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盛明贤王 >

第54章

盛明贤王-第54章

小说: 盛明贤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铭还不到张扬的时候,如今,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而后渐入佳境,慢慢迎来精彩纷呈的辉煌时刻。

一旁的常德公主当然不会浪费充大人的机会,跟着太皇太后扮起了语重心长,“祁铭啊,紫禁城是个礼仪周全的地方,你可一定要谨言慎行,千万别行差踏错!”

谨言慎行?朱祁铭不敢苟同,在装深沉的小皇帝面前,一个年龄更小的王子跟着装深沉,那只会自讨没趣!一心等着亲政的皇上说不定早受够了各种羁绊,他的深沉就是对那些羁绊的无声抗拒!

朱祁铭尽管心中不服,但还是冲常德公主点点头,常德公主见状非常的受用,“真乖!走,祁铭,我送你去南苑。”

“那可不行!”太皇太后阻止道:“南苑那边有外臣出入,你哪能抛头露面?祁铭,你随内侍去南苑。”

······

那处废弃的宫殿叫庆元殿,早年间是供天子临朝前歇息的偏殿,后因华盖殿、谨身殿经常闲置着,其规模又远胜于庆元殿,历朝天子偏爱大殿的恢弘气派,习惯于在华盖殿或谨身殿歇息,久而久之就把庆元殿这样的小殿给淡忘了。

置身其间,朱祁铭暗自将庆元殿与越府学堂做了一番比较。若论规模,则庆元殿还比不上王府学堂;若论建筑规制与室内陈设,则越府学堂远在庆元殿之下。

何止越府学堂,即便是越府三殿也难望庆元殿项背!毕竟是天家宫殿,龙御之地,那分气派远非天下殿宇可比。

正殿自然不会对一个王子随意开放,故而进学的地方就选在了后殿,空间不大,但窗明几净,且与其它殿宇距离较远,隔窗可望南花苑,倒是个不错的进学之处。

吕希快步走了进来,脸上关切的表情令朱祁铭动容。

“礼部员外郎吕希参见越王子殿下。”

“学生祁铭见过先生。”

吕希虽是严师,却极富人情味,与朱祁铭寒暄一番,闭口不提朱祁铭被掳及他父母双亡的事,以免触及他的伤心处。

吕夕谣姗姗来迟。她梳着堕马髻,身穿淡黄襦裙,洁净的脸上似泛着一层白光,闪亮的眸子里有分淡然,鲜有灵动的时候。

吕夕谣步履轻盈,在离朱祁铭约丈远的地方驻足,躬身施礼,嘴上依然无语。

旧有的记忆又被翻起。隔着珠帘的流苏,映着烛火,在香雾缭绕的彩楼,长长的睫毛如蝴蝶的翅膀在扑闪,这道影像曾于梦中无数次回放,离他极近,俨然就长在心头,凝神即见,呼之即出。

可是,现实的景象如此模糊,令他茫然,很想上前叫声妹妹,她已转身而去,在另一张书案边落座,如丈量过一般,离他的书案恰好又是丈远的距离。

吕希的目光扫了过来,朱祁铭装模作样地落下身来,正襟危坐。

此次进学自然是重读四书五经,发微阐幽,与往日的蒙学大不相同。朱祁铭五心不定,恍惚间只觉得吕希摇头晃脑,舌绽莲花,脱口道出的优美言词无需整理,自能成文。

朱祁铭注意力不集中,并非完全源于旧有记忆的干扰,说到底,历经磨难后,他对搬着四书五经发微阐幽已有排斥心理。如此精妙的阐释可供欣赏,可供品味,一旦拿它临事,却百无一用。

好不容易定下心来,听出吕希讲的是《论语》,就见一名内侍匆匆入内,叫上吕希出得殿去。

朱祁铭扭头看向吕夕谣,见她端坐不动,一副“娴静时如娇花照水”的样子。

突然,吕夕谣微微侧过头来,“你······近来还好吗?”

是跟我说话吗?

天啦,你终于开了金口!

“好,好,好,一切都好!”朱祁铭莫名地激动起来,起身就想走到吕夕谣那边去。

“别过来!家父教导极严,如今都大了,男女有别。”

这才多大点年纪呀!朱祁铭顿感无语,想吕先生确为严师,如举止失当,传到先生耳中终是不好,就略感失望地一屁股坐了下来。

那边吕夕谣默然许久,又开了腔:“既然是陪读,是否该‘殿下、殿下’的叫来叫去?”

你不想叫“殿下”就明说,何必绕着弯子套本座的话?朱祁铭心里犯着嘀咕,嘴上却道:“不必拘礼,我二人以你、我相称即可。”

那边吕夕谣半天无动静,既不点头摇头,又不吱声,这让朱祁铭大感诧异,竟怀疑自己方才的措辞或许失当。

这时,吕希进来了,身后跟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那人一脸的不高兴。

老者径直走到朱祁铭座前,“翰林院侍讲学士黄英参见越王子殿下,在下奉命前来督学。”

侍讲学士?入阁了么?

