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

第147章

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第147章

小说: 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担任的正面防务。
以第十六军、第五十四军第一三○ 师、第四十六军第一三八师
加强西海岸防御力量; 以原中朝联合游击支队改编的摩托化独立
团置于北仓里地区; 作为快速机动的反空降突击队。
经过调整; 担任西海岸防御的部队有志愿军6 个军19 个师; 朝
鲜人民军一个军团另一个旅; 地面炮兵14 个团另9 个营; 高射炮兵
两个团13 个营; 坦克6 个团; 担任东海岸防御的部队有志愿军两个
军7 个师; 朝鲜人民军两个军团另两个旅; 地面炮兵两个团另3 个
营; 高射炮兵5 个营; 坦克一个团; 担任正面防御的部队有志愿军
11 个军33 个师; 朝鲜人民军3 个军团另两个旅; 地面炮兵14 个团
另18 个营; 高射炮兵24 个营; 志愿军坦克4 个团; 朝鲜人民军坦克
两个团; 志愿军总部还掌握着志愿军预备队一个军; 地面炮兵4 个
团又两个营。
至4 月底完成反登陆作战准备时; 中国军队入朝参战部队已
达到最高数字———135 万人; 加上朝鲜人民军; 中朝军队兵员数量
已达180 余万人。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在异国土地上最大的一次兵力集结。
为这次反登陆准备; 军委和志愿军总部也下了大本钱。
军委从国内调来了4 个汽车团、3 个陆军医院和14 支医疗队;
加强运输和医疗力量。抽调铁道兵第五师、第六师、第七师、第九
师、第十师、第十一师等6 个师及5000 名铁路员工入朝; 会同朝鲜
人民军铁道兵第三旅; 抢修铁路枢纽; 增建辅助线路。另外; 还调
工程兵第十二团入朝; 会同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三师及已在朝的5
个工程兵团; 修建公路新线。
至1953 年4 月底; 铁道兵和工程兵在铁路上架便桥35 座; 完
成迂回线路4 处; 新修公路8 条; 连同整修和加宽的公路共566 公
1127
第四十六章
战和两难
艾总统举棋不定
上下一致
毛主席决策果断
里; 架设桥梁47 座。
中朝军队的后方供应部署亦作了相应调整; 至1953 年2 月底;
弹药总囤集量达123800 多吨; 平均每个军囤集3100 多吨10 多个
基数; 每个炮兵师囤集1000 多吨; 粮食总囤集量248000 吨; 可供全
军食用8 个月。
国内应征的90000 余名新兵也全部编入部队; 第一线各军基
本上达到了齐装满员。
这也是中国军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后勤保障。
在中央军委规定的4 个月期限内; 中朝军队动用了60000 万多
个人工; 平均每天以50 余万人参加筑城; 在东西海岸抢筑了以坑
道和钢筋水泥工事为骨干、纵深10 余公里的防御阵地; 其中坑道
8090 多条; 总长720 公里; 堑壕、交通壕3100 公里; 构筑永备火力
点605 个。在敌人便于空降和坦克行动的纵深地域; 还构筑了反
空降和反坦克阵地。使整个绵延1130 多公里的弧形战线; 形成了
以坑道或钢筋水泥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
这是个惊人的奇迹———而且这是在狂轰滥炸之下完成的。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 海岸防御配备了最强的指挥班子。
西海岸防御指挥部以邓华兼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梁兴初、吴
信泉和朝鲜人民军的方虎山中将任副司令员; 杜平任副政治委员
兼政治部主任; 王政柱为参谋长。
这差不多就是把志司搬过来了。
西海岸还建立了以坦克第一师指挥机构为基础的装甲兵第二
指挥所; 指挥西海岸坦克部队投入反登陆作战。
东海岸防御指挥部由志愿军第三兵团部兼任; 王近山兼任代
司令员。朝鲜人民军的金雄中将担任副司令员; 杜义德担任副政
治委员; 王蕴瑞任参谋长。原兼任东海岸防御指挥部的第九兵团
司令部与第三兵团司令部对调; 负责正面战线中段地区的作战; 王
建安、王必成分任正副司令员。
这都是些让克拉克和范佛里特头痛不已的角色。
1128





