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知道点世界名人 >

第6章

知道点世界名人-第6章

小说: 知道点世界名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俄国。归国后,他敏锐地察觉到民主党虽然已经建立了一个临时政府,但并非大权在握;共产党虽然数目不多,但此时却是夺取政权的良机。因此他号召布尔什维克立即组织推翻临时政府,用一个共产主义政府来取而代之。在7月举行了一次起义,但未成功,列宁被迫转入地下。1917年11月又举行了第二次起义,获得成功,列宁成为国家的新首脑。在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又打败了外国武装力量对俄国革命的干涉,从而巩固了革命的成果。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在一个农业占优势的落后国家里变为现实。在这样的国度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新课题。在列宁的主持下,苏维埃政权制定了适合俄国国情和符合经济规律的新经济政策。列宁坚信俄国有一切必要的和足够的条件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在他的领导下,拟定了纲领性的俄罗斯电气化计划,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以奠定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拟定了通过农业合作社和农业机械化以改造分散的小生产者,并吸引他们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计划。列宁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工作,他把发展文化教育,进行文化建设视为划时代的主要任务。他强调说:“在一个文盲的国家内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在经济文化建设中,列宁经常提醒党的组织和干部要充分发挥教师和专家的作用,检查在使用和团结专家方面存在的问题。

列宁极端厌恶个人崇拜。他认为工人领袖不是天使,不是圣人,而是普通人。他坚信:“千百万创造者的智慧,却会创造出一种比最伟大的天才预见都还要高明得多的东西。”列宁十分谦逊质朴,极端关心党的事业,模范地遵守党的集体领导原则,一向反对突出他个人。他多次拒绝艺术家为他绘制和塑造肖像,也反对人们为他祝寿。歌功颂德的陋习是和列宁格格不入的,他语重心长地说:“一些政党在它失败和衰落之前,往往会骄傲自大”,“我希望我们无论如何不要使我们的党落到骄傲自大的地步”。

列宁是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革命事业的无产阶级的领袖。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以及社会革命党暗杀造成的创伤,严重损害了列宁的健康。从1922年上半年起,他便身患重病,于1924年1月21日,与世长辞了。 



英吉利的救星丘吉尔



1940年6月,已经占领了捷克、波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的德军,开始对英国进行大规模的空袭,随时准备攻占英国本土。在这危急关头,一个声音在英伦三岛上空飘荡:“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温斯顿·丘吉尔,这位刚上台一个月的英国首相的名字,也随这坚定的声音一起迅速响遍世界。

丘吉尔1874年生于牛津附近的布莱尼姆宫。祖父马博罗将军在战争中立有赫赫战功。父亲拉道尔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他从小便被送入寄宿学校学习,曾就读于著名的哈罗学校。但他生性执拗,学习成绩不佳,只喜欢历史、文学和军事游戏。1893年勉强考入桑德斯特陆军军官学校后,由于与专业志趣相投,毕业成绩名列前茅,毕业后获得了军官资格。1895年,他以少尉军衔编入皇家第四骑兵团。后来,他因渴望冒险的战斗生活,以志愿兵和随军记者的身份先后参加过西班牙对古巴的殖民地战争和英国军队在印度、苏丹、南非的战争,并以作战英勇,敢于履险犯难闻名。在印度驻守的两年中,他还广泛阅读了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方面的著作,弥补了自己在文化教育上的欠缺。同时,发表了报告文学《马拉坎德远征记》、《河上的战争》、《南非从军记》和小说《沙普罗拉》等,广受欢迎。

1899年,丘吉尔退伍参政,1900年当选为下议院议员。1906年以自由党身份首次入阁担任殖民副大臣,后出任商务大臣、内政大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担任海军大臣,战争期间担任过军需大臣。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曾积极策划反苏。1924年,又以保守党身份出任财政大臣,直至1929年保守党在选举中惨败而离开政府,赋闲10年之久。这期间他出版了5卷本回忆录《世界危机》、传记著作《我的早年生活》、4卷本《马博罗传》。

