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水浒之我叫宋清 >

第114章

水浒之我叫宋清-第114章

小说: 水浒之我叫宋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进也跟着劝解,道:“哥哥所言甚至,况且这高俅不是还被捉回来了么?还有那唐斌,不是一并投了山寨么?”
  
        裴宣又何尝不明白?但是身在其位,当谋其事,若是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屁都不放一个,枉叫那铁面孔目了。
  
        当即点头道:“既然如此,小弟无话可说,小弟也是希望山寨众人恪守律法,莫要让小人为难。”
  
        宋清心中对于这个铁面无私的孔目也是极为欣赏,一个政权就得有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才才能保证长盛不衰。当即笑道:“裴先生先回去吧,我这里还和闻先生有些事情,另外让解珍通知一下吴用、公孙胜、朱武、乔道清、王孟希、林冲和杨志,让他们用过饭后来我这里一趟。”
  
        裴宣道了声诺,王进也急忙道:“哥哥这里有大事要商量,小人也先退下了。”
  
        宋清点了点头,这个王进倒也是个妙人,没捉到高俅的时候怒气冲天,捉到高俅后换了个人似得,无论是言辞还是礼数一点也不差,不愧是东京出来的伶俐人物。
  
        见两人走了出去,宋清笑呵呵的对着闻焕章道:‘闻先生,这个裴宣是个难得的人才,先生以后可以多提携提携与他。”
  
        闻焕章不惊反喜,这个裴宣来梁山已经数年,无论是资历还是功劳都比自己高上数倍之举,偏偏宋清要自己提拔他,这是要重用自己的节奏啊!
  
        当即朗声道诺,又指着放在桌子上的檄文道:“哥哥,这个讨宋檄文……”
  
        宋清苦笑一声,自己后世虽然是历史老师,但是对于这骈四俪六、各种晦涩难读的古文实在有些难懂。耐着性子,宋清才拿起来这片檄文,有些东西因为不会而不去做,那就永远没有会的可能。
  
        看了半晌,饶是宋清这般水平,也感觉得道闻焕章的毒辣。
  
        先是讲柴荣是怎么厚待赵匡胤,话锋一转就讲赵匡胤怎么篡国,这是指责宋廷得国不正,先从理法上站住阵脚;然后历数赵家的种种软弱无能的表现,最后火力都指向了赵佶,什么花石纲、什么的艮岳,横征暴敛不胜枚举。
  
        读完颇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宋清看了看外面,天色已经黑透,颇有歉意的对着闻焕章道:“先生大作不下于当年陈琳的讨曹檄文,清读来真乃是不世佳作。”
  
        闻焕章听罢心中颇有三分得意,但是脸上仍是谦虚的道:“不堪一提,哥哥看之可有需要改正之处?”
  
        宋清没有回答闻焕章的问题,对着外面喊道:“解珍,你进来一趟。”
  
        解珍急忙推门而入:“哥哥。”
  
        宋清笑着道:“去通知诸位头领了吗?”
  
        解珍点了点头,宋清又道:“你去府中将饭菜拿来,闻先生忙碌了一天了,水米未进,着实令人心疼。”
  
        闻焕章眼中闪过一丝感激,眼前的这个雄主总是在不经意间替别人着想,不由得让人生出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不过片刻的功夫,解珍就走了进来,手里提这个饭盒,对着宋清道:“哥哥,夫人特地给哥哥炖了一份鱼汤。”
  
        宋清笑了笑,对着闻焕章道:“鱼汤归我,其余的都是你的。”
  
        闻焕章瞬间就反应了过来,这分饭菜是夫人给宋清准备的啊,当即抱拳道:“哥哥先吃吧,小弟还不饿。”
  
        宋清苦笑两声,亲自将饭菜端到闻焕章面前,道:“我不饿,让你吃就吃,哪有这么多废话,吃完才有力气替我干活,吴用虽说足智多谋,但是格局太小;公孙胜格局大,但是缺乏机变。闻军师却兼顾两者,还得多多思量。不知军师家中还有什么人?我让朱富去请了过来,免得为歹人利用。”
  
        闻焕章的这一篇檄文乃是不折不扣的投名状,若是这篇文章被宋廷拿去,闻焕章再无一丝归降朝廷的可能。人家付出了这么多,宋清自然不会小气。
  
        闻焕章倒也不做作,当即接了过来,道:“哥哥如此待我,小人胆敢不以死相报!”
  
        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高俅身为太尉,对待自己却用之如珍宝,不用时就扔到了一边。有了如此机遇,闻焕章哪里还有半分藏拙,当即对着宋清表态。
  
        宋清眼中只是笑,并不多说。
  
        两人正吃饭间,吴用、公孙胜等人陆陆续续的跟了过来,只是那王孟希跟在朱武后面还有些腼腆。
  
        宋清指着王孟希给闻焕章介绍道:“闻军师,别看着王孟希年纪小,但是胸中别有一番韬略,假以时日又是山寨的一员重臣!”
  
