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尊者阿迦曼传 >

第22章

尊者阿迦曼传-第22章

小说: 尊者阿迦曼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的,因为它才是在我们所能做的能力范围之内。这个真理应该也适用於宝塔的建 上,」他说:「如果它能够顺应你们的希望,你们早就能够完成了。事实是在它完成以前你们就死了,这就向你们显示了它的不可能性。现在你们被自己的遗憾所困扰着,遗憾你们死在它被完成以前。这是你们的第二个错误。而你们时时刻刻的忧虑着它,不顾绝不能完成的事实而想要完成它,这是你们的第叁个错误,这叁重错误的想法,在这里没完没了。结果,它产生了错误的出生和无益的痛苦。所有这些都缘自你们错误的心态,你们为了自己,要改变这错误的态度,不要对不可能的事再存任何希望,这才是明智的。

「建造一个宝塔的目的是要从中得到功德,绝不是要你们随身扛着它的砖块、石头或其它的建材。在建造这个宝塔中,属於你们的是功德(你们善良的思想和努力),而不是宝塔本身。任何从它得到的功德,不论是多或少,都是你们合法的财产。为什麽你们要忧虑关於它的砖块和石头?所有做功德的人携带的是他们的功德,绝不是砖块、石头或其它他们已经赠送出去的东西。

就想想建 一座寺院、一条路或一个水塔所奉献的钱财或其它各种东西,那些被用来建 或免费地分配的东西,只是用来彰显功德主之动机的工具而已,东西本身不是功德,不是天界的快乐或涅盘。一段时间之後,它们一定会败坏、腐朽和消失。但是从建 或捐赠中所得的功德却保留在那些人们的心里,那是心意(不是砖块、石头或其它的物质)感受着功德、道、果和涅盘。

「再也不能从你们未完成的宝塔那里得到任何东西了。忧虑着它就是执着於它,纵使你们所执着的是一个功德的来源,执着本身就是一种不善的心理状态。结果,你们就被钉在它上面,不能出生到适当的境界去感受你们的功德果报。如果你们能够专注於从宝塔所得的功德,而不是宝塔本身,你们现在就会藉着你们的功德而到达善处,因为这是功德本身的特性,它是永久而且不会改变的。这是你们自己的错误,执着於应该放下的事物。你们的遗憾和忧虑是无益的,因为它们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你们不被自己的执着所延误的话,你们的功德数量是足以生在一个较好的境界里,现在是你们改变心态求生於适当境界的时候了。为了你们的进升,专注於现在真实的功德吧!那是很可惜的,你们已经为自己的进步做了功德,然而又被自己对砖块和石头的执着所阻碍着。这些事物已经阻碍你们的进展好久一段时间了,让它们走出你们的心里,不久你们就自由了。由於你们的功德效力,你们可望生於任何相应的生存境界。」然後尊者阿迦曼跟他们解说五戒,还有遵守五戒的利益:「首先,所有的生物都有他们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应做出任何事来伤害或毁灭他们的价值和意义,因为罪恶必将降临杀害者身上。第二,每个人的财产对他自己而言都是珍贵的,虽然在别人看起来它们可能是没有价值的。任何意图要破坏那个所有权,不论用什麽作法,都一定会引起敌意和为了保护那些财产的斗争,一个聪明人不应该这麽做。第叁,一个人的配偶或儿女是他掌上的明珠,这种情感必须予以重视,去引诱他们之中的任何人,等於是把他们所属的人,他或她的眼睛给挖出来。第四,说谎是辜负别人对说谎者的信心。

没有人,即使说谎的人或动物,都不欢迎任何虚伪,这要予以避免。第五,酒类本质上是一种麻醉剂,它能使一个人神智失常,它使饮者丧失了意识的自制,那些不想被驱向疯癫和损害身心健康的人,应该避免。

「持守五戒的利益如下:1长寿健康,2财富安稳,3快乐而和谐的家庭生活,4在别人的眼中是永远可靠和值得信任的,获得信赖尊敬,为天神和人们所喜爱,无害於自己和别人。5具备智慧,不会心不在焉。

「一个持守五戒的人,就是散播快乐和无害的种子给人们和动物们,他不被怀疑,他不诉诸暴力,因为他经常考虑别人的感受,就像他自己的感受一样。一个持守五戒而真实的人,来世一定会进入快乐的境界,因为他由戒德和法义所支持着。这些你们要记在心里,」他说:「不久,藉着你们的功德,你们就会得到应有的庇护了。」094执着的罪恶说法结束的时候,姊弟都欢喜於法义,并请他授予五戒。他授予五戒满足他们的希求,然後他们离去,立即消失了。由於他们从布施和戒德所获得的功德,他们出生於一个空居天叫做忉利天,而後来偶然地回来听他说法,并表示他们的感激,因为他给了他们有益的忠告。他们说,就是因为他的教导,他们才能从自己的执着中解脱出来—那曾经让他们无用地徘徊於未完成的宝塔。他们现在知道,执着对於心意的开发是多麽危险,它阻碍着一个人的进步,妨碍着他去感受本来应有的快乐与安宁。

