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正说司马家 >

第50章

正说司马家-第50章

小说: 正说司马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邓艾刚才说了那句话之后,便一直看着司马昭再不多言,司马昭却定住了心神,并不将自己的情感轻泄于外,他只是眉尖微微一挑,眸中寒芒一闪而逝,淡然又问:“对曹寿太守这样的宗室贵胄,他们能够自保安遂亦是朝廷之幸!朝廷还能指望他们去做什么?万一他们轻骑妄出有所失利,伤了这等的‘金枝玉叶’,岂不是又为本座无故添上了‘看护不周’之罪名?罢了,也不去谈他们了。却不知依邓将军看来,在凉州诸将之中还有谁人可以倚而大用?”
56 用人与心胸——对方的能人也要为我所用邓艾低头沉思了一会儿,方才答道:“天水郡太守鲁芝。”
“哦?这位鲁芝太守亦曾是故大司马曹真的旧部僚属,他为人究竟如何?”司马昭眼底波光微微闪动,面色显得有些狐疑。
“主公你有所不知,这鲁芝虽然曾为故大司马曹真之旧部,但他和费曜、戴凌不同,为人最是公忠勤敏、守正不阿!”邓艾容色凝重,拱手向他认真讲道,“邓某希望主公能敞开胸襟摒弃门户派别之见,对鲁太守信而任之、放手擢用,则必对此番征蜀之役裨益匪浅!”
司马昭慢慢地把玩着手里那只雕花锥底红泥陶杯,欣赏着杯面上刻绘的“关西农丁屯田种粮”图案,口里却幽幽地说道:“邓将军,您说他‘公忠勤敏、守正不阿’,可有事例为证?”
邓艾面容一正,侃侃而谈:“太和六年,邓某与蜀将马岱、王平交兵于略阳,当时敌众我寡,危在旦夕。邓某急忙便向邻近各郡派出了亲兵前去报讯求救。近在咫尺的曹寿、费曜他们亦如今天这般作壁上观,不施援手,只有鲁芝闻讯从三百多里外的天水郡连夜不眠不休疾驰而来,亲率兵马杀入重围,助邓某一臂之力,方才使得大军转危为安。其实,邓某平日又无甚恩惠礼数交结于鲁太守,能得他之鼎力救助真是意料不到!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救了邓某之后从来口不宣言,更不曾据为己功而向上邀赏!邓某多次谢他,他只是回答:‘同为国臣,见难不救,施而望报,岂是大丈夫之所为?’主公,您听一听他这话说得多么重义。”
司马昭听了,深深颔首:“很好,很好。如此看来,这位鲁芝大人不愧有国士之风!本座已铭记在心,此去必当察而用之。”说罢,他又正视邓艾,郑重问道:“据本座所知,蜀贼在陇西招揽呼应者,不过羌虏、氐蛮二丑类而已!近年来,羌虏连遭重挫,气焰大减,已然不足为虑。却没料到这氐蛮竟然乘隙坐大成势,不知邓将军对他们的情况了解多少?”
邓艾也不虚让,开门见山地讲道:“启禀主公,这武都氐蛮确是难灭。他们恃其深山沟壑之险,桀骜不驯,作乱已久,朝廷虽拥强兵今日破之,而他们明日必会聚而复叛,实在是枭獍之性、难以救药!”
“其次,氐蛮与汉中蜀寇狼狈为奸、东西呼应、构乱于后,怎可了结!然而朝廷若欲大加屠戮铲尽丑类以绝后患,则又实非仁者之情,有伤天和!而且仓促之际,亦不易底定!”
说到这里,他忽又绽颜一笑:“不过,卑职这些日子已是想出一计,主公自可高枕无忧。”
57 邓艾的攀龙附凤术——跟对人需要眼光就在此时,司马昭脸上浮起浅浅笑意,一抬手止住了邓艾继续说下去,然后在邓艾略显讶异的目光中开口讲道:“其实不瞒邓将军,本座今日前来,亦已思得一策,未知可否。这样罢,邓将军你且将你胸中之计以酒水写于案几之上,昭亦写于案上,大家一齐看看同也不同?”
