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献帝与曹操三女 >

第7章

汉献帝与曹操三女-第7章

小说: 汉献帝与曹操三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竹林,而且还游了野王县北部的一段太行山,相传炎帝神农氏在此山峰采药祭天,因此称为神农山。张扬请当地的民间医家给伏后治病,只是腿肿一时治不下来,便劝帝后到山阳去求藏梅寺住持念一大师诊治,小皇帝刘协一时犹豫不决。游神农山时,刘协还遇到了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名叫王烈,向刘协说:“陛下崇拜炎黄二帝吗?孙登送帝一部《黄帝内经》,我再送帝一部《神农经》吧!”刘协想:二经已失传,今朕复得,天意!他在心里产生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学习炎黄二帝,使自己成为一位帝王医生!     
山 阳     
“寿姐姐,这怀川风光,真是胜过秦川呀!轵县有王屋山,野王有神农山,张扬说,山阳还有云台山,咱也去游一游吧。”     
“小弟,你可不能贪图玩乐,耽误正事呵!”     
“还想到山阳给你治病嘛。”     
小皇帝刘协和伏后住在沁园里将近两个月,这是他自从登基以来,最平静的一段生活。常常是上午登山林观景,下午在温泉中戏水,晚上相拥而眠,尽情欢乐。     
太尉杨彪是原司徒杨赐之子,忠心耿耿,昼夜为社稷着想,看到小皇帝在沁园乐而忘忧,心中很是着急,一日向刘协进言道:“我君臣实际上尚无立足之地,陛下决不能高枕无忧。李傕、郭汜二人各怀鬼胎,互相猜忌,因此被董承、杨奉击退,但他们还会卷土重来;袁绍占冀州,袁术据淮南,都有称帝之心;现得到消息,杨奉已带部分兵士投奔袁术去了,洛阳空城,董承将军,很难固守;近日还得知曹操收编了数万黄巾军余部,进占颍川,在许县一带实行屯田,派人四处打听皇上下落,其意难测;张扬将军想留皇上在怀川建都,也是好意。陛下何去何从,应早作决断。”   
小皇帝刘协听了太尉杨彪一席话,头脑大为清醒,说道:“太尉一席话,使朕茅塞顿开,如今正是国难当头,朕还是想回到东都洛阳,重振朝纲。”         
 
第21节:第三章 怀川改元(4)       
杨彪道:“从河东到河内,在这两地的时间,转眼工夫半年就快过去了。时不待人,正如我们在沁河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陛下亲眼看到的事实,现在大汉国家也是一条船,不进则退,后果如何,请陛下三思。”     
刘协问道:“朕还是想回洛阳,以太尉之意,该如何是好?”     
杨彪答:“陛下既然执意回洛阳,就请向大司马张扬说明圣上之意,让他筹集物资钱粮,送到董承将军那里,命董承先修复一处宫殿,陛下回东都,好有安身之处。”     
刘协:“好吧。”     
正在这时,张扬来了。杨彪说:“张将军来见皇上,也必定有事奏禀;微臣暂且告退,皇上有话,也不妨与大司马言明。”     
小皇帝刘协向张扬道:“张将军急匆匆进见,恐有要事相商吧?”     
张扬:“臣思虑国事,夜不能眠。如今各地州牧、太守割据一方,皇帝诏令难达,大汉朝已近名存实亡,复兴汉室,全在皇上。”     
刘协:“朕已封你为大司马,是朕股肱之臣,有啥想法,只管讲来。”     
张扬:“微臣在河内苦心经营这么多年,总想陛下如若有难,可来此安身。河内乃京畿之地,物产丰富。济水发源地原城,曾是夏朝第七代君主帝杼建都之地;济水流入黄河处的平皋城,曾是商朝第十三代君主祖乙建都的邢丘城;陛下前时去过的野王城,曾在春秋时为卫国都城。我给陛下讲过的山阳城是战国初期魏文侯初建,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陛下若愿意在山阳定都,形势会向好的方面发展。”     
小皇帝刘协:“朕还是想回东都洛阳,不过山阳也可以去看一看。你前时说过山阳城藏梅寺住持念一有很高明的医术,我想让他给皇后看看病。伏后现在两腿都还肿着,用手一按一个坑坑儿,半天恢复不过来。”     
张扬:“那好吧,我派人去通知山阳令茅生,让他做好迎接圣驾的准备。”     
刘协和皇后伏寿乘坐马拉的轿车顺着官道出发去山阳,到达山阳城西南的承恩镇,山阳令茅生已在伏地迎接。刘协让他平身,然后问:“此地为何叫承恩镇?”     
茅生答:“据说周武王伐纣时经过山阳,住在这里,不巧一连下了几天雨,老百姓拿出家中的柴米,资助武王,将士才得温饱,一举击败纣王。武王承谢百姓拥护之恩,命名此地为承恩镇。”     
刘协:“好地方,好百姓。朕到此,也要有劳茅县令照顾啦,也要感谢山阳百姓的吃喝供应啦!”     
这是刘协初次驾临怀川,首次住在山阳,太守张扬安排十分周到,他内心非常满意。开始几天,茅县令安排帝后住在县衙后堂,自己家搬到前院厢房,好保证帝后安全,更不让小皇帝住在馆驿,怕出意外。可是小皇帝去过藏梅寺后,看到寺庙虽显破旧,但寺里非常清静,又与念一法师很说得来,就执意要搬进藏梅寺暂住。     
念一法师给皇后伏寿把脉以后,就向小皇帝刘协说:“恭喜皇上,皇后是有喜了。”     
刘协又惊又喜,几乎像一般的少年一样蹦起来,说道:“这次可不能再让出事啦,我要有皇子啦!”     
念一说:“要注意让皇后调养身体,皇上要节制房事。”     
刘协问:“那她腿肿能消去吗?”     
念一说:“服几天汤药就可消除。”     
刘协说:“那就只好在此多住几天了。”     
闲聊中,刘协问:“这城为什么叫山阳?”     
念一说:“因为这座城位于太行山之阳,即位在太行山南麓,所以叫山阳。战国时魏国建此城,是为了北拒燕赵,西抗强秦。至今这里仍是战略要地,皇上不可忽视。”     
刘协只是点了点头,又好奇地问:“这藏梅寺又是因何得名?”     
念一说:“这有几种说法,传说不一,其中最为可信的是:寺中有一个很大的园,种植有很多梅花,有黄色腊梅,也有红梅、白梅几十种,非常美观,香气四溢。人入寺院,闻到花香,病即除去。只是这些年来,兵连祸接,寺院残破,梅花被毁被盗殆尽。”         
 
