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武则天的佛缘 >

第5章

武则天的佛缘-第5章

小说: 武则天的佛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带着天真、稚气和少女的美艳,于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正式进入了宏伟壮丽的皇宫。

    不几天,太宗皇帝就传诏召见了武则天。

    这是她一生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这天,天刚黑下来,她在宫女的侍奉下,回到了自己还不太熟悉的小屋,准备上床睡觉,准备在床上静静地思念刚刚离开才几天的母亲和姐姐。这是这几天进宫后,每个无聊的晚上她度过漫漫长夜的开始。她刚躺下,奉诏的内侍就来了。以后的一切,她就像一个玩具一个物件,完全任人摆布了。

    她先被扔进一个紫檀木的木桶里沐浴,宫女们侍奉她洗澡,水里的淡香味萦绕着她的胴体,浸透了她的每一块肌肤,每一根毛孔;她又被从木桶里捞了出来,赤身裸体,擦干了水渍后,被华丽的丝绸外衣包裹了起来。她突然感到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任人如此摆布,她厌恶这种机械式的摆布,但她又企盼这件事的结果。她继续被内侍和宫女们围绕着,他们为她梳头,为她化妆;再后来,她在铜镜中看到了自己,但这已不是刚才的她了。她看见铜镜中有一个理想的女性,是她朦胧认识的女性。

    夜已经完全黑了。她被用轿抬到了一扇硕大的宫门前。她听到了有人去通报,然后看见那扇宫门被缓缓地打开……。

    她终于看见了那个让她企盼的人了。

    太宗皇帝半卧在龙床上,在不太暗的灯光下仔细端详着她。她忘记了事先内侍们交待的要向皇帝请安的话了,不知所措地站着。当太宗皇帝的目光和她的目光相遇的一刹那,她感到了威严,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

    今晚来的这位少女,太宗皇帝是清楚的。他见她要下跪,马上说道:“不必多礼了。过来让朕仔细看看。”她缓缓地走了过去,慢慢地抬起了她那有点羞涩又有点紧张的脸。“你是武士彟的女儿?”皇帝问。她回答:“是的。”“今年多大了?”皇帝又问。“14岁。”她机械地答道。“再过来点,媚娘。”皇帝的口气很亲切。她开始疑惑了,他怎么会知道我叫媚娘呢?皇帝又开口说话了:“你叫武媚娘,这个名字还是朕给你取的呢。”太宗皇帝开始详陈取名的经过,并不时地打量着这位如花似玉、妩媚可爱的少女。

    终于,灯熄灭了。她开始承受作为一个女人的第一次洗礼。她体验到了这个男人的占有欲和强暴,她体验到了自己未曾有过的撕痛。她想喊,但又不敢喊,她在承受着再生的痛楚,她忘却了一切,集中精力在忍受这个第一次。不自觉中,她开始喊了,声音很低,大概只有她自己才能听到: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她在这种念佛声中,失去了知觉……。

    她醒来时,那个男人已经走了,没有留下任何话,哪怕是一个字也没有留下来。她又被送回到了原来的住处。

    此后,她又在企盼,企盼再次被召幸。一天,两天,十天,半月,她万万没有想到,皇帝像把她遗忘了似的。直到半年过去,她才知道她不必再等了。她内心茫茫然,落落寡合,实在不知其中的原委。如果不是那套华丽的丝绸衣裙还在的话,她真不知道和不敢相信那天晚上和皇帝睡在一起的会是自己。

    传说,武则天失宠的原因是太宗皇帝召幸她那天,恰恰是东宫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冲突流血的日子。太宗皇帝的思绪转移到皇嗣继废的斗争中了,他对此如此忧心忡忡,以至于忘记了自己在那天晚上召幸的那个14岁的少女武媚娘了。

    但在事实上,太宗皇帝不是那种见好爱好的男人,也不完全是风流天子。他喜欢女人是事实,然而真正能让他心动的女人,不是美艳和妖媚,不是如花似月但内心浅薄的少女,而是具有较深文化修养,良好道德风范,并能在政治上给他有所补益的成熟贤慧的女人。他召武则天入宫,只是一时的冲动和浅显的行为,一种相当随便的逢场做戏。召幸她,与她同床共枕,只不过是一次满足生理需求的正常事,由此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具有了至深的感情。对太宗皇帝这样一个在女色方面有极丰富阅历的封建帝王,不可能因一次召幸,就对一个14岁的少女一见钟情,最多不过是猛然间的赏心悦目而已。