“有趣!有趣!邓某就依了主公所言!”邓艾哈哈而笑,提起筷子,在杯盏中蘸了酒水,飞快地在自己面前的案几上写了几个字。司马昭也随即提筷写了,然后二人一齐站起身来,将两张案几移靠在一起,只见邓艾的案几上写着“心战为上”四字,司马昭的案几上写着“攻心为上”四字!
司马昭看罢,不禁扬声笑了起来:“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兵诀有云‘夫用武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邓将军,你此番与本座殊言而同旨、殊道而同归,岂非太巧乎?”
“主公天资过人、聪颖超凡,邓某佩服之至。”邓艾欠身向他拱手赞道,“邓某浅窥之见,与主公高明之策,不过是偶中巧合罢了!”同时,他心底暗暗却想:看来这司马昭在自己面前故意炫示其智,还是有些脱离不了争强好胜的心性。
但司马昭接下来的话便让他凛然刮目相看了:“本座哪有什么过人的天资、超凡的聪颖?这条计策也是昭这几日来反复研判而得的。依本座之见,此番南去征氐,攻心之策其实可以细分为二:一则令敌敬服,投诚而降;二则令敌畏服,束手而困。对这些氐蛮,若能以仁德之师令其敬服,自然是最好;实在不行,再以深谋奇计而令其畏服,亦是可取之道。邓将军意下以为如何?”
邓艾急忙作揖恭然答道:“二公子已然智珠在握,邓某岂敢妄议?在此番征氐之役当中,主公但有用得着邓某之处,只管发号施令,邓某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
“好!”司马昭一正衣冠敛容肃然言道,“本座近来筹思已久,欲平武都郡之氐蛮,必先斩断他们与骆谷城蜀寇之联系!氐酋苻双日常所用的食盐、茶砖、麦粟均由骆谷城之蜀将王平派人运输供应。正因如此,他们方能一东一西联系得十分紧密。邓将军,你可代昭率兵从东南驿道出发,前去亲自扼守骆谷城东进的关隘要塞‘狮子口’,从而拦腰切断王平通向氐蛮的粮食运输线与发兵驰援道如何?”
邓艾知道,这“狮子口”虽然地势险要,位于氐蜀之间的交通线关键节点之上,但它那里驻兵太少,几乎就是一座“孤城”,勉可自保而难于出击,先前根本没有起到隔绝氐蜀的重要作用。而司马昭今日竟能一语道破“狮子口”的潜在妙用,亦可见他确实是通晓军机,目光如炬!他佩服之余,当场便一口应承了下来:“这有何难?邓某马上调兵前去!”
“且慢!”司马昭缓缓摆头,“那倒暂时不用这么着急,待得明日本座前去南安郡与孟建刺史、曹寿太守等人商定大计之后,自会派人传令于邓将军。邓将军你且在此先行作好军务筹备,这几日内一接到本座发来的军令便即刻南下扼守‘狮子口’!”
58 战乱时也有繁华地——贸易重镇永远受保护说起中原大地,最繁华的地方其实不是洛阳而是长安,洛阳虽然是魏国的首都,但长安却是商旅聚集之地,是当时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俗谚说:“游关中不可缺长安,逛长安不可少西坊。”长安西市坊乃魏国与西域各藩邦的商贸交易之所,亦为关中一带商旅物流最大的集散之地,常常是夜以继日而市不能闭、客不愿去。
长安聚集了汉人、各游牧民族以及西域各国的商人们,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必经重镇,是货物的集散之所。漫步在西坊街头,随处可见西域的大宛、焉耆、龟兹、于阗等藩邦运来的琥珀、玉器、长旄、牦肉、羊皮、马酥、铁具等在摊铺店面之上堆积如山,丰盈无比。同样,中原出产的绢匹、漆器、陶具、翎扇、美酒、珠宝等货物亦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和商贩们在七甬八巷就似蚂蚁一般往来穿梭。猎猎西风荡起高一阵低一阵的叫卖声和讨价声,简直是喧嚣连天,震耳欲聋!
