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现代战争 >

第5章

现代战争-第5章

小说: 现代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攻占华沙

    德军比俄军强大,主要是因为俄军严重缺乏枪支弹药。很多俄军士兵连步枪都没有,有的俄军部队甚至三人或五人一支枪。但是,俄军还是远胜于奥地利军队。奥军的所有进攻都需要德军的帮助才可能成功。

    1915年5月,为了增援已经陷入困境的奥地利军队,德军队又对俄军发动了进攻。兴登堡亲自指挥德军很快将俄军击溃,并俘虏了9万多人。

    俄军撤退时,炸毁了沿途所有的桥梁。德国工程师昼夜工作才使德军得以继续进攻。

    1915年8月5日,德军终于开进华沙,并在华沙组建了临时战区政府。

    德国英雄

    冯·兴登堡和恩里希·鲁登道夫的组合是威力无比的,坦能堡战役让他们成为民族英雄。因为500年前,德国人曾经在坦能堡败给了俄国人。后来,冯·兴登堡成为德国总统。希特勒也只能等到冯·兴登堡离开人世之后才接任德国总统。冯·兴登堡死后,希特勒兼任德国总统、德国总理和军队最高统帅三职,自称元首,独揽德国大权。

    前辈是难以超越的,特别是立有军功的前辈。华盛顿和罗斯福的影响力超过杰弗逊和里根,其他美国总统就只能望其项背了。勃烈日列夫、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影响力明显不如斯大林。丘吉尔之后的英国首相几乎都没有世界影响力了。在中国和也是难以超越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 沙皇退位:痴情的结果

    从1914年8月23日冯·兴登堡担任德军指挥官到1915年8月5日冯·兴登堡在华沙组建临时战区政府的1年时间里俄军损失惨重,数十万俄军被打死或者被俘获,军队的补给迅速减少,很多士兵连步枪都没有。德军的胜利让俄军高层无计可施。

    1915年9月,沙皇尼古拉二世撤掉了叔父尼古拉大公最高司令官的职务,自己掌握军权,并亲自到前线督战。沙皇把国家大权交给了皇后亚历山德拉和皇后极为信任的法师拉斯普庭。1894年11月,尼古拉二世和亚历山德拉奉命结成政治婚姻。亚历山德拉是德国的公主,但算起来她是尼古拉二世的远房姐姐。亚历山德拉把欧洲宫廷流行的血友病带到了俄国。1904年8月12日近亲结姻的他们迎来了罗蒙诺夫王朝唯一的男性继承人阿列克谢,但阿列克谢一出生就患有血友病,经常流血不止。皇太子的健康成了沙皇家庭的最大阴影。一次,皇太子阿列克谢发病,流血不止,濒临死亡。法师拉斯普庭给阿列克谢念了几句咒语,阿列克谢就好了。从此,拉斯普庭深得皇后亚历山德拉的信任。

    沙皇尼古拉二世不是一位称职的君主,但却是一位痴情的丈夫,对妻子亚历山德拉一向言听计从。拉斯普庭利用皇后作为支配沙皇的工具,掌控着朝廷大部分高级人员的任命和几乎所有文件的制定。拉斯普庭不仅干预朝政,还干预前线的军事行动。拉斯普庭的所作所为使沙皇的统治陷入了混乱不堪的危机境地,这直接影响到了战争的结果。1915年的战争让俄国丧失了大片的国土,损失了200万的兵力。

    1916年初,为了扭转被动的局面,沙皇尼古拉二世顶住了皇后和拉斯普庭的压力,任命阿莱克西·勃鲁西洛夫将军为前线指挥官。勃鲁西洛夫认为同盟国拥有功能完备的铁路系统,可以迅速把增援部队运送到受到威胁的地区。因此,他决定扩大打击面,这样就可以牵制住敌军的增援部队,不得抽身。勃鲁西洛夫选择了奥地利的军队作为进攻目标,并开始了细致的备战工作。俄军挖掘的地道,直通到奥军70米长的防线内。俄军修筑了巨大的掩体,使后备部队不受炮火打击。

    1916年6月4日勃鲁西洛夫发动了全面进攻。虽然奥军猛烈反击,但奥军的防线最终还是被攻破了。奥军损失了60万人,其中40多万人被俘。但很快,德军从西线赶来增援,奥匈帝国的援军也从意大利赶来增援。因此,勃鲁西洛夫被迫撤退。

    前线战事不利,后方的沙皇统治也开始摇摇欲坠了。俄国经济已经崩溃,除了直接支持前线打仗的系统以外,工厂都停产止了,交通系统也停止运营了。与此同时,军费开支却仍然在大量增加。罢工事件频频发生,以布尔什维克党为主的革命党人不失时机的进行起义宣传,号召士兵和工人联合起来,推翻沙皇政府。