第22节:第三章 怀川改元(5)       
刘协说:“我是皇帝,现在也无钱赠予大师修庙,倘得机会,定来施舍。”     
刘协还听念一法师讲了其他有关山阳城的故事,对山阳城也真的是饶有兴趣。在山阳住有一个月光景,伏后经念一法师诊治,腿肿也消除了,虽是怀有身孕,面容却又红润了,恢复了少妇的风采。虽然行动略有不便,她还是和刘协一起游了风光旖旎的云台山。     
然而,刘协还是一心想回洛阳,他认为那是光武中兴建都之地,是风水宝地。他命人传旨张扬,护驾去洛阳。张扬只得从黄河抗洪第一线赶回山阳,向小皇帝禀报说:“现在仍是黄河主汛期,因连日暴雨,黄河水大,沁河水都发生了倒流现象,不宜行船。”小皇帝听了极为震惊。立即决定要和太尉杨彪等人,随张扬到黄河大堤视察兵民抗洪情况。     
张扬劝阻不住,只得遵命;陪同献帝起行。     
河 誓     
河内郡治所怀县,在黄河与沁河交汇处的夹河套里。小皇帝刘协在此吃了一顿午饭,不想休息,就同大司马张扬和太尉杨彪来到了黄河大堤上。     
只见黄河水从西天而降,滚滚向东流去,向南看不到边际,只能看见郁郁葱葱的邙山,真如古书所云:秋雨时至,百川灌河,辨不清对岸的牛马。刘协心想:去年冬天在陕县夜渡黄河时,河面很窄,水也不大,似乎没有河滩,这里的河滩有二十里宽,河水已漫滩,真是使人惊心动魄。     
张扬向小皇帝刘协介绍说,沁河口东边黄河北岸,常是三年两决口,年年有水患。今年已提前加固堤防,现在还有兵民日夜守候,大堤上都堆有石块土方,以防决堤。小皇帝刘协要到险要地段察看,张扬力劝阻止,怕兵民闻讯,涌动观望,疏于防汛,发生不测。     
小皇帝刘协又提出在黄河堤上举行郊祭仪式祭天祭河,祈祷平安。他以为自己是真龙天子,向天神祈祷,是会保佑万民平安的。当时,一个四处流亡的小皇帝,也许只能如此而已。     
不过小皇帝刘协在这高大的大堤上祭天,还是作出了一个出自他内心的决定:改元。     
当张扬让人迅速备办好供品与香火,举行简单的郊祭仪式之时,小皇帝跪祈天神玉皇大帝降福人间,保佑万民平安,道:“连年战乱,使百姓饱受了天灾人祸之苦,祈祷上天保佑,让我能建立一个安定的国家。现在我宣布改元为‘建安’,‘兴平’三年改为建安元年。”     
兵民闻听小皇帝在大堤上祭天改元,像一窝蜂一样凑了过来,齐呼:     
“建安,建安,建安!”     
“万岁,万岁,万岁!”     
当时张扬看到群情激奋,就大声喊着指挥:“乡亲们,皇上改元‘建安’,就是要建立一个平安国家,我们当务之急,是护好大堤,要严看死守,人在堤在。”     
民工是以乡村为单位编制分段护堤的,各有工头带领,郡县都有专管治河的官员,张扬一呼百应,人们有次序地散布在大堤上。     
在黄河大堤上,平时护堤人避雨的草棚下,小皇帝刘协向张扬和杨彪说出了想尽快回东都洛阳的事情。     
杨彪:“当年汉光武帝就是在鄗邑称帝,来怀县改元,到洛阳定都,实现了光武中兴的宏愿。陛下想回洛阳故都,也无不可。”     
张扬:“如今洪水正大,不能行船,等到过了主汛期陛下再去洛阳为好。再说,加固大堤耗资巨大,给董承将军筹集的修复宫殿资金有限,尚不知进度如何,臣以为陛下不宜早回洛阳。”     
刘协:“朕回洛阳,还希望张将军同行,你身为大司马,现应在朝廷处理政务。”     
张扬:“微臣以为,河内地理位置重要,我不能离开。臣愿效仿光武帝时的河内太守寇恂,期望皇上恩准。”     
张扬向小皇帝讲述:当年汉光武帝刘秀登位之前,准备北征,要河内太守寇恂留守河内。寇恂组织民众,伐淇园之竹,造箭百余万支,养马两千余匹,收租四百万斛,有力地支持了光武帝在河北的军事行动。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光武帝刘秀在鄗邑即皇帝位,然后立即到河内郡,在怀县从七月驻扎到十月,正式改元“建武”年号,攻下洛阳后,光武帝于建武元年十月十八到洛阳定都。   
小皇帝刘协听张扬讲述,情真意切,也袒露心声,说道:“朕遭董卓之乱,又遇李傕之祸,虽身为皇帝,却终日提心吊胆。像王允那样的忠臣实在难得,甚望将军能同太尉杨彪一起,常在朕的左右,共辅朝政,如若不然,这朝廷大权,又不知落入何人之手?”   
张扬:“臣虽不才,但一定效法寇恂,为陛下复兴大汉朝,献出微薄之力。”     
刘协:“爱卿忠诚之心,朕深有体察,现在防汛要紧,这事过几天再说吧。”     
这一年,黄河还是在这里决了口。谁也顾不上去责怪小皇帝祭天不灵,也许在老百姓的心中,只把那当成一种儿戏。幸好,决口不大,人们迅速堵住了,黄河水还是汹涌澎湃、昼夜不停地向东流去。     
建立一个安定的社会,确实也是广大人民的愿望。小皇帝刘协自己做主改元“建安”这个年号,迎合了民心。就连文才出众、英名盖世的曹操,在颍川许县闻之,也大加赞赏。创建一个平安国家,正合他的心意,因此,强烈地产生了迎帝到许县建都的思想。当时,曹操就委派主要谋士荀彧亲来河内郡怀县,上表祝贺献帝改元。献帝加封曹操为镇东将军,费亭侯。荀彧辞别时,向献帝诚恳进言道:“皇上若不是求个人安乐,而是求建平安国家,使万民安乐,那么,就请选择曹公吧。只有君臣一心,精诚合作,才能实现创建平安国家的目标。”以后曹操在许都“挟天子”二十五年,一直没有改动刘协定下的这个“建安”年号。君臣都是以此为目标,建立了扫平中原、安定北方的业绩。这是后话。   
 
