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胜利之钢蚁雄心 >

第255章

胜利之钢蚁雄心-第255章

小说: 胜利之钢蚁雄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当外界记者在平津一带,找到第一军司令香月清司,以及华北派遣军司令寺内寿一,想详细采访此事时,直接被宪兵与便衣特务找借口暴打了一顿。

    而日军的新闻发布部门的答复是,“此乃是军事机密,无可奉告”。

    直到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时,才爆出了此次会战的真相。

    老蒋很喜欢第22集团军,不但兵员与装备优先补给,还将该集团军一分为二,增添了一个36集团军,由李家钰当司令,而孙震正式接任22集团军司令,下辖的各个师一律扩编为甲等师。

    邓锡侯上将,正式出任第一战区副长官,专门统率这两个集团军,重点是捍卫石家庄一带的安全。

    鉴于石家庄的重要性,由老蒋出人出钱,由川西出武器,为邓锡侯等部队,筹建了三个重炮团,每团有二个重炮营,共有122毫米口径的重炮一百余门,152毫米口径重炮五十多门,另外由巩县兵工厂出人,扩大云盘山的临时兵工厂,切实解决守军的子弹和炮弹问题。

    立下功勋的郭祺勋少将,则被老蒋晋升为中将师长,直接挂名在联合集团军下,担任204师师长,同时功劳显赫的川西第四飞行联队,也被收编为郑州空军总队,划归美龄姐的空军委员会直管。

    联队长宋杰克也被晋升为空军少将,统帅郑州一带的所有空军,当然同时还是得听从刘少将的命令,不然一旦断了飞机零件和后勤补给线,就等着找地方去哭鼻子去吧,川西的这些先进玩意,在别的地方可是造不出来的。

    由于刘亦诚和陈子良建功颇多,又是老蒋的门生故吏,自然要去南京军委叙职,比如谈谈人生、谈谈感想之类。

    此时如火如荼的淞沪战场,却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与尽头。

    从战场的兵力分布上来看,仿佛是华夏军队略略占优,其实已经难以为续了,老蒋也接到了确切情报,日军即将再投入二个军,那么日军在淞沪的总兵力,将会超过40万,南京诸将为此都有些惴惴不安。

    因为以华夏在淞沪一带的实力,绝对无法对付四五十万日军,所以华夏军队将不得不准备战略性撤退。

    至于究竟只是如何一个撤退法?

    老蒋与白崇禧等人,还要与其他人商量一下,比如刘郧与吴佩孚。

    对于刘少将在石家庄的突出表现,蒋委座等人也“心中有数”,认为他是受了吴佩孚的“教唆”,因此吴老总也在去南京叙职之列。

    11月7日下午,刘亦诚等人乘一专机,直飞南京紫金山机场。

    由于日本海航的消极怠工,导致日军陆航部队一直萎靡不振,根本不敢袭击华夏的首都,因此刘少将等人的飞行过程还算安全,没有丝毫的战争紧迫感。

    淞沪上空更是一贯“很和谐”。

    往往日军陆航一起飞,就会被华夏空军发现,随后就有战机过来“打招呼”。

    好在华夏的同行“很礼貌”,一般不会击落他们,让他们有充分的“借口”,继续滞留在淞沪战场上,与华夏的空军继续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导致日军的海军航空兵,没有任何借口“参战”。

    对于自视甚高的吴佩孚,老蒋固然是很不喜欢。

    但是此番石家庄会战,吴老总也确实出力甚多,许多防御与进攻的作战计划,都出自他的手笔,而且与土肥原贤二还是师兄弟,无论土肥原怎么蹦达,就是脱离不了吴师兄的手掌,这次可算是将这个日本师弟给坑惨了。

    因此老蒋即或再不喜欢他,也会客套寒暄一下的。

    看到洒脱大方的吴老总,老蒋有些僵硬的脸上,终于挤出了几丝笑容,这俩人在北伐时是老对手、老冤家,现在全民族抗战的旗帜之下,终于又走到了一起,所谓“劫波之后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蒋吴俩人彼此握握手,谈谈过去的风闻趣事,渐渐的也就自如了。

    随着各种误会冰释之后,他们才发现彼此都已经老了。

    早在1933年1月18日,上海各团体曾经派代表,劝慰段祺瑞、吴佩孚等北洋老人,勿受日本鬼子利用,要以有用之身为民族尽忠时,其中以段祺瑞为代表,很快应蒋委座之请南下,而吴佩孚却岿然不动——仍滞留在北平。

    1934年11月2日,老蒋等南京政要亲自飞往北平,与何应钦、宋哲元等人,商议平津的政军之要务,以及如何应对日军的步步逼近,在黄郛之的宴会席上,与吴佩孚本人也曾有一面之缘。