虽然周边的战火连绵不绝,但打仗归打仗,生意还得照做,打仗的目的其实也有部分是为了生意,而生意所赚的钱又能为打仗注入能量。这片繁华闹市的形成,实在来之不易。这些年来,尽管魏、蜀两国在雍凉之地屡交刀兵,但双方却都心照不宣,极有默契地对从西域通达长安的这条“商旅之路”给予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和疏通。蜀国在陇西一带与西域各藩常有商贸交往,而魏国在长安一带与西域各藩也是贸易不绝,所以蜀魏两国各取所需而互不相妨。可以这么说,长安城里的商贸繁荣景象,正是在这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营造而成的。
相传蜀国与魏国,双方都对保护贸易通道有共识,虽然汉民族重视农业,但通过与游牧民族做生意,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大家的矛盾,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战争。这有一个故事可作佐证:蜀汉丞相府长史杨仪曾经劝说诸葛亮在天水郡多设暗岗陈兵封堵以断西域与关中之商贸交往,削弱曹魏关中民力,诸葛亮却恻然答道:“吾与司马懿之战,只限于庙堂帷幄之间,而不可滥及无辜,彼之民亦即汉之民,伤彼之生息亦即伤我之生息,换言之隔绝商道而互致疲瘁,何苦为此损人误己之举耶?”于是便听任西域商道自通而不横加阻隔。司马懿听闻此事之后,亦笑道:“诸葛孔明之言甚是。他既不伤我魏民之生息,吾又怎会伤他汉民之生息?魏汉终会归于一家,何必损此伤彼?”下令任由西域各邦自行与陇西蜀汉驻军交易互市而不妄生扰乱。这桩故事,一时在关中各郡传为美谈。
59 身处乱世的最佳生活地——长安众生相每日里,长安西市坊的酒肆饭馆里人头涌动,市面上一派繁荣景象,很多文人雅士来此聚会,达官贵人也经常出没。“赢了!赢了!又赢了!”山崩海啸般的喝彩声从西市坊中央的“醉香楼”里奔涌而出,引得大街上的游客商贩们无不循声翘首望去,不知那楼里究竟发生了什么骇人听闻的大事!
而熟悉这一带的人立即就知道围棋大比武又开始了,最近常有各路棋界高手来此摆下擂台,以棋会友,打车轮战。果然“醉香楼”里面第三层大堂当中,摆了八盘硕大如案的棋枰,围成了一圈,那大圈的中央竟坐着一个乌发披肩、长眉入鬓、清雅倜傥的魁梧青年。不过这魁梧青年虽然生得俊俏,却是头发蓬松,衣襟斜开,汗衫半露,一副不修边幅、衣冠凌乱的模样。他右手握着一只铜制的酒葫芦,一边眨动着微微迷离的醉眼四面打望着那八盘巨大的棋枰,一边不时地将铜葫芦伸到嘴边,给自己灌上一口美酒!
不少围棋高手靠在此下赌注日进斗金,很多老百姓也愿意在这里看围棋高手们的对战,这里有一点难得的盛世场景。八盘棋枰的外围,各自坐了八个前来与这青年对弈赌博的顾客。他们和这青年是这样对弈而赌的:这青年“以一敌八”,与对面那八个顾客各自同时对弈;那八个顾客当中若是有任何一人下赢了这青年,他便要给他们每人三千铢铜钱,等于为他们每人置办一桌上好的酒菜;而这青年若是把他们八个人全部下赢了,他们每人也要向他付三千铢铜钱,由这“醉香楼”老板抽取十分之一的劳务钱,而后其余的十分之九全给这青年用来吃宴喝酒。多日以来,这青年在“醉香楼”里设下擂台,自号“打遍长安无敌手,对弈关中称第一”,引来了许多棋客的围攻赌赛,但至今为止他还当真就从没输过!
