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绛苏念 >

第7章

绛苏念-第7章

小说: 绛苏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仍递还给清漪,道:“这回可以戴了。”
清漪接过戴于颈上。
赤雪已变回家鸽大小,跟着飞出,立在桀风肩上。
桀风伸手接下它,轻轻摩挲它头上白羽,道:“过段时日,就会有小赤雪了。”
“真的吗?”清漪惊喜道。
“它现在每天忙着孵化,甚少出来,这次是情势危急,借它一用,还真亏了他。”桀风道。
清漪也伸手抚摸它雪白的翅膀,道:“赤雪,辛苦了。”
桀风再伸手轻拂其羽,赤雪仍然化作鹏鸟大小,两人坐其背上,飞往慕州。
作者有话要说:

、第六章 锦水边江梅引 凝碧桥春水碧
桀风将清漪送回慕州,仍然回青罗峰不提。
清漪每日仍精心培植各式花草,养护梅林,有时去秦府听老夫人说些家常话。
柳默至锦水边吹奏长笛时,也仍旧隐身于旁静静聆听。
只是每至之时,常有鸟雀飞起。清漪也未在意。
如此三五次,这日笛声未落,突然柳默长身掠起,几个起落已至近前,清漪正听得出神之际,不及闪避。
柳默那日雪下见了脚印,心下疑虑难消,每次来时,吹奏之前便在近旁洒下些谷米,引鸟雀来食,人至时鸟雀飞散。
别人走过时,都有人声,此人来时,多是悄然无声,因此今日认定是此人,便几步抢到近前。
没想到,面前站着的竟是清漪。
回想她种种怪异,一时也难分清是敌是友。
清漪见此情状,已知鸟雀之故,此时也无法敷衍。
柳默对她浅浅一揖,问道:“百里姑娘何以至此?”
清漪沉默片刻,望向他手中长笛,道:“柳公子,可否借长笛一用。”
柳默要探知究竟,便不推辞,递与她。
清漪走至水边,长笛轻横,吹出一曲,正是柳默素日常奏之《江梅引》。只是比之自己所奏,少了些清冷,多了些温婉,少了些平和,多了些忧思,柔婉动人,听之忘神。
一曲吹罢,清漪回身对柳默深深施了一礼道:“柳公子笛声,引人入胜,冒昧了。”
将长笛仍还予柳默。
柳默此时也难分辨此话真假,只道声:“姑娘谬赞了。”
望着清漪的目光中充满怀疑。
向清漪一揖,便告辞离开了。
清漪不知这疑虑为何,只暗暗觉得有些不妥,一时也毫无头绪。
转眼已过几场大雪,又是一年一度,除夕佳节。
清漪饮食起居与平常并没什么两样,幸而住在城外,城内的热闹看不见也就罢了。
再过就是元宵佳节了。
是日黄昏,清漪来到慕州城内,隐身于柳府。
柳默正在房内写字,似乎并没打算出去。
清漪又再出了柳府,隐身于道旁大树后。
也不知道他今日是否会出来,只是默默等候罢了。
良久,大门开启,柳默仍穿着平常衣衫,披了件银灰色大氅,出得府门。
清漪自树后转出,欣喜地看着他。
柳默心下愕然,她倒像是一直等在这里的样子。
想着疑虑之事可以再探究竟,便也迎上前去。
今日她打扮倒不似平常素净,着了件藕荷色袄裙,披了件宝蓝披风,发髻间插了一朵小小红梅,越发衬得她肌肤如雪。
见了柳默出来,一脸忧虑一扫而空,映着门前的两个大红灯笼,眼睛里似乎有光彩在跳动。
柳默心下一动,这喜悦如此率直纯净,是否真是自己错疑了她?
清漪向柳默施礼,柳默自然还礼,两人便并肩朝街市走去。
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街市上甚是热闹。
各式花灯挂满了整条街,两边家家户户门前也都各挂着自家做的灯。
清漪和柳默并肩走着,在这满街热闹之中,走在他的身旁,似乎又回到了曾经的快乐时光。
柳默忽然开口问道:“百里姑娘,似乎不是慕州人氏?”