朱祁铭吃了一惊,想头甲进士何人不盼点翰林,而此人不单进了翰林院,还是一名侍讲学士!此时亲来督学,肯定是奉了圣旨或太皇太后之命的,当即起身无比谦恭地道:“小辈方进学,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殿下客气。”黄英转向吕希,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方才老朽在门外听了许久,实在是忍无可忍!解文释义须有问对,殿下疏于学业,无问对何以进学!”刚转过身来,似未解气,又猛然转过身去,“宫中每旬皆有经筵,经筵上从不缺问对,你照着教学即可,何必自以为是!”

那边吕希情有不堪,微微躬身,似在赔不是。

这边朱祁铭坐不住了。同为从五品官员,岂能以势压人?何况当着学生的面折辱其先生,是可忍孰不可忍!


第九十六章 异端邪说


朱祁铭起身拱手道:“请黄先生赐教!”

黄英是老者,说不定还是帝师,故而朱祁铭对他要礼数周全,可是,在朱祁铭恭敬的外表下,分明藏着一颗离经叛道、一争短长的心!

“方才吕大人的解文尚可,请殿下品文释义。”黄英抚须沉吟片刻,抑扬顿挫地念出了《论语》的一段原文:“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陈司败问:“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礼。”孔子出来后,陈司败向孔子的弟子巫马期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是不偏不袒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吗?鲁君在吴国娶了一个女子为夫人,与鲁君同姓,称她为吴孟子,这是明显违背礼制的。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巫马期把陈司败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过,人家一定会知道。”

这里,鲁昭公娶同姓女子是明显违背礼制的,但孔子要秉持宗法制度下的最高准则,即“为尊者讳”,这就与“君子不党”(即君子不偏袒任何人)相矛盾,放到哲学层面上讲,就是“二元悖论”,“为尊者讳”与“君子不党”无法相容,从而造成了孔子的尴尬。

阐释这段原文对初学者而言,极易掉入陷阱,若不熟悉历代大儒特别是朱熹替孔子回护的释注,难免会犯迷糊,很显然,黄英刻意挑出此段文字让朱祁铭释义,就是想让朱祁铭露怯,并乘机踩吕希一脚。

预设的意思是:哼,教导无方,王子的西席不过尔尔,与帝师一比,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

此刻,朱祁铭想要做番有模有样的释义并非难事,虽远不及吕先生的言词那般精妙,但也交代得过去。可是,他笃定了主意,就是要往笼子里钻!

“学生不解。”朱祁铭摇头道。

黄英闻言脸色一宽,无比得意地望向吕希,“看看,看看!越王子在宫中进学也是大事,故而今日皇上命老朽前来看个究竟,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不料竟是这般情景!唉,坊间有传言说你吕大人的学问胜于翰林学士,老朽本来是有几分信服的,可如今······”黄英不再言语,只是连连摇头。

原来如此!

见别人的名头盖过了自己,就心生嫉意,哼,文人相轻,自古如此!

朱祁铭不禁为一名堂堂学士心胸竟如此狭隘而感到愕然。想即便本座不堪,念初次进学,也怪不到吕先生头上,可这个侍讲学士摆明了就是要与吕先生过不去!

吕夕谣的头终于扭动了,眼波投向朱祁铭,那里面分明含着怒其不争的意味。

吕希非常诚恳地道:“坊间传言不足为信,吕某的学问岂能与黄学士相提并论!”

十余名低品秩的青壮官员涌了进来,显然是来瞧热闹的,见过吕希的难堪和黄英的得意之后,冲朱祁铭淡然行罢礼,就聚到黄英身边,说着听上去不显肉麻的乖巧话,逗得黄英笑声连连。

“黄学士,学生不解,孔子为何要说‘懂礼’二字?”朱祁铭静静望着黄英,神色显得十分淡定。

这都不懂!黄英以为朱祁铭是在虚心求教,便抚须道:“为尊者讳乃千古至理,孔子掩君恶,事后又闻过则喜,守住了‘君子不党’这一至理,二者兼顾,孔子不愧为圣人啊!”言毕扭头看向吕希,面带不屑。

二者兼顾?未必如此吧!朱祁铭云淡风轻地抛出了另一道疑问:“那么,孔子说出‘懂礼’二字之后,是掩住了君恶,还是彰显了君恶!”

现场所有人包括吕夕谣在内,都是齐齐一震。

历代大儒只看过程而不看结果,从未考究孔子说出“懂礼”二字之后会有什么后果,所以,现场的人一时之间难免会犯楞,等想清楚之后,便无人敢开口相应了!

天下人都知道鲁昭公娶了同姓女子,天下人都知道娶同姓女子是违礼的,故而孔子说“懂礼”不仅丝毫掩盖不了君恶,反而因闻名天下的孔子竟说鲁君懂礼而使天下人感到好奇,进而把鲁君的违礼之举传得更广更久,这就是典型的欲盖弥彰!