第23节:第四章 绝境救驾(1)       
第四章 绝境救驾     
凶 宅     
一个闷热的秋日,小皇帝刘协车驾回到东都洛阳。该住到哪里呢?刘协看到的情景,使他的心立刻凉了半截子:洛阳已是一座废城,昔日的繁华景象已经荡然无存。到处是瓦砾,街市荒芜,满目凄凉,洛阳宫廷在董卓烧后,尽是断壁残垣,百官朝贺都站在杂草丛中。无处栖身,小皇帝刘协只得住到西郊已故宦官赵忠的旧宅子里。     
赵忠的宅子,本是一处三进院的豪宅,另有跨院和后花园,比一般的郡县衙门还要大许多。如今这前前后后的院子里尽是荒草,院墙也多处有倒塌,有的房子火烧了顶,但屋门却还有生锈的铁锁锁着。院子周围,到处都有零零碎碎的尸骨,小皇帝刘协住下后,夜夜做噩梦,总是梦见有人提刀来杀他,大呼小叫地惊醒伏后。伏后怀有身孕,又吃不饱,身体常感疼痛难受,这时还得把小皇帝刘协搂在怀里,安慰他不要害怕。有时两个人半夜醒来,还常听到恶狗打架争食狂吠。有一天,刘协到宅外去,站在大门前,向远处观望,恰巧一个佝偻乞食的老头向他走来讨吃的。刘协问他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地方,老头告诉刘协说:“这是一座凶宅,自从赵忠被杀死后,就荒废了。后来董卓的兵来抢过东西,放火烧了一座堂屋,强奸了这里的所有女人,又把她们都杀掉了。听说这宅子里常闹鬼,没人敢来住。”     
刘协问:“你进过这院子吗?”     
佝偻老头答:“进过呀,我一家人都饿死了,只留下我这个命大的,有什么地方不敢去?”那么大一个洛阳城,现在也只有几百户人家了,差不多都是穷人,也很难乞到吃的东西。有时想进这宅子找点值钱的东西,拿去换点吃的东西,几次都没找到。有时在这院子里碰到几只野狗,还差点被野狗咬住吃掉呢。”     
刘协又问:“整个洛阳城还有没有比这里再好一点的院子?”     
“没有了。”停了一会儿,老头又补充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