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白话孙膑兵法 >

第7章

白话孙膑兵法-第7章

小说: 白话孙膑兵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诸葛亮第五次放了他。就这样捉了放,放 了捉,一直到第七次活捉,孟获终于心悦诚服,归顺蜀汉。不但孟获归服, 广大蛮区百姓更是把诸葛亮视作神明,许多年以后还供奉他的牌位哩!      第二个事例是刘备统兵伐东吴。当关云长兵败麦城,从临沮小路逃走时, 中了吴军埋伏,被吴将马忠捉住。随后关云长的义子关平来救,也被捉住。 关云长父子不肯投降,被孙权下令斩首。刘备得报,哭得死去活来,在登基 的第二天就要御驾亲征,讨伐东吴,为云长报仇。赵云等苦苦劝谏,请刘备 以天下为重,应该先讨曹魏,不可先伐吴。可刘备一心只以结义兄弟为重, 不听众人劝谏。谁知祸不单行,刘备大军还没出发,张飞又被部将杀了,割 下首级送到东吴去了。这一下,刘备更不听劝谏了,连他一向言听计从的诸 葛孔明的劝谏表章,他也扔到地上,下令不许再谏。刘备终于统领70多万大 军,杀出川东,为其兄弟报仇。起初,蜀军虽然连连获胜,气势夺人,但也 损失了老将黄忠。待到陆逊出任东吴大都督后,吴军改变了策略,陆逊不许 诸将出战,只是坚守险要隘口。刘备命令众将猛攻,却攻不下来,心中十分 焦躁,谋士马良提醒刘备防备陆逊用计,刘备却说: “我用兵一辈子,难道 还不如一个黄口孺子吗?” “他能有什么计谋?只不过是胆怯而已。他们接 
  

连吃败仗,现在哪里敢再出战!”当时正值盛夏,暑热难当,蜀军攻不下, 吴军又不出战,刘备就下令把营地移到山林茂盛、靠近溪涧的地方,想等夏 天过去再用兵。刘备身边的文武官员还齐声称贺: “陛下神机妙算,众臣比 不上!”其实,刘备的决策正如陆逊预计的一样,蜀军的灾难不远了。当然, 刘备身边还有人比较明智,马良就提请刘备把移营情况画成图本,送去向孔 明征求意见。谁知刘备却说, “我也懂得兵法,何必又去问丞相呢?”马良 再三苦劝,刘备才让马良画成图本去问孔明。孔明看完图本,当即拍案叫苦:  “是谁让主上这样扎寨?这个人该斩!”马良说明是刘备自己,孔明无奈叹 道: “汉朝的气数完了!”      就在刘备移营开始时,陆逊得报,不禁大喜,当即派人去向孙权报告, 指日可以打败刘备,请孙权派大军接应。      蜀军移营完毕,只顾在荫凉之处休息,军心已经懈怠。这时,陆逊调兵 遣将,在一天夜里,施用火攻之计,火烧蜀军营寨。蜀军没有防备,营寨又 在树林之中,四处起火,顷刻之间就成了一片火海。吴军趁机东冲西杀,蜀 军早已乱了,哪还有还手之力。刘备得到张苞、傅彤拼死保护,又得到关兴、 赵云一次次救授,才算脱出重围,侥幸不死。这一仗,70万蜀军几乎全军覆 没。刘备又伤心又惭愧,终于一病不起,自觉无颜回去见群臣,最后死在白 帝城。      从这两个事例,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 “天时、地利、人和”在用 兵之中是多么重要。诸葛亮在治理好西川之后,又在孟获先发动叛乱时,出 兵平南,可说是顺应形势,符合民心,得了天时、人和之利。在平蛮中,诸 葛亮坚持攻心为上,不但优待广大蛮兵,对孟获也是七擒七纵,因而大得南 蛮上下之心,所以蛮族许多首领,甚至连孟获的哥哥孟节都转而支持诸葛亮, 帮助诸葛亮。在平南的进程中,诸葛亮在天时、人和方面的优势更是不断增 强。在利用地利上,诸葛亮也是十分出色,他礼聘吕凯作行军向导。吕凯十 分熟悉蛮区情况,他把绘制的 《平蛮指掌图》献给诸葛亮,并且一路毫不保 留地提供情况。诸葛亮特别重视现场侦察,他不止一次亲自侦察地形,了解 情况,所以他能做到用兵如神。就拿火烧藤甲军来说,他利用地利可说是妙 极了,他让魏延连输15阵,弃七座寨栅,顺利地把敌军引入两边全是光峭石 壁的盘蛇谷,然后用从两边山上扔下的火把把事先准备的黑油柜车引燃。一 时间柜车中的地雷爆炸,火光四处飞,那些敌军身上披的用油浸过的藤甲见 火就着,敌军又无处逃,无处躲,只有被烧死的份儿。这石壁夹峙的山谷, 确实是火烧藤甲军最理想的地方。诸葛亮平南,可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全 得了,因而大获全胜。      反观刘备讨代东吴,他只从兄弟感情出发,完全不顾当时魏、蜀、吴之 间的形势大局,把矛头指向本该联合的东吴,这首先就有背大势,失了最根 本的天时,他又不听众臣苦谏,一意孤行,在内部虽还不致失去人心,但对 士气总不会毫无影响。再说,盛夏用兵,天时也不利。在具体指挥上,他骄 傲自满,轻敌麻痹,不肯听马良忠告,在树林中连营七百里,更是犯了兵家 大忌,完全失了地利。刘备伐吴,天时、地利、人和全失,哪能不败。      从以上两例的鲜明对比中,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聪明的军事家, 能够百战百胜,就在于他懂得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并且善于把握和运 用天时、地利、人和之利。      其实,天时、地利、人和,不仅用兵要讲,从政、经商、务工等等,也 
  

