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绛苏念 >

第2章

绛苏念-第2章

小说: 绛苏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漪?她又做什么了?”瘦高个儿道。
“你说呢?”老人道。
“把你的酒倒掉了?你没酒喝所以脾气才这么大啊?”瘦高个儿笑道。
瘦高个儿渐渐走近,看到清漪躺在树下。
“这是?她一般大白天睡觉的吗?我怎么不记得?”瘦高个儿有些惊异。
老人摇摇头。
待走到近旁,方看到她脸色发白。
“怎么?生病了吗?” 瘦高个儿急问道。
老人仍是摇摇头:“受伤了。”
“额,有你老人家在,她还会受伤?你喝醉了吗?”瘦高个儿道。
“我什么时候喝醉过!真是的!”老人回道,“她呀,昨天晚上,替不知道哪个孤魂野鬼挡了天惩。”
瘦高个儿听了这话,脸色不由得一凛:“这丫头也太大胆了。”
拿起清漪右手,探了探脉,眉心便舒缓了,“伤得并不太重,怎么睡到现在?”
老人望着不远处的大石,早晨那些人都已经走了,只是旁边的野草杂花受了踩踏,有些杂乱。
“早上来了一些人……”老人道。
“人?是什么人?交手了吗?”瘦高个儿道。
老头仍然若有所思,摇了摇头,“没有,他们并没有看见我们。先前受了闪电一击,其实尚好,只是她看了那些人,便晕倒了。”
“什么?她修为虽浅,也不至于这点伤就……”瘦高个儿惊疑道,忽然想到了什么,缓声道:“难道……”
“那些人走时,我本想跟上去看看,只是她没人照看。”老人说着,眼直望着那些人离去的方向。
“若果真如此,也不知是福是祸啊。”瘦高个儿轻轻地抚摸着虎背,望着去路。
大虎用头蹭着清漪的脸,清漪只觉温暖柔和,睁开了眼睛:“奇虎”,清漪抬起左臂,拍拍奇虎的蹄子,坐了起来。
听见声音,瘦高个儿和老人都回身走到她旁边,“觉得怎么样?”瘦高个儿轻声道。
“桀风,什么时候回来的?”清漪看到瘦高儿,问道。
“今早刚到,先回了趟明溪,然后带奇虎来流霜林看看你们。诺,给你的。”说着,递给清漪一颗玉珠,只得拇指大小,但清透无暇,难得的是通体为浅浅的紫色。
清漪伸手接了,握在手中,淡淡的清凉透入指中,“亏你,竟找得到,真好看。”她站起来靠着奇虎,暖暖的,很舒服。
“没事儿了吧?”老人问道。
“没事儿。”清漪答道。
老人试探地问道:“你早上,究竟看到了什么?为什么突然晕倒了?”
这句话问出来,桀风也盯着她。
清漪沉默着,并没有立即回答,向大石那边走去。
大石近旁,绛石苏在暖暖的秋日下泛着微微的光亮,包扎的布片余出来的部分倒垂下来,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桀风,帮我把这个布片取下来,好吗?”她回头望着桀风,指了指右臂,“我的右手暂时还不太方便。”
“取下来?这是谁扎的?不好吗?”桀风细看那布片,并不认得,应该不是林中之物。
清漪自袖中取出一根青丝带,“用这个把它换下来吧。”
桀风略带探究地看了她一眼,也不再问,用丝带换下了布片,他的动作很熟练,清漪并没有感觉到任何不适。
他将换下的布片弃在一旁,清漪却弯腰将它拾起来,放入袖中。
桀风隐隐感到一丝不寻常的空气,“你……看到他了?”眼睛却依然看着绛石苏。
“嗯。”清漪轻轻应了一声,对他点点头,眼中的光彩映照着秋日的阳光。
桀风侧过身拍拍奇虎的脊背,望着远处的流云,道:“那真是……太好了。”
“果然……”老人捋了捋雪白的胡子,对清漪笑道:“清漪,你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清漪绽开的笑容里,满载着难以掩藏的欣喜,“我这便启程。”
桀风转头盯着她道:“三天内不许走。我会看着你的!”