        闻焕章见了王孟希吃了一惊,这个人他好像在京师见过,偏偏又一时间想不起来,不由得出言试探道:“孟希可是东京人氏?”
  
        王孟希急忙拱手回道:“小人乃是河北人氏,却在东京长大,因此话音都是官话。”
  
        闻焕章点了点头,突然一声惊呼,道:“王孟希,你是王希孟吧?”
  
    
  
    
  
    
第二百三十二章:陈年迷案

  
        听了闻焕章的这句话,宋清也是心头一惊,心头却想起来了后世的一副名画,这幅名画唤作《千里江山图》,乃是位列中国十大名画的佳作。
  
        机缘巧合之下,宋清对此有所了解,这《千里江山图》的作者就是王希孟,徽宗政和三年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
  
        可惜的是王希孟对于时事颇有见解,屡屡谏言,但是却渺无音信。王希孟大怒之下奋而成画,曰《千里饿殍图》。
  
        徽宗正沉浸在蔡京、王黼等人刻画的千古盛世之中,哪里会受王希孟这般谏言,大怒之下将其赐死。
  
        王希孟见到诏书后恳求见《千里江山图》,徽宗倒是允了此事。结果当天晚上,王希孟不见所踪,成为了一宗千古迷案。
  
        见宋清是一脸惊愕的看着自己,王孟希苦笑一声,这才道:“诸位哥哥,小人正是王希孟,只是怕招人惦记,这才改名换姓,还望哥哥勿怪。”
  
        说着王希孟朝着宋清深深的行了一礼。
  
        众人不解其意,闻焕章急忙介绍道:“我也是偶然跟着高俅去蔡京家中才见了希孟一面,希孟乃是一时俊杰,千里江山图就是希孟所画。只是不知为何后来就渺无音信,想不到竟然躲到梁山来了。”
  
        吴用等人倒是听过千里江山图的名字,如今见了真人不由得啧啧称奇。
  
        等闻焕章说完,宋清这才将王希孟扶起来,道:“希孟如何?孟希又如何?终归是我梁山的兄弟。”
  
        王希孟感激的看了众人一眼,才道:“这件事本来不应该说出来的,既然几位哥哥想知道,小弟也没有隐瞒的道理。当年陛下赐死与我,断然没有一丝生机,天佑希孟,我去宫中看画的时候,路上遇到了一个算命先生。我自知十死无生,但是蝼蚁尚且有求生之欲,我又怎么能心甘情愿的去死?”
  
        当时王希孟心中酸苦难以明言,身子已经坐到了那算命探子前面。
  
        那道士见王希孟坐在了自己面前,便道:“你都要死的人了,为何还要来算?”
  
        王希孟心头一惊,想不到这道士竟然看破了自己的心事,殊不知他就像丢了魂一般的朝着皇宫而去,这道士不过是诳他一诳罢了。
  
        王希孟眼中流露出浓浓的求生之欲,当即跪下道:“小子恳求仙长救一救小子!”
  
        这道士来京师自然有他的道理,但是一旦救了这王希孟,自己就在这京师呆不下去了,恐怕就连自己也得受到此人的牵连,冷笑一声,摆手道:“你此去十死无生,我也救不了你。”
  
        王希孟一时间心如死灰,只觉得头重脚轻,昏死了过去,恍惚间只见的此道人抽出了一柄金剑。
  
        王希孟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不在汴京,反而在一帮流民堆里,劫后余生的王希孟喜极而泣。
  
        “你得换个名字。”
  
        突然,一个极为陌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王希孟急忙看去,竟是一个老乞丐。
  
        那老乞丐继续道:“有一个道长交代我,让你换个名字。”
  
        王希孟一把拉住老乞丐,道:“可曾看见那道长的踪影?”
  
        乞丐挣脱开了王希孟的双手,道:“那道长交代完了早就走了,天黑,我也看不清路,只知道那道长往南方走去。”
  
        王希孟对于那道长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加之一时间没了方向,心中的唯一动力就是寻找此人,报恩。
  
        可惜的是,王希孟翻遍了全身竟然发现自己没有半个铜板,又如何能追寻那道人的脚步呢?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了一个声音:“诸位,跟着我去梁山吧,那里有条活路!”
  
        就这样,王希孟阴差阳错的跟着流民来了梁山,这才有了后面的际遇。
  
        众人听罢一时无语,想不到这个年纪轻轻的王希孟身上竟然背负着如此千古奇案。
  
        宋清忽然大笑,众人不解其意,宋清笑道:“这道人是上天安排给我梁山送人才哩,如何能不笑?日后在遇到此人,不肖希孟相报,此事算在我身上!此人,于我有恩!”
  