清漪听他话音似乎有异,而这个话题自己确实也不知如何谈起。
但既然他这么问了,自然是要答的。
真话不知从何说起,又不忍说些谎话来回他,便只道:“不是。”
“不知姑娘到慕州所为何事?”柳默又道。
“来、寻一位故人。”清漪缓缓道。
这并不是柳默心中疑虑的答案。
但是听了这话,与之前情状相互映证,他却又觉得舒了一口气。
“可曾找到吗?”又问道。
清漪站住,侧脸看向他,话已到嘴边,然而终于还是没有回答,又继续向前走去。
柳默也不再问了。
两人默然行至凝碧桥上,河水自桥下汤汤而去。
两岸杨柳叶落殆尽,只有柔长的柳丝随风轻拂。
清漪站在桥上,望着一处烟柳,忽然缓缓道:“可以、在这里吹奏一曲吗?”
柳默也便取出长笛,吹出一曲《新水令》。
清漪只静静地听着,眼仍望着那烟柳寒水。
一曲吹罢,清漪接过长笛,吹起一曲。
其声如溪水潺潺,又似春风微拂,清丽婉转,余音绕耳。
只是笛声中透着忧怨之意,清漪脸上亦是忧思绵绵。
一时吹罢,沉默半晌,并不说话,隐隐可见点点泪光。
柳默便知这曲于她怕是别有深意。
“可听过这个曲子吗?”清漪侧脸望着柳默,轻声道。
“不曾听过。确是好曲,不知为何名?”柳默道。
“这曲子名……《春水碧》。” 清漪轻声道。
“曲名与曲意甚是相合,多谢赐教。”柳默道。
清漪虽知他并不记得此曲,然听得这话,仍觉得心中一刺,然而又能如何?
一时神色惨然。
柳默踌躇一回,终于问道:“姑娘所寻之人,与柳默相似吗?”
清漪转头,直望着面前这个人,熟悉的眉眼、熟悉的声音,未曾改变的茶好,一样动听的笛声,通体的温柔从容,不是他,却是谁?
便默默地点了点头。
“姑娘定居慕州,难道他是慕州人氏?”柳默又道。
“……是吧。”清漪轻声道。
“不知百里姑娘与他是……?”柳默道。
清漪又望向那烟柳深处,缓缓道:“他,……只是我的一位朋友。”
“他如今在这里吗?”柳默道。
清漪转头看着他,若有所思地道:“也许在吧。”
“在下祖居慕州,倒未曾见过与柳默相似之人,日后自当留意。”柳默道。
清漪默然望着他,只轻声道:“多谢。”
两人再走回街市时,灯会已散。
热闹时何等辉煌,如今却只剩满街冷清。
清漪便向柳默告辞。
平日晚间入城,都是翻墙而过,今日上元节,城门尚未关闭,可自城门出。
夜路难行,她又居于城外无人之处,柳默自然须相送。
至柳府牵得两匹马,一前一后出了城门。
柳默送至院门前方告辞离去。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七章 伤前怨牡丹谢娇容 感情深无言嗟风月
不久,春风和暖,草木复苏,燕回莺语。
柳默仍时常至锦水边引笛,只是不再撒下谷米,她是否来过,并不知晓。
而清漪既被撞破,也未敢再靠得这么近,只是远远地坐在林中树下听他的笛声随风飘来。
这日柳默去吉州处理完事务,回城时已是二更时分。
他独自来到锦水边,笛声未起,忽闻得琴弦铮淙之声。
这个时辰,又是城外荒野,怎会有琴声?
