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金刚经讲录 >

第19章

金刚经讲录-第19章

小说: 金刚经讲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还是‘净裸裸,赤洒洒’,活活泼泼,这就叫做清净心。禅宗里还有一句话‘但有一些些,便有一些些’,‘一些些’就是一点点。你有一念取著六尘的心,心就被六尘所染污,我们的真心原本就像大圆镜子一样,你被六尘所染,就像这个大圆镜上被擦上黑墨。心为什么会被六尘所染?因为你取执六尘,贪爱不舍,念念住著,你本来的无住真心才会被染污,这就是‘但有一些些,便有一些些’。心印疏引禅宗的公案说‘直饶你寸丝不挂,万里无云,即虚空也该吃棒子’,意思是说我什么都没有,我空空洞洞跟虚空一样,你应该挨棒喝,应该要吃棒子,因为你虚空还没打碎,粉碎。参禅谈何容易呀!难在清净心生不出来,就是生出来他还会走动,你是不是能使他安住不动呢!如果昼夜六时都是清净心,那你成佛有份了。修顿超法门,不一定要等到三大阿僧祇劫,一念清净心,就与实相般若相应了。

你们要特别注意此处经文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就是金刚经的经心,也是金刚经的经眼。每一部经都有他最重要的核心,这个核心的句子,也就是全部经文的经心。这等于一个人的五脏六腑以心为主一样,也等于六根中眼耳鼻舌身意的眼睛是最重要的。你心中是不是开智慧眼,就在这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上。你必须深深的把他的妙处抓到,再进一步的拿来受用,你才能会有开悟的一天。‘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八个字,大家要用心注意,作精深的研究。他是什么意思呢?了解了这个清净心是怎样生,你才能学会参禅,于学教上才会有大开圆解的一天,于参禅才会有个大彻大悟的这一天。现在举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公案告诉大家,大家听过了以后,也就知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八个字的重要性了。

禅宗由初祖达摩传入中国,传到惠能为第六祖,从六祖后禅宗大兴盛,遍布整个中国,以后就不再称祖师了,都叫做禅师。中国禅宗分成渐禅与顿禅。渐是渐次性的慢慢由浅入深,一步一步的来,五祖座下的神秀大师在中国北方传这种渐禅。顿禅是顿超的,由惠能大师在南方传布流通一顿超法门。神秀大师与惠能大师都是五祖弘忍大师座下弟子,一个在北方传渐禅,一个在南方传顿禅,这叫‘南顿、北渐’。可是以后,南方的顿禅大兴起来,而北方的渐禅慢慢的消失减退而失传。因此以后中国已没有渐禅,中国的禅宗完全是顿禅。禅宗遍及中国后,大多数的寺院都加上了‘禅寺’,如‘某某禅寺’,少数教下的才叫做‘某某讲寺’,那是少之又少,这就是禅宗遍于中国的原故。也有一部份的人说,禅宗遍于整个佛教,他代表佛教实践修行的精神。但是中国顿教禅宗是由谁发扬光大呢?就是由六祖惠能大师。六祖惠能大师的顿教禅是从那里出来的呢?就是打从金刚经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里出来的。六祖惠能大师从小父亲就别世了,母亲守节把他辛苦的养大,家里非常的穷困。他长大以后非常孝顺母亲,靠砍柴卖来的几个钱来过生活,生活非常清苦。每天要把山上砍下来的柴锯好劈好捆好,挑到城里面去卖,不是马上就可以卖得出去。有一天他把柴挑到路边,等著买柴的人来买,他站的地方正好是人家的窗口旁边,此时里面有一个居士在那里念金刚经,六祖惠能大师,他是有大善根的人,传说他是三地菩萨再来的。他在那里一听,马上就听懂了,这就是‘文字般若’现前,他听懂了以后就随文作观。人家在那里念,他就在那里作智慧观照,这个观想就是‘观照般若’。当他听到人家念到经文中的一段‘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碰到了他的真心,就豁然开悟了。开悟后就不是一个普通的凡夫了,不跟凡夫的知见一样,他就进去请问这位居士说:‘请问老先生你念的是什么经典?’,老居士就告诉惠能大师,他所念的这部经典叫做金刚经。六祖惠能大师马上开口赞叹说:‘这部金刚经太好了。’老居士很惊奇,一个乡下打柴的年轻小伙子,只廿岁左右的粗大汉,你怎么知道金刚经好呢?六祖惠能大师就告诉他,我听到你念到经文上这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里突然间就明白过来。居士一听就说,那你讲讲让我听听看,这个居士也懂佛理,但是没有六祖惠能大师懂得透澈。听完后马上惊讶赞叹,你这个年轻人了不得,真是稀有难见,你是宿世于佛法中有大善根的人,我这金刚经是跟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学来的,看来你是个有大善根的人,你应该再去亲近五祖弘忍大师,不要埋没人才。五祖在黄梅,黄梅在湖北,六祖这时正在岭南,就是现在广东少官。惠能大师就说:‘我是十分愿意去亲近五祖大师,不过我家里还有一个老母亲,我家里很贫穷,只靠著我打柴过生活,我不忍心抛下母亲。’此时这个念金刚经的居士一听,马上发了大心,要成就惠能大师的道业就说:‘你安心去亲近弘忍大师,你母亲我会把她接到我家里住,一切生活的费用我会供养她,这个问题你不用操心,我给你盘缠钱(旅费),因为这里到湖北的黄梅有好几千里的路程,你安心去好了,一切我都会帮忙你。’这就是六祖惠能大师听到这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的公案。从这个公案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件事,就是这个最初帮助六祖去黄梅亲近五祖的居士,真是太伟大了!要是没有他的发心帮忙,那时六祖惠能大师的因缘又不知会怎样!佛门中是讲因缘成就的,凡事都要因缘具足。佛法要我们在未成佛道先结人缘,这位居士这一个发心护持成就惠能大师道业的功德,将与日后六祖大兴禅宗的无量无边的功德同俱,尽未来际永垂不朽。

