石翰之妹——杨端娘。
杨端娘是隆氏夫人所生。隆夫人是西凉国鳞石山王隆海之女,号称百胜公主。是杨怀玉当年奉旨西征,在路上所收的夫人。隆夫人受过异人传授,武艺超群,曾协助杨怀玉破敌陷阵,凯旋还朝。真宗皇帝龙心大悦,赐府第——无佞府。封杨怀玉为顺天侯,隆夫人为保国夫人。杨怀玉去世后,令其子杨石翰袭父爵,将先皇赐给高祖母佘太君的龙头拐杖赐给了隆氏,许她上殿奏事,参劾奸佞。满朝无不敬畏,被称为隆太君。
杨小姐自幼聪明伶俐,知书达理。姿容秀美端庄,性格沉稳大方,深得母亲喜爱。
十八岁的杨端娘与二十岁的高廷赞,年貌相当,郎才女貌,门当户对。一拍即合,当即过礼完婚。婚后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孝敬萱堂,尽心竭力,成为远近皆知的一对完美伉俪。
几年之后,曹老夫人病故。高廷赞夫妻哀恸不已,天子准假守孝三年。高廷赞在京城办完母亲的丧事,即扶柩去麒麟庄归葬。
隆太君与杨石翰夫妇送出府外,再三嘱咐守孝期满,早日返京,以免挂念。高廷赞夫妇挥泪告别。
几日后,高廷赞一行到了麒麟庄。丧礼执事人和郑昆等家人早已迎候在村外。大家簇拥着太夫人的灵柩进了镇国府。
府内大厅上停放了太夫人的画棺,讣告亲朋。高廷赞率全家披麻戴孝守候灵旁,寺庙僧侣诵经奏乐,超度亡魂。合郡文武官员及乡宦人等俱来吊唁。仪式完毕,择日安葬。
高廷赞在墓旁草庐中,素服独眠,以尽子道。



 第二回 高氏夫妻广行善事任

第二回,高氏夫妻广行善事 任婆母子九死复生
高廷赞守孝期满,除服之日,杨夫人带领家丁们,抬着祭品来到墓地扫墓除服。此时,正值隆冬季节。祭毕,高廷赞更衣除服完毕,刚要归府,天气骤变,朔风凛凛,瑞雪飘飘。高廷赞道:“天气太冷,不如在此用过午饭,大家保暖御寒,再走路吧!”杨夫人道:“也好。”遂吩咐家人把物品整理好,抬到房内。
午餐过后,雪越下越大,高廷赞对杨夫人道:“这雪一时难停。我们到祠堂廊下,观赏雪景如何?”杨夫人说好。于是家人们扫出路径,身穿裘皮斗篷的高廷赞与杨夫人走向祠堂。戴头巾的两个丫鬟给主人撑起油伞,一同来到祠堂廊下观景赏雪。
这祠堂居高临下,周边景致尽收眼底——远方峻岭层峦,银装素裹;近处如梨花飘落,鹅毛飞扬。所有景物,皆被白雪覆盖,分外妖娆。
杨夫人道:“几年不见这样大的雪了。”高廷赞道:“瑞雪兆丰年吶,来年又是个好收成。”他们站在廊下,丫鬟收起雨伞,冻的搓手、跺脚。
高廷赞对杨夫人说道:“我们身穿裘皮,尚觉寒冷,那贫苦之人,饥寒交迫,如何得了!我有个愿望,思忖已久,觉得我们应该多做些善事。”
这也正是他夫人所想的,杨夫人当即说道:“好哇!”
高廷赞道:“我们赖有祖辈遗产,房多地广,又有不菲的年俸,征战凯旋时,受朝廷恩赐也img颇多。。。。。。这些财产堆聚家中,如无败家之子,几辈子也用不完。我是不希望子孙们无所事事,坐享其成的。儿孙自有儿孙福,让他们自己奋斗才是正理。”杨夫人道:“老爷所言极是。”
高廷赞又道:“咱们的财物积压府中,吃不完用不尽,一些贫苦百姓饥寒交迫,家无隔夜之粮,身无遮体之衣。。。。。。这又何必呢!”把妻子揽入怀中。杨夫人道:“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曾使我震撼。这财产本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让大家分享一点,也是件乐事!”