“我一刻也不能等!”清漪道。
“那也得先养好伤吧。”老人也皱皱眉。
“这点小伤,不碍事的。”清漪道。
“你右手不方便,万一有什么事,岂不反而误了行程?”桀风道。
“我会小心的。”清漪道。
“听那几个人说话,应当是青罗峰附近的人,也不急在这一时。”老人也劝道。
清漪看看两人,只得道:“好吧。我多歇两日,后日再走。”
桀风点点头,骑上虎背,往来路纵去。
老人几步赶上,靠着虎头,道:“我的东西呢?”
“哪有你这样拦着别人要东西的?”桀风笑道。
“就怕有人想赖账啊。”老头也望着他笑道。
“谁会赖账,诺,上次着棋输与你的,接好了。”说着将一物抛向老人。
老人接过,却是一枚玉盏,色泽亦是清透。
这边奇虎已纵步跳出,几个纵身,已在远处了。
次日,晨光初现,清漪给绛石苏培好土,便悄悄转下大石,向林外走去。
虽然晨雾尚浓,昨日被那三人踩踏过的痕迹还能清楚地看见,清漪沿着路快步走着。
他如今身在何方,是何样的人,她并不知晓,但是,他已经出现了,这就够了,这一次,无论如何,一定要找到他!一定会找到的!
远远地,雾中一个瘦高的身影若隐若现,转眼到了眼前,奇虎跟在桀风身后,静静地甩着长尾。
“桀风!”清漪站定,望着他,眼神里一抹厉色,“我今日是一定要走的!”
“我知道,我跟你一起去。”桀风笃声道,“否则,你也是走不了的。”
他回头对奇虎道:“去吧。”
奇虎窜到清漪近旁,趴下,用头蹭蹭她的腿,示意她骑上去。
清漪便骑上虎背,奇虎纵身跳出,桀风亦随其后。
下得山下,又向前奔了两个时辰,桀风一声喝,奇虎停下,清漪纵下虎背,桀风展开一把兽骨萧竹扇,奇虎纵身跳进,隐于其中。
桀风收了扇,道:“往前便是人烟之处了。”
“天色尚早,我们快赶路吧。”清漪说着,已迈步出去。
“清漪,”桀风叫住她,问道:“你打算怎么找?”
清漪停住脚,一时也无从回答。
桀风自袖中取出一叠纸,递给她,“先看看这个吧。”
清漪打开来,却是青罗峰方圆大小百来个城镇的图纸。
“你怎么有这个?”清漪喜道。
“我自有办法。”桀风笑道。
“既然有,以前怎么不给我?”
“以前也不知道地方,现在既然有点线索,就方便了。”
“现在?这是刚刚拿到的吗?”
