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

第16章

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第16章

小说: 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向对麦克阿瑟不感冒的杜鲁门总统也着实地夸奖了他一
番:
“军事史上没有任何军事行动能同你以空间换取时间的迟滞
战相比拟; ??也无法同你的最终的解放汉城的功绩卓著的作战
行动相比拟??我向你们大家致敬; 并代表我们在国内的所有人
对你们大家说:‘干得好; 干得漂亮!’”
这个时候; 谁也不吝惜赞美的词汇; 纷纷争先恐后的往五星上
将那张老脸上涂脂抹粉。
颂歌盈耳神仙乐!
兴头上的麦克阿瑟更是觉得意犹未尽。
再露一手?
9 月23 日; 从洛东江反攻的美国骑兵第一师与从仁川登陆后
向东南突击的美国步兵第七师在水原会合; 完成对朝鲜人民军第
一军团的合围。
9 月29 日; 沃克中将的第八集团军与阿尔蒙德少将的美第十
军进抵三八线。
下一步该怎么办?
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白宫面前。
李承晚才不管什么三八线呢; 他要的是全朝鲜。
当他挺胸昂首地从国会大厦里热闹的“ 还都”仪式上走出来的
时候; 心中充满了志得意满的良好感觉; 尽管连他自己也觉得这种
感觉中多多少少有那么点狐假虎威的意思。但现在最要紧的是把
这种感觉保持到底; 这种感觉对于一个70 多岁的老头来说实在是
太重要了。
得意中; 他召来大韩民国国防军陆军参谋长丁一权中将。
“ 三八线上有什么标记吗?”他问道。
“ 没有; 所有的碑界和标记均被拿掉了。”丁一权答道。
“ 你觉得我们还该把这些玩艺儿当回事吗?”
“ 这条线只是划在地图上的一条线。实际上根本不存在。”
李承晚要听的就是这句话。
他咄咄相问:“为什么不让你的部队越过这条不存在的线?”
“ 只有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才有这个权力。”
“死脑筋; ”李承晚骂道;“ 你是联合国军的陆军参谋长还是大
韩民国军队的陆军参谋长?”
“ 当然是大韩民国军队的陆军参谋长!”
“ 既然如此; 你不认为你应该服从大韩民国总统的命令吗? 我
可以授予麦克阿瑟将军指挥韩国军队的权力; 也可以收回这个权
力。今天我就收回这个权力。”
诚惶诚恐的陆军参谋长立正答道:“ 是的; 总统先生; 如果你给
第五章
得陇望蜀
联合国聚众涉险
厉兵秣马
志愿军整装待发
我命令; 我立即就执行!”
身处深秋却如沐春风的总统潇洒地信笔一挥; 一纸手令落在
了陆军参谋长的手中:
我是国家最高统帅; 要按我的命令北进。
捧着尚方剑的丁一权将军乘轻型飞机赶到前线时; 韩军第三
师第二十三团已有一个营靠近并准备越过三八线。
他找到了正准备跟进的团长金淙舜上校。
“ 立即给我叫通这个营长!”
金淙舜通过电台找到了这个营长。
陆军参谋长决定给这个冒失的营长开个玩笑:
“ 你知道你这样干是违反了军规吗?”
营长吓得声音直打哆嗦:
“知??道; 知道; 不过三?? 三八线不?? 不是不再管用了
吗?”
“ 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但你已违犯了军法; 准备上军事法庭
吧!”
营长反而豁出来了; 声音也不再哆嗦:
“ 请给我们下命令继续前进吧; 别丧失这个大好时机; 我们都
想做第一个进入北方的人!”
“好小子; 真有种!”陆军参谋长一边想一边接着问:“ 你看见北
傀军( 这是韩国军队对朝鲜人民军的蔑称———作者。) 了吗?”
“ 看见了; 他们正忙着逃跑和焚烧粮仓呢。”
“ 一个连够用了吗?”
“ 这会儿一个排足矣!”
“现在没有联合国军; 没有麦克阿瑟和沃克; 也没有李总统; 也
没有我这个陆军参谋长; 只有你这个勇敢的营长! 懂吗?”
“ 明白!”