黄英脸色微红,眼中有分尴尬。

朱祁铭还不满足,他想把事情闹大!“孔子说‘懂礼’二字时,显然将‘君子不党’撇在了一边,只想‘为尊者讳’,可结果或许会与预期相反,一语而至两者皆失,孔子为何如此?学生不解!”

那边黄英瞪着双眼,只剩下虚张声势了,“孔子乃千古帝师,请殿下慎言!”

“不,学生只是不解罢了。常言道:非礼勿言。陈司败明知鲁昭公是孔子的先君,还以鲁昭公是否懂礼相问,这是无礼之举,孔子拂袖而去可,出于礼貌虚于应付亦可,如此便能既为尊者讳,又守住君子不党的至理,可是,孔子为何偏偏直截了当地说出‘懂礼’二字呢?”

朱祁铭说得起兴,突然瞥见吕希在向自己递眼色,立马意识到自己恐怕会落下不敬圣人的口实,当即做了一个滴水不漏的收尾:“圣人的言行高深莫测,岂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顿悟的?还请黄学士赐教。”

黄英愣在那里,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迟疑良久,沉着脸拂袖而去。

“事闹大了,朝堂上肯定会掀起一场风暴!”

“是啊,此事恐怕要惊动皇上!”

十余名青壮官员嘀咕一番,冲朱祁铭哈哈腰,转向吕希躬躬身,满脸兴奋地离去,个个露出一副看戏不怕台高的样子。

吕希面色严峻,“黄学士是冲吕某来的,殿下何必出头?殿下方才的言辞恐怕会被斥为异端邪说,这可如何是好!”

“父亲毋忧。”吕夕谣起身淡淡看了朱祁铭一眼,“他敢如此做,想必心中已有定数。”

嘿,还是妹妹懂我!可是,你就不能像你父亲那样替我担惊受怕么?

朱祁铭略感失望,朝吕希躬身道:“先生毋忧,学生今日之举与先生无关。”

这不是废话吗?我是担心我自己吗?那边吕希不住地摇头叹息。

发生在庆元殿里的事很快就传到了清宁宫,朱祁铭回来后,见太皇太后坐在那里,面带忧色,而常德公主在一旁焦躁不安地来回走动。

“祁铭,进学首日你便闯祸,真有你的!”常德公主一把拽住朱祁铭的手臂,将他拉到太皇太后座前,“还不快向皇祖母认错!”

想皇祖母身子刚刚复原,就要替自己担心,朱祁铭心中不忍,“皇祖母,孙儿散漫无状,劳皇祖母操心,孙儿知罪!请皇祖母万毋以孙儿为念,保重身子!”

太皇太后显是要宽慰朱祁铭,故而面色一缓,“你失学多年,而今初次进学,难免会出纰漏。皇祖母也只是初通儒学,不便置评谁是谁非,罢了,事已至此,多思无益,你也不用担惊受怕。”

话是这样说,清宁宫里却被略显压抑的气氛久久笼罩着。常德公主不肯离去,陪在太皇太后身边,静待皇上那边传来的消息。

午后朱祁铭不必去进学,就在东阁内埋头读史,晚膳前,他被常德公主交到了正殿中。

金英来了!

朱祁铭对金英素有好感,且总觉得金英是自己的福星,好消息或许会随他而来。

可是从金英的面色上看不出任何的迹象,朱祁铭不禁有些惴惴。

“早上庆元殿里的事传到了皇上耳中,皇上说:越王子疏于学业,言行荒诞。”金英徐徐道。

朱祁铭心一沉。那边太皇太后微微皱眉,常德公主则急得直跺脚。

“皇上说,下次经筵命越王子随侍。”

朱祁铭心中一震,抬眼望去,就见皇祖母目含深意地徐徐点头,而常德公主目瞪口呆地愣在了那里。


第九十七章 圣意


经请示太皇太后,朱祁铭获准离开紫禁城,着一袭素装回到越府,神色无比肃穆地步入祠堂,敬过香后,在父母的牌位前久跪不起。

父王、母妃的音容笑貌浮现在眼前,如此清晰,似于昨日乍别。

意外分离三载有余,一朝归来,两代人却已阴阳两隔。如今他渐渐长大,略知孝道,可是,子欲奉,而亲不在!

伤悲如刀,在心头翻搅,他咬牙忍住,不让泪水零落。

越府长史欧阳仝穆然入内,上过香后,陪跪在朱祁铭身侧。

“当初的流言虽令朝中震惧,但越王、卫王两位堂堂亲王,终日幽闭于府中寸步不出,一年有余,这里面有太多的疑问!可是······唉,太皇太后不豫,天子尚幼,或许乱象皆由此而生吧。”美髯公字斟句酌,显然是在思虑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天子尚幼?不错,这是对以往京中乱象最合理的归因溯源!朱祁铭也只能认同欧阳仝的说辞了。

“不过,朝中‘三杨’久负盛名,杨士奇,世称‘西杨’,兵部尚书,少师,华盖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