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人间救药 >

第17章

人间救药-第17章

小说: 人间救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家……”她轻声呢喃着。
“小姐,请您请先穿上衣服……屋里虽暖和,仍然会感冒的。”
“先生,我不能回去。现在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我需要……休息。”
“休息……”台尔曼迟疑着――这女人神秘得很……
“好吧……”他终于下了决心――留她住宿。“室内有我的床,也有卫生间。您可以方便,可以休息。待至天明时,我再送您回去。”他弯下腰去,伸手拉她起来。
她吃了一惊,猛地甩开他的手。怀疑地瞪着双眼。“先生,您难道还没有满足吗?还要……”
她这么不相信他,真叫他啼笑皆非。“小姐,我什么也不要,只是助您一点站起来的力气。唉……您自己起来吧,可以去内室,关上房门,安心地睡到天明。”
“那么……您睡哪儿?”
“就在这沙发上。”
“好的。谢谢。请原谅,我可不能再干那个事了……”她终于发出一丝羞涩的微笑。然后她象大病初愈一样,慢慢地爬了起来,走进内室,犹豫一下,才慢慢关牢了房门。
他她随即躺倒在沙发上。
这一夜,他几乎一刻苦也没有睡着。他的脑屏中,一直放相着她那魅力怒放的肉体……
他也曾有几次,想开门冲进房间,去发泄他被异体撩拨起来的炽烈欲望――然而,这仅仅是他的想法和念头,是一念之中发出的邪念;他没有勇气去把这久驱不散的邪念,化为龌龊的――现实……
他的理智,似乎在提醒他意识中的果断决策:这是位不幸之女,并非是圣诞老人赐给他的礼物,而是被不法之徒劫持、凌辱后遇难者。他救了她――但绝对不可以趁人之危,干那却与歹徒大相庭径的行为。
他象位两天未食的饥饿者,守着一桌不属于他的美餐,熬到天明。
第二天早上,刚刚睡着的台尔曼被她吵醒了。他睁开眼睛,朦朦胧胧地看着她。
她已经穿上了他那件米黄色的风衣。在衣服的烘托下,更显出她亭亭玉立体形;但他眼里却透视出她光滑的肉体。
他“唔”了一声,才对她说:“小姐,早安。您起得这么早……我去弄点早点来,好吗?”
她点点头,又象孩子似地扬扬眉说:“先生,您说对了,快点办吧,再迟我就饿坏啦。”
吃过早餐之后,她先开了言。
“先生,谢谢您的救命大恩,我……该走了。”
“您走……”他结结巴巴地说:“我……送您回去吧……”
“……我想――先请您替我去买身合适——钱吗……我以后一定会还给您的。”
“好的好的。”他满口答应着。“钱吗――小意思。”他匆匆地走出房间。
谁知,台尔曼回来时,抱着刚买回来的衣服惊呆了。
室内静极了,她――已不知去向。
难道她不辞而别了吗?他心怀不安地推开房间的门,床上――她睡过的床上,显得更加空荡荡的。
“唉……”他若有所失地叹息着,将衣服扔到床上,然后,坐到写字台前,心情渺茫地沉思起来……
无意之中,台尔曼的目光,在写字台上扫了一下,这一下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原来,她留下了遗言啊——
她的字,写得也如其人一样娟秀:“先生,我走了。请原谅我的不辞不别,请原谅我错怪了您的一片好心。我是一位不幸的女子,为了不把我的不幸,株连给您,我不得不默默地走了。我要去――复仇。您抽屉里的钱,我拿走一部分;我需要钱――再次请你原谅。拜拜。”后面没有签名。
他望着这百字留言――呆呆地反复看了下去,似乎想从这小小纸条中,寻觅出她那不可捉摸的行踪……
冬去春至。
台尔曼已经忘记了圣诞节之夜的那件事;但是,这一天――
又一次响起了门铃。
此时,台尔曼正好在屋里。他放开门,出来时,门外却见不到任何来访者。奇怪――正当他准备进院,忽然发现脚下有一个大信封。他拾起了信,信封鼓鼓的,里面装了很多东西。他拆开一看,原来里面是一叠钱――和一封信。他迫不急待地站在院外,展开信纸,看了起来。信上字,正是他曾经常怀念的……
“台尔曼先生,谢谢您以前解救了我的生命,但您无法扭转我的不幸。”
“我特来送还上次我从您屋里借用的钱,请您查收。”
“顺便来想和您道别,但却没有勇气和您见面――怕因此而失去与这个世界告别的勇气。”