一般的百姓,平时吃饱喝足也没什么事情,就像现在的人迷恋麻将一样,那时的人就迷恋围棋,年轻人都以会下围棋为荣。听了场外顾客们的山呼喝彩,那青年不禁意气洋洋起来,把铜葫芦一举,脖子一仰,“咕嘟咕嘟”连喝了三四口,随后眉飞色舞地对那个为他执棋落子的店小二朗声吩咐道:“第三盘棋局,你把我的白棋放在东四南三之位上落子,打他一个‘金角尽失’!”
酒店饭馆也常以围棋赌注赛来吸引顾客,就像现在的演艺酒吧,靠表演来招揽生意,那时大家都喜欢一边喝酒一边看棋。“好呐!客官,您说落到哪儿小人就给您落到哪儿!”店小二一声答应,依言落棋。那第三局的对弈顾客立刻长叹一声,黯然而起,他的黑子顿时“哗啦啦”被扫落了一大片进那青年酒客的白钵里!“第四盘棋局:我的白棋落到西九南十之位上,断了他这条‘大龙’的气脉,让他一个子也存活不了!”
“哗啦啦!”酒店里围棋擂台赛中一片棋子扫落之声,接着人声鼎沸。
“第五盘棋局:我的白棋落到东五北八之位,填实了这个‘假眼’,立刻收官清盘!”
“第六盘棋局:白棋落到东七南七之位,来它一个‘玉龙摆尾’,挡住黑棋的去路……”
“第七盘棋局:白棋落到西六北二方位,给它一个‘白虎掏心’……”
有人已经在旁边悄悄议论,说那个摆下擂台的年轻人是当时最为著名的文人团体——“竹林七贤”中的人物。他一口气便接连下赢了七盘棋局,青年酒客大为得意,哈哈笑道:“我阮籍以黑白二子换来千钟美酒,不亦快哉?今日我很想再摆八十盘棋局,莫非整个长安数十万士庶就真的没人从我这铜葫芦里讨得一口酒水去喝?”一听他这滔天狂言,在场顾客们立时哗然。

第六章 忙闲有道

战争与治国都是艺术,而艺术是需要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的,所以真正的成功者往往都是杂家,如果自己不是样样懂,那就需要有许多专业人才来辅助。
60 当官有官道,不当官也有闲道——人各有志不强求所谓“竹林七贤”都是一些不愿意出世为官的闲人,他们虽然饱读诗书,但为人自由散漫,喜欢过无拘无束的生活。这名叫“阮籍”的青年酒客却对场中的哗闹之声恍若未闻,自顾自又叹了一口气:“那再不就是有隐于市井的异人高士以为阮某才疏学浅,不肯到此屈尊指教一番罢!”
很多名门大儒的后代,琴棋书画都是会一点的,或者有一项特别精通,这也是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阮籍正嗟叹之际,最后剩下的第八盘棋局之旁,有一个看客却如潮水中的高礁一般显得异乎寻常的平静与沉默。这看客乃是一位绿袍儒生,正襟高冠,衣装谨严,清秀疏朗的相貌中隐隐似有一股安重浑厚之气溢然而出。阮籍的自吹自擂、观众的哗然喧闹,仿佛都没能扰动他的心境。他只是默默地观看着那眼下的第八盘棋局,忽然眸光微微一闪,似乎思有所通,唇角不由得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
阮籍的棋艺在当年也算是国手的水平,至少在长安城里罕逢敌手,所以他这才敢公开摆下擂台,在闹市挑战所有围棋爱好者。他这时已将目光投向了这第八盘棋局上来,只略略看了一眼,便吩咐店小二道:“去,把白棋落到西十北六之位,挖了他这几条棋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