    可惜来去匆匆,俩人反倒因此横生了不少的误会,此次正值石家庄大捷,倒是正好逐一的详谈下。

    以前吴老总与老蒋,总是彼此看着不顺眼,主要还是沟通上的问题,这次得到了详谈的机会后,这才发现彼此都是一路人,都希望华夏民族强大起来,无论军阀也好,还是独裁也罢,都留于后人评吧。
………………………………

第三百五十七章 重商主义

    石家庄失败之后,日军加快了反击的步伐。

    11月8日,日军的第十军与第十一军,正式在各驻地逐一装船就绪,原本归关东军统辖的日军第四师团,也正式划归到华北派遣军之列,而华北日军则全面收缩战线,以防华北一带的华夏军队反扑。

    连战火横飞的忻口会战,也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实力受创的第六师团,则暂时退守河北保定,而第十师团则退出德州,坚守沧州一线。

    与之同时,得到补充后的第十四、第二十师团,也被一起划入日军第十一军序列,与第十五师团,台湾步兵旅团,以及第1后备步兵团等,共同组成杭州湾的登陆兵团,司令官正是朝香宫鸠彦亲王。

    与另一时空相比,第十五师团的情况略有差别,该师团原本是日军的常设师团之一,在大正(天皇)年间被拆减,本该于1938年4月重新组建成军,级别也降了一档,变成了三联队的乙等师团。

    然而,由于某只小蚂蚁的出现,导致华夏的军势更为强盛了几分,所以该师团的成军时间,也提前了半年之久,而且仍然是四联队的常设主力师团,下辖第17、第29旅团,其师团长由朝香宫鸠彦兼任。

    第八、第十八、第一一四师团,以及伪靖安军1旅、伪李春山旅、伪于芷山旅等部队,组成了日军之第十军,司令官是柳川平助中将。

    该军的攻击目标,正是淞沪战场的侧后方——杭州湾金山卫,他们将与吴淞口和浦东的日军,一起夹击华夏的上海守军,争取歼灭华夏在淞沪的所有参战部队,进而为占领整个华夏做准备。

    此时的南京政府却度日如年,淞沪会战也快撑不下去了。

    在30年代的民国,许多常用物资全靠国外进口,仅以钢铁一项为例,在“七七事变”之前,华夏每月要进口十万吨钢铁,不但要用于铁路、战备工事、兵工厂等重大工程,还要用于房屋建筑、道路桥梁,以及百姓日常的洋(铁)钉、洋(铁)铲、洋(铁)碗等等。

    到了中日全面开战之后,英法德美等西方列强,以避免中日战争扩大为名,倡导欧美诸国对中日进行“全面禁运”。

    因此中日两国要想获得钢铁、石油和军火之类的战略物资,就必须花出几倍的代价,但日本帝国主义已完成了工业化,禁运只是略添一些麻烦而已,对于落后的华夏而言,却是一道道致命的绞索。

    到了1937年11月,华夏南京政府的各类战略物资,以及优秀的兵源,都接近枯竭的状态了,表面上淞沪战场,似乎还处于势均力敌的激战中,但是老蒋等人却早知大势已去,也该做大撤退的准备了。

    11月9日上午,蒋介石、白崇禧、蒋百里、陈诚与吴佩孚等重要将领,在南京小营秘密军事基地内,召开南京军委特殊作战会议,商讨如何应对日军再次登陆一事,以及整个淞沪战场的去向问题。

    简而言之,若是要打的话,该是如何一个打法?

    若是要退的话,该如何一个退法?

    若是要撤,该撤到什么位置合适?

    蒋百里先生是老蒋的首席幕僚,兼任着整个华夏抗战的总策划师,因此淞沪战事如何打、如何撤,他是最有发言权,经老蒋综合评述了近四个月来的,淞沪战事的演变之后,就该他出来发言了。

    因为蒋先生日夜谋划操劳,身体其实并不太好,于是略略干咳之后说道,“若上海失守,南京必然不保”。

    “既然上海与南京不保,那么杭州也必然不保,当我们逆长江后退到芜湖、九江、武汉,日军也必然会一路尾随,如此算来,日军想一一占领华夏各地,根本没那多的兵力,所以到打武汉就是极限了”。

    吴佩孚是老蒋新任命的中将参议,而且又是军人出身,最不喜欢叽叽歪歪的文人,干脆站起来反驳道,“方震兄,据吴某人所知,你老,从来都没有独立的领兵作战,而是长期担任参谋之职”。

    “因此,你所说的这些东西,都是你自己想当然吧?你的这些判断,都纯属纸上谈兵而已,你就是现代的赵括”。

    正欲继续解说的蒋百里,也不由为之一怔,不过他的涵养比较好,而且又学贯古今、咸通中外,对于中日之战事,早已了然于胸,对于一些逆耳之语也不会生气,反而很谦虚的笑道,“子玉兄是大军事家,方震洗耳恭听就是”。

