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献帝与曹操三女 >

第3章

汉献帝与曹操三女-第3章

小说: 汉献帝与曹操三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协也说:“请曹公保护我的小伙伴。”     
正好此时,何太后也派人传来旨意:勿伤刘协性命。袁绍只得让人送刘协去何太后宫中,曹操也让自己的随从带走牛文和李武。     
刘协走时,向曹操道:“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祖母,救我者曹公。请曹公安葬我的祖母。”     
曹操道:“小王放心。”     
可怜刘协没有了父母,也失去了老祖母,只有无可奈何地跟随何太后生活。他也不知道天下之大,还有没有人关心他。他听说了表伯父董重一家被满门抄斩,表叔董承也不知道带着家小逃往何处。生母的娘家呢,他也只知道姓王,没见过一个亲人。他听人说过,自己的母亲长得很漂亮,宫廷画师为母亲画过像,但他从来没看到过。刘氏皇族呢,也许只有何太后和痴哥少帝刘辩是他的亲人了。此外,他再也想不起来与他有点亲密关系的人了。     
其实,还有两个人在关注他:一个是他的老师王允;还有一个是姓董的,名叫董卓,也一直在关注他。此人现为西凉太守,自称是董太皇太后的远房侄儿,招募了二十万军队,准备向京城进发。     
至 尊     
“刘协,你在我身边生活,感到舒服吗?”何萍在长乐宫中,不无怜悯地问两个月来跟随自己生活的陈留王刘协。     
“还可以吧。”刘协不冷不热地回答。     
“你还想念你奶奶董太皇太后吗?”     
“想。”     
“她已经死了,不要再想她了。以后最疼你的人是我,我就是你的亲妈妈。”     
“不,你不是我的亲妈妈,你是刘辩哥哥的亲妈妈。”     
“我亲刘辩,也亲你。很快给刘辩纳后,也为你纳妃。刘辩哥哥不想当皇帝时,还可以让你来当皇帝。”     
刘辩小子有点呆笨,但并非实傻,他对娶媳妇还是很感兴趣的。大概是何太后已经让人开导过他,他知道娶媳妇是件好事情。听到了母亲何太后的话,就说:“皇帝我当不当都行,快点给我娶个媳妇吧。”     
“好吧,传旨让你舅舅进宫商议一下,先为你聘娶议郎唐瑁之女唐姬为妃。”     
黄门传旨到大将军府上,何进未多加思索,就带两个随从侍卫进宫。     
张让、赵忠、段珪等人得知何进要进宫,密谋策划,先埋伏五十多名刀斧手在长乐宫嘉德门内,何进等人一进去,有人立即关闭了宫门,袁绍、曹操带兵士赶到,宫门已闭。二人叫门不开,命人抬木撞门。此时张让等人已命人将何进砍死,把首级从墙上扔了出来。宣谕说道:“何进谋反,已经伏诛,胁从不究,你等速退。”         

