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正说司马家 >

第59章

正说司马家-第59章

小说: 正说司马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退却了二十余里才算扎住阵脚。张翼过来对姜维说,既然邓艾和司马望都在此,说明魏军祁山大营反而防守空虚了,不如大将军你在这里拖住魏军,我率一支人马杀奔祁山,如果夺得了祁山大营,我们再往前进就顺利多了,姜维同意他的说法,于是分兵给张翼去攻击魏军的祁山大营。
第二天姜维领军去阵前向邓艾挑战,邓艾出迎,双方大战一场,结果不分胜败,打到晚上各自收队回营。第二天姜维又一次出兵挑战,邓艾心想,前两天蜀兵已经被我们打败了,但他们不但不退,反而连续挑战,难不成分兵去打我的祁山大营了吧?于是邓艾就让他儿子邓忠驻守洮阳,告诉他无论姜维如何挑战,反正你不要出迎,我自己带兵去救援祁山大营。
当天晚上,邓艾率兵开城出来,假装夜袭蜀营,姜维严阵以待,邓艾未能偷袭成功,于是绕道往祁山大营方向去了。姜维见邓艾往祁山而去,立即就明白了邓艾偷袭是假,救援祁山是真,于是立即吩咐傅佥驻守洮阳营寨,自己率兵也往祁山而去。
张翼率兵去袭击祁山大营,魏军守寨的是师纂,师纂兵少水平差,根本守卫不住,被张翼攻打了几阵,眼见就要守不住了,这时忽然邓艾的援军到了,魏军前后夹攻,把张翼围在中间,蜀军大败,张翼正慌乱间,姜维的兵马又到了,把邓艾也围在中间一阵厮杀,击退了邓艾的军队,邓艾率军撤到了祁山大营中,姜维率军围困大营猛攻。
87 做啥都是人生体验——当皇帝自然更享受后主刘禅在成都每日里花天酒地、荒淫无度,一切国家大事都听从宦官黄皓之言,朝政荒废。有位大臣刘琰的妻子胡氏,长得漂亮,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后主看到,就被招进了宫去,第二天才出来,刘琰怀疑他的妻子与后主私通,就打了胡氏一顿,后主听说后大怒,立即派人将刘琰抓了起来,给他按上一个罪名就拉出去杀了。
后主的这件事情干得十分不得人心,很多贤良的大臣渐渐心灰意冷,不再为国出力,而那些无耻小人却越来越多地涌到了后主身边,不少身无寸功的人因为巴结黄皓,就能获得高官厚禄,右将军阎宇通过贿赂黄皓谋求取代姜维的位置,黄皓还真敢给后主出馊主意,说姜维在前线久无功绩,不如将他撤回来,让右将军阎宇去取代。后主相信了黄皓的话,连续不断地给姜维发指令,要求他迅速撤退,回到成都来开会。
姜维连续收到后主发来的紧急命令,要他赶紧撤退回成都,不知成都发生了什么大事,也只好准备撤退。当天晚上,邓艾忽然听到蜀营中鼓号震天,不知搞什么玄虚,整晚也没见蜀军来攻城,第二天天亮发现蜀营已经空了,蜀军全部撤走,邓艾怀疑姜维有计,也没敢追击。
姜维形色匆匆地赶回汉中,把军队给驻扎了下来,然后自己赶紧去成都开会,等他到了成都后,一连十天连后主刘禅的面都没见着,姜维觉得奇怪啊,不是紧急召回自己吗?怎么感觉也没啥事情呢?有一天姜维在宫门口遇到了秘书郎囍正,赶紧就问囍正后主紧急召回自己究竟有啥事啊?囍正听后笑起来,说:“后主听信黄皓的谗言,想让右将军阎宇来取代你的职位,所以把你紧急召了回来,结果右将军阎宇临到头来又害怕不敢上前线了,所以后主也无颜见你。”姜维一听,顿时大怒,说:“黄皓一个小小的宦官,竟然耽误国家大事,我一定要杀了他。”于是带人闯入了刘禅的后宫,后主正在与黄皓等人饮宴呢,一看姜维闯了进来,黄皓赶紧就躲到假山后面去了。