    吴老总虽然喜欢放炮,但是人家确实有真本事。

    这厮也不怎么客气了,让一旁听的刘郧过来帮忙,在会议室内拉开三张大地图,一张华夏全国各省地图,一张日本势力地图,以及一张世界列强分布地图。

    吴佩孚拿着指挥棒,指着世界地图说道,“吴某人自欧洲大战(一战)以来,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欧美之崛起与华夏之衰弱,以及日本之兴盛而华夏之没落。最后吴某得出一个结论——还是思想观念问题”。

    “日本帝国之崛起,并不是日本人有多聪明,而是他们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

    “由于西方欧美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导致全世界的联系日益增强,因此欧美可以将他们的殖民网络遍布于全球,可以在全世界各个咽喉之地,设立他们的军事要塞,从而将全世界的财富向欧美聚集”。

    “这些财富,不仅仅是金银、矿产和粮食之类,甚至还包括先进的文化知识,与先进的技术人才,因此在当今时代,与欧美为敌就是与整个世界为敌——这就是整个世界的大势所在”。

    “日本所搞的明治维新,其实就是以英法为师,希望跟随在英法的后面,当一个小喽啰,随便捡上一些残羹冷炙而已,到了1871年之后,随着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崛起,又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他们认为——日本也可以成为列强之一”。

    “因此到19世纪后期,日本又改为以英德为师,确切的说,是海军仿照英国、陆军仿照德国,但是在经济领域却照搬了大英帝国,所以日本就是亚洲版的英国,它的发展道路,必然是野蛮的扩张之路”。

    说到这里,吴佩孚偷偷的看了老蒋一眼,然后才略有自豪的说,“吴某人,从1932年返回北平之后,之所以滞留不走,就是为了搞清楚——日本鬼子侵华的具体套路,以及最后的终极目的”。

    “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然而时至今日,吴某人就是一个愚者,也算终于看清了一些门道,那就是——重商主义”。

    老蒋突然有些后悔了,早知道吴老总这么能侃,就该让宋子文或孔祥熙参加会议,他自己可是青帮流氓出身,后来又依靠丘八上的位,哪里懂什么“重商主义”,这个吴秀才太喜欢咬文嚼字了。

    至于白崇禧与陈诚,也没好到哪里去,蒋百里可能很懂行,但是人家的修养好,岂会轻易出头——与吴佩孚一一辩论呢,对了,还有刘郧这个机械学博士,似乎也很懂经济的样子。

    不过这厮是搞铁路的专家,又不是搞经济的料。

    老蒋正想让刘少将出来亮一手时,吴老总已开始向大家讲解,什么是重商主义了——“就是通过做生意的方式,让一个国家的总体财富增殖,过去是单纯的获取金银,现在却包括原料、市场和人才”。

    “遍观古今中外,获取财富的道路有四种,一种是自己生产、一种是交换,一种是抢劫,还有一种是馈赠”。

    “第一种,就是18世纪期间,法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所提倡的重农主义——以工农业为基础,以自然形成的市场秩序为最高信条,提倡自由经济竞争,从而为国家集聚大量的财富”。

    这下蒋百里与刘郧等人,也真的服了气了,吴佩孚就是吴佩孚,自小以博学多闻而著称,哪怕在北洋军中当兵,也被人称为“吴秀才”,不料经历北伐惨败之后,反而因祸得福,居然成功的从政治军事领域,跳跃到了政治经济领域,不简单啊,是一等一的大才。

    老蒋也暗暗自责,以前真不该以恶意揣测吴老总。

    “第二种就是重商主义,也是目前欧美等列强,所倡导的西方文明的核心内容,早期以西班牙、葡萄牙为代表,现在以英美为代表,他们通过大航海与全球殖民,目前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

    “所以他们要求世界各国,必须遵循文明而平等的交换原则,这就是欧美目前所倡导的国际新秩序”。

    “第四种就不谈了,那是西方贵族之间的问题,又或是朋友或亲人之间的事情,在东方文明中,还上升不到国家之间的关系范畴,因此只有第三种情况,才是中日之间的根本问题”。

    “日本鬼子要鲸吞蚕食,要抢劫华夏的财富,从而加快他们自己的财富积累,而华夏则要反吞并、反抢劫、反侵略”。

    “由于日本起步太晚,又是一个岛国,按说来只有走重商的道路,但是19世纪以后,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一极独大)已一去不复返,而西方世界逐渐趋于秩序化,大多都注意到了商业问题,连华夏这样的落后国家,都注意到对外贸易问题,满清甚至请来了洋人,帮着打理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