        王希孟心头一阵暖流躺过,自己离了汴京或许是福不是祸。
  
        众人陷入了沉闷,吴用急忙道:“哥哥今日召集我们来,可是有要事?”
  
        宋清这才想起来自己的目的,笑着看向闻焕章道:“这件事还是由闻先生和大家说吧。”
  
        闻焕章急忙站了起来,对着众人做了个团圆揖后才道:“诸位,梁山发展至今已经不再是一山一寨,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我劝哥哥自领京东总管。”
  
        吴用心中一阵的后悔,他原本也有这般的想法,但是想着打下来青州再说,想不到竟被此人抢了先。
  
        公孙胜处理的事情大多关系着民政和官员,对于这方面感触甚深,笑着道:“闻先生此计甚妙,如此一来我们做事情就方便多了。”
  
        梁山文官系统太混乱了,既有那朝廷的降将,也有草莽出身。这个喊哥哥,那个叫大人,实在让人费解。
  
        见众人也是这般看法,宋清笑道:“总管不过是个头衔罢了,诸位仍然各司其职,至于其余佐官的分配,诸位可有看法?”
  
        闻焕章身为此计的提出者,自然责无旁贷的道:“总管乃是隋唐官制,山寨人员缺少,自然一时间凑不起来人手,不妨各自领一个头衔,方便做事罢了。”
  
        宋清笑道:“闻先生既出此言,想来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听到了宋清的言语,吴用心中一酸,想不到这闻焕章数日之间已经和宋清熟络到了这种程度,恐怕自己随杨志出军青州后,地位堪忧啊!
  
        正当吴用心中胡思乱想的时候,闻焕章轻咳一声,拱手对着众人道:“诸位军师、将军,既然哥哥点了名,小人就逾越了。”
  
        众人纷纷回礼,闻焕章这才道:“小人窃以为不妨由加亮先生出任长史,公孙先生出任别架,朱先生出任司马。武将方面不做调整。”
  
        听罢了闻焕章的话,吴用心中一惊:他竟然将我放在了长史,而不安排自己!
  
    
  
    
  
    
第二百三十三章:程万里的汗水

  
        相对于梁山欢天喜地的庆祝,东平府惨淡的许多。
  
        刘延庆拍拍屁股回河北了,到苦了董平。实际上说起来,这东平府距离梁山的距离比济州近得多。在这般强人窝子边上,偏偏整个京东竟然没有一只可用之兵,实在让董平没有一丝安全感。
  
        无奈之下董平找到了程万里,将梁山的兵力、战力说了个清楚,又道:“大人,梁山贼人已经成势,恳请大人火速请朝廷发兵,不然容易酿成大祸啊!”
  
        程万里知道事情的轻重,略一沉思便道:“请朝廷拨调军马自是不必多说,可是再快也得明年开春,不知我东平府能不能抵挡的下来梁山的军马。”
  
        董平连连苦笑,就连那帮西军这样的百战之师都不是梁山的对手,单凭小小的东平府这两三千军马怎么能挡得住?
  
        程万里看着董平一脸严峻的道:“董将军,你我皆负有守土之责,不妨暂且磨砺兵马,招募士卒,修缮城墙,做好抵御梁山的准备!”
  
        董平冷笑一声,心道:若是这种计策对梁山有用就好了,人家济州城得比东平府城墙高大吧?尚且抵抗梁山不过半日,程万里此举不过是妄想罢了。若真是事不可为,大不了自己跑了便是,只是可惜了那程家小姐。
  
        想及此处,董平脱口而出道:“大人如此兵凶战危,小人情愿娶千金为妻,定可护的小姐一世周全!”
  
        程万里被董平这话说的一楞,这厮平日里还算机灵,怎么这个时候提起这件事情,是真傻还是假傻啊!可惜的是程万里依然要仰仗董平守城,不由得强压了自己的火气,温言道:“董将军你是武将,我是文官,相赘为婿,正当其理。只是如今梁山就在附近,东平府危在旦夕。若是这种情况下许给将军,恐被人耻笑。待得退了贼兵,保护城池无事,那时议亲,亦未为晚。”
  
        董平口上称是,心中却颇不畅快,程万里见状心中一冷,这贼配军惦记自家女儿多时,兵荒马乱的万一起了歹心可该如何是好?心中却下定了决心,待梁山贼人退去,定要将这董平拨调的别处去。
  
        一时间两人各有所思,厅中有些尴尬。
  
        就在此时,外面传来了一个声音:“大人,大人,有紧急军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