大诗人毛泽东有两句现成的诗句可以形容反登陆作战的准
备: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4 个月过去了; 作战方案、预案完成了; 气也鼓足了。
美国佬却不来了。
大家都懊丧得不行。那个劲儿憋得最足的老牌劲旅第十六军
上上下下更是牢骚满腹: 现在兵强马壮; 人人都盼着跟克拉克大战
三百回合见个分晓见个高下; 连勤杂人员都配发了武器; 跃跃欲试
决心给咱老资格部队添点新纪录; 那老小子怎么不来啦?
背着下边人的时候; 军长尹先炳和政治委员陈云开也发牢骚:
“ 龟儿子; 克拉克把老子们给逗了!”尹先炳连连拍桌子。
“ 唉; 准备了120 天啦; 大伙儿流了多少汗哪!”
陈云开也连连摇头。
一片低沉的气氛中; 邓华代司令员却喜气洋洋地打来电话:
“ 部队情绪怎么样?”
“ 不怎么样; 都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尹先炳没好气儿。
邓司令你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
邓华挨了顶却一点不生气; 还乐呵呵的:
“ 泄么子气嘛; 咱们不是打了胜仗吗?”
“ 胜仗?”尹先炳一楞。
“ 你想想; 克拉克为什么不来啦?”邓华问道。
“ 肯定是被咱的反登陆准备给吓住嘛!”
“ 对呀; 他被吓住了不敢来; 这不是个胜利么?”
尹先炳一楞; 对呀; 咱准备半天不就是不让他来吗?
“ 告诉你吧; 这叫‘ 不战而胜’!”邓华点拨道。
“ 好; 邓司令; 我马上把你的话通报全军!”尹先炳开了窍。
“ 通报什么?”在旁边不明就里的陈云开问道。
“ 不战而胜!”
的确; 正在举棋不定的艾森豪威尔之所以最终放弃军事冒险
1129
第四十六章
战和两难
艾总统举棋不定
上下一致
毛主席决策果断
的选择; 中朝军队规模巨大的反登陆作战准备的消息一定对其产
生了巨大的心理影响。试想; 如果毛泽东对两翼海岸大大咧咧掉
以轻心; 艾森豪威尔这种老手难道不会叮着缝就下蛆吗? 而后来
中朝军队还敢在夏季放开手脚在正面战线大打出手吗?
数十年后有人问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反登陆作
战准备; 而最后敌人又没有来; 是不是劳民伤财太不值当了? 对此
笔者嗤之以鼻———那不过是一种的真正书呆子气加事后诸葛亮的
浅薄。
君不闻兵圣孙武之千古警句
———善战者; 求之于势; 不择于人。
———善战者; 立于不败之地; 而不失敌之败也。
然而; 事隔多年; 我们还应该冷静地面对事物的另一面。
艾森豪威尔们费费口舌之功; 玩点小打小闹的花活儿; 就迫使
中朝军队进行了如此规模巨大的战备工作; 还被迫缓建了第一个
五年计划的部分项目; 确实也表现出美国强大国力军力核力在局
部战争中的巨大威慑作用。虽然没达到“ 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
果; 却也“不战而动人之兵”; 调动和牵制了大量中国军队的地面部
队和当时对于一个新生国家来说至为宝贵的财力和物力。中国军
队由于没有以核武器和强大海空力量为后盾; 只能以数量巨大的
人力物力进行工程作业来实施反威慑。客观地说; 这还是一种被
动; 一种没办法的办法。
而且这种反威慑的方式还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朝鲜战场地形狭窄; 海岸线短; 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能够
相当有效地抑制航空火力突袭效果; 抵消原子武器在战役和战术
上的决定性作用。而在地域辽阔、海岸线漫长的国土防卫作战中;
这种方式显然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你想想在一万多公里的海
岸线上和960 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进行这类工程作业是个什么概
念?
最有效的反威慑是你也拥有对方所具有的威慑手段。
1130





这次反威慑行动; 极大地刺激了新中国领导者们加速发展国
防新技术、发展尖端武器和发展核工业; 实现国家工业化; 增强国
家实力的意念。当时钱三强教授受中共中央委托; 到西欧收集有
关核工业方面的资料时; 居里夫人的女婿、法共党员、著名核物理
学家约里奥就恳切地对他说:
“请转告毛泽东同志; 你们要反对核武器; 必须先拥有核武
器!”
说到这里; 你一定会明白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后来为什么对
“ 钢铁元帅升帐”这类现在看来非常偏狭非常幼稚非常不科学的口
号会具有那么盈然的热情———包括后来为民请命犯颜直谏的彭德
怀和设计改革盘活中国的邓小平; 他们最初的热情也绝不在毛泽
东之下。现如今人人都知道50 年代末那场“ 大跃进”是一场大倒
退; 是一场人为的灾难; 那些举措是多么愚蠢多么荒唐多么可笑!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付出沉重的代价得到的是“再好的动机如
果超越了科学也会变成灾难”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普遍真理。可
又有人想过没有; 为什么全中国亿万人民会以近乎疯狂的热情投
入“全民大炼钢铁”这样一个既劳民又伤财的群众运动? 为什么会
对“ ××年超英国赶美国”这类只有空想成分而毫无科学依据的口
号笃信不疑竭力拼命? 为什么刚从大饥荒中摆脱出来的人民群众
听见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时会热泪奔涌欣喜若狂? ———笔者当
时刚上小学; 亲眼看见过那些刚走出饥饿阴影没两年的叔叔阿姨
大爷大婶们; 是怎样地欢呼雀跃噙着眼泪去追着赶着抢那些套红
的“ 核号外”的。
中国人; 谁不希望自己背后站着的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我们在审视在总结在反思那段荒唐愚蠢可笑的惨痛历史时;
一定不要忽视这些事实的另外一面———
那也是一次奋勇的抗争; 那也是一次曲折的探索!
1131
第四十六章
战和两难
艾总统举棋不定
上下一致
毛主席决策果断
第四十七章
一山难取 克拉克脸上无光
全线反击 王建安心中有数
讲武料敌;
使敌之气失而师散;
虽形全而为之用;
此道胜也。
———《尉缭子?战威?第四》
艾森豪威尔走后; 范佛里特很有些失落感。
从老同学、新总统在整个朝鲜的行程期间对自己的冷漠态度
中; 范佛里特似乎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军旅生涯即将走到尽头。这
也难怪; 老同学刚当选; 自己却送给人家一个败仗作为贺礼; 于公
于私; 怎么说; 都差那么点意思。
换了自己; 那气性儿没准儿更大。
然而范佛里特毕竟是范佛里特; 随随便便就认输他可不干。
和所有有血性的军人一样; 范佛里特也想打个好仗再走人; 走
得轻轻松松———就像人家李奇微一样; 是在“ 联合国军”节节向前
推进的情况下升官或者离任的; 那多潇洒! 即或是个小仗; 只要能
有些微进展; 那就怎么都能说出花来; 而不至于给世人留下打了败
仗被换下来的尴尬。
挑来选去; 范佛里特选中了刚上阵的第二十三军的阵地。
陆军中将这是欺生。
第二十三军12 月22 日才将东海岸的防务移交给从上甘岭撤
出的第十五军; 经过连续5 个昼夜的急行军; 于除夕前接手第三十
八军的将军洞至粟木洞间29 公里阵地的防务; 正与“联合国军”方
1132