姜维就问后主刘禅,说我在前线已经围住了邓艾的大军,眼见就要取得胜利,陛下为何将我紧急召回?后主无言以对,姜维说:“我知道是黄皓在背后出坏主意,黄皓这么做会给国家带来灾难,所以请求陛下杀了黄皓。”刘禅开始时装聋作哑,对姜维的责问不加理会,但姜维一旦提到要杀黄皓,刘禅可就不干了,黄皓可是他的命根子,黄皓最对他的脾气,要他杀了黄皓那是绝对不行的,但刘禅看姜维如此生气的样子,心想姜维也得罪不起,毕竟他在为蜀国防守边疆,于是就让黄皓出来给姜维磕头请罪,黄皓没办法,只得出来向姜维磕头请罪,认错服输,这样一来姜维也不能再接着不依不饶了,只得放过黄皓算了。
姜维愤愤然地从皇宫里出来,正遇到了囍正,就将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了他,囍正说:“将军,你祸不远了,黄皓是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这次你得罪了他,他一定会伺机报复。”姜维听后也有点心虚,就问囍正该怎么办。囍正说:“将军你是我们蜀国的顶梁柱,你一旦倒了,蜀国也就灭亡了。在陇西有一个地方叫沓中,那里土地肥沃,不如将军你就学当年诸葛丞相去屯田,一来为战争准备粮草,二来在外掌握军权可以避祸。”姜维同意了囍正的说法,第二天就向后主提出要去沓中屯田的事,后主当然批准,他看到姜维就不舒服,希望姜维走得越远越好。
姜维回到汉中后,没有把真实情况告诉大家,只是说:“我们前几次出征之所以不能胜利,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粮草不足,所以这次我打算去沓中屯田,只要粮草无忧,伐魏就有把握了。”于是他安排胡济守汉寿城,王含守乐城,蒋斌守汉城,蒋舒、傅佥同守关隘,其他人跟随自己率兵八万去沓中屯田。

第九章 绝地反击

成大事者需等待天时、地利与人和的统一,时机不成熟时盲目行动总是不合适的,但时机一旦成熟就需紧紧抓住,全力出击。
88 又要打仗了,这次是征蜀——仍旧从筹粮开始准备司马炎最近一直在关中地区负责筹措粮草事宜,这天他又来到了甘南郡守颜辉府里,看到郡丞署房里大柱上悬挂着的一挂条幅,上书:“吏不烦民,民不求吏,各得其所,无为而治。”咂了一会儿味道,回过头来向颜辉说道:“颜郡丞,你这幅箴言颇有意味,写得很好啊!它是出自哪本典籍的?”
颜辉知道司马公子喜欢文学,对诗词书画的造诣极深,恭敬地回答道:“这个……实在让大公子见笑了!”颜辉急忙解释道,“这幅箴言是杨阁君自己思悟出来的……颜某也觉得它大有理趣,便提笔记下来以此警示自己。”
司马炎有点吃惊,没想到身边竟然有如此出众的人物,可堪大用啊:“杨君自己思悟出来的?”他眸中亮光闪动,看向了正在房中伏案理牍的杨阁,“杨君,看来你果然是‘身怀令器’的隐士高才!这等清虚通脱的玄门之理,你年纪轻轻竟能悟之,本座实在是佩服!依本座看来,以你这份学识,完全可以进宫担任议郎、御史了!怎么样,需不需要本座向朝廷大力举荐你?”