20世纪30年代,由于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欧洲形势日益紧张,丘吉尔坚决反对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成为强硬派领袖。他到处发表演说,揭露战争的危险。他的演说威震一方,被公认为出类拔萃的大演说家。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丘吉尔任张伯伦为内阁海军大臣。1940年,他临危受命,出任首相,领导英国人民保卫英伦三岛,并积极展开外交活动,与美苏结盟,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1945年,在反法西斯胜利前夕,因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丘吉尔失去首相职位。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说”,主张美英联合对抗共产主义,拉开了战后东西方“冷战”的序幕。其后,他用6年时间完成了6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51年,保守党在选举中获胜,丘吉尔以77岁高龄再次出任首相。1955年因年事高辞职退休,专心撰写4卷本《英语民族史》。1965年1月因脑溢血辞世。

丘吉尔的一生虽主要从事政治活动,但他的历史著述和传记文学写作也成就卓著。1946年开始,他便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并终于在1953年,“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之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把他比作“具有西塞罗文才的凯撒大帝”。

丘吉尔曾说:“在浩瀚的历史中,我们都是小虫子,不过是只萤火虫。”这反映了他豁达的性格。临近二次大战的时候,他由于动阑尾炎手术未能参加竞选,结果落选了。而他此时所说的话却流传起来:“我失去了一切,失去了席位,失去了职务,失去了阑尾。”他当选首相后,以其敏锐的战争洞察力和雄辩口才赢得了世人的敬仰。他的“我们越战越强”的演讲至今被世人传颂。这个演讲是英国人民战斗到底的宣言和无穷的力量:

“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忠于职守,如果我们的工作不出差错,时时都像现在安排的如此周密,那么我充满信心。我们将又一次证明我们能够抵御战争的风暴,抗击强暴的威胁,保卫自己的岛国。如果必要,我们就进行持久战,如果必要,就孤军奋战。”

“无论如何,这就是我们准备做的。这就是英王政府以及政府中每个人的决心。这就是国会和全国国民的意愿。由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需要联系起来的英帝国和法兰西共和国,将誓死保卫自己的国土,将亲如同胞,尽一切力量彼此支援,即使是欧洲的大片土地和许多文明古国已经或即将沦于盖世太保及一切可憎的纳粹机构之手。”

“我们不会气馁,也不会屈服,我们要坚持到底,我们要在英国国土上作战,要在各个海洋上作战。我们的空军将越战越强,越战越有信心,我们将不惜一切牺牲保卫我国领土,我们要在滩头作战,在登陆地作战,在田野、在山上、在街头作战,我们在任何时候决不投降,即使整个英伦岛或大部分土地被占,我们饥寒交迫。直到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已到,新大陆将挺身而出,以其全部力量支援旧世界,解放旧世界。”

这使希特勒感到了威胁,他说:“丘吉尔入阁,这意味着战争真正开始,现在我们才开始同英国作战。”

丘吉尔是雪茄烟的忠实捍卫者,他永远以一副叼着雪茄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偶尔手里没拿雪茄,除非是在做礼拜,否则一定会发现他在手足无措地呆坐着。只有手持雪茄时,丘吉尔才恢复了他的潇洒自如。他讨厌别人告诉他吸烟有害,而是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抽着他钟爱的雪茄。套有他名字纸环的黑色长雪茄是他的最爱,为了纪念这位雪茄的忠实爱好者,哈瓦那雪茄中至今保留着“丘吉尔”这一品牌。 



钢人斯大林



1942年,被法西斯主义拖进战争深渊的苏联人民,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以他们的统帅命名的城市,和正在这个城市中进行着的一场大决战上。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这座城市和斯大林的名字一起被铭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

约瑟夫·斯大林生于1879年12月21日,父亲是格鲁吉亚哥里镇的一个鞋匠,母亲是农奴的女儿。双亲都是目不识丁的格鲁吉亚少数民族的下层劳动者。斯大林家境贫困,父亲制鞋所挣不多的钱大都买酒喝了,母亲拼命工作以便能供儿子上学。父亲对斯大林的愿望是长大之后做个鞋匠,母亲对他的期望是长大之后做个传教士。

