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白话孙膑兵法 >

第31章

白话孙膑兵法-第31章

小说: 白话孙膑兵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 隐蔽的行动是奇。出其不意而又不被敌军发觉,就能取胜。所以说,奇招层 出不穷的人,就能超出常人不断取胜。      人的一个关节痛,其他所有关节便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因为所有的关 节都属于同一个身体。前锋失败了,后队也就不能发挥作用,因为是同一阵 形。所以说,作战的态势,要大阵……小阵……后卫不追逐超越前锋,前锋 不能阻挡后卫部队。前进要有道路可以出去,后退要有道路可以进入。      赏和罚都没有实行,而众军却肯听令,这是由于这些命令是众军能够执 行的。悬出高赏低罚,而众军却不听令,这是由于命令是众军无法执行的。 要让众军处在不利的形势下,仍然拼死前进而毫不后退,这是像孟贲那样的 勇士也难以做到的;如果因众军不能做到而责怪他们,那就犹如要让河水倒 流一样了。所以说,用兵作战的人,要按情势处理:军兵得胜,要让他们得 到好处;军兵打了败仗,领兵将领要承担责任,代兵受过;军兵疲劳时,要 让他们休息;军兵饥饿时,要让他们能吃上饭。这样就能使军兵遇上强敌也 不怕死,踩上锋利的刀刃也不会转身后退。所以说,懂得流水的规律后,就 可以做到用流水冲石头去毁掉船只;使用军兵时懂得他们的心理,贯彻军令 就如同流水一样畅通无阻了。       [解析]      就军事论述而言,孙膑这篇文章可以称得上 “博大精深”了。      说它博大,是因为这篇文章并没有局限于军事战略战术的探讨,而是从 宇宙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高度去论述用兵的规律,从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 理上去探求用兵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文章正是孙膑兵法的理论基 础,也是军事科学在用兵打仗的战略战术方面的理论基础。这篇文章可说是 孙膑兵法思想的总结。      孙膑在文章开头,便用 “大地”、“四时”变比的道理作为比喻,准确 而生动他说明了军事作为一门科学,也像宇宙的万事万物一样,有其运动变 化的规律。并列出胜与败、生与死、能与不能等一系列战争中的矛盾,说明 战争的进程就是矛盾转化的进程,所谓的用兵之道,就是研究、掌握矛盾转 化的规律。杰出的军事家,也就是孙膑所说的 “圣人”,就是善于掌握这种 运动变化规律,善于因势利导,促使矛盾按自己预计的模式转化,达到他预 期的目标。这也就是孙膑说的 “以万物之胜胜万物,故其胜不屈”。杰出的 军事家,就是按照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规律去用兵作战,善于扬长避短、因 势利导,所以他们便能下断取胜。      孙膑的这一段论述,是人类最先进的理论——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的反 映。唯物辩证法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并且按照一定的规 律发展变化,毛主席在 《矛盾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和形而上学的宇 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子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 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 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 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 
 

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与发展。事 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 相互影响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以毛主席这段论述和孙胺的论述比 较,可以看出二者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只不过孙膑的认识和表述还只是朴 素的、初级的,不像、也不可能像毛主席的论述那么细致、那么深刻、那么 周密。然而,孙膑在那个时代,能有这种认识,能作出这种表述,已是难能 可贵的了。再说,孙膑能从宇宙万事万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入手,来论述用兵 的规律,这便是抓注了根本。毛主席说,“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 皆决于内因。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败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挥失 宜,外因通过内因而引起作用。”用这种观点去回顾前面20几篇文章和分析 中列举的大大小小上百个战例,自然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说,这篇 文章是孙膑全部兵法论述的总结,它是军事指挥员从宇宙发展规律的宏观高 度。研究和掌握用兵根本规律的必读教材。      说这篇文章精深,是因为它在从宏观高度论述用兵规律之后,又深入一 步,从对敌和带兵两个方面论述了战略战术的根本问题。      在对敌问题上,孙膑以 “奇”和“正”的辩证关系,论述了基本的战略 战术。他的基本观点是: “奇正无穷,分也。分之以奇数,制之以五行。” 所谓 “正”,就是常规战法,所谓“奇”,就是出奇的战法,也是非常规战 法。孙膑认为 “奇”和“正”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他主张要根据实际情况 运用常规和非常规的战法,更主张按照出奇制胜的原理,运用五行相生相克 的规律去制约敌军。这种基本的战略战术思想,在本书前面20多篇文章中, 已有很充分的表露。人们之所以说孙膑继承和发展了我国诸多兵法家的优秀 思想,原因正在于此,综观整个孙膜兵法论述,始终贯串着一个根本思路:  “机动灵活,出奇制胜。”这也正是他超越前人、独树一帜的地方。运用这 一基本战略战术思想,孙膑又列出以变异阵形对阵、以静制动、以逸待劳、 以饱对饥等出奇制胜的策略,并总结说: “奇招层出不穷的人,就能超出常 人不断取胜。”      在带兵问题上,他首先以人的关节作比喻,深刻他说明了各个环节都十 分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像人的一个关节痛而引起全身痛一样, 导致全军受影响。在带兵问题上,他又集中于军队配置和全军团结一致上。 军队配置上,他强调了前锋后卫协调,保持阵形以及进退道路畅通,这是保 存自己,战胜敌人的基本要求,他抓住了关键。在军队团结一致上,他深入 论述了指挥和赏罚问题,深刻他说明赏罚不在多少轻重,而在合理,更在于 指挥得当,指挥不当,高赏低罚也不起作用。指挥得当,尚未实行赏罚也能 起作用。他还特别强调了爱兵思想,要关心、体贴军兵。他提出将领要勇于 承担责任,甚至要代兵受过,这一点特别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大得军心, 造就一支 “遇上强敌也不怕死,踩上锋利的刀刃也不会转身后退”的劲旅。 这样的将领便能做到 “用流水冲石头去毁掉敌船”那样用兵如神了。      战争问题最根本的也就是带兵和对敌这两条。带兵即是组织好自己的力 量,使其成为锐利无比的矛;而对敌。就是运用自己的矛去刺破敌军的盾。 用兵的战略战术,总是围绕这对矛盾做文章。孙膑在分别论述了战争的各个 方面后,又在这里着重总括论述用兵和对敌的基本思路,有其特殊强调的作 用和深刻的用意,值得人们特别注意。      那些真正懂得用兵规律,善于在战争中掌握 “奇正”变化,能够机动灵 
 