六祖惠能大师到五祖的会下以后,他还要再进一步的去证明,他在未见五祖以前就开悟了。怎样证明呢?禅宗不是讲经方式,他是上堂说法,大家有问题可以出来请问。他看人家请问的仪式,他也学会了。有一天他出来在法堂的中间叩头顶礼,就跪下来请问问题,五祖要开口问他,一看之下才发现这年轻人不是出家人,还是个在家居士而已,就问惠能:‘你从那儿来?’,惠能说:‘我住在岭南。’这时湖北是中国的最内部,文化水准算是很高的地方,岭南是个文化落后的地方,是獠族所住。‘獠’字是一个不尊敬的名字。五祖为了要试探他的根机就故意说:‘原来是个獠子。’下面的答话,就证明六祖他已先开悟了。他一听‘原来是个獠子’这句话,是含有轻视他的话,他答得很锐利,马上答覆五祖,他说‘请问和尚,人有南北,佛性有南北吗?’,意思是说我住在岭南,我是獠族,我人住在南方,你五祖住在湖北,你是北方人,人有南有北,佛性有南有北吗?哗!这一句是惊天动地的话,六祖惠能这一问,问得五祖弘忍大师答辩不出来。这时五祖心中有数,这个年轻人不是简单的人,不是普通的根器,就说:‘看你还是有一点善根,你要来跟我学佛,你要是能够吃苦,从今天起到舂米房里去为大众舂米修福。’,然后就派他到舂米房去。因为常住所收的都是谷子,谷子得自己舂,舂米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快八个月了。有一天五祖就向大家宣布一件事说:我年纪已老了,不太能再弘法了,你们那一位要是已经明心见性了,就可以接我这个祖师位。叫你们自己说出来,你们可能不肯,那么你们可以写个偈子给我看看,我就会知道,你如果明心见性了,我就把我祖师位传给你。要传祖师位给人是佛门中一件大事。这时五祖会下没有一个明心见性的,大家都异口同声说:我们不要瞎忙了,不要冤枉多费力气,我们的教授神秀和尚比我们这些人高明得太多,五祖不上堂,就是教授和尚代理上堂,他时常替五祖说法,我们这些人那一个还能超过教授和尚呢,我们大家就等著他去接祖师位吧!别人都不敢去做偈子,就是他们都还未明心见性。可是神秀大师自己就考虑了,我是五祖座下第一首座和尚,我不作是不行的,而且自己又是大众的教授和尚,考虑之后还是作了。这偈子是:‘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偈是做好了,自己没有把握,想拿去给五祖看又不敢拿,他不是开过悟的人,只是依文解义,凭著他多年来深入佛法所了解出来的道理,作了个偈而已,根本就没有开悟。于是他想来想去不敢拿去见五祖,他想了一个办法,我把这首偈子贴在走廊墙壁上,有人看见了就会去告诉五祖,五祖一定会鉴定的,五祖如果说作得不好,那就算了,如果他说作得好,明心见性了,我就出来承当,想妥了以后,半夜里起来,就把这张写好的偈子贴到走廊墙壁上。到了第二天果然有人发现了,就去告诉五祖,五祖一看,就开口赞叹说:这偈子作得很好,依著这个偈子修行,将来一定可以开悟。五祖的意思并不是指现在开悟,而是将来会开悟。经五祖亲口这么一印证,大家都去念诵这个偈子,甚至有人对著那个偈子叩头礼拜,越来越热闹,于是摆出了香案烧香献花,哄动全寺院。外面来的香客与信徒,也都围著去念诵去观看。有一小沙弥半念半唱,一边走一边念,经过舂米房,惠能大师正在舂米,就问小沙弥说:‘你念的是什么?’那个小沙弥就跟他寻开心说:‘一个獠子懂啥?你舂米好了。’惠能就说:‘我就是因为不懂才请教小师父的。’小沙弥说:‘不知是那位大德作了个偈子贴在走廊墙壁上,五祖看了就向大众说,只要依这个偈子修行,将来一定明心见性,你把他念熟了就有无量功德,你要是能去烧香叩头礼拜那样也可以得大福报。’惠能就问:‘这偈子在那里?请你带我去看看,也让我种点善根,培点福报。’小沙弥答应了以后,就带著惠能走到偈子的地方。