“有了它,自然方便。”桀风指指袖中。
清漪展开图纸,离此处最近的是竹闲村,东西为荣喜村、协和村,往南为云龙镇。
围绕青罗峰有四个州,蔚州和化州,稍远一点是吉州、慕州,再往北是汶州、宜州。
云龙镇属蔚州。
“我们过竹闲村,去云龙镇。”清漪合上图纸说道。
“怎么说?”桀风问道。
“看那几个人的穿着,当为富足之家,应该不是村庄之人,往镇上、州城找吧。”
桀风点头赞同。
两人当即便赶往竹闲村。
待得到时,已是黄昏时分,暂时歇下,次日清晨又往云龙镇去了。
这云龙镇虽不大,倒也热闹,转了一圈,毫无所获。
虽然如今范围已经缩小到青罗峰附近州县,但方圆也有上百万人,竟是大海捞针一般,毫无头绪。
连日来,一点线索也没有。
“可有什么主意吗?”清漪问道。
“没有。”桀风干脆地答道,随即又道:“既然已见了他,想是天意转圜,此次定有所获,你也不必太忧心,慢慢找寻便是。”
“也只能如此了。”清漪扯了扯袖角,脚下仍未停。忽然转身对桀风道:“我已全好了,你可放心回去了。”
桀风停下脚步,点点头。她向来是只身去的,自己多说也无益,现在确实也没有理由还跟着了,便对清漪道:“你自己多保重。我走了。”
“我知道,你也保重。”清漪道。
桀风便转身反向走了,正是青罗峰方向。
清漪独自找寻了月余,大小十来个村镇,仍然一无所获。
出了芳华村,一路寂寂。秋已深,凉气一日重似一日,野外寒烟染黄,草木凋零,一派萧索。离村子越来越远,已经很少见到来往的人了。穿过前面这片树林,下一个是陆家集。
清漪正走时,听得有刀剑之声,又有多人哭喊呼叫之声,忙疾步赶到吵闹之处。
见一伙强人,执几把大刀,截住了一行人,想也不是普通人家,随行带着几个家丁,正与强人战在一处。可惜平日里疏于练习,连连挫败。
那强人刀过处,多有血迹洒出。
清漪见了迸出的鲜血,不觉手脚微微发颤。
忙自袖中放出一根银针,扎于手指之上。
一顶轿子里传来女人的哭声,一个强人掀开轿帘,将那女子扯出来,倒在轿旁,那女子手脚发软,只知道哭罢了。
这边强人高举钢刀砍下,清漪指尖吃痛,已缓过神来,此时见势危急,忙随手捡起一颗石子,掷向那人。只听一声清脆,刀应声坠地。
清漪随手捡起几颗小石子,发向其他几个强人,击落了他们手中大刀。
那伙强盗定睛看她只身一人,又是个女子,便捡起刀砍将过来,清漪绕至身后,掌力轻击,随手摘下旁边树枝,挥舞开来,几个强人立刻知道厉害,只听一声哨响,强人四下跑散了。
那些人自然来拜谢,清漪也不多答话,只道声:“不谢。”
一个丫鬟扶起那姑娘,眉目娟秀,清新可人。
清漪也不多言,孤身再次上路。
山高水远,唯斜阳长伴。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章  韩氏女雪夜得子 柳将军老年失长
二十年前。
柳府。
瑞雪之时,寒梅暗香,柳权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了。柳权官拜云麾大将军,娶的是工部侍郎长女钱氏,另有妾室三人。
钱氏育有一子。
其中韩氏是柳权出游之时,在溪边偶遇,爱其清丽,遂将其带回。
韩氏为贫寒之女,既入柳府,外无家人扶持,内更无人帮衬,初时柳权常来共聚,倒也安稳。
那钱氏并其它两个妾室常在柳权面前说些韩氏的不周到之处,韩氏自身也并不擅逢迎揣测,渐渐地柳权也不常来了。
生产之日,柳权公干在外,钱氏威严跋扈,无人敢违抗,一应大大小小全无照顾。只得一个贴身的侍女,所幸倒还善良热心,托人紧急请了稳婆,又多方照顾周全,方得母子平安。
此子取名默。
柳默自小见惯钱氏跋扈,母亲柔弱,所以人如其名,沉默寡言。
韩氏虽出身贫寒,但其父是私塾教习,是以也习得一些诗文。