陆军参谋长搁下了话筒。
子系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
新中国的领导人立即面临一次重大而艰难的抉择。
仁川登陆的当天;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务相朴一禹次
帅奉金日成之命到达安东; 向第十三兵团领导人邓华、洪学智等通
报情况并恳请中国出兵援朝。朴一禹长期在中国工作; 曾在八路
军中任职; 与邓华等熟识。
正在惭愧中的金日成派他先给中国吹吹风; 作个铺垫。
毛泽东已预感到了一个历史关头的来临。
仁川登陆后的第三天; 他致信代管东北边防军的东北军区司
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 要东北边防军作好出发准备; 看来不出兵是
不行了。同时急调正在湖北的第四野战军第五十军和六十军赶赴
东北西丰、辽源、磐石、海龙一带集结; 暂归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
委员高岗指挥; 准备用作第十三兵团预备队。
第五十军是1948 年10 月由曾泽生将军长春起义的国民党第
六十军及第四野战军加强的战斗骨干改编而成的; 六十军是滇军
部队; 抗战时在台儿庄战役中有上佳表演; 起义整训后又参加了南
下解放四川的战斗; 也是一支劲旅。
曾泽生、徐文烈将军时任该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与此同时; 周恩来命令在京待命的柴成文率东北军区后勤部
副部长张明远、第十三兵团侦察处长崔醒农、第三十九军参谋处长
何凌登、第四十军一一八师参谋长汤景仲、军委炮兵司令部情报处
副处长黎非等人以武官名义入朝了解情况; 勘察地形; 进行战场准
备。
9 月20 日; 在毛泽东的赞同下; 周恩来以个人名义致电中国驻
朝大使倪志亮; 请他向金日成转告他的建议; 坚持自力更生; 长期
奋斗的总方针; 力争保持三八线以北地区; 使持久作战成为可能。
当时; 中国领导人的基本方针是: 对外应先向敌人发出警告;
争取让他知难而退。如果敌人打到三八线时提出和谈; 就不应放
第五章
得陇望蜀
联合国聚众涉险
厉兵秣马
志愿军整装待发
过这一机会; 对内则请各大区负责人再议一议; 掌握好出兵的时
机。
9 月27 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对求见的印度
驻华大使潘尼伽阐明中国政府的态度:
“一旦战争起来; 我们除了起而抵抗之外; 是别无他途可循
的。”
与东西方人士都保持着良好关系的潘尼伽大使似乎不经意的
提起; 1949 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 麦克阿瑟曾对美联社记者托
宾亲口说过:“给我500 架飞机就可以摧毁他们。”
曾在日寇重兵围剿中开辟了晋察冀抗日模范根据地的聂荣臻
轻轻一笑:
“ 我们把原子弹都看成是纸老虎; 何况几百架飞机? !”
9 月30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庆祝国庆一周年的讲话中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决
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 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
侵略而置之不理。”
最后一句是周恩来在定稿时加进讲话稿的。
其意不言自明。
可就在同一天; 韩国军队越过了三八线。
第二天; 朝鲜外相朴宪永携金日成的亲笔信飞到北京; 面呈毛
泽东、周恩来; 正式请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兵支援。
同日深夜; 金日成在平壤召见中国驻朝鲜大使倪志亮和政务
参赞、武官柴成文; 希望中国尽快派出部队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
反对美国侵略。
事急矣!
正在兴头上的麦克阿瑟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在三八线止步。
早在美国刚出兵的7 月间; 他就毫无掩饰地对来访的柯林斯
将军和范登堡将军说:
“ 我要歼灭北韩军队; 而不是把他们赶回去。我也许要占领整
个朝鲜。”
而现在; 胜利女神已经向我们投怀送抱; 凭什么还要刹住脚
步?
国务卿迪安?艾奇逊也与麦克阿瑟看法一致。
他认为; 要是让指挥官们在抵达前线的当口脱离接触并转守
为攻; 在军事上是一项绝对荒谬的举措。
不能让他们“ 挺进到一条正式疆界就停止不前。”
李承晚更是欣喜若狂; 韩国部队已经首先越过了三八线。
自从美国军队介入朝鲜以后; 白宫就始终在这个问题上争执
不下; 国务卿艾奇逊等鹰派极力主张突破三八线的约束; 在朝鲜全
境采取军事行动; 让李承晚的“ 大韩民国”完成朝鲜统一; 乔治?凯
南等鸽派则认为远东地区的力量平衡排除了任何一方完成统一的
可能; 而且“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以北的军事行动; 可能“ 导致与苏
联和共产党中国发生冲突”。凯南早在8 月21 日就上书劝谏;“ 我
们并无必要一定得看到一个反苏的朝鲜永久地扩展到全朝鲜”。
因为; 美国“并无能力使朝鲜永远置身于苏联轨道之外”。
应该说凯南等人是真正为美国利益着想且富有真知灼见的。
可惜凯南此时已离开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的职位; 变成了
顾得上才问; 顾不上就不问的“顾问”。
他的意见未被采纳。
9 月11 日; 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批准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
的第11 号文件; 而这个文件中最重要的内容; 就是在认定只要苏
联和中国没有干预时; 就应授权麦克阿瑟将军事行动扩展到北朝
鲜; 完成统一朝鲜的使命。
美利坚合众国为此而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直到20 多年后; 一个名叫理查德?尼克松的美国人把握着橄
榄枝的手伸过太平洋; 才为这种漫长的支付打上了句号。
出于政客的圆滑心理; 白宫一直含含糊糊地不对朝鲜统一问
题作出明确决定。
第五章
得陇望蜀
联合国聚众涉险
厉兵秣马
志愿军整装待发
现在事到临头; 杜鲁门仍然想耍滑头。
9 月27 日; 杜鲁门授权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发布正式
命令:
你的军事目的是摧毁北朝鲜的武装力量。为达此目的; 授权
你在朝鲜的三八线以北进行军事行动; 包括两栖登陆和空降或地
面行动; ??
