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拆掉思维里的墙 >

第4章

拆掉思维里的墙-第4章

小说: 拆掉思维里的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移到德阳的时候,她总是被一个梦境所困扰:她的同学从土里伸出手来,抓住她的腿——你为什么不救我!?为什么踏着我的尸体离开?她不敢睡觉,不敢穿短裤,甚至不敢去有土壤的地方。她有一个巨大的恐惧需要战胜。
有天晚上,我牵着她的手到操场上,然后问她:如果有鬼伸手出来抓你,你会怎么办?
她说:“我会吓得瘫在地上,动也不敢动。”
我说如果是有鬼抓住我呢?
她想了一想,说,“我可能会拉你。”
我说:“你试试看?”于是她开始拉我,但是我扛着没有被拉动。
“如果拉不动呢?”我说。
她想了想说:“我会去踢他们的手,不要去抓我的古典哥哥。”
我说:“你试试看。”,她真的一脚踢来,踢在我的脚踝上。
痛得很,但是抬头看到她眼里面坚定,我知道她的问题解决了。
当这个孩子开始敢去面对被鬼抓到,而且踢“那只手”的时候,她的恐惧烟消云散。
恐惧是个虚张声势的懦夫,你懂得应对了么?
当你找到内心最深的恐惧,把脸转向他,准备作战,恐惧开始烟消云散。
必问自己的两个触底反弹问题!
今天如果你稍加留意,就会在很多的电脑上面发现intelinside这个标志,今天,有一颗intel的CPU已经成为一种荣耀。商家知道,把这个标签贴在电脑上,就能够增加电脑的价值,用户知道,这个标志意味着稳定和高速的运算。因为大家都知道,intel生产全世界最好的CPU。
谁又能想到,英特尔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存储器制造商呢?从1968年起,它的主要业务和利润都来自于存储器。1980年,日本公司的存储器异军突起,以难以置信的低价,席卷世界市场,把美国公司逼到绝境。1985年,在连续六个季度的收入下降后,英特尔公司总裁格鲁夫意气消沉地与董事长摩尔痛苦的讨论这个问题——如果再没有好办法,格鲁夫要下台,而英特尔也会从此一蹶不振了。
那一天,他们被对手逼到了战场的死角,这两个平时呼风唤雨的人,双双触碰到恐惧的底线。他们要开始触底反弹了。
格鲁夫突然问摩尔:“摩尔,如果我们下了台,你认为新进来这个家伙会采取什么行动?”
摩尔犹豫了一下,说:“他会完全放弃存储器的生意。”
格鲁夫目不转睛地盯着摩尔:“既然这样,你我为什么不走出这扇门,然后自己动手?”
  第17节:巴菲特的房子(16)
这个想法太惨痛了,对英特尔公司来说,放弃存储器等于放弃自己的身份,等于放弃自己近20年苦心经营多年的阵地,等于在对手面前不战自退。但是,既然坚持没有获胜的希望,为什么不放弃?摩尔很快与格鲁夫达成共识:放弃存储器市场,主攻芯片。他们力排众议,顶住层层压力,如壮士断臂一样重新开拓芯片市场。顺利穿越了这一鬼门关。这个转变被格鲁夫称为“战略转折点”。
第二年,格鲁夫因其深刻的洞察力和英明的决断力在当上了这家公司的CEO。1992年,英特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到1995年,英特尔累计生产了1。6亿个芯片,一举占领了世界80%的PC市场,取得了绝对霸权。
你有没有被逼到命运的墙角?有没有试过触碰过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的底线?那一天瞬间你会怎么问自己?
请记得问自己格鲁夫的两个触底反弹问题:
如果我失败了,新来的家伙/新的情况下,我会怎么办?
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不这样去做呢?
安全感不是拿回来,而是给回来的
有一个新精英的学员,她在她生命中间最漂亮的年华:她高挑漂亮,有一个如果她愿意可以一辈子不用工作的家境,偏偏她还有一个很让人羡慕的工作,半年努力下来,小有所成。这样的女孩子,应该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人。
可惜她并不是。她最近总在谈恋爱,找了一个又是一个,每次都草草收场。问为什么?她说,我只是想找一个人陪。我觉得内心没有安全感。我希望找到一个给我安全感的人,他应该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能够无微不至的照顾我,给我很好的安全感。
怎么样可以获得内心的安全感?我给她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刘丽,今年29岁,是厦门一家洗脚城的洗脚妹。她高中学历,家境贫寒,来自安徽农村,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刘丽每天工作12小时,收入23千元。她没有什么姿色,也没有什么积蓄,从事着一份越老越吃力的工作。总之,从理论上来说,她应该是那种,世界上最没有安全感的女人。
但是就是这个洗脚妹,7年来每个月除了自己几百块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全部资助着100多名贫困中小学生。而这些钱足够在厦门买一套小户型的首付,让她安心心的过日子。为了赚钱,她会没日没夜的加班,但是每个月总有两天,她会请假乘坐公交车去看望受助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生活困难。她还是一名公益爱心组织的发起人,她建了三个QQ群,和数百位志同道合的爱心人士一起助学。她13岁时因为家里贫困辍学打工,深知学习对命运的改变。现在,她也是一名学生,她报名了远程教育,攻读工商管理大专专业。在这个物欲横流,人人自危的今天,这是怎样的一种强大与坦荡,她的心里,需要多么强大的安全感!!