1888年,母亲把斯大林带到了她当清洁工的哥里镇教会小学,她为儿子申请到每月3卢布的助学金,再加上她每月10卢布工资,这就是他们母子的全部收入。靠这些,斯大林读完了5年的课程并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1894年夏,斯大林由校方推荐进入了第比利斯神学院。这所神学院,学生思想很活跃,是反对沙俄和封建势力的中心。斯大林在此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1898年秋,斯大林参加了社会民主党组织的“麦撒墨达西社”。1899年5月,由于斯大林的活动引起学院的反感,他被学院开除了。后来他参加了马克思主义运动,1903年加入布尔什维克。此后几年至1919年,斯大林一直是一名积极的党员,曾被沙皇当局逮捕7次,流放了6次。因为每次判罪很轻,加之他多次越狱逃跑,使他成了布尔什维克的得力人才。在这期间,他得到了名副其实、恰如其分的称号“斯大林”,意为钢铁之人。

l917年十月革命成功之后的两年中,斯大林十分活跃。1922年但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这个职位帮助他在党内得到了权势。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列宁患病期间,批评斯大林粗暴,并对斯大林掌握无限权力以后能否永远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表示“没有把握”,建议将他从总书记这个位置上调开。5月,中央全会继续选举斯大林为总书记,他担任这一职务直到1952年10月联共(布)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列宁逝世之后,斯大林与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组成三人同盟,成功地粉碎了托洛茨基及其同伙的势力。斯大林是政治斗争上的天才,之后顺利地当上了苏联的第一号人物。

自1934年大权在握后,斯大林发动了一系列的清洗运动。那些在1917年革命中就当过共产党领袖的人,在苏维埃政府中给列宁当过部长的人,他们多数被斯大林指控有判国罪,被判处死刑,而且有许多都在大庭广众的审判下公开认了罪。1938年,领导过早期清洗运动的金利克·亚戈达本人也被带上了审判台,承认犯了判国罪,因而被处死刑。而他的接班人尼古拉·叶左夫最终也遭到清洗,被处以死刑。在1934年党的代表会议上当选的中央委员中,有2/3还要多的人在随后的清洗中被杀。由此清晰可见,斯大林的主要目的是要防止在国内出现独立政权。然而就在清洗运动进入高潮时,斯大林颁布了一部新宪法,称为苏联民主宪法。

斯大林所制订的经济政策之一就是用强迫手段实行农业集体化。这一政策在农民当中很不得人心,许多农民加以抵制。然而30年代初根据斯大林的命令数百万农民不是被杀死就是被饿死,就这样他的政策终于获胜,并且得到全面的贯彻。但自那以来苏联的农业状况一直不佳。

斯大林推行的另一项政策就是加速实现苏联的工业化。这种政策由于有苏联国境外的许多国家效仿,经过一系列的“五年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达到了目的。尽管斯大林的工业化政策还有不足之处,但总的说来是非常成功的。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虽然遭受了巨大的物质损失,但是却治愈了战争的创伤,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工业大国。

1939年,斯大林与希特勒签订了著名的《互不侵犯条约》。但希特勒出尔反尔,不久即撕毁了这个条约,开始大举进攻苏联。苏联在斯大林的带领下,同仇敌忾,经过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一系列战役,彻底摧垮了德国法西斯的军队。1945年5月,苏联士兵将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

第二次大战结束时,苏联占领了大半个东欧,斯大林利用这个机会在整个占领区建立了顺从苏联的共产党政府。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府也在南斯拉夫出现了,但是该国没有苏联军队,因而没有变成苏联的卫星国。为了防止东欧其他共产党国家走南斯拉夫的道路,斯大林在东欧的卫星国也搞了清洗异己分子的运动。

1953年1月,苏联政府宣布一伙医生由于阴谋暗杀苏联高级官员而被捕。这听起来使人感到斯大林在计划另一场大规模的清洗运动。但是1953年3月5日,这位73岁的独裁者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逝世了。他的遗体被安葬在红场陵墓里,和列宁的遗体并放在一起。但是在1956年2月赫鲁晓夫发表著名的否定斯大林的演说之后,斯大林的名声在苏联一落千丈。

斯大林个性的突出特点就是满腹狐疑,几乎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但是他有卓绝的才干,精力旺盛,坚忍不拔,思路敏捷,智慧超群。 



轮椅上的巨人罗斯福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其他美国总统相比,有两个独特。他是总统中惟一的残疾人总统,又是惟一的连任四届的总统。由于195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总统只能连任两任,所以他又是绝后的获三任以上的总统。

有人把约翰·肯尼迪和罗斯福并列为公子总统,但两人实际上有很大不同。肯尼迪有兄弟4人,他并不是家庭的宠儿。在哈佛念书时,肯尼迪是运动健将,经常遍身伤痕。罗斯福却是他母亲的独生子,从小就在母亲的溺爱中长大,过的是真正娇生惯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