活,出奇制胜的将领,一定能在战争舞台上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      说到懂得用兵规律,善于出奇制胜,人们往往首先想到诸葛亮,前面已 举过数例诸葛亮用兵如神的故事,不妨再举当马谡失了街亭之后,诸葛亮一 面派出心腹人员去布置天水、南安、安定官吏和军民撤退,并派人去接姜维 的母亲,一面又亲自带兵五千去西域搬运粮草。正当诸葛亮派出五千军兵的 一半运粮出发之后,忽然探马十几次飞报,司马懿带领 15万大军向西城拥 来。这时,城中仅剩2500名军兵,众官员闻报全都脸变颜色,而诸葛亮却镇 定自若地指挥说: “把旗帜全藏起来,诸军各守城上岗棚,不许出入,不许 大声说话。把四座城门全都大开,每门用20名军士装成老百姓,洒扫街道。 魏兵来时,不许随便动。我自有妙计!”诸葛亮说完,披上鹤氅,戴上纶巾, 领着两个小童,带着一张琴,在城楼上倚栏而坐,焚香弹琴。      司马懿的哨探到城下,一看这般光景,不敢进城,急忙去向司马懿报告。 司马懿笑了笑,不相信有这样的事,便命令三军停止前进,亲自飞马远远观 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头之上,左面一名童子,手捧宝剑;右面一名童 子,手拿拂尘。城门内外,有20多个百姓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 完,疑心大起,急忙传令,后军改作前军,前军改作后军,往北山路退走。 司马昭问:“是不是诸葛亮没有兵,故意装出这样的姿态?”司马懿说:“诸 葛亮一生谨慎,从未冒过险。现在他大开城门,必定有埋伏,我军进去,必 定中计。你们哪里知道!赶快退走!”诸葛亮见魏兵走远了,才拍掌大笑。 众官无不异常惊讶,齐问诸葛亮: “为什么魏兵见了丞相便迅速退走了?” 诸葛亮这才说明原因,众官惊服。诸葛亮随即下令,让西城百姓随军撤到汉 中。诸葛亮料定司马懿必定回来,立即带领军民离开西城。      司马懿退到武功山小路,忽听山坡后喊杀声连天,鼓声震地。魏兵也不 知蜀兵到底有多少,不敢停留,扔掉辎重逃去。司马懿一直退到街亭。曹真 听说诸葛亮退兵,便领兵追赶,却被姜维、马岱截住。曹真连忙退兵,先锋 陈造已被马岱杀死。      诸路蜀军安全退回汉中后,司马懿又到了西城,向土人一打听,才得知 全部真象,原来诸葛亮唱的是 “空城计”,他真是后悔莫及,又一次仰天长 叹道, “我不如孔明啊!”随即安抚军民,带兵回到长安去了。      诸葛亮为什么敢于用空城计,而且成功了呢?诸葛亮自己有一段回答:  “司马懿知道我一生谨慎,必定不会冒险。他见我这般模样,定会怀疑我有 伏兵,所以退走。我这次冒险,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司马懿必定领兵走山北 小路。我已命令关兴、张苞两人在那里等着了。”诸葛亮虽是不得已冒了一 次险,但也并非完全侥幸成功,而是他深知司马懿生性多疑,经过多次争战, 很畏俱自己,所以敢运用 “虚者实也,实者虚也”的兵法原理。他更派出关 兴、张苞去山北小路埋伏,大造声势,使用疑兵计,让司马懿更加深信不疑。 诸葛亮空城计成功,实是偶然中的必然。      空城计带有被迫行险的成分,而建兴九年春天,诸葛亮又一次代魏时, 一再让司马懿吃败仗,那就完全是诸葛亮用兵神妙的结果了。当诸葛亮领兵 到达祁山,安营完毕时,见渭河岸边己有魏兵防备,便对众将说: “这一定 是司马懿有了准备。我军现今军中缺粮,屡次派人催李严运米,仍然没运到。 我算定陇上麦子已经熟了,可以秘密派兵去割麦。”于是留下王平等四将守 祁山大营,自己带领姜维、魏延等诸将,前进到卤城。卤城太守早已知道诸 葛亮厉害,慌忙开城出降。诸葛亮抚慰完毕,又问明陇上麦子确实已经熟了, 
 