第8节:第一章 孤儿登基(7)       
“宦官谋杀大臣,天理不容,破门而入,格杀勿论。”袁绍大呼。     
有人在宫门外放起火来,众人破门拥入,见了宦官,不论大小,尽皆杀之。曹操、袁绍带兵突入宫廷,追上张让、封谞、曹节、程旷、夏恽、郭胜等人,挥刀剁为肉泥。赵忠、段珪、侯览劫持何太后、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要从暗道逃往北宫。侯览拉何太后掉在后边,曹操追上刀劈侯览,吓得何太后软瘫在地,昏迷过去。曹操急忙放刀入鞘,双手在何太后的胸部及两乳间按摩,又趴下用嘴对着何太后的嘴做了人工呼吸。过了一阵,何太后才苏醒过来。曹操一面派人扑灭宫中大火,一面派人把何太后送回宫中,请她振起精神,暂摄朝政。     
赵忠和段珪劫拥少帝及陈留王,连夜逃跑到北邙山。约三更时分,听到后面喊声一片,追兵赶来。赵忠料难逃脱,就对刘辩、刘协说道:“先帝在世之时,我曾在京城西郊建了一处宅院,也许日后少帝与陈留王能用得着的。现在我们又饥又累,黑路难行,我二人终会被杀,老臣不能再陪伴你们兄弟啦。”说罢就和段珪一起投河自尽。     
正在此时,只见一队人马举着火把赶来。走近时,刘辩和刘协看到是太仆王允、太中大夫杨彪、司隶校尉袁绍、典军校尉曹操等人,君臣尽皆落泪。王允让军士牵过两匹好马,扶少帝与陈留王上马回京。     
回到洛阳城边,天已大明,只见城门紧闭,城头高竖“董”字大旗,有兵把守。袁绍拍马上前喝问:“天子在此,何人闭门?”     
只见城头旌旗摇动,一将站立高喊:“我乃西凉太守董卓也,天子安在?”     
少帝听董卓声如雷震,吓得浑身打战,刘协上前勒马道:“你既是朝廷命官,见到天子,为何不下城叩拜!”     
董卓竟被小孩子的话镇住了,一时语塞,慌忙下城,拜于道旁。缓过神来,才又问道:“汝是何人?”     
“陈留王刘协。”     
“莫非是昔日人们昵称的小董侯吗?”     
“正是。你不奉诏命,带兵入京,想干什么?”     
董卓道:“天下董氏是一家,董太皇太后是我的姑母,吾在边郡,消息闭塞,传闻董太皇太后驾崩,特来吊丧。”     
刘协看少帝面带疑惧表情,道:“你当屯兵城外,听候旨意。”     
“遵命。”董卓听了刘协这一番话,大为惊奇,心中已怀下立刘协为帝之意。     
众人拥少帝回宫,与何太后共商对付董卓之策。董卓心怀叵测,他恩威并用,招诱何进之兵投顺,尽皆归他指挥。他带兵出入宫廷,没人敢阻挡。袁绍和曹操去见王允,说董卓有异心,应速除之,王允犹豫道:“不可轻动,徐图良策。”     
一天,董卓向谋士李儒说:“我想废刘辩,立刘协为帝,汝有何谋?”     
李儒道:“若要如此,必须先杀掉袁绍、曹操和在京的荆州刺史丁原。”     
董卓:“丁原义子吕布有万夫不挡之勇,不好对付哟!”     
李儒:“吕布乃见利忘义之人,只要公愿拿出三件宝:重金、宝刀、赤兔马,在下定能买通吕布,让他杀掉丁原,甘当您的义子。”     
董卓:“好,事若办妥,老夫必有重赏。”     
不久,一天夜晚,董卓带剑进入长乐宫,太监宫女无人敢阻。他直入何太后寝宫,何萍十分惧怕,强打精神问道:“将军夜入后宫,有何要事?”     
董卓:“想问你一件事。”     
何太后:“讲吧。”     
董卓:“袁绍和曹操杀死我的姑母董太皇太后,是你指使的吧?”     
何太后:“不是。”     
董卓:“你敢和他们对证吗?”     
何太后:“你不相信,请杀我好啦。”     
董卓冷笑一声,说道:“我还舍不得杀你哩。”     
何太后试探地问道:“将军想怎么办?”     
董卓用锐利的目光望着何太后:“老夫要辅佐你们母子坐江山。”     
何太后缓了一口气,道:“谢将军,请坐吧。”     
“不过,你要配合我干几件事。”     
“讲吧。”     
“一是帮我除掉袁绍和曹操。”   
“这我怎么帮你?”     
“他俩人见我已除掉了丁原,猛将吕布已拜认我为义父,怕我收拾他们,都逃之夭夭啦。你召他们进宫,我自有办法。”     
“我哥何进就是这样死的,他们不会重蹈覆辙。再说,谁知他们跑到何处呢?你打听出他们的下落再说吧。”     
“二是要拜我为相国,少帝称我为相父。”     
“这事也得皇上自己愿意,我不能完全做主。”     
董卓抽出宝剑,灯下发出寒光,吓得宫女们纷纷退出,他向何太后狞笑着:“这第三件事嘛,你就可以完全做主喽。”     
“什么事?我能办就办。”     
“现在我要你陪睡。”     
何太后一听,顿时愣住了。她知道董卓已经杀了几位大臣,他若要杀自己,也会像捻死一只蚂蚁一样,他要在自己身上发泄兽欲,恐怕是在劫难逃啦。明知抗拒无用,还不如顺顺当当答应。她慢慢自解衣裙,暗盼出现救星。这时正好听到外边有人走动。     
董卓向外喊道:“门外宫女,仔细听清,老夫不喊,不得入内,违令者斩。”     
董卓把何后抱到卧榻之上,很快把她脱得精光,又让她给自己脱光衣裳,说道:“艳后,灵帝驾崩,扔下你这美如天仙的女人好可怜,今日老夫和你共度良宵。”     
第二天,董卓却在宫中设宴,向百官宣布,废刘辩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于是,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九月,九岁的刘协登基,当上了皇帝,史称汉献帝。     
刘协登基不久,董卓就派人杀掉了弘农王刘辩。连何后也没有放过。一日,何太后拒绝让他行奸,他就亲手把她掐死了。     
这样,刘协连一个带点亲热气的亲人也没有了。他成了地地道道、名副其实、不折不扣的孤家寡人,一个确确实实、真真正正的孤儿皇帝。     