“永别了――我的恩人,但愿我们能相会在天堂。”
信的签名是――帕拉蓓。
“相会在天堂……”台尔曼默念着……
“相会在天堂――”台尔曼忽然大叫起来;接着,他疯了似地发动了汽车……
台尔曼是位犹太后裔;童年时代却是在阿根廷的“希望城”渡过的,这是一个闻名于世界的“鳏夫城”。在这儿居住的,全是终身不娶的男儿。这个小城,多少年来,找不到一个女人,甚至连雌性动物,皆不可多见。就连下蛋的母鸡皆廖廖无几。令人称奇的是,多少年来,这个城的人口,却依然有增无减。人们采取各种世人意想不到的手段,来让这个城市的“希望”后继有望。
台尔曼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他在父爱下,成长壮大了。面对这个城市古老野蛮的遗训,和城中大部分人变态心理,他不甘心忍受终身,竟然鼓动他的养父,逃到他乡。之后,他经过不懈地努力学习――特别是下决心学好医学和心理学术,妄图有朝一日,用他的知识,为世人和这个“希望之乡”的人,疏通心理堵塞,治疗心理创伤。
有志者事竟成。他终于有了现身说法的地位。他利用其知名度,利用变态心理分析和心理呼唤,唤醒了一批又一批精神变质和因心理变态而走向犯罪的人,使很多因吸毒而坠进黑社泥坑的青年人,在他的哲理和家长的呼声感召下,浪子回头,揭发其教唆者和举报黑社会犯罪集团的头目。
的确――社会科学的使用得当,将是治理社会犯罪和社会变态的良药。
然而,台尔曼的这么做法和影响,无形中大大地得罪了黑社会势力,他们渐渐地视他如眼中钉、肉中刺。
原来,黑社会为了扩充人马,为了进一步用精神和毒品侵消社会,他们在精神上采取“愚众术”,让他人子弟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直至沦入他们掌中,或成为他们的走卒,或受他们统治;再加上毒品、色情、种种刺激等综合效应,致使一批又一批青年人失足,纷纷愿上贼船,使用武力和法规粘合的人类社会,支离破碎。而台尔曼的社会心理、变态心理学术,重点分析了青少年期人的意识变更,从家庭教育的基点,联系社会教育,从自发意识、自我行为,结合模拟他人或受命于他人的四重社会角度,来号召全社会,预防人类――特别是极易受惑的青年的走向犯罪和变态行为。由于他的理论系统广泛,再加上电台、电视台、报纸、书籍等传播作用,因而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社会效果,使很多意识失陷的青年人,从苦海中回到此岸。
黑社会的主要头目们,在强大的社会攻势下,因众叛亲了,庞大集团渐渐土崩瓦解,而怨天尤人,最后,他们咬牙切齿地把“恨点”集中到台尔曼身上。他们集成地认为,如果没有台尔曼的知名度及其他的“蛊惑”人心的心理学术理论,光凭社会上传统的道德说教,光凭不力的社会教育和“贫血”的家庭教育,他们完全可以用“黑”战胜“红”,完全能使国家变为“灰色”――再使社会变为“灰色”,他们完全能让行为犯罪和精神犯罪的人员暴增……如果没有台尔曼这位“耶稣”般的人物,他们将会顺利地攻克一颗颗软弱的心灵。“他们”发誓,一定得干掉台尔曼,省得他象中国的曲啸那样――在某些电视节目经常出现,用他那侃侃而谈的“戴尼提”般理性,来和“他们”争夺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
怎样才能干掉台尔曼呢?
“他们”认为,消灭他的肉体,很简单容易,但后果不佳――势必引起社会公愤和轩然大波,造成他的书――比《撒旦诗篇》更出乎意料地畅销,反而造成更巨大百倍的社会影响。死人的东西更会身价百倍,永垂不朽。消灭台尔曼的“灵魂”,很难很难――但事成之后,可将他从上层建筑,一下子打进十八层地狱;他的著作,也将因他本人身败名裂,而变得一文不值了……
罪恶的计划,终于炮制出来了。黑社会头目决定:对准台尔曼,依次而行事。
台尔曼此时,怎么能预测到暗中有一颗颗叵测之心,正对着他蓄谋待发呢?他出了院门,开着汽车,奔驰上街道――这其实是在诱因作用下,自投罗网。但此时他却这么想:可怜的姑娘,你慢一点行事吧,我能救你一次,还能救你两次、三次……
他的汽车,开出了城区,朝着他拟定的目的地,加足了马力――人如救火,救人胜救火!