闲时便将些《千字文》、《论语》、《孟子》教于他。
柳权毕竟是武官,几个儿子也有武教头,教他们骑射刀剑。
柳默习武也甚能吃苦,但却不喜使兵刃。
其他一兄一弟;弟为妾室陈氏所生。
兄柳聚,比柳默年长四岁,并不似钱氏那般脾气,平日对韩氏母子多加照拂。
好武艺,不喜读书,生性旷达,最得柳权爱护。
弟柳占,平日里锦衣玉食,只是嫌苦叫累,练习上甚是松散,文不成武不就,但最能揣测柳权心思,也颇得柳权喜爱。
倒是柳默,虽然勤文苦武,只是对柳权总是淡淡的,也不善言谈,柳权不甚喜爱。
是年,柳默年九岁。
下学后回到韩氏所居馨兰苑,风急欲雨,天色昏暗,韩氏正坐在窗口为柳默缝补衣衫。
韩氏有眼疾,昏暗难见,只能摸索着缝补。
“娘亲,我给你掌灯。”柳默道。
“罢了,”韩氏拦道,“是我眼睛不好。大白天掌灯,何苦让人说去。”
柳默便拿过衣衫,道:“那便明日再缝吧,我也不急着穿。”
“看这天色像要下雨了,雨后天凉,这件厚些,你明日可穿了。”韩氏说着拿过衣衫仍然摸索着缝补,又对柳默道:“去温书吧。”
“我晚上再温,帮你引线吧。”柳默道。
韩氏微笑,摸了摸他的头,示意他坐在自己身边。
母子两一边说着话,韩氏一边缝着衣服。
丫鬟秋棠端了茶水进来,对韩氏道:“三姨娘,老爷今日回来了。”
韩氏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
秋棠跟随韩氏多年,忠心耿耿,韩氏待她也甚亲近。
“老爷去麟州数月,好容易回来了,这会儿在演武厅呢,你不去看看吗?那两位都去了。” 秋棠又道。
“今日不得闲了,改日吧。”韩氏道。
“都是因为你这不急不热的性子,吃了多少亏。这府里谁不指着老爷恩宠,偏你这样,可不是给自己找不快吗?”秋棠笑道。
韩氏看着柳默,只微微笑着。
“你是改不了这性子了。”秋棠摇摇头道。
柳默的衣物自来都是韩氏亲自缝制准备,知道自己在这里无事可做,自出去准备晚膳了。
“娘亲为何不去见见爹?”柳默向韩氏道。
韩氏搂过柳默,笑道:“娘有你,就知足了。”
三日后,寒露之日,晨露方曦,韩氏突然卧病,骤起高热,辗转不安,病急情危。
柳默来到演武厅,找到柳权,恳他请大夫诊治。
柳权平日只忙公事,家里巨细皆不过问,一应都是钱氏打理,只让他去告知钱氏即可。
柳默知钱氏无望,再三央告父亲,此时前厅有客拜访,柳权自去。
柳默无奈,只好往钱氏所居万金苑。
钱氏听了病情,只淡然道:“近日秋寒渐浓,想是偶感风寒,过几日自然就好了,何必这样劳师动众。”
柳默无奈,双眼含泪,多番央告,那钱氏只是推托。
正好柳聚今日亦在钱氏处,见柳默如此,只觉韩氏病情不妥,便向母亲道,“即便是偶感风寒,也请个大夫瞧瞧吧,怕过了人反而不好。”
钱氏因育有此子,地位稳固,对柳聚向来宠爱有加。听了这话,便道:“也罢。”便吩咐一人去请大夫。
那些下人个个拜高踩低,知韩氏不得老爷夫人欢心,只随意就近请了个大夫。
大夫请过脉,只说是风寒侵袭,尚不碍事,开了一幅散热安神的方子,道每日按时服药即可。
两日过去,韩氏非但不见好转,反而更加沉重。柳默虽然尚年幼,每日守在床侧,不离半步。
柳聚过来探望,见韩氏病沉,忙自己骑了马,请了城中济世堂颇有声望的大夫前来看诊。
大夫细细把过脉,只叹息道:“生死有命,老夫也只能略尽人事罢了。”
只留下一方,其中有一味人参,必得三百年以上。
想韩氏在柳府,动用人参已是不能,何况还得三百年以上。
柳默无计可施,柳聚悄悄托了朋友,四处找寻。
然而,一时间也难有结果,柳聚便让丫鬟先以普通人参入药,一边加紧寻找。
只是韩氏此番病重,终不得治,临终前,把柳默拉到身边,道:“默儿,生死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