杨阁听司马炎如此称赞,顿时羞赧不已,赶忙收笔站了起来,拱手道:“大公子过誉了!杨某身居郡县亲民之职,自是获益匪浅。至于入京为仕,实非所愿。”
“好!爱做事,善于思考,不爱当官,这样的人才不多啊,非常难得。”司马炎赞了一声,走了过来,俯身瞧向那满案的文牍簿册,低声又向杨阁道,“上一次你建议请出田小玉与本座配合着演了那一出‘双簧戏’,巧妙地平抑了虚高浮涨的粮价,让长安士民大大减少了损失,实在是大智慧、大手笔!本座自会铭记于心的。”
杨阁在上司面前当然不敢居功自傲了,他赶紧将所有功劳都堆到司马炎身上去:“大公子请出三位西夷通商使臣合演了那一出以粮易毡的‘空仓计’亦是高明之至,稳定了士民的浮躁之情,化解了士民的后顾之忧,这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妙招!杨某对大公子此计也是佩服之极!”
司马炎是真心觉得杨阁有本领,做出了成绩还不骄傲,更加难得。“唉……本座这一计背后有镇西行营的支持,算不得是本座的真本事!”司马炎爽爽朗朗地笑了,“你巧借重赏田小玉之手来向长安市坊输粮平价,这可真是本座所料不及的!你既有这等聪颖才智,只管为我此番征蜀大业放手做来,本座日后是绝对不会忘记你这些大贡献的。”
对于安定关中民心,平抑物价,打击投机倒把,司马炎内心早有打算,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了一叠露布草纸,递给了杨阁:“这是太史署与镇西都督府联合制发的安民告示,内容宣称今年乃是关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吉辰,天公垂青于关中,必是无旱无涝、家家满仓!这样一来,完全可以平息那些谣言蜚语,稳住民心不浮不乱,那些奸商也就再也抓不住机会大作哄抬囤积的文章了!”
杨阁本来正打算向司马炎如此建议,没想到司马炎早准备好了这一手,“好!好!好!实在是太好了!”他急忙接过那叠露布草纸翻看了起来,“大公子您果然是高瞻远瞩!有了这道安民告示,长安郡里的缺粮谣言自会不攻而破矣!杨某稍后就派人把它们贴往各坊路口大举宣传。”
最近一段时间,颜辉、杨阁等人一直在协助司马炎做征集粮草的工作,“是啊!长安市坊终于被咱们稳定了下来!这一道难关,咱们算是有惊无险地闯了过来。”颜辉笑容方展而忧色又起,伸手指了指书案上那些名单簿册,“只是接下来向那些关中诸侯征收邑户义粮,那可是虎口夺食,恐怕比日前市面谣言浮情之事更要艰险十倍啊!”
司马炎听颜辉这么说,眉头一下拧了起来,的确要从别人的口袋里往外掏东西不容易啊。“唔……我记得面向关中诸侯征收邑户义粮的晋公手令已经下发六七日了,在雍、凉二州食邑的那些公卿侯爷们有谁捐上了自己的邑户之粮?”
除了铁杆亲信和自己家人之外,其他还有谁能够为国分忧呢?“只有司马公、王肃大人、牛雄将军、何曾大人、高柔廷尉、王观大人等二三十位侯爷主动按时捐上了自己的邑户义粮。”杨阁捧起一册簿本递了上来,“大公子请看,这就是那些尚还拒不捐粮的公卿侯爷们的名册。”
司马炎倒是真要好好看看,究竟有多少吃国家俸禄的人可以动员,他伸手接过,翻开仔细一看:原来,在雍凉二州有食邑户的诸侯达一百零六人,其中食邑五百户以上就有六十余人。而截至今日,却仅有二十八位诸侯上捐了邑户义粮!
这些名字他有些人认识,有些人不熟,有些人他认为应该会主动捐粮的,他瞧了名册半晌,“砰”地一掌拍在案上,震得纸笔飞散:“咦!怎么连这贾由也没捐邑户义粮?他一天到晚把自己养得脑满肠肥的,就是这样的‘一毛不拔’?来!颜郡丞、杨吏君,稍后咱们便先去拿这贾由开刀取粮!”