高廷赞道:“夫人能如此理解我,真是贤德,令我欣慰呀!咱们不为沽名钓誉,只为宁己安人。”二人紧紧依偎在一起,互相借着对方的体热,温暖了许多。
高廷赞道:“那咱们就从明年开始,周济一些贫困之人,让他们度过严冬这一难关。对贫不能娶,死不能葬者,资助些银两。”杨夫人点头赞成。
高廷赞的大手紧握着夫人柔软纤细的嫩指,感到无比的惬意和幸福。他兴奋地说道:“夫人,你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心心相印’。”杨夫人道:“夫唱妇随是妇人的本分。”高廷赞道:“这两个词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心心相印’是发自内心的,心想不同,则不能相印。‘夫唱妇随’则是循规蹈矩,也许是勉强的。。。。。。夫人是属于哪一种呢?”杨夫人道:“当然是前者啦!”高廷赞道:“这才是下官的好夫人。。。。。。人生难得一知音,能与夫人结为伉俪,我高某今生足矣!”
杨夫人柔情似水,仰起头,深情地瞧着他,说道:“我也是。”此时此刻,情感碰撞出的火花,叭叭作响,星光喷射。若是没有仆人们在场,他夫妻二人定会唇唇相印,狂吻一番。。。。。。
大家兴高采烈地欣赏着雪景。
郑昆一瘸一拐地来到他们面前,说道:“老爷、夫人,有两个人冻倒在雪地里了,旁边有个独轮车,车上像用破被蒙着一个人。”高廷赞道:“赶紧差人把他们救起,抬到房内,给他们吃些暖汤、热饭,等暖和过后,让他们到草堂见我。”郑昆道:“老爷,车上若是病人或是死人怎么办?。”高廷赞道:“问明情由,将病人抬到闲房内将养调治,死尸待雪停之后安葬。”郑昆应声而去。
在茫茫雪地上,贫妇和男童两人紧抱在一起,面色青紫,奄奄一息。他们身旁,有一辆独轮车,车上用破被蒙着一个人,确切地说是一具僵尸。车倾倒在雪中,尸体几乎滑下。
家丁张和、王平、李清、赵泰搀起贫妇和男童,拍打他们身上的雪。李清、赵泰一人背起一个,张和、王平扶好车后,护送着他们往回走。
高廷赞与杨夫人回到草堂,喝茶取暖,等候消息。张和之妻王氏进来禀报道:“老爷、夫人,那贫妇吃了汤饭,饱暖了,要来叩见老爷和夫人。”高廷赞道:“唤她进来。”
不一会,王氏把中年的贫妇——任婆和十来岁的男童任守志引进房来。二人向高廷赞夫妻跪下叩头,任婆道:“多谢老爷、夫人救命之恩!贫妇是哪儿的造化?冻倒在雪里,自认必死。幸遇佛心的老爷和夫人,搭救我们的命,又赐给香汤、暖饭。真是重生的父母,再造的爹娘。这大恩大德,料我们这穷花子,今生今世也不能报答,只好来生变牛、变马,再报答大恩了!”说罢连连磕头。
杨夫人道:“你且起来,我们有话问你。”
任婆拉着任守志站起身来。
高廷赞问道:“你们是何方人氏,姓甚名谁,因何到此?慢慢讲。”
任婆道:“贫妇姓朱,家住山东曲阜县平安村。丈夫名叫任德理。这是我儿子任守志,前几年患病,成了哑巴。家中房无一间,地无一垄,靠着我丈夫看相、算命;我给人家说媒、接喜度日。偏遇连年旱涝,柴米贵如油。。。。。。无奈,一家三口背井离乡,逃荒在外。打听得此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就奔向这里。不料,我丈夫犯了心口疼病,昨夜死在店中。店家把我们赶出来。我母子举目无亲,回家又没有盘缠。。。。。。”泪流满面地又道:“听说镇国府高老爷乐善好施,想到那里求他老人家帮助,把我丈夫埋葬了。偏遇老天降下大雪,饥寒交迫,倒在雪中待死。。。。。。多亏老爷和夫人把我们救活。不然,我们死都没有葬身的地方了。。。。。。”失声痛哭起来。
任守志也哭泣着。
杨夫人同情地擦着眼泪。
王氏指着高廷赞夫妇,说道:“这就是镇国府的老爷和夫人。”
任婆望着高廷赞和杨夫人,惊喜道:“真是老天有眼,让我们真的遇到了慈善的老爷和夫人了。原以为镇国府的老爷和夫人,是上了年纪的人。不料,老爷、夫人竟这样年轻。。。。。。愿老爷、夫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官运亨通,子孙满堂,孝子贤孙,世世代代都做大官!”又叩起头来。
她这几句祝福话,说的很快,声情并茂,加上口音的不同,丫鬟与王氏都掩嘴而笑。
高廷赞对杨夫人道:“夫人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