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武经总要 >

第18章

武经总要-第18章

小说: 武经总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典掌呼索百用,先作小旗数十枚,有呼索,即大书物名,贴旗于上,举以示城下。仍预捡校备用之物,各为部分,使吏主当谨伺,见降旗则应逆。城上城下百步,给杂役三五十人,掌负挈所须索物,仍各授一官督领。衢巷通夜张灯烛,察奸人出入,与军士之私相过从者。量城上一步,置一甲士,十步增五人,防非时抽易。五步有五长,十步有十长,百步有将。别令虞候领战队,作雌雄契,特以巡城,所至,与守队勘同,乃过(符形制符契门)。若贼势外振,士心内贰,则或转左队以为右,易前军以置后,或一日数易,或数日不移;又间使人持伪契巡行,以验试将士。每将各设四表,贼来近,则举一表;贼至城,则举二表;贼登城,则举三表;贼攀女墙,则举四表;夜则加烛于表上,虞候战队视举表处急缓,如贼已向城、乘城,将士皆援。

    立牌以自障城及弩台上,并度视远近,施放矢石、火球、火鹞、鞭箭。贼在城下,则抛飞钩;贼若填壕,则为火药、鞭箭以射,焚其刍藁桥械;贼傅城欲上,则随其处下檑木檑石以击之,随飞炬以烧其攻器,下火床及以竹炉熔铁洒灼敌人,?石灰糠麸昧害其目,楼棚踏空版内杂出短兵,下刺登者。若登者渐多,则御以狼牙铁拍;手渐攀城,则以连枷棒击之(连枷之制具兵器门),锉手斧断之;贼以冲车等进,则穿以铁环木钚,放猛火油;贼云梯倚城,则引文竿推撞车;贼木驴空(音孔)城,则用绞车、铁撞、燕尾炬坏之;贼飞炮石,则张布幔绳过其;贼为地道来攻,则为地听,候其来方,穿井邀之,霹雳火球杂兵等害之;贼附高穴城,则缒游火箱灼之;贼筑土堙傍城欲上,则穿地道至埋下,引取其土,贼堙自坏(凡火地道所用器械,与攻城窒子所用器同,其名件制度具在攻城器械图)。

    或城内薄城起堙,相对盛兵抵御;贼以火攻城,则以城上应救火之具,有托叉、火钩、火镰、柳洒子、柳罐、铁猫手、唧筒,寻常之所预备者(形制具攻城器械图中);若攻具猛至,则为水袋、水带以投沃之,应相楼器械虽已涂覆,亦频举麻搭润护;若贼为火车烧城门,则下湿沙灭之,切勿以水,水加则油焰愈炽;贼若纵烟向城,则列瓮罂,以醋浆水各实五分,人覆面于上,其烟不能犯鼻目;贼夜围城,则每五十步以一犬系城下,置食其前,城上闻犬吠,则缒火下照,举表加备,又于城半腹,每十步系一灯笼,又束芦苇为椁阝,插以松明、桦皮,可用照城上城下(城下以索缒之)。贼或攻推女墙者,则以木女代之;或攻坏城门,则以刁车塞之。

    凡贼诸攻不利,必引水灌城,我则壅塞诸门,察视城穴之处,悉加傅筑;城内促围,望外水高下,别筑阔桥墙,外取土,可深一丈。兵队备城如故。周视地势,有可泄水处,十数步开一井,井内各相通,以泄流之。若水已入城,则于新筑墙外,作船二十只,选勇士,每船三十人,质其父母妻子,各授弓弩短兵锹?,遣暝夜从门衔枚并出,决贼堤偃,破贼营寨。所选之士须预习水战。度力不足,则加船以进;或贼已觉,则城上鼓噪为助。