  第18节:巴菲特的房子(17)
但洗脚妹刘丽,是如何开始这个旅程的?
刚刚开始做洗脚妹的时候,刘丽自己都不接受“我从小到大都是年级第一名,怎么出来工作就是去按别人的臭脚丫子。”第一月的工资是1800块钱,刘丽把1500元寄了给家里,希望父母亲可以宽慰一些。却遭到了父母亲的痛骂“村里面有人说你和别人睡觉赚钱,是不是真的?”刘丽不敢告诉他们真相,告诉他们也不会懂,刘丽只好骗他们说,“我在服装厂工作。”
洗脚城有好人有坏人,这个20岁的女孩子必须学会每天面对一些突发的恶意,应付着家人的猜测,每月给家人寄去大部分的钱,支持弟弟妹妹的读书。两年过去,她的家境慢慢变好,家里盖起了房子,弟弟妹妹也开始上学。但是就在那年春节回家时,刘丽的父母由于女儿的“不光彩”工作,竟然把她赶了出来。这让刘丽彻底崩溃了。“在外面受苦受累不管怎么样,我都可以接受。因为我还有一个家,我家里需要我。可是听到我爸妈这些话的时候,我真的我连死的心都有”。她不是委屈,而是绝望。刘丽想到了死,她准备好了刀,却一直没有划下去。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在外面的世界,打拼得背上伤痕累累,你磕磕碰碰回到你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却被最亲的人一刀刺中你心房正中,最痛最脆弱的地方?那一年春节的刘丽正经历这样的痛苦,她的委屈,她的无奈,她对辍学的痛心,一起涌上,要彻底把她毁灭,把她多年唯一的安全感毁灭!如果你是刘丽,你会怎么做?
不知道是怎样的一转念?刘丽在那一瞬间做了一个决定,她在接下来的7年会无数次的感谢这个决定,正是这个决定让她彻底成为生命的主人:“我还不能死,我弟弟妹妹还要读书。我要让村里面出两个大学生。”刘丽放下刀,抬起头,开始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从01年开始,她联系了家乡里面的的穷困的孩子,她开始收集衣服,攒钱,一开始是自己村里面的,后来慢慢到厦门附近的孩子,一直成为今天这个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坚定地给予许多孩子改变命运机会的,有着一双关节变形、长满老茧的手的洗脚妹刘丽。
在《小崔说事》中,崔永元问她:“当你这的份爱意是怎么来的?”刘丽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我四年级的时候,我是年级第一名。我要上台去面对整个年级演讲,那是我一生最骄傲的时候。但是我很害怕,因为我没有鞋子穿。我穿了一只我姥姥的鞋子,穿了一只隔壁姥姥的鞋子,一只蓝色的,一只绿色的。但是我没有打赤脚上去。我很害怕别人看到我穿的那双不一样的鞋子。可是不管怎样,我还是穿上了鞋子,我站上去了。这样的恩情,我要延续下去。”
  第19节:巴菲特的房子(18)
你可以在网站找到这个让人尊敬的女子,她素面朝天,她宁静幸福,她安全安详。她说:“我要赚很多很多的钱,让村里读不起书的孩子都能上学”。
“我们牵着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听完刘丽的故事,你会想到什么?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生命中间的安全感是如何获得?如何被摧毁,又是如何重新建立起来的?
你有没有注意到,安全感不是从别人身上要什么,而是内心深处,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你有没有注意到,安全感不是从别人身上拿到些什么,而是为这个世界给予些什么?
你有没有注意到,安全感是给出来的,而不是要回来的?
刘丽因为家庭需要她而觉得安全,又因为家庭排斥她而失去这份安全。在她准备死亡的那一瞬间,她幸运地找到了更大的给予的目标: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里出两个大学生,把这份恩情延续下去。在这一瞬间,刘丽重新找到了内心的安全与平静。正是这样一种给予的力量,让这个普通女子拥有了那种看淡钱财的安全与从容。
那些关在自己的心房里,整天盘算别人的人;那些躲在自己小窝里,整天等待别人打救的人;那些躺在优厚的物质条件之上,惶恐的担心失去的人。那些内心没有安全感的人,你们能够做些什么?