    太宗皇帝真正喜欢过的女人,严格地说只有两个。一个是皇后长孙氏,史籍称长孙皇后“喜图传,视古善恶以自鉴。矜尚礼法……。性约素,服御取给则止。益观书,虽容栉不少废。与帝言,或及天下事,辞曰:‘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帝固要之,讫不对。后廷有被罪者,必助帝怒清绳治。俟意解,徐为开治,终不令有冤。”另一个是妃子徐惠,她“四岁诵《论语》、《毛诗》,八岁好属文。其父孝德试拟《楚辞》,云:‘山中不可以久留’,词典甚美。自此遍涉经史,手不释卷。太宗闻之,纳为才人。其所属文,挥翰立成,词华绮赡。俄拜婕妤,再迁充容。时军旅亟动,宫室互兴,百姓颇倦劳役,上疏劝谏太宗善始善终,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长孙皇后和徐惠的人格品德,才华阅历,以及在太宗皇帝为政中的作用,对刚刚入宫的武则天来说,是根本无法比拟的。就拿徐惠来比较一下。徐惠入宫时的名份和武则天一样,也是才人,而她却通过自己的才能,不断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不断升迁,从正五品的才人越级为正三品的婕妤,尔后又升迁位居二品的充容。由此就可以看出,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女,尽管也有些才华,但离太宗皇帝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不可能在太宗皇帝心目中占据重要地位。

    历史把武则天放在了皇宫掖庭的角落。武则天没有得到太宗皇帝的宠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年过去了,她仍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才人。对她来说,已经是相当失意了。

    但是,在此期间,她也学到了不少新的东西,在学识和思想方面比以前有了更大的长进。她接受了严格的宫廷教育。按照唐王朝的规定,内宫妃嫔的最高首领是皇后,妃嫔们不仅要跟皇后学习妇礼、四德、祭祀、宾容,而且还要跟宫廷教师们学习书法、筹算等技艺。由于长孙皇后病故,太宗皇帝没有再立皇后,所以,武则天进宫后没有受到皇后的约束,除尽自己作为才人的职责外,就同众妃嫔一起学习礼乐,特别是诗歌和书法。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渐知道了一个女人光靠外表的美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修养,要有思想,甚至还要有见识,才能在宫中站住脚,才能会有地位。

    宫廷生活的内幕逐渐向她拉开后,长期的才人生活使她更深刻地感觉到,皇宫并不是每个人的天堂,这里有承欢粉黛的笑颜,更有皓首宫娥们的辛酸和痛苦。表面上大家都举止端庄,彬彬有礼;实际上争风邀宠,矛盾重重。这里的一切都是尔虞我诈,不进则退。武则天从其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她也不自觉地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影响,学到了太宗皇帝的政风和驾驭群臣的手段。史载唐太宗以亡隋为鉴,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励精图治,是封建帝王的楷模。在他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强盛。作为才人,武则天虽然没有直接干预过唐太宗的政事,但她数年生活在皇帝左右,对此一定是很清楚的。在唐太宗的影响和熏陶下,武则天的阅历逐渐增加。

    这些,只是武则天宫廷生活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呢?对于一个抱有很大企盼而入宫的年轻女子来说,最不幸的遭遇便是被皇帝遗忘。在这种不幸之中,到什么地方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构成了武则天宫内生活的重要内容。

    这便是佛教。

    唐初的佛教发展开始向鼎盛的高峰攀登。宫廷之中佛教信仰也非常普及。这和唐高祖李渊及太宗李世民的扶植和利用有直接的关系。

    唐高祖李渊登上皇位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长安的朱雀门大道设无遮大会,置佛教道场,诵经忏法,史载京师士女云集。后他又下敕在各地建寺、施舍、办法会等,一下子使佛教势力大增。朝中有识之士如傅奕等曾上疏反佛,佛教徒也站出来进行争辩,迫使高祖下诏沙汰僧尼。太宗继位后,以帝王身份平息了佛与道、佛与儒的争论,大谈三教出一源,作用一致,要求儒释道三教共同为自己的政治统治服务。对于佛教的作用,太宗皇帝看得更清楚,他在亲手撰制的《大兴善寺钟铭序》中说:“皇帝道叶金轮,心居黄屋,覆焘万方,舟航三界。欲使云和之乐,共法鼓而同宣;雅颂之声,与梵音而俱远。”按佛教说法,菩萨有时应世,即变化成人间的圣王,故称转轮圣王。转轮圣王因乘坐车子的轮子分别为金银铜铁,这样就有相应的金轮圣王、银轮圣王、铜轮圣王及铁轮圣王的称呼。

    佛教认为,金轮圣王统四天下,银轮圣王统三天下,铜、铁轮圣王依次类推。这里,太宗皇帝自比为金轮圣王,表明自己就是菩萨的化身。作为菩萨的化身,他当然要把“云和之声”与“法鼓之音”结合起来,要把“雅颂之声”与“梵呗之音”结合起来。