都得讲,一个聪明的事业家就必须像聪明的军事家那样顺应时势,合乎民心, 因势利导,发挥优势,从而取得成功。不管客观条件,盲目蛮干,没有不失 败的。 
  

                                  八 阵      '原文'      孙子曰:智不足,将兵,自恃也。勇不足,将兵,自广也。不知道,数 战不足,将兵,幸也。夫安万乘国,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 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 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者之将也。      孙子曰:用八阵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阵之宜。用阵三分,诲阵有锋, 诲锋有后,皆侍令而动。斗一,守二。以一侵敌,以二收。敌弱以乱,先其 选卒以乘之。敌强以治,先其下卒以诱之。车骑与战者,分以为三,一在于 右,一在于左,一在于后。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险易必 知生地、死地,居生击死。      '译文'      孙膑说: “智谋不足的人统兵,只不过是自傲。勇气不足的人统兵,只 能自己为自己宽心。不懂兵法,又没有一定实战经验的人统兵,那就只能靠 侥幸了。若要保证一个万乘大国的安宁,扩大万乘大国的统辖范围,保全万 乘大国百姓的生命安全,那就只能依靠懂得用兵规律的人了。所谓懂得用兵 规律的人,那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国内深得民心。对外要熟知敌情, 布阵要懂得八种兵阵的要领,预见到必胜而出战,没有胜利的把握则避免出 战。只有这样的人才是足当重任的将领。”      孙膑说: “用八种兵阵作战的将领,要善于利用地形条件,选用合适的 阵势。布阵时要把兵分为三部分,每阵要有先锋,先锋之后要有后续兵力, 所有军兵都要等待将令才能行动。用三分之一的兵力出击,用三分之二的兵 力守卫。用三分之一的兵力攻破故阵,用三分之二的兵力完成歼敌任务。敌 军兵力弱而且阵势混乱时,就先进精兵去攻击敌军。敌军强大而且阵势严谨 时,就先用一些弱兵去诱敌。用战车和骑兵出战时,把兵力分为三部分,一 部分在右侧,一部分在左侧,一部分断后。地势平坦的地方用战车,地势险 阻的地方则多用骑兵,地势狭窄险要的地方多用弓弩手。但无论在险阻还是 平坦的地方,都必须先弄清楚,哪里是生地,哪里是险地,要占据生地,把 敌军置之死地而后消灭。”      '解析'      这篇文章虽然题目是 “八阵”,但并不是具体讲述八种兵阵的布阵方法 和具体运用的,而是从宏观上论述用兵的基本规律,着重于对将领的要求和 使用阵法的基本原则。      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集中论述对统兵将领的基本要求,第二部分 则论述使用阵法的基本原则,而从全文的主旨来看,还是着重于论述统兵作 战的将领应该而且必须具备的军事素养。      本文从 “智、勇、道”三个方面论述统兵作战的将领应该而且必须具备 的素养。文章从反正两方面,以对比的方法,先说明“智不足”、“勇不足”、  “不知道”三者的后果,接着又以排比的句式,突出强调为保证大国的安全 和发展,必须而且唯有知 “道”才行。在此基础上,再把“知道”归结为七 项具体内容: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 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最后强调说明,只有懂得这七项的将领 才是足以担当重任,能保国安民的 “王者之将”! 
  