面的美步兵第七师主力和韩军第二师相对峙; 相互之间已经有了
班排规模的小接触。
范佛里特决定再赌一把!
克拉克很同情范佛里特———这位老学长时运太不济啦。
同时; 身为“联合国军”总司令; 他也想用一次胜利的战斗行动
来向新总统表明; 自己在“ 金化攻势”中未能得手; 并不说明第八集
团军是一支战斗能力不佳的军队; 那个杀到“平壤———元山”一线
的计划也绝不是什么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 要想结束战争; 还得在
“ 打”字上下功夫。
于是; 克拉克对老学长的最后一搏予以首肯。
范佛里特选定的目标是“ T 字山”———芝山洞南侧高地。
这个高地在中国军队作战地图上准确的称谓是205 高地; 因
其形似“ T”字; 故“联合国军”方面称其为“T 字山”。由于它位于城
山、芝山防御阵地的前沿; 其南段又与“ 联合国军”阵地相连接; 战
术上有一定价值。
据侦察报告; 这个高地也就是一个排的守备分队。
范佛里特认定这是个软柿子。
1953 年1 月12 日凌晨3 时; 范佛里特先发起了一次试探性进
攻。
与上甘岭一样; 免不了是炮火先把那个巴掌大的山头给犁了
一遍; 然后炮火一延伸; 在4 辆坦克掩护下; 近两百名步兵就吵吵
嚷嚷地往山头上冲击。
这是美步兵第七师第三十一团一个加强连。
美步兵第七师两个月前刚在上甘岭碰了个头破血流; 兵员损
失甚为严重; 撤出后经过整补; 刚刚恢复了些元气。这次换了方位
再打; 那劲头虽然已大不如在“三角形山”的时候; 但在炮火飞机掩
护闹哄哄地打进攻战还是显得挺有气势的。
上边已经跟他们说啦; 这个高地的中共军是新上来的; 不经
打。
1133
第四十七章
一山难取
克拉克脸上无光
全线反击
王建安心中有数
果然; 步兵们眼瞅着离山顶只有几步之遥了; 还没一点动静。
美国兵们很得意: 没错; 这上边儿的人已经被打光了。
范佛里特的情报很准; 这高地上的确只有一个排的守备分队。
第二十三军第六十七师第二○一团第一连第三排。
这个排的排长名叫乐志洲; 是个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兵了; 虽
说到朝鲜来这几个月光在东海岸挖工事带看海景了; 跟美国鬼子
交手过招这根弦可一直没松过。请老大哥部队介绍经验哪; 学习
坑道作战方法哪; 干部们到第一线兄弟部队实习哪; 这几个月里也
长了不少见识。第二十三军全军上上下下都憋着一股劲儿; 要把
华野老四纵那股子精神头露出来给美国少爷兵们瞧瞧!
跟第十五军交接那功夫; 又巴结着人家套了不少干货出来。
美国兵打炮那会儿; 他们正在坑道里抽烟说笑哩。
炮火一延伸; 外边那观察员瞅瞅差不多了就喊了一嗓子:
“ 敌人上来了!”
大伙儿把烟屁股一扔; 操起家伙冲出洞去。
噼哩叭啦; 一阵冰雹式的手榴弹、手雷、爆破筒飞了出去; 劈头
盖脸地砸在美国兵的头上。霎时间; 清脆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地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