    凡贼有勇悍之卒,必使来突我城门。我当伪为不知,开门以待,于道路设陷马坑、机桥,于重墙曲巷内出奇伏兵掩击,逼陷之,或约其过一二百人,即下重门插板,使其前败后绝。

    凡城内器械已备,守御已得,当出奇用诈,以战代守,以击解围,先为暗门,或因贼初至,营阵未整,或暮夜乘贼不觉,或贼攻城初息,或贼围久已怠,潜出精骑,衔枚击之。击败下不远袭,或我兵已出、贼未出,贼突门而入,则自城上向里连下巨石击压,以断其入。

    凡城中日给百用至于水浆,皆有限量,令民灶为天井,高突防火,仍预下令:凡失火者斩!杜奸人也。或城内有火发,只令本防官吏领丁徒赴救,仍急报主将,主将遣左右亲信人促往。

    凡城中失火,及非常警动,主将命击鼓五通。城上下吏卒,闻鼓不得辄离职掌;民不得奔走街巷。

    凡贼至城外,禁城中不得妄举高物,如竿表之类,及吹击乐器,恐贼内应。

    凡城中有使至门者,径遵诣主将,俾校民吏不得辄见。如得城中飞书,不得辄读,持逆本营,对众封送主将。

    凡有晓星气术数人,悉收隶官府,不得与他人窃语,及禁论说怪异以惑众者。

    凡号令一出,主将并副将以下不得专异指挥,余依行军约束修件。

    

    

前集 卷十三

    器图

    古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盖士卒犹工也,兵械犹器也,器利而工善,兵精而事强,势则然矣。故曰:兵不精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弩不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斗而不勇,与无手同。其法五不当一,然则五兵者,三军所以恃而为勇也,可不谨乎?历代异宜,形制有异,今但取当世兵机,绘出其形,纪新制云。

    (图A)(缺)右其饰有黑漆、黄白桦、麻背之别,其强弱以石斗为等。箭有点钢、木扑头、鸣?。点钢,精铁也;木扑头,施于教阅;鸣?,戏射者。又有火箭,施火药于箭首,弓弩通用之。其傅药轻重,以弓力为准。(图A)(缺)右以皮革为之,随弓弩及箭大小长短用之。

    (图A)(缺)右双弓床弩,前后各施一弓,以绳轴绞张之,下施床承弩。其名有小大合蝉,有手射合蝉者,谓如两蝉之状。大者张时用十许人,次者五七人,一工准所射高下,一人以槌发其牙,箭用大小凿头箭。惟手射斗子弩最小,数人就床张讫,一人手发之,射并及一百二十大步。

    三弓床弩,前二弓,后一弓,世亦名八牛弩。张时,凡百许人,法皆如双弓弩,箭用木?铁羽,世谓之一枪三剑箭。其次者用五七十人,箭则或铁或翎为羽。次三弓并利攻城,故人谓其箭为踏橛箭者,以其射著城上,人可踏而登之也。又有系铁斗于弦上,斗中著常箭数十只,凡一发可中数十人,世谓之斗子箭,亦云寒鸦箭,言矢之纷散如鸦飞也。三弩并射及二百大步,其箭皆可施火药用之,轻重以弩力为准。

    古人自踏张者,其饰有黑漆、黄白桦、雌黄桦,稍小则有跳镫弩、木弩。跳镫弩赤曰小黄,其用尤利;木弩虽可施,不能久,边兵不甚用。其力之强弱,皆以石斗为等。箭有点钢、木羽、风物、木扑头、三停。木羽者,以木为?羽。咸平初,军校石归宋上之。箭中人,虽?去,镞留,牢不可拔,戎人最畏之。风羽者,谓当安羽处,剔空两边,以客风气,则射时不掉,此不常用,备翎羽之乏耳。三停者,箭形至短,羽、?、镞三停,故云三停;箭中物,不能出,以短故也。(图A)(缺)右以七人张,发大凿头箭,射及一百五十步。