    在这种大的崇佛氛围中,宫廷的情况又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太宗皇帝召沙门玄琬进宫为皇子诸王授菩萨戒,并为玄琬在皇宫附近修建了普光寺,后又请他入宫为皇后及六宫妃嫔授戒;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太宗皇帝下诏,命京师长安各寺和尚于每月27日作法行道;其夏天旱,又诏令高僧27人于天街门祈雨七日;不几日,又诏宣高僧明瞻入宫,为宫内宣讲佛教慈救之要旨;长孙皇后病逝后,太宗皇帝又率内宫妃嫔到弘福寺为她追福,并亲自撰写愿文,施绢200匹。在皇帝的尊崇扶植下,佛教完全渗透到了宫中的各个角落。史籍载,当时佛教的一些著名高僧,经常出入皇宫,在内宫或作法事,或宣讲佛法,或授戒剃度,成了内禁的常客。

    由于受母亲杨氏夫人笃信佛教的影响,武则天在宫内开始从佛教中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她在自己的寝室里安了个佛龛,请了一尊弥勒佛供养。她选择弥勒佛供养,可谓动了一番心思。弥勒佛实际上不是佛,而是菩萨之一,也被称为慈氏。佛教传说,这个菩萨不同于别的菩萨,释迦牟尼曾预言这个菩萨将来要继承自己的佛位,要当未来佛。武则天供养弥勒佛的用心是很清楚的,供佛是在寂寞中寻求精神寄托,但供奉弥勒佛,却给自己内心一种希冀,她希望自己以后能有弥勒佛那样的将来,那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将来啊!

    供上了佛龛,武则天小小的寝室就是一个佛教的道场了,她本人也就按一个正式的佛教徒要求自己了。清晨,起床梳洗后,先诵《大佛顶首楞严神咒》。楞严是坚固的意思,诵其咒是为了先坚固自己的心志。然后,再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从其中领悟佛说般若(意为智慧)的精要。到了晚上临睡觉前,先诵《佛说阿弥陀经》,为自己往生西方净土祈愿。然后诵《礼佛大忏悔文》,希望能够消除自己以往的宿业,再不造未来的新业。

    就这样,人们每日早晚便可听见武才人的寝室内传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八人俱……”的诵经声。刚开始,人们觉得有些不大习惯,后来也就慢慢地适应了。

    武才人为了能够广种福田,祈望佛祖给自己安排一个美好的未来,她在供佛诵经的同时,还把抄写佛经作为自己每日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按佛教的说法,佛经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说教,只有佛祖释迦牟尼的说教才可称为经,佛经在佛教中既是理解教义的依据,同时又是佛教所谓三宝(即佛、法、僧)中“法”的载体,是佛教供养和崇敬的对象之一。佛教还认为,佛祖释迦牟尼每说完一部经,便指使天神如天龙八部、金刚等护佑此经,并要求信徒广为传布。所以,抄写佛经是佛教提倡的善事之一,也是给自己播种福田的有效途径。武则天每日抄写佛经前,都要先沐浴或净手,而且抄写的速度很慢,有时一天只抄写几个字或十几个字。时间就是在这种抄写佛经时平静的心情中逐渐消失的。

    这是她所追求的一种平静,因为她知道自己在皇宫中寂寞的日子还很长很长……。武才人并不是没有机会了解太宗皇帝处理政事的情况,由于每日诵经念佛、抄写佛经,所以她较多地关心太宗皇帝对佛教的态度,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佛教的态度。

    早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朝野对佛教的态度不一,排佛和存佛相互争论,不分上下,最后高祖皇帝采纳傅奕等人的意见,下诏沙汰僧尼。这不是彻底排斥佛教而是有限度的限制佛教。具体要求是凡僧尼中精勤炼行守戒律者,集中于大寺居住,并供给衣食;其他僧尼责令还俗。在决定沙汰僧尼的同时,高祖皇帝还诏令沙汰道士。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把教权控制在皇权之下,为李唐王朝提供更多的生产劳动者,增加朝廷赋税的收入。这是一个封建政治家对佛教的基本态度。

    唐高祖沙汰僧尼的诏书一下,使佛教徒深感惊吓,惶惶不可终日。然而,该年六月,高祖皇帝退位,太宗皇帝即位,大赦天下,高祖皇帝关于沙汰僧尼的诏令停止实行,佛教僧侣们可以长长地松一口气了。太宗皇帝就停止沙汰僧尼专门发了一道诏书,明确表示僧尼道士宜依旧定,暂不改更。太宗皇帝即位后,所以不行高祖沙汰僧尼道士的诏令,是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的。太宗皇帝李世民本为高祖李渊的次子,李渊代隋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世民在平定各地战乱时,亲自率军出征,形成了一定的政治势力。后来他通过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建成和弟弟元吉后才做了皇帝。他即位之初的最大问题是不集各种矛盾于自己一身,需要用各种手段笼络人心,力求得到各种人士包括佛教僧侣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