    1916年秋,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都发生了兵变。在俄国海军的推动下,沙皇尼古拉二世越发被架空了。他意志薄弱、优柔寡断,对事态根本无法控制。这时,比丈夫更爱过问国事的皇后和处处干预国事的拉斯普庭激起了群臣的愤怒。

    1917年3月初,上街游行的工人越来越多,国家杜马的议员也出现在人声鼎沸的游行团体之中,局势日益紧张。在前线督战的尼古拉二世命令用武力驱逐人群,并要求解散国会。但是所有的方法都行不通了。不久,彼得格勒的驻军也加入了游行的行列。杜马组建了一个临时委员会,试图恢复秩序。同时,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苏维埃代表团则致力于根据“普遍、平等、保密和直接选举”的原则建立国会。此时的沙皇还企图调兵遣将,进行垂死挣扎,但已无回天之力了。他被完全孤立,他不得不接受唯一的选择:退位。

    1917年3月15日午夜,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他想把皇位让给他的弟弟米哈伊尔,但遭到米哈伊尔的拒绝。五天后,沙皇和他的家人被捕。从此,沙俄君主政体土崩瓦解。

    可以输掉战争,不能输掉明天

    胜败乃兵家常事。可以输掉战争,但不能输掉明天。因此,对于一个政权来说,侵略战争可以输,卫国战争不能输。因为输了卫国战争就没有明天了。俄军在武器装备、交通运输和后勤补给等方面明显不如德奥军队的情况下,仅凭数量优势悍然发动侵略战争,企图从奥匈帝国手中夺取加里西亚,从土耳其手里夺取黑海海峡和君士坦丁堡。这是未战先败。在战事不利,后方不稳时还企图垂死挣扎。这是最愚蠢的穷兵黩武。最后,侵略战争输了,政权也丧失了。晚清政府不是全力地进行卫国战争,而是用割地赔款的方法去避免卫国战争的发生,结果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政权。蒙古灭了南宋,满清灭了大明,但南宋政权和明末政权并没有让中华民族蒙受多大的耻辱。晚清政府用“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让中华民族蒙受了百年耻辱。继晚清政府之后,蒋介石用“攘外必先安内”让中华民族蒙受了包括南京大屠杀在内的无数次被屠杀的耻辱。在卫国战争中全力以赴的政权不一定会胜利,因为侵略者可能过于强大。但是,在卫国战争中畏首畏尾的政权必然灭亡。

    台海风云变幻,如若有变,非战不可,否则五星殒落。台海一战,战则必胜,不战必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被战争逼的

    1917年3月15日午夜,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沙俄君主政体土崩瓦解。不久,以亚历山大·克伦斯基领导的杜马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接管了俄国大权。与此同时,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也建立了起来。两个政权并存的俄国走到了十字路口。

    克伦斯基的政府决定俄国将继续参加战争。这个巨大的错误让渴望和平的俄国人民倒向了布尔什维克。

    1905年起,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就在瑞士流亡。在瑞士,列宁有很多追随者。列宁一直关注着俄国的革命,密切注意着国内事态。

    1917年4月,列宁乘火车回国。

    1917年4月16日,列宁到达彼得格勒车站受到数千工人和士兵的热烈欢迎。列宁站在装甲车上发表演说,呼吁“所有权力归苏维埃”。布尔什维克的主张反映了绝大多数俄国民众的心声,得到了群众广泛支持。而就在此时,克伦斯基政府却在策划再次攻打德军和奥军的共同防线加利西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调集了大量的火炮,准备的枪支和炮弹比以往任何战役都多。

    1917年6月29日,俄军开始对加利西亚防线进行猛烈轰炸。

    1917年7月1日,经过两天的轰炸,俄军正式开始进攻。对于早已作好准备的敌军防线来说,这样的进攻并没有多少优势。德军的第一道防线比较薄弱,很快就被俄军突破了。但是,德军的第二道防线却成为了俄军的地狱。战争的第三天,德军发动强烈反攻。俄军很快就被击垮了。

    很多俄军士兵被扔在战场上,被德军枪杀或把绞死。这场灾难加剧了俄国老百姓的恐慌,也激起了俄国人民的愤怒。不久,彼得格勒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然而,克伦斯基却从前线调回部队对示威群众进行残酷的镇压。克伦斯基还下令通缉列宁,列宁被迫出走芬兰。俄国群众革命情绪的高涨和布尔什维克威信的提高,使临时政府感到自己的政权已经岌岌可危。

    与此同时,德军占领了俄国第二大波罗的海港里加。在这种形势下,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加紧了武装起义的准备。布尔什维克赢得了彼得格勒军区35万军人的支持。