    (图A)(缺)以七人张,发大凿头箭,射及一百四十步。

    (图A)(缺)以四人张,发小凿头箭,射及一百五十步。(图A)(缺)以二十人张,发踏撅箭,射及二百五十步。

    (图A)(缺)以七十人张,发一枪三剑箭,射及三百步。

    (图A)(缺)以三十人张,发踏撅箭,射及二百步。

    (图A)(缺)右蒺藜、蒜头骨朵二色,以铁若木为大首。迹其意,本为胍肫。胍肫,大腹也,谓其形如胍而大,后人语讹,以胍为骨,以肫为朵(其首形制不常,或如蒺藜,或如羔首,俗亦随宜呼之)。短柄铁链皆骨朵类,特形制小异尔。

    铁鞭、铁简,两色。鞭其形,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胜用之。人有作四棱者,谓之铁简,言方棱似简形,皆鞭类也。铁链夹棒,本出西戎,马上用之,以敌汉之步兵。其状如农家打麦之枷,以铁饰之,利于自上击下,故汉兵善用者巧于戎人。

    (图A)(缺)右取坚重木为之,长四五尺,异名有四:曰棒、曰轮、曰杵、曰杆。有以铁裹其上者,人谓诃藜棒。近边臣施棒首施锐刃,下作倒双钩,谓之钩棒。无刃而钩者,亦曰铁扌瓜。植钉于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本末均大者,为杵;长细而坚重者,为杆。亦有施刃?者,大抵皆棒之一种。

    (图A)(缺)右捣马突枪,其状如枪,而刃首微阔。

    剑饰有银、?石、铜素之品,近边臣乞制厚脊短身剑,军颇便其用。

    大斧,一面刃,长柯,近有开山、静燕、日华、无敌、长柯之名,大抵其形一耳。

    (图A)(缺)右手刀,一旁刃,柄短如剑掉刀,刃首上阔,长柄,施?。钅屈刀,刃前锐,后斜阔,长柄,施?。其小别有笔刀。此皆军中常用。其间健斗者,兢为异制以自表,故刀则有太平、定我、朝天、开山、开阵、割阵、偏刀、车刀、七首之名,掉则有两刃、山字之制,要皆小异,故不悉出。

    右枪九色,其制:木杆,上刃下?,骑兵则枪首之侧施例双钩、倒单钩,或杆上施环;步兵则直用素木或鸦项。鸦项者,以锡饰铁嘴,如鸟项之白。其小别,有锥枪、梭枪、槌枪。锥枪者,其刃为四棱,颇壮锐,不可折,形如麦穗,边人谓为麦穗枪。梭枪,长数尺,本出南方,蛮獠用之,一手持旁牌,一手标以掷人,数十步内,中者皆踣。以其如梭之掷,故云梭枪,亦曰飞梭枪。槌枪者,木为圆首,教阅用之。近边臣献太宁笔枪,首刃下数寸施小铁盘,皆有刃,欲刺,人不能捉搦也。以状类笔,故云。近有静戎笔,亦其小异也。今不悉出。拒马枪,其制以竹若木,三枝六首,交竿相贯。首皆有刃,植地辄立。贯处以铁为索,更相勾联,或布阵立营,拒险塞空,皆宜设之,所以御贼突骑,使不得骋,故曰拒马。

    (图A)(缺)右并以木为质,以革束而坚之。步兵牌长可蔽身,内施枪木,倚立于地。骑牌正圆,施于马射,左臂击之,以捍飞矢。

    (图A)(缺)右旗之色采、名号无常,随宜呼之。竿首施铁,世谓耀篦。下注旌,谓之纛头旗。脚或三或二。(图A)(缺)右望楼,高八丈,以坚木为竿(大不及八丈,则三两楼亦可),上施版屋,方阔五尺,上下开窍,过人。竿两旁钉寻?八十个,用索三棚,上棚四条,各一百二十尺;中棚四条,各一百尺;下棚四条,各八十尺。尖铁橛十二个,各长三尺,橛端穿铁环。凡起楼,用鹿颊木二,各长一丈五尺,深埋之,出地八尺,用铁叉、层竿数条(更用木马及巴木坚之),如船上建樯法。其高亦有百尺、百二十尺者,棚索随而增之。版屋中置望子一人,手执白旗,以候望敌人,无寇常卷旗,寇来则开之,旗杆平则寇近,垂则至矣,寇退徐举之,寇去复卷之,此军中备预之道也。右有铁、皮、纸三等,其制有甲身,上缀披膊,下属吊腿,首则兜鍪顿项。