89 总要有突破口——先拔一个钉子再说
谈起贾由,司马炎早就听说过,以他的表现,国家给了他过多的奖赏,这次他完全应该捐出一些来为国分忧,颜辉、杨阁对他也不陌生,他是武威郡的护屯校尉,也曾是司马师先前帐下的旧将,屡有战功,但脾性刚倔,是出了名的“刺头”。司马炎自然亦是与他颇为熟识。近年来,贾由在边关待得倦了,便上奏自称负伤归家治疗,实则是想安享清福了,故而他一回了长安城就再没上过疆场。
颜辉对这个贾由很是反感,但毕竟自己的官职不高,也奈何不了他,前几日去府上找过他,贾由愣是闭门不应。此刻,他听到司马炎居然自愿前去贾府,自然是求之不得:“好!颜某马上便下去做好准备,随时奉陪大公子前去贾府征粮!”
贾由每天的三顿饭是很讲究的,他退休后唯一的爱好就是美食,他认为吃才是人生的最大乐趣,此时他正津津有味地啃着一只烤猪蹄,面前大桌上的山珍海味还似流水般地直端上来。就在这时,一名门仆慌慌张张地跑进来禀道:“启禀侯爷,长安府又来催收义粮了!”
听说又是来催捐粮,贾由气不打一处来,要他将属于自己的东西无偿献出去,这比割肉还痛。“这个颜辉!还让人活不活了?逼得人连一顿饭都吃不安生!”贾由正咽了一口猪蹄肉筋嚼在嘴里,竟一下被这门仆的禀报弄得噎住了,连捶了七八下胸口,才生生地咽了下去。他缓过气来,拿起那根还没啃光的猪蹄骨就往桌上重重一敲:“你给本将军出去告诉他,本将军正在养病,谁也不见!叫他快快滚蛋!”
门仆帮着贾由赶过许多次募捐官员了,这次之所以哭丧着脸来汇报,那是有不得已的原因,他答道:“侯爷,您听小人把话说完嘛,这一次来的不单是颜郡丞一个人,还有晋公府的大公子司马炎大人!”“司马大公子?他也来帮长安府催粮了?哎呀!这个小煞星不好惹呀!”贾由的眼睛一下直了,顿时紧张起来。他揩了揩脑门上的油汗,沉吟片刻,急忙摆手让仆人们赶快将面前桌上的好酒好菜全部撤了下去,又吩咐府中的管事道,“你去把下人们在偏厢房里吃的那些粗面团和青菜汤端上来做个样子,差不多应该能够糊弄那个小煞星了。”
弄虚作假一直就是贾由的拿手好戏,以前当将军时是这样,现在退休了,照样老习惯不改。安排妥当之后,贾由整了整冠带就准备去迎接司马炎,刚一迈步时又想起了什么,原来他手里还捏着那只被啃了大半筋肉的猪蹄!他像丢掉一个烫手的炭团似的慌不迭把那只猪蹄往饭桌底下一扔,扯过一块布巾擦了擦手,又抹了抹嘴,这才昂首挺胸地装得底气十足,去前院迎接司马炎一行人等了。
这次有司马炎带队,颜辉、杨阁等人气势就壮了很多,门仆不但不敢阻拦,还恭恭敬敬地带领着走了进来。贾由斜着身子,假装成一跛一拐的,像一只横行的软脚螃蟹一般扭在司马炎身畔,殷勤无比地邀请道:“大公子,您瞧,我这腿自从那次武威平羌时被羌虏射了一箭之后回来就一直没好过!哎呀,走不快呀,只怕今天让您在外边久等了!您大驾光临,我贾由真是高兴得很!您还没吃午饭罢?先就和贾某一道吃了后再谈事儿吧。”
司马炎根本不理贾由的装腔作势,他心里知道这个莽夫狡猾无赖,没跟他说什么话,就“噌噌噌”几步来到院里的那张饭桌旁看了看,只见桌面上摆着一排装着灰扑扑粗面团的陶碗和一盆清得不现半点儿油星的菜汤。他微露讶异地盯着贾由:“贾将军,你怎么也戒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