柳默循着琴音寻去,远远看见一个小院,窗内透出微弱的灯光,一片梅林在暗夜中隐约可见。
原来她的居处这么近。
行至院外,也并不进去,下得马来,立在院外,静听那琴声。
铮铮淙淙的琴音如流水一般,时急时缓,时如春鸟鸣涧,时如西风萧索,又如秋江渺茫,渐渐隐去。
琴音暂歇,一时只闻夜风习习,静寂无声。
再起时,却转绵绵忧思之声,若断未断,若续未续,突闻清歌声起,其词曰:
淇水有尽
思君无垠
言犹在耳
千山何处寻
一段伤心满天涯
秋霜漫漫恒无迹
万里烟波念孤远
知尔在
何处幽山
谁家灯语
去年双飞燕
春归犹相依
梨颜虽如旧
对面不相识
淇水汤汤,多少别离意
明月无边,长夜何寂寂
一春慕城无颜色
清笛长染相思曲
唯记取
别时秋心拳拳意
其词可哀,其声可叹。
只是那曲中有一句:“对面不相识”,不知是何意。
莫不是她已找到那个人了吗?为何只道不识得?心中暗忖,不知端底。
一曲唱罢,歌歇弦消。
柳默伫立一时,默然上马,悄然离去。
闻得马蹄声渐远,清漪悄悄来至院门前,呆望着他离去的方向。
春日和暖,是栽种播种的好时节,清漪不免常去城中购置些花种盆钵。
这日入城,正撞上一人,却是秦府秦贤。
说起来,最近老夫人抱恙在家,她已月余不曾去秦府走动。
秦贤见了她,忽然如获至宝,忙向她深施一揖,道:“百里姑娘,还请帮在下一个小忙。”
清漪不明,问道:“不知何事,还请告知。”
“姑娘可知道蒋府牡丹之事吗?”秦贤道。
“并未听闻,不知是何事?”清漪道。
秦贤便将情缘告知。
原来蒋府近来得了一盆绝好牡丹,正值花期,艳丽无方,引当地名门富贾前往观赏。但不知为何,前几日不知何故忽然花谢叶凋,四方求医无果。
蒋威甚是懊恼。
这牡丹原是经秦贤之手入了蒋府,所以也迁怒与他,令他必要医好这牡丹。
秦贤满城请了多少名医圣手,竟都不中用,蒋威震怒,将那些人轻则辱骂,重则责打,已是无人敢应此事。
秦贤正急得抓耳挠腮,今日偶然撞见清漪,想起来曾听祖母说过,她懂得些养护培植之道。也是情急之下,见佛便拜。
清漪听完,淡然道:“这个,恐怕我帮不上忙。”
秦贤只管作揖,道:“祖母常道姑娘颇通此道,万请赏个薄面。不看我,只看我祖母面上便是了。”
别说这牡丹花病得蹊跷,只听那蒋府二字,便知道不可沾染。
若治得好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若治不好时,还不知是何结局。
因此,清漪只道不能。撇下秦贤,自顾出城回转。
次日清晨,清漪自在屋内整理《万花集》,将新近养护心得记于其中。
忽听得叩门声,打开门来,却是秦贤。
秦贤进得屋内,仍然说起蒋府牡丹一事。
清漪与他倒了茶水,仍然忙自己的事,并不应承。
“若今次能医得这牡丹,蒋府必有重赏,姑娘何不一试。”秦贤道。
清漪也不抬头,道:“若医不好时,又如何?”
秦贤踌躇道:“这个……我定当全力保姑娘无虞。”
清漪笑道:“你如何保得?”