      “智”和“勇”,是统兵将领必不可少的军事素养,可说尽人皆知,但 很少有带兵将领敢于承认自己 “智”或“勇”不足。可以说,古今中外真正 足智而又勇敢的将领并不多,而智勇双全,又精通用兵之道的将领、统帅就 更加难得了。我们可以看两个实例。      唐高祖李渊在长安登基之后,便想平定陇西,以解除后顾之忧。当时, 占据陇西的薛举也已称帝,且有数十万军兵,实力很强。他有一个儿子名叫 仁杲,善于骑马射箭,武艺高强。他有个绰号,叫做 “万人敌”,据说有万 夫莫挡之勇,在陇西从无敌手,只是在李世民进军长安时,曾败于李世民之 手。薛仁杲耿耿于怀。唐高祖武德二年,薛举病死,薛仁杲继位。唐廷派秦 州总管窦轨征讨薛仁杲,吃了败仗退后。薛仁杲起兵追击,围住泾州。唐军 不能抵敌,向高祖报警。李渊任命李世民为西讨元帅,统兵前去援救。李世 民统兵进至折墌,薛仁杲派其骁将宗罗喉领兵迎战,宗罗喉自恃勇猛无敌, 直至唐军营前,耀武扬威,指名向李世民挑战。一贯勇猛善战的李世民却下 令紧闭营门坚守不出,命令全军 “不得妄动,违令立斩”。那宗罗喉更加猖 狂,天天前来挑战,肆意谩骂。唐军众将和士兵气得要命,个个摩拳擦掌, 想和敌军决一死战。但李世民军令森严,谁也不敢擅自出战,于是纷纷入帐 向李世民请战。李世民说:“我军最近刚吃过败仗,士气比较低,而贼兵却 仗恃刚打胜仗,十分骄傲,轻视我军。我军现在应该坚守,养足锐气,让敌 人去骄狂,等他们一旦有所疏忽懈怠,我军再奋起一击,才能战胜敌军。诸 君请不要违反我的军令。”众将听了,仍是半信半疑,但因军权在李世民手 中,众将不便和他争论,只好耐着性子等待。一天不战,两天不战,一连五 六十天,仍然不战,众将士都极其愤闷,憋得快受不住了。      忽然,一员敌将带领几百名敌军前来请降。李世民下令召入帐中问话, 敌将叫梁胡郎,说是他们军中缺乏粮食,免不了被擒,所以来投降。唐军诸 将怕敌将有诈,纷纷进帐劝阻李世民。李世民斥责说: “梁将军是见机行事 的君子,不要多疑。”随即用好言安慰梁胡郎,让其住在后营。随后派行军 总管梁实把军营移到浅水原去,引诱敌军来进攻。宗罗喉见唐军移营,高兴 极了,以为有机可乘了,把所有的精兵全派去攻打梁实的营地。梁实据险坚 守,仍不出战,但营中缺水,军中人马一连几天都没有喝水。宗罗喉围攻紧 急。这时,李世民才召集众将,说道, “今天可以出战了!”右武侯大将军 庞玉奋起请战,李世民对他说: “庞将军可以从浅水原南面去列阵,如果贼 兵全力来攻,你们要坚持顶住,不许后退!我自会领兵接应救援。”庞玉奉 命领兵到浅水原南面,选好地形,摆成阵势。唐军阵势刚列好,宗罗喉已领 兵前来攻打,敌将仗恃人马众多,把庞玉的军队团团围注,四面猛攻。庞玉 抖擞精神,督促众军士苦战,但敌军实在太多了,层层进逼,任凭唐军奋勇 拼杀,仍不能打退敌军,唐军反而死伤一些兵士。庞玉见形势危急,大声高 喊: “元帅料敌如神,一定会有精兵来援助我们,大家千万不可退缩,必须 拼死杀敌!我决心拼上性命,决不贪生!”唐军兵将听了庞玉一番慷慨激昂 的话语,大为振奋,再接再励,拼死奋战,血肉相搏,直杀得天愁地惨,日 月无光。正在十分吃紧之时,忽见宗罗喉阵脚大乱,敌军纷纷奔逃。只见一 员大将,手持长矛率先突入敌阵,后面几员勇将紧紧跟随。唐军一见为首来 援之人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元帅李世民,立时欢声雷动,勇气倍增,里应 外合,内外夹攻,杀声震天,宗罗喉的疲困军兵哪是对手,立时溃散,只恨 爹娘少生了两条腿,哪还有抵抗之力。李世民挥军追击,斩杀敌军数千人。 
  

     李世民又选出健壮骑兵两千人,由他亲自带领,穷追逃敌。李世民的舅 舅窦轨拦在马前苦谏, “薛仁杲还据守着防卫坚固的城池。我军虽然打败了 宗罗喉,但还是不可轻率进兵。应该暂且收回军兵,休息以后再决定进退。” 李世民却说: “我早已策划过了,今天作战的形势,我军已是势如破竹,绝 不能失去良机!舅舅不可再说了!”使即领兵直扑薛仁杲所在的折墌城。薛 仁杲把军兵摆在城外,隔着泾水和李世民对峙。两军刚列阵相对,还没有交 锋,薛仁杲部下骁将浑干等数人,已渡河去投降李世民了。薛仁杲见状,知 道已不能与李世民争战了,急忙领兵退回城中。这时已是傍晚时分,唐军大 队人马相继到达,把敌城团团围了起来。到半夜时分,敌军将领纷纷从城头 缒落城外,向唐军投降。到这时,薛仁杲已是计穷力竭,只好送上降表,打 开城门迎接李世民率军入城。李世民进城,收编精兵一万多人,得到全城五 万多人口。诸将上前向李世民祝贺,并且问道: “大王一战而打败敌军,当 即舍弃步兵,仅带两千骑兵,又没有攻城用具,便直扑敌军城下。大家都说 这座城攻不下来,可是不到一天就拿下了,事情偏巧就全如大王预料的一样。 请问大王是根据什么建立了这样的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