他接着为他们解释,这样的心态对於进步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在身体四大分离的时候,一个智者应该照顾他自己的心意,而不是身体或其它的东西。否则心意将会被执着或对外物的 恨所笼罩着。愤怒或生气(执着或贪欲的另一方面)不过是自我毁灭的火焰罢了,在危急的时刻,它会把一个人拉进任何一个悲惨的境界里,例如地狱界、饿鬼界、魔界和动物界。这些境界是悲惨的,那里痛苦掌握着一切。那是非常明智的,当一个人有能力这样做的时候,就要训练他的心意,让他在还有时间来自我矫正或自我改善的时候,能够了解他自己的心意作用。在危急的时候,当身体就要分离的时候,已经受过训练和作好准备的心意,就能够,至少若干程度,自己不执着於显现的痛苦;最佳状况下,它会保持一个绝对不执着的观察者,不会被牵涉到世间所有的善恶之中。这是胜过其它所有的修习,至高无上而无以伦比的。

智者,认清了心意的状态或情况,是叁界中最重要的,所以经常下工夫去训练他们的心意,也劝告别人去做同样的努力。那就是心意,它感受着业果的苦乐,它产生得失,在喜乐和悲惨境界中轮回生死。因此,它是最重要的,所以一个人在现在和未来,都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对待、训练和守护他自己的心意。

姊弟现在是忉利天的天使了,被他的开示深深地感动,说他们以前从未听过这样的法。然後,他们就向他告别,右绕他叁匝,一直倒退到他的住区以外,接着腾入空中,就像棉絮被风吹起。

095叁只大象的禅境预言另一个奇特的故事是有关於他的禅境,当时他住在一个深山林内,离清迈的任何村落都非常遥远。那时大约是早上叁点,环境非常安静,身体也很宁静。他已经从睡眠中醒来并思惟着法义一阵子了,当他觉得心意倾向休息胜过思惟时,他就让心意撤入最深的禅定,并在那儿休息了大约两个小时。後来,心意局部地浮现出来,并停留在二禅的定境,在那里一个禅境发生了。

在这个禅境里,一只非常庞大的大象趋近他,跪下来,好像邀请他爬上去。他於是爬上它的背,就在当时,出现了两个比丘,各骑在一只大象上面,在後面跟随着他。他们的大象也很大,只比他的稍微小了一点点,叁只大象都显得一样美妙和优雅,看起来有点像国王的大象,它们能够知道主人的每个意愿。

当两只大象走近时,尊者阿迦曼所骑的那只就领头向前面约一公里的一座山前进。从他的潜意识里,似乎是他领着两位比丘走出世间叁界(假设的、相对的),不再回来。到了山顶,他的大象就领着他们走到一座小山顶上的洞穴,那是大山的一部份,当它到了洞穴就走进去,转过来面对着洞口,至於两只跟随的象则趋近并面对着它,它们的背部则留在洞口。

尊者阿迦曼接着对他们说话,好像跟他们道别说:

「这是最後的时刻了,当我的「有」和「生」将从有情世间被绝对地切断的时候,这将要在这里结束,绝不再回到生生死死的世间了。我希望你们回去实践你们的自我开发,很快的你们就会跟着我走入像我现在一样要去的方式。一个有情生命要能够离开这个痛苦世间,它充满了阻碍的影响力,绝不是像要去参加一个娱乐活动那麽容易的。它是如此严重地违逆情爱之流,因此,它需要全心全意的奉献,这种奉献是由对身体的全然不执着所支持着。这些是横渡生死界的必要条件,为了那件大事,为了横渡坟墓所必需的(作者说,怕死就将再死。

)「我这一次的离去并不是一个人即将崩溃,而是从诸蕴中解脱,断除了所有游离不断的贪欲并远离了所有的忧虑。离开有情众生大都不愿意离去的诸蕴牢笼,就像一个囚犯离开了监狱,没有任何的惋惜。在我走的时候,不应该有悲哀或忧伤,因为那只会增加无益的痛苦。」在开示结束的时候,他告诉两个年轻比丘牵着他们的大象离开他回去。大象们一直都静静地站着,好像笼罩着悲伤,它们看起来就像人的世界里真正的大象,而不是禅境的一部份。它们都退到洞口,背对着尊者阿迦曼,但是接着又一次向後转面对他,庄严肃穆地看着他。那时他的大象退入洞内较远的地方,直到它的半个身体都没入坚固的墙壁里,然後他的心意就完全出於定境。