    贵者铁,则有锁甲;次则锦绣缘缯里;马装,则并以皮,或如列铁,或如笏头,上者以银饰,次则朱漆二种而已。

    

    

前集 卷十四

    右军中赏罚之法,于旧史往往杂见而备存者。独今令有兵卫,律有擅兴,自汉以来,沿革掇定,随世为异。

    宋制,大将每出讨,皆给御剑自随,有犯令者,听其专杀。兼置随军赏给库或付空名宣符,有立功者,听大将便宜爵赏,不待中覆。景德初,真宗垂意边务,始增著赏格罚条。庆历之后,陕西用师,上复诏近臣参定,比旧文益为详密,颁于边鄙,可为永式,与律令并行。今列于左。赏格阵获转迁赐物等第叁阵:以少击多为上阵,数相当为中阵,以多击少为下阵。

    叁获:据贼数十分率之,杀获四分已上,输不及一分,为上获;二分已上,输少获多,为中获;一分已上,输获相当,为下获(以上并谓大势得胜者,若虽有获,而奔败,不用此例)。

    转官:七资为第一等,五资为弟二等,三资为弟三等,二资为弟四等,一资为弟五等。右转及诸司使副者,即依平转例,以五额为一资。赏等:上阵上获弟一等转官,上阵中获弟二等,上阵下获弟三等;中阵上获弟二等,中阵中获弟三等,中阵下获弟四等;下阵上获弟三等,下阵中获弟四等,下阵下获弟五等。右以上都监巡检及随军使臣用此例。其赐物,临时准阵获上下约数支给,钤辖已上定阵获上下奏取。

    转阶级:三转为弟一等,两转为二等,一转为弟三等。

    右厢禁军、蕃落、义军、弓箭手副都头、副兵马使以上用此例。凡军头、十将以下随属处牒补讫,奏;副都头、副兵马使以上,先用此例给付身功状凭,牒奏,乞降宣。其军都指挥使以上奏取朝旨。五转为第二等,三转为第二等,一转为第三等。右厢禁军、蕃落及义军、弓箭手,自长行军士以上,用此例。

    赐物:绢十疋,钱十贯,为弟一等;绢七疋,钱八贯,为弟二等;绢五疋,钱五贯,为弟三等;绢三疋,钱三贯,为弟四等;绢一疋,钱三贯,为弟五等。

    右厢禁军用此例。军都挥使以上,委诸主将宾功大小,约此等,优加酬赏,给讫奏闻。绢十疋,为弟一等;绢八疋,为弟二等;钱十贯,为弟三等;钱五贯,为弟四等;钱三贯,为弟五等。

    右蕃落、义军、弓箭手用此例。此上二等赐物,或有旧支锦袄子腰带者,自依旧例支,仍将价直纳准赐物等弟配折。弟四等以下,更不支锦袄子腰带。

    一、临阵对贼,矢石未交,先锋驰入,陷阵突众,贼徒因而破败者,为奇功。或寇贼坚锐,城池险固,山林阻隘,道路遥远,及救兵不继,如此之类,既制胜克敌,难易相远,并不可以常格酬叙,委主将临时录奏旌赏。

    一、杀贼,斩一级者,与弟四等赐。其临阵斫营,率先用命,及突众深入,各有杀获者,与弟二等转。转者,谓转阶级,下条转准此。一、临阵或斫营,生擒贼,每一人,与弟二等转。

    一、生擒贼人员者,与弟一等转。

    一、斫贼营寨,能使寨动贼乱,因而入败者,若使臣部领,与弟三等转官;若只军员部领,与弟一等转,仍并给弟二等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