秦贤一时语塞。
他不过是靠着祖业,父辈既不在,朝中着实无人,所以才四处结交官宦子弟。他如何能跟蒋府抗衡。
只好告辞出来。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马蹄声停在院外,又进来一人,还是秦贤。
不等他开口,清漪已道:“我已说明,断不能去了,你无须再这般奔跑。”
“这次却不是我。”秦贤笑道,“虽说这花是我送进蒋府的,花主却另有其人。今日之事他也脱不了干系,所以这次是他来请姑娘。”
“不必费事,让他回去吧。”清漪只道。
此时门外又走进一人,颀长的身影,不是别人,正是柳默。
多日不见,他眼角透着些疲惫之色。
柳默进得屋来,却对秦贤道:“秦兄,一株牡丹,由它去吧。何必在此为难百里姑娘。”
“你不是来帮我一起请高人出山的吗?”秦贤愕然道。
“你并没有说是来请百里姑娘。”柳默道。
“这倒是。不过,既然来了,你也说两句吧。”秦贤道。
“牡丹之病甚奇,多少名医圣手尚无头绪,百里姑娘年岁尚浅,只怕也无处着手。何必为难于她。”柳默道。
秦贤拉了柳默到门外,对他细声道:“我听祖母说过,她颇通此道,恐怕能消得此病也未可知。”
柳默不及答话,清漪已收拾了小锄、修剪工具并一些自制药粉,出得门来,向二人道:“走吧。”
秦贤喜不自胜,当即跟出。
柳默却道:“百里姑娘,不必去了。”
“只得两匹马,如何去?”清漪回头向二人道。
“姑娘可乘我的马。”秦贤道。
清漪却看着柳默。
柳默将自己的马牵过来。
这马通身玄黑,高昂雄俊,鬃毛浓密柔顺,想是平时颇得主人照护。
“此马可有名吗?”清漪问道。
“名玄夜。”柳默道。
清漪点点头,对黑马道:“玄夜,辛苦你载我一程吧。”
玄夜只安静地站着,清漪便骑上马背,柳默自在前面牵着缰绳,秦贤自乘一匹。
三人同往慕州城去。
到得蒋府,蒋威并不在府内,蒋府管家蒋福将三人带到花园内牡丹处。
清漪看那牡丹独得一株,却根粗叶密,原本长势应是上好。凋谢的花朵留存着几片残瓣,尚能想得见盛开时的艳丽姿态。
清漪仔细察看,然而既未见虫害,也不见病迹,好生无端。若只是浇水施肥不当,断不能致此横祸,正是百思不得其解。
柳默在旁看她眉尖紧蹙,走至她近前,轻声道:“若果然无措,亦不必担心,我自不会让他们为难于你。”
清漪闻得此言,心中暖流涌起,对他道:“多谢。且待我再检视一番。”
再仔细察看,仍然一无所获。想这定非寻常花病。
清漪悄悄驱动法力,打开绛苏灵目,找寻这牡丹花魂。
这绛苏灵目能见阴阳两界,在青罗峰中时,花株在侧,无须特特耗费法力,若在人间行走之时,则须法力开启。
灵目既开,便见牡丹花魂满面伤悲,正坐在叶中,若魂魄有泪,只怕已是泪如涌泉。
清漪以密语唤她,她惊异地抬起头来。
“牡丹,你为何如此伤心,可否相告?”清漪道。
牡丹不想在此得遇奇人,忙起身道:“你、你能帮我吗?”
“必当尽力。”清漪道。
牡丹深深拜得两拜,将前缘告知。
原来这牡丹前世为汶州布商之女金氏,嫁与邻县年轻县令何秀,齐眉举案,夫妻情深。
三年后,何秀升蔚州知府,金氏随夫赴任。
途中遇大雨所阻,滞留于一个荒废的庭院之中。大雨三日未歇,只得在荒院中等候。
第三日夜深之时,金氏闻得何秀异声,睁眼看时,只见一个黑衣大汉,手执尖刀,何秀倒在地上,血流不止。
那大汉从他身上取出随身银两,见金氏惊醒,便也挺刀来刺。
可怜金氏一缕芳魂,只因恶人贪念,客死异乡。
待她芳魂游离出体,再看时,何秀之魂已不知所踪。
金氏此番冤死,实难甘心,冤魂不散,附于庭中牡丹之上。
金氏生前酷爱牡丹,颇通养护,是以这牡丹异常艳丽,不比寻常。
那日柳默之父柳权路过荒院,见到这株牡丹,喜其艳丽难得,便搬移回慕州,不想被蒋威看见,蒋威言语之间流露欲占牡丹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