他要去的目的地,是离城区三十多公里远的“天堂山”。天堂山上有一个巨大的瀑布,瀑布及其所在的四周山水,是世界闻名的旅游圣地,号称――“天堂之门”。所之有这个雅号,是因为这个瀑布,气势十分壮观――而又险恶。数百年来,自从一位名人在瀑布中寻了短见之后,不知有多少人,步其后尘,在此了决了没有到期的生命――后来,此地因此形成了世界上最具有效果――人类自杀中心!来此出生入死的,不仅是本国本地人,世界上很多国家、很多地区,皆有人不远万里,迢迢而来,冲破阻碍,匆匆将有效的生命自行报废。天堂之门比美国西雅图的曙光大桥——“自杀大桥”知度名更高。
来此“天堂之门”的,大约有三种人:其一是择优圣地,献身于一个绝妙优的场地;其二,是一睹死的风采和锻炼视死如归的雄心壮胆,寻求刺激;其三才是从旅游的角度来此地,欣赏一下这得天独厚的风光,及“飞流直下三千尺”般的人间奇景大观。
此处介于“天堂”和人间之间,来的人多,死的人也不少。可是,凡是从悬崖处跳进瀑布处的人,从无尸体出现――这些人,难道真的升入天堂了吗?还是顺水逐波,进入下游的巴拉那河呢?或者是――沉入瀑布之下的旋涡深潭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多少年来有许多人进行探索,但都徒劳无获。有的人划着小船,顺着瀑布下的水流,到下游一百公里之内寻找死者的遗体,可是从没有人发现一具尸体。
死不见尸――数百年来,进入“天堂之门”的寻死者一直如此,这“死亡谷”般的迷津,更激起自杀者纷纷而来,络绎不绝。有的自杀者,千方百计,冲破援救劝阻者的阻挠,以死而终。还有的自杀者,对劝阻的人:“你们别要拉住我,我不是去死,我是进天堂,我去见上帝。”
特别是从国外兴致勃勃而来,至计划性作终点一游的人,几乎经常会有,他们混于游览人一起,乘人不备,前仆后继地跳进瀑布之中。
由于上述原因,来此“天堂之门”处游览观光的人,更是与日俱增。到这儿来,不仅是可以看到天地之奇,登高峰,饱览巨瀑之壮观――还可目睹“勇敢者”的视死如归的风采。不管“你”摄奇哪一点,魅力皆惊天动地。
在这“天堂之门”区域,不管是当地人,或者是旅游者及“自杀预防协会”的工作人员,任何人皆无法阻止决心坚定的想死者。有的想死者,战战兢兢地登上悬崖,当有人拉住他是――他会佯作镇静,谎称自己是来看奇观险;可一当他人不备时,他就猛地冲刺而去。也有的人,象位正常的旅游者,甚至还拿着数码相机,若无其事地登高观景,直至起跳的最后一分钟才做了几个健美操般的准备动作,然后――有的人直截了当地默默而终;有的人喊着“一、二、三”才跳下去;更有甚,在“拜拜”声中,消失了身影;还有一些人,高声大叫着“上帝,我来啦――”,“亲爱的老婆,拜拜!”等戏言之后,哈哈大笑地又返身走下悬崖――然后对亲友说自己已经“死了一次,剩余的生命将会延长。”简直荒诞地当作延寿中心。
――以上的故事,皆是引子,正文还是围绕着主人公台尔曼――他在“天堂门停车场”,密麻麻的汽车群边,停下了自己的汽车,然后立即象登山比赛一样,朝着悬崖瀑布处攀去。他发疯般地猛奔快跑,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人们猜度他又是一位“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殉志者”,所以在他未登峰造极之前,先有两位佩戴黄色“自杀预防协会”袖章的一男一女,紧紧地抓住了他的衣服――接着又有几位旅游后续而上,把他拉住了。
“先生,不可如此。”人们真心实意地劝导他。“生命来之不易,万万不可轻生短见啊。”
然而,人们的盲目劝阻,与台尔曼的所想的,起到的却是负作用。台尔曼此刻,一心想在那位女子登上悬崖,投入瀑布之前,发现她和阻止她自尽――而人们拉住他,却起到阻止他救人的作用。他在人们的紧紧纠缠下,拚命地解释“我有急事,你们快放开我!”
可是,他越是这么叫喊,人们越是更紧紧不放地抱住他:认为到此的人,最急后,莫过于死!
忽然台尔曼疯狂地舞拳振脚起来,企图奋力挣脱人们的纠缠控制。原来,他看见一个颇为熟悉的身影,从他身边不远处的一条山道上,飘然而上――这正是那位女子;台尔曼看清了她那秀丽婀娜多姿的身形及非凡的面孔。
可是,尽管台尔曼发疯般地乱打狂挣,还是挣脱不了众多胳膊的控制――并且,拉扯他的人数,还在有增无减。救死扶伤,这已成为此地人们的一种公为义举了。台尔曼急了,他只得大声疾呼:“喂!你们快拉住那个女人,他是我妻子,她想自杀。快!快拦住她――”
台尔曼的大叫大嚷,虽然有人不相信,但也有人相信。有的人松了手,把目光射向那个越过他们、离他们大约有五十米左右的女人。那女人虽头也不回,娉娉婷婷地拾级而上,可从她越来越快的步伐上看出,她是位与众不同的登山者。
平常人们来此观看瀑布,皆在下方垂帘挂珠之处,除了一些胆大妄为者,寻求刺激者和以身相殉者勇攀高峰之外,每天向上而去的人,为数并不太多――并且,女人向上而去,更是廖廖无几。这主要是因为,瀑布倾泻处的气势,非同凡响。身临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