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现代战争 >

第40章

现代战争-第40章

小说: 现代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6架飞机安全返航,其他飞行员英勇牺牲。美军的鱼雷攻击机被击败了,南云忠一的舰艇完好无损,他决定对美军航母实施反击。

    但是,南云忠一的命令还没有发出,隐蔽在云层中的美军俯冲轰炸机发动第三波次攻击。

    1942年6月4日10点20分,美军俯冲轰炸机的一颗炸弹在“加贺”号航母飞行甲板后部爆炸。此时甲板上的飞机已经重新装弹,正准备起飞,美军的炸弹如同点燃了一堆鞭炮。随后美军的几颗炸弹炸到了机库,汽油桶和炸弹一起爆炸。几分钟后,“加贺”号如同火山喷发,熊熊烈火吞噬了“加贺”号,舰长和大多数指挥人员被大火烧死了。

    “加贺”号着火的同时,一队美军俯冲轰炸机扑向了“赤城”号。此时,“赤城”号上的战斗机正准备升空。第一颗炸弹在机库里爆炸,随即第二颗炸弹在甲板上的飞机之间爆炸,飞机上的油箱被点燃,接着引爆了炸弹,许多日本的王牌飞行员被活活烧死在座舱里。几分钟后,南云忠一被迫逃离了“赤城”号。

    1942年6月4日10点25分,3颗美军炸弹在“苍龙”号航母的飞行甲板上爆炸。两颗炸弹直接命中“苍龙”号,另一颗炸弹在机库爆炸,熊熊大火很快就烧毁了“苍龙”号。

    5分钟之内,世界上最强大的航母舰队被美军轰炸机摧毁了。日军还剩下最后一艘航母“飞龙”号。日军飞机从“飞龙”号上起飞,向美军的“约克城”号航母发动了进攻。“约克城”号被3枚炸弹炸中,舰上的两个锅炉被击毁,紧接着又被2发鱼雷击中,导致动力系统瘫痪。

    1942年6月5日下午,战斗又重新打响,美军战机击沉了“飞龙”号。山本五十六集结日军散落在太平洋各地的战舰,希望依靠战列舰的巨炮,能够在夜色中报一箭之仇。但是美军指挥官斯普罗恩斯却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下令美军舰队返航。被重创的“约克城”号被日军潜艇击沉,但山本五十六怕天亮时遭到美军的空中打击,只好让日军战舰在夜色的掩护下返航。

    中途岛海战让日本海军蒙受了350年来第一次决定性的失败。

    指挥官的错误

    中途岛海战的惨败可以说是南云忠一一个人的错误导致的。第二波轰炸机立即起飞,在空中盘旋等待战斗机护航。第一波战斗机返回降落并重新加油装弹,装上航空炸弹就起飞。第一波战斗机起飞后,第一波轰炸机再降落加油装弹,然后起飞迎敌。此时,第一波战斗机和第二波轰炸机已经与美军交火了。南云忠一只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就能避免5分钟之内损失3艘航母的惨败。中途岛偷袭被发现,但是日军4艘航母与美军对阵得到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并不困难。中途岛偷袭被发现,偷袭会失败,但并不意味着就是4艘航母被击沉的惨败。

    为什么有第一波攻击有战斗机和轰炸机,第二波攻击就只有轰炸机了?如果在甲板上待命不是第二波轰炸机,而是第二波战斗机和轰炸机,那么中途岛海战会怎样呢?日军在安排进攻波次的结构上出现了问题。日军认为经过第一波攻击,第二波攻击时轰炸机已经不需要战斗机护航了。第二波攻击全是轰炸机,可以增加轰炸力度。中途岛海战已经过去,但是中途岛海战的教训是值得每个指挥官警醒的。

    美军前两波攻击的鱼雷攻击机几乎全军覆没都没有伤到日军,第三波攻击的俯冲轰炸机大获全胜。如果第三波攻击稍有迟疑,战况也将改变。如果第三波攻击再猛烈些,5分钟之内日军将损失4艘航母而不是3艘。以十击一的饱和式、过饱和式攻击和连续攻击是屡试不爽的。

    日本军舰没有雷达。这个技术性落后也为中途岛惨败奠定了基础。大获全胜和惨败都是困难的,必须同时满足很多条件才能大获全胜或惨败。只要有一个条件不满足都不能大获全胜或惨败。在没有雷达和偷袭被发现的条件已经注定的情况下,指挥官的临战指挥就是避免惨败的唯一希望。然而指挥官一错再错,最后收获了惨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军事、政治和商业上都是这样。