第9节:第二章 动乱立后(1)       
第二章 动乱立后     
动 乱     
“我恨透了董卓,他自为相国,专权跋扈,为所欲为,大臣上朝,他常坐在龙椅上,让我坐在旁边,或者把我抱在他的腿上。有时大臣奏事,我本想表明自己态度,说几句话,却常被董卓瞪眼阻止,或是用手把我屁股拧得生痛难忍。”刘协眼泪汪汪地向太仆王允说。     
“皇上,你对臣下称自己,要称‘朕’,不要说‘我’,要养成习惯。”     
如今刘协没有亲人,刘协日常的生活,都由他原来的先生太仆王允负责安排人照顾。这日,刘协又向王允说:“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和杨彪、董卓三人行,除了一人不好,便有两位是朕名副其实的老师。朕想任命你为司徒,杨彪为司空,辅佐朕治国平天下,你看如何?”     
“皇上年少有大志,这很好;但要知道自己的能力还很低。乱世求生,乱世求安,实属不易。要多长才干,谨慎从事,小不忍则乱大谋。在董卓面前,一定要处处小心。”     
“朕想改元为‘初平’,行吗?”     
“这也得征求董卓点头。”     
王允又嘱咐了刘协几件事,要他见机去办。     
刘协即位的第二年,正月初一,他得到董卓首肯,改年号为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可是,天下并不太平,反而更加动荡不安。     
当时,各地握有军事实力的州牧、刺史、太守等割据一方,纷纷起兵,讨伐董卓。     
初平元年二月,京城上下,已是人心惶惶。一日,董卓告诉献帝刘协说:“现今渤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幽州刺史刘焉、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冀北相鲍信,以及典军校尉曹操,他们都推袁绍为盟主,组成关东军,杀向京城洛阳。本相已令女婿牛辅和义子吕布率兵到虎牢关和荥阳迎敌。为陛下安全起见,宜速迁都西京长安。”   
汉献帝战战兢兢地说:“这等大事,宜同大臣商议。”     
董卓瞪着双眼,大声吼道:“有何商议!我要烧掉皇宫,即日起驾。”     
小皇帝刘协又吞吞吐吐地说:“朕有一事,恳求相国应许,先祖桓帝有一女阳安公主,名叫刘华,是朕的姑母,嫁于辅国将军伏完,今欲召他们相见一面。”         

第10节:第二章 动乱立后(2)       
“这是谁告诉你的?”     
“太仆王允。”     
“是王允?他还给你说了些什么?”     
“他说董相国是大好人,是朕的大恩人,要朕听相国的话。”     
董卓大为高兴,喜笑颜开,道:“这话老夫爱听。小皇上不是骗我吧?”     
刘协毫不犹豫,语气肯定地说:“真的!王允和杨彪都很佩服您。”     
董卓:“王允是管理皇帝舆马的太仆卿,又是皇上的恩师,就让他陪着你西迁吧。”     
刘协:“朕想任命王允为司徒,杨彪为司空,让他们和伏完等人护朕西迁。”     
董卓:“我决定迁都,是一心为汉家社稷,皇上万勿多疑。今即降旨,命司徒王允、司空杨彪和辅国将军伏完护帝西行,臣暂留洛阳退敌。”     
小皇帝刘协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向董卓说:“多谢恩相。”     
董卓亲自指挥官兵放火焚烧南北两宫及宗庙、府库、民宅,城内扫地殆尽。又派兵驱赶洛阳数百万人迁往长安。城外百里,一片火海。途中百姓遭受饥饿寇掠,跌倒之人,无力再起,积尸盈路。     
小皇帝刘协在途中多亏有姑母阳安公主照顾,少受了许多苦。姑母之女伏寿,比他大四岁,该是他的表姐,美丽温柔,更对他关心有加。     
三月,车驾入长安,小皇帝幸未央宫。晚上睡觉,也常要表姐伏寿陪着,躺在他身边。姑母去陪,他都不愿意。刘华见此情景,心想还不如干脆让刘协立伏寿为皇后呢。她与伏完商量,伏完以为刘协还太小,不能成婚。最后决定请王允保媒,先定下二人婚事,等刘协加了元服,再举行立后大典。眼下还让他们以姐弟相称。伏寿每夜都是伴刘协睡下,给他讲历史故事和白天听到父亲讲的新近发生的事情,等刘协睡着了,她便离去。     
一日王允与伏完入宫见驾,刘协哭道:“董卓之乱,害民匪浅。他在洛阳烧掉宫殿与宗庙,近闻又让吕布在洛阳挖掘了诸帝陵墓,董卓实非好人,应尽快除之。”     
“这话千万不可再对人讲,会惹来杀身之祸。”伏完告诫小皇帝。     
刘协:“朕这就是在秘密请求师父和姑父。”     
王允:“讨董诸军,人心不齐,无功而散,已成军阀割据之势。董卓很快就会带兵来到长安,看他如何行事,再图良策。臣一定为陛下尽心尽力,精忠报国,虽肝脑涂地,也不推辞。”     
刘协离席,向王允深施一礼,说道:“此事拜托恩师。”     
董卓回到长安,并未常住相府,也很少去见献帝,而屯兵城外,自住郿坞,又自封为太师,托辞有病,极少上朝。献帝听从王允劝告,只得亲赴距长安二百余里的郿坞看望董卓。朝中有事,也得先向他请示,一切由他定夺。     
小皇帝刘协召见王允说:“董卓征用民夫二十余万修筑郿坞城,内盖宫室,一如长安。据说他仓库囤积二十年粮食,图谋长远。又选民间千余名少年美女,养在郿坞,享受超过帝王,此贼不除,必有后患。”     
王允:“皇上年少,而深忧国事,汉室复兴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