惠能此时还未出家,他姓卢,叫卢行者,不是叫做惠能,他看到大家都在那里高声朗诵,惠能越听越不是味道,头一直摇。很多来参拜五祖的人听说走廊出现了微妙偈子的事,大家都先来看看,有一位江州刺史也正好到这个庙来,他也去看,看了以后他赞叹这首偈的确很好,此时他发现旁边有一个人,直摇头好像不赞成的样子。他是当官的人,相当有学问也懂佛法,特地来亲近五祖。他一看这个人不太赞成,就问他,你对这首偈子是不是不满意?如果认为他不满你的意,你可以做一首比他更好的偈子来。惠能就说,我是能作偈子,但是我不认识字。刺史官一听就说你不认识字,怎样会作偈子呢!真是稀奇!惠能便说:‘作偈子不在乎认识字不认识字。’一听之下,这个长官马上发现这青年人所说的话,蕴含著高深奥妙的道理在里面,就不敢再轻视他,就对他说你作偈子我马上替你写上。惠能说,那太好了。马上作了四句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偈子一作出来,就把神秀所作的偈子完全给驳掉了。刺史官一听这年轻的行者所作的偈子,太高深微妙,于是用笔把他抄在纸上,给他贴在神秀偈子旁边,大家一念,似懂非懂。有人就去告诉五祖说,卢行者也作了一首偈,偈子的长短与前面所贴的一样,五祖一听马上出来看个究竟。看过之后,知道卢行者简直是了不得的人,当初一见面就知道他悟性很高,现在是真正明心见性的一个人了。现在很多人都想这个祖师位,如果此时一印证,对惠能可能很不利,五祖一考虑之下,马上把惠能所作的偈子撕下,说这个没用,你们依旧念前面所贴的那个偈子,念那个将来就可以开悟。在五祖机智的处理之下,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等到晚上天快黑的时候,五祖到舂米房去探望卢行者,二人所对答的话都是禅机,五祖说:‘米熟也未?’,惠能答说:‘米熟久矣!犹欠筛在。’前者是问你这个米舂好了没有?后者答说我这个米老早舂好了,只要过篮子筛一筛就好了。意思就是说,我老早就开悟了,就差了祖师给我印证一下而已。二个人在那里打禅话,外行人听不懂,五祖听了不再讲话,把手上拿的竹杖在地上敲了三下。惠能会意五祖的意思,因为那时候没有时钟,是靠著打更来计时,意思是叫惠能半夜三更天的时候到五祖那里去。到了三更惠能准时来了,五祖就在半夜三更传衣钵给惠能为第六祖。拿金刚经来印心,四祖到五祖,五祖传到六祖惠能大师,都是用金刚经印心的。初祖,二祖,三祖,四祖都是用楞伽经印心的。你说你已经明心见性开悟了,但是还要经过真正的善知识拿经典来给你印证才行,如果发现不合经义,与佛经不相对,那就表示你不是真正开悟的人。例如五祖拿金刚经来给六祖印心,知道六祖所悟的与经典相符,完全是一点都没有偏差,于是五祖才传衣钵给六祖。五祖把初祖达摩祖师所传下来的衣钵给了六祖惠能大师以后,就从后门把他送出去,对他说:你弘法的因缘还未成熟,你先隐藏一个时期,等因缘成熟了再出来,现在很多人想要得到祖师的衣钵,你在这里对你很不利,你现在就马上偷偷的离开这里,好好的珍重。因此惠能大师就从此离开了五祖的会下,一直往南方走去,因为他是岭南人,南方的人情风俗他熟悉得多一点。六祖离去以后,五祖就不上堂了。五祖二、三天都不上堂说法,大家就问五祖的侍者说:五祖是否病了?侍者回答:不是。大家就再问:前天和尚说过,要是有人明心见性,他要把祖位传给他,这样五祖就可以休息,可以不用再说法。大家都在猜想五祖是不是会把祖师位传给教授和尚,但是教授和尚到现在为止,手中并没有祖师的衣钵呀!于是大家就怀疑卢行者所作的那首偈子,可能与这个传祖师位有关系,很可能是这个人得到了。而且这二、三天都没有见到卢行者,决定是五祖已把祖师位传给他了,他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