就留下张翼和马忠守卤城,自己带领三军向陇上前进。忽然前军回报说:“司 马懿领兵在前面。”诸葛亮吃惊他说: “他预先知道我军来割麦子了。”说 完便休浴更衣,让军兵推出了三辆一模一样的四轮车来,这是诸葛亮在蜀中 已准备好了的。诸葛亮命姜维带领一千军兵护卫一辆车,再带五百军兵准备 擂鼓,埋伏在上邽之后;又命马岱在左,魏延在右,各领一千军兵护卫车辆, 并各带五百擂鼓军兵。每一辆车边,各有24人,黑衣赤足,披发仗剑,手执 七星皂幡,在左右推车。三人各自受计,领兵推车走了。诸葛亮又命令三万 军兵都手握镰刀,带着驮绳,伺机割麦。又选了24名精壮军士,各自身穿黑 衣,披发赤足,手持宝剑,簇拥着四轮车,担当推车使者。又命关兴扮成天 蓬元帅的模样,手执七星皂幡,在车前步行。诸葛亮端坐在车上,向魏营而 来。      魏军哨探见了大惊失色,不知是人还是鬼,慌忙去报告司马懿。司马懿 亲自出营察看,只见诸葛亮头戴簪冠,身披鹤氅,手摇羽扇,端坐在四轮车 上;左右24人,披发仗剑;前面一人,手执皂幡,隐隐似天神一般,司马懿 说, “这又是孔明在耍花样!”便派出两千人马,告诉他们:“你们快去, 连车带人,一齐捉来!”魏兵领命,一齐追赶。诸葛亮见魏兵赶来,便叫回 车,向蜀营缓缓行进。魏军全部快马急追,只见阴风习习,冷雾漫漫。魏军 拼命追了一阵,却迫赶不上。众魏军大惊,都勒住马说道, “奇怪!我们急 急迫赶了30里,总感到就在前面,却追赶下上。这怎么办呢?”诸葛亮见魏 兵停下不迫了,又命推车转回,朝着魏军歇息。魏兵犹豫了很长时间,又放 马赶来。诸葛亮又调转车头慢慢前进。魏兵又追了20里,只见诸葛亮仍在前 面,还是追不上,众魏兵都惊呆了。诸葛亮又调转车头倒行,魏兵又想追赶。 司马懿随后领兵到达,传令说: “孔明很会奇门遁甲法术,能够驱使六丁六 甲神人。他现在用的就是六甲天书里的 ‘缩地法’。众军不能再追了!”魏 军刚勒转马头要退走,突然左面战鼓震天而起,一支军马杀了过来,司马懿 急忙下令抵抗。只见蜀兵队里24人,披发仗剑,黑衣赤足,拥出一辆四轮车 来,车上端坐的也是头戴簪冠,身披鹤氅,手摇羽扇的诸葛亮。司马懿大惊 说:“刚才那辆车上坐着孔明,追了50里,没追上他,怎么这里又有一个孔 明呢?奇怪!真奇怪!”话还没说完,右面又响起了震耳的战鼓声,又是一 支军马杀来,拥出一辆四轮车,上面坐的也是同样打扮的诸葛亮,左右两边 也有一模一样的24人。司马懿疑心大起,回头对诸将说:“这一定是神兵了!” 魏军心下大乱,再也下敢交战,各自逃命去了。      魏军正逃的时候,忽然鼓声大震,又一支军马杀来,当先一辆四轮车, 诸葛亮坐车上,左右24名推车使者,和前几队一模一样。魏兵无人不怕。司 马懿不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