根据尊者阿迦曼的解释,这个独特的禅境是兼具了预言和象徵,他预言在他逝世的时候,将有两个年轻的比丘得到像他一样的果证,但他没有提到他们的名字。

关於象徵方面,阿罗汉能够运用禅思和内明,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当身、心诸蕴仍然相互纠缠而必需交互作用的时候,作为减轻身心痛苦的工具。这个交互作用将持续到诸蕴和解脱彼此切断的过程—叫做「死」的时候,之後,禅思和内明就停止运作而以有情世间的熄灭存在。

尊者阿迦曼说,当大象退入坚固的山洞岩壁而他仍在它的背上时,他并不害怕,他让大象执行它认为适当的任务。令人欣慰的是大约在他逝世的时候,之前不久或之後不久,将有两位年轻的比丘证得像他一样的果证。

禅境中比较独特的是他对两个比丘的开示,告诉他们回去先要完成他们的自我开发,当时看起来好像他真的就要逝世了。不幸地—对作者而言—即使问他也不会透露两位比丘的名字。

自从听到这个禅境,直到尊者阿迦曼逝世,作者很渴望知道这两位比丘的名字,所以他试着观察所有他的弟子们,去猜测他们可能是谁,因此忽略了自己的过失,并忘记了事实上一个高果证的人,不像其他世俗凡夫,他绝不会自我宣传的,而必然是具有最高程度的辨识力和自制力,否则,他们将不会拥有这样的果证。成为自我宣传的牺牲品,将会招来智者不屑的怜悯,同时招来愚者敌对的批评,伴着轻信者疯狂的兴奋。

096帮助饿鬼和地狱众生尊者阿迦曼给予各种境界和不同种类的肉眼所看不见的众生们的帮助,是他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尤其是当他住在旷野中的时候,愈是偏僻和隐密的地方,他们就愈常来访,来访的肉眼所看不见的客人数目也就愈多,他们来亲近他,不是为了听法和询问就是为了从危险和痛苦中得到援救。後面这一群包括了饿鬼,他们等着接受由他们的亲戚所分享给他们的功德果报。这些在悲惨境界的饿鬼和众生,已经长期等待着去享受由他们的亲戚们所做的功德果报,然後回向他们,让他们能够,至少局部地,解除强烈的痛苦,因为他们已经受苦多麽长久了,那是人间的日历所不能计量的。同样的,他们将来还要受苦多久,也是不能计量的。

这些在痛苦和悲惨中的众生,其中能够来陈述他们的苦境者,经常亲近尊者阿迦曼,请他帮忙转告他们的亲戚们有关他们的痛苦,让那些亲戚们能够在做功德的时候,想到他们并将果报回向他们。但是当尊者阿迦曼问起他们亲戚的名字时,他们所给他的名字,他或那时期的任何人都完全不认识。他们已经在那些境界里痛苦了几百或几千年(时间的计算是根据那些境界本身的计时),它的长久是不能以人间的时间来计算的。即使在他们局部地解除了痛苦而在较少强烈痛苦的境界中,他们还是在一个不是很好的地方,因为他们在这样的境界里已经很久了,所以在那个地区追溯不到他们的亲戚或子孙後代。这样的例子经常可见,而他们就像无主的动物,等待着有人来援救他们。

也有那些死了不太久的,就可以得到帮助了,知道他们亲戚或子孙的名字,找得到他们住的地方。像这种情况下,尊者阿迦曼会连络他们的亲戚,告诉他们每次要把功德果报回向他们已故的亲戚。有些情况下,也能享受到别人非个别的回向功德果报,他们并不是他们的亲戚(这种情况下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尊者阿迦曼自己,例行将功德果报回向一切有情众生,这回向遍及所有痛苦中的众生,除了那些只能享有自己亲戚所回向的功德果报者之外。

尊者阿迦曼说,在痛苦中的这些饿鬼和众生,多得不能计算他们的种类和数量。他们群集在他的四周并请求他的帮助,比其他任一种类肉眼所看不见的众生还要多。换言之,他们就像泰语所说的「透过别人的鼻孔在呼吸」(就像乞丐)。这就是在人间的时候,未曾做过任何好事的结果。这是显示做功德的重要性的一课,不论是用慷慨布施的形式或其它的形式。我们都是游荡穿梭於生死轮回的各种生存境界中的流浪者,那是明智的,我们必须为自己的将来准备一些在紧要关头的时候要用的资粮,因为我们是自己业力的继承人而要对它的果报负责,不论我们将要生於较低或较高的境界,感受任何程度的痛苦或快乐,都是由於自己的业力。去希望或依靠别人的帮助,就像透过别人的鼻孔在吸呼。

尊者阿迦曼非常善於与各种肉眼所看不见的众生们往来,他也能用各种方式来帮助他们(给予说法或开示,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