但这句斩钉截铁的话的后面; 却带有诸多条件状语从句:
??只要在采取这些行动的时候没有大量的苏联或中国共产
党的部队进入北朝鲜; 没有要进入北朝鲜的声明; 也没有恫吓要对
我们在北朝鲜的军事行动进行抗击的话。
也就是说; 白宫把这个本该由他们自己来完成的抉择; 交给了
政治判断方面一贯表现弱智而又自命不凡的麦克阿瑟。
不知麦克阿瑟是压根就没看出这是政客们的小算计呢; 还是
看出来了却仍然不以为然。反正最后的结果是他一意孤行地让他
手下的“ 联合国军”从三八线冲进了北朝鲜。
不过; 参谋长联席会议最后还是有一点明确的指示:
“ 出于政策上的需要; 在与苏联接壤的东北各道或在沿满洲边
境的地区; 不得使用非朝鲜人的地面部队。”
对于联合国; 杜鲁门决定避开它; 现在苏联人回到了安理会;
一张否决票可能会使“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的合法性丧失殆尽。
他实际上采取的是这样一种做法: 在消灭北朝鲜军队统一朝鲜之
前; 避免使三八线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 9 月29 日; 那个一向对麦克阿瑟不感兴趣的国
防部长乔治?马歇尔发来一封很重要的电报:
我们希望你认识到: 你在向三八线以北推进时无论在战术还
是战略上都不受限制。??人们显然不愿意出现必须对越过三八
线进行投票的局面。相反; 人们希望看到你在军事上已证明有必
要这样做。
飘飘然的麦克阿瑟一定从这封信中读出了君临万物的感觉。
就凭这一点; 他日后成为白宫的替罪羊也是其本性使然———
今天不倒霉; 明天也要倒霉。
这也是一种冷峻而公正的历史选择。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拉塞尔?韦格尔在其著作《美国陆军史》中;
曾对此作过一番不无冷静客观的评述:
尽管麦克阿瑟在远东和朝鲜享有相当的自主权; 但
做出把战争扩大到三八线以北的决定却不是他一个人的
事。这项决定是由联席会议的参谋长们、国家安全委员
会和总统; 以军事上打败北朝鲜军队为理由共同决定的。
这时联合国大会加入了进来; 这是受到一种思想的诱惑;
即认为如果麦克阿瑟进入北朝鲜; 战争的根源就会消除;
南北朝鲜就能统一。
的确; 真要秋后认真算账; 美利坚合众国的头头脑脑全都没
跑!
问题是; 替罪羊只能有一只。
就有那么怪; 就有人死乞白咧自觉自愿地要当这只替罪羊。
飘飘然的“ 联合国军”总司令开始飘飘然地行事。
10 月1 日; 麦克阿瑟以“ 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名义发表广播讲
话; 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出“最后通牒”; 要求他们无条件
投降。
金日成当然不会予以理会。
麦克阿瑟也没有指望他理会。
10 月2 日; 麦克阿瑟下达“联合国军总司令部第二号作战命
令”; 命令沃克中将指挥第八集团军从陆地推进; 占领平壤; 阿尔蒙
德少将指挥美第十军在元山实施两栖登陆; 两支部队在平壤———
元山蜂腰部会合; 切断朝鲜人民军退路; 继续北进。
麦克阿瑟称此为“ 绝妙一击”!
第五章
得陇望蜀
联合国聚众涉险
厉兵秣马
志愿军整装待发
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沃尔顿?沃克中将犟头犟脑地对“ 绝妙一
击”提出了质疑。
“ 把劲头正足的新锐之师第十军从仁川撤出; 重新装船; 在海
上兜个大圈子到元山登陆。而让在釜山被打磨得精疲力竭的第八
集团军担任陆地主攻; 是何道理? 第十军在海上兜圈子的时候; 正
在迅速前进的韩国军队大概已经占领了元山; 很可能将费心劳神
的两栖登陆变成一场毫无意义的玩笑。更严重的是; 此举将分散
联合国军的兵力; 从而让北朝鲜人获得喘息之机。为什么不让第
八集团军和第十军合兵一处; 全速向前推进呢?”
麦克阿瑟根本不屑一顾。
他不能容忍沃克染指第十军的指挥权。
———这在正需要集中兵力和争取时间的当口; 实在是很荒谬
的举措。多少年后;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将军为
此懊悔不已; 认为这可以算得上是美国军事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
大错之一。要知道; 假如此计出自陆军参谋学院的一名少校的话;
那位少校一定会在哄笑声中被赶出课堂。
后来的事实发展确如沃克之所料; 第十军在海上兜完圈子到
达元山; 又排了半个月的水雷; 当他们好容易爬上岸时; 岸上的韩
国军队已经在这里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