    1917年10月30日,列宁从芬兰秘密回国。此时,革命军事委员会已经建立,布尔什维克代表们进驻了陆军和海军。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来到起义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由士兵和工人赤卫队组成的革命部队迅速占领了重要的战略据点,还控制了桥梁、电报总局和主要的火车站。到1917年11月7日早上,几乎整个首都都落入起义军的手里。此时,克伦斯基要求在外驻军迅速支援,但最终没有成功。

    1917年11月7日上午9点,克伦斯基感到绝望,他决定亲自去北方军区调动心腹部队来镇压革命。但克伦斯基这一去就没能再回来。克伦斯基离开时,临时政府的官员正在冬宫开会。不久,革命者包围了冬宫,但是临时政府的官员拒绝投降。

    1917年11月7日晚上9点40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尔芙乐尔巡洋舰发出了攻打冬宫的信号,也打破了临时政府的官员等待援军的梦想。士兵和赤卫队员冲进了冬宫,逮捕了正在开会的临时政府的官员们。革命取得了胜利,所有的原政权的标识都被迅速拆下。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了!

    1917年11月8日晚,列宁颁布了和平法令。1914年到1917年的战争让俄国损失惨重,所以革命胜利后,退出战争是苏维埃政权的首要任务。

    1917年12月15日,苏维埃政府和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签订了停战条例——《布列斯特和约》。至此,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沉寂了下来。

    人民选择的不是主义,而是希望

    沙皇尼古拉二世显然是一个穷兵黩武的人。然而,克伦斯基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战争导致的经济崩溃已经让沙俄君主政体土崩瓦解了。克伦斯基却不汲取教训,继续穷兵黩武,发动新的进攻。这无疑让人民除了列宁别无选择。可以看出,俄罗斯选择社会主义不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而是战争和历史的偶然。因为经济崩溃,所以俄罗斯人民需要改朝换代。因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置经济崩溃于不顾,所以俄罗斯人民选择了苏维埃政权。1991年,因为腐败和经济困难,俄罗斯人民再次做出了选择。这次他们选择了叶利钦,而不是戈尔巴乔夫。抛弃克伦斯基的资本主义选择列宁的社会主义的俄罗斯人民在84年后放弃了戈尔巴乔夫的社会主义选择了叶利钦的资本主义。人民选择的决不是主义,而是希望。

    魏玛政府的软弱无能让德国人民选择了希特勒,纳粹主义的确实现了德国的复兴,至少在1939年之前没有辜负德国人民的希望。1933年德国人民选择了纳粹主义,1945年德国人民为这个选择而后悔。人民选择的永远不是主义,而是希望。

第一次世界大战 无畏舰:对马海海战的启示

    1805年,英国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击败了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从此英国一直保持着海上霸主的地位。

    1888年,威廉二世登上了德国皇位。威廉二世认为德国要称霸世界,不仅需要强大的陆军,还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海军。

    1898年,德国通过《海军法案》。在海军上将冯·提尔皮茨的领导下,德国海军开始了大规模的造船计划。

    1903年,英国注意到德国海军的大规模的造船计划。在19世纪独占鳌头的海上霸主希望对全球的海洋事务拥有绝对的发言权。因此,英国将海军力量集结到北海地区,以应对德国舰队的威胁。

    鱼雷

    鱼雷是19世纪下半叶发明的一种海军武器。鱼雷理论射程能达到8公里,距目标1000米以内发射的鱼雷有较高的命中率。19世纪80年代,小型的高速鱼雷艇已经开始服役。鱼雷艇机动灵活,能对大型战舰发动袭击。为了保护主要战舰免受它们的威胁,鱼雷艇驱逐舰登上了舞台。鱼雷艇驱逐舰还担任了诸如侦察敌情和发射鱼雷等其他的任务。

    水雷

    除了火炮和鱼雷之外,另一个对舰艇的造成威胁的武器是水雷。现代意义的水雷是俄国人在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第一次使用的。1914年的标准水雷都带有触角,如果撞到舰船,就会引爆炸药。潜艇和水面舰艇都可以布雷。为了清除水雷,扫雷艇开始被使用。最早的扫雷艇往往是用打渔的拖船改装的,双艇同时作业,用两艇间悬挂的缆线将水雷排除。然后用步枪火力将它们破坏。

    无畏舰

    1904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在日本对马海峡发生海战。日本海军凭借大口径的火炮出乎意料地击败了强大的俄国海军而大获全胜。对马海战证明只有最大口径的舰炮对海战的胜负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导致了全大口径火炮战舰的迅速发展。在对马海战之前,战舰上的火炮有多种不同口径,一般在中心炮塔有四门300毫米的主炮,两边装备小口径火炮,这样可以在同一时间从不同角度发起攻击。但是,对马海战证明,小口径火炮没有多大用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