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你能为次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自己最恐惧的地方,无条件的去支持一个人,一些人,一群人。支持别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事情,他永远不会失败。
也许正因为这样,美国心灵女王奥普拉在2008年斯坦福的毕业典礼上说:
如果你受了伤,你要帮助他人减轻伤痛。如果你感到痛苦,帮助他人减轻痛苦。如果你的生活一团糟,让自己去帮助其他处在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安全感是给出来的,不是拿回来的,请你一定记得。
  第20节:第二种心智模式(1)
第二种心智模式:投入
没兴趣一族 与 感兴趣一族
你有没有发现,在职场和生活中。有这么一些人,我们把他们称为“没兴趣”一族。没兴趣一族好像从来就没有什么特别爱好,也没有什么特长。他们什么都一般般。工作上没兴趣一族也没有太多激情,工作了4、5年,做的事情和以前差不多,你问他为什么,他会告诉你:工作不就这样别,还能怎么样?
而另一些人,(我们姑且把他们叫做“感兴趣”一族)却好像对什么都很感兴趣,他们好像每天都刚刚出生一样,兴致勃勃,充满好奇;在生活里他们也是样样精通:摄影、写作、跳舞、音乐、运动……这些人是上天的宠儿,又好像刚从韩剧里面走出来的男女主角一样,优秀得让人绝望。我们常常听人对“感兴趣一族”说,“你太牛了!你怎么什么都会?”
上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让一些人拥有用不完的精力和好奇心,什么都优秀。而我却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什么都做不好?也许下面这个故事会带你找到答案。。
周日的郊外旅游,你走到一个没有路牌三条岔路口,只有一条能够到达你想去的峡谷,另外两条则通往不知名的地方。现在是中午,时间还算充裕,你的食物和水也足够,你会怎么走?
小明和小强在不同的时间到达这个路口,他们都碰到这个问题。
小强选择的往前走试试看,他想即使走错路,也比呆着强啊,他快步向前走去。在一个小时以后,他不得不退回来,重新回到起点。但是小强很开心,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朋友们他在路上看到的美丽风景,也许下次他们可以往那边走。说完这一切,小强又开始尝试第二条路,他一路唱着歌,蹦蹦跳跳走去。
小明认为有2/3的机会走了也不会有收获的。如果没有确定的机会,还不如就在这里呆着吧,也许会有认路的人经过,告诉我确切的答案呢?小明这就这样等到时间很晚了,然后他觉得自己不能不走了,可是万一走了也是错路该怎么办?他慢慢吞吞的往前走,心里面一直想着迷路的种种状况……终于,在三小时后,他看到一条路的尽头被一条河流拦住。
“天,我早就应该想到的!没有搞清楚路就不要来!”小明很沮丧一屁股坐在河边,他连回去的勇气都没有了……
小强和小明在一个月后的一次聚会上面碰到,小强在给他们的朋友讲他的一段“最奇妙的旅行经历”,小明听出来,那就是他去过的那条何。“你瞎扯,那是一条错路,而且一点也不好玩,除了一条大河挡住路,什么也没有,没意思。”小明说。
“不会吧?”小强说“你没有看到河中间那些白鹭,那些莲花么?那是我犯过的最美丽的错误。”
小明耸耸肩:“你这么一说……好像有吧,不过我对这个没有什么兴趣。”
这个故事里面的人,哪一个像你?
我们身边有“没兴趣一族”小明,又有“感兴趣一族”小强。小明总是兴致勃勃的投入一个又一个冒险,他们经历丰富,收获很多,当然失败也更多。小强则总是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只有到不得不行动的时候,他们才被迫抱怨着进入,他们失败很少,也尝试得很少,因为他们觉得那个没有什么意思。
  第21节:第二种心智模式(2)
有趣模式 与 无趣模式
“有趣”之人和”无趣”之人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我们先看看什么是兴趣。
兴趣interesting,来源于拉丁文词根“inter在……之间”,后面加上了代表最高级的”est”和代表当下的”ing”。这仿佛在告诉我们,当你以最高级(est)的形式投入到当下(ing)的事情之中(inter)去。兴趣就是让你自己完全身在事物其中。当你真正完全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中间去,不管这个事情多么简单卑微,你就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任何一个瑜伽教练都会告诉你,即使认真的投入你的呼吸——这个每天你做过无数次的事情——都能感受到无数的乐趣。
佛家的禅宗也有关于投入的故事:
有源律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大珠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