    战斗力再生能力很重要。如果日本在4艘航母被击沉后2个月内可以再造4艘航母,那么中途岛的惨败是可以承受的。如果军事实力没有强大到超过所有可能参战的敌国的军事实力的总和,那么就不要发动侵略战争。因为一时的胜利没有什么可骄傲的。在战争这个问题上,的确要“先胜而后求战”,这样虽然战争准备时间长,而且显得保守,没有冒险精神。但是,“先战而后求胜”的冒险对于战争双方都是赌博。在商业上不必这样保守,因为亏本不是死亡。如果希特勒在德国研制成功原子弹之后再闪击波兰,那么二战就会大不一样。如果希特勒对原子弹足够重视,那么德国完全有可能在1940年研制出原子弹。原子弹可以确保希特勒“先胜而后求战”。二战已经过去,希特勒已经成为历史。但是战争的经验告诉我们,先胜而后求战才是上策。当然,防守方是没有选择的,无论如何防守方必须应对进攻方的进攻。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进攻方可以选择“先胜而后求战”还是“先战而后求胜”,防守方只能在反攻时进行选择,在防御或相持时都只能被动接受进攻方的选择。

    

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 瓜岛争夺战:美国海军陆战队一战成名

    中途岛战败后,日军仍决定继续实施对南太平洋诸岛的进攻。日军计划先占领新几内亚,再向东南逐步推进,威胁盟军在南太平洋上的重要基地——澳大利亚,重新夺回战略主动权。

    1942年5月,英军在印度洋上的马达加斯加岛登陆。马达加斯加岛由维西法国政府驻守,英军为了防止日军将其变为潜艇基地向马达加斯加岛发动了进攻。

    1942年7月,日军决心攻占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日军打算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北岸登陆,然后沿着科克达小道,穿越欧文斯坦利山脉,向内陆发起进攻。

    1942年8月,日军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北岸登陆,日军和澳大利亚军队鏖战一个月后,澳大利亚军队被迫沿着科克达小道向后撤退。随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援军在莫雷兹比港登陆,日军被挡了回去。

    1942年11月,驻守马达加斯加岛的维希法国政府彻底投降。

    1943年1月,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日军被彻底消灭。

    瓜岛战役

    1942年8月7日上午6点15分,美军3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开始炮击瓜岛。6点45分,美军开始登陆。岛上的2200名日军立刻撤往岛内纵深地区,随后11000名美军士兵登上了瓜岛。

    1942年8月8日,美军占领了日军在瓜岛上尚未修建好的亨德森飞机场。日军派出精锐的仙台师团,在瓜岛北岸登陆,趁着夜色穿过岛上的丛林,逼近美军。美军控制了整个瓜岛白天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日军则利用夜晚不断地发起夜袭,试图攻击和夺占亨德森机场。

    1942年8月26日,日军为夺回机场发动了自杀性的进攻。日军的攻势收获的只是尸体。日军伤亡不断增加,物资开始匮乏,绝望的日本陆军开始向山本五十六求援。日军用登陆艇、驱逐舰和潜艇趁着夜色输送人员和物资。日军把这一计划称为“东京快车”,日军希望能用新增的日军在人数和意志上压倒美军。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与日军的几个精锐师团顽强对峙5个月,第一师一战成名,“海上魔鬼”的称号沿用至今。

    1942年12月底,美军3个师的援兵赶到,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1943年2月,“东京快车”将岛上最后的残余日军撤出了瓜岛。

    瓜岛战役中日军舰艇和飞机的损失十分惨重,大大削弱了日军的战略防御力量对战争的发展进程有着巨大的影响。

    两栖登陆作战

    二战中,两栖登陆作战被广泛地使用。在海空力量的掩护下,陆军登陆作战。海空力量可以打击、摧毁和封锁目标,无法占领和控制目标。不能占领就不能利用。因此,两栖登陆和空降作战在所难免。陆军占领和控制目标的能力是海空力量所无法代替的。虽然这些陆军被称为空降师或海军陆战队。能够不使用地面力量就占领和控制目标吗?

    严格地说是不行的。可以先用海空力量将敌人的地面力量全部摧毁,这样己方的地面力量可以在没有抵抗没有伤亡的情况下占领和控制目标。但是占领和控制地面目标始终需要地面力量进驻地面目标来完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陆地就不那么自由了。陆地上的技术优势可以被数量优势和地形条件等所抵消。海空的技术优势是不会被数量优势抵消的。常规的两栖登陆作战需要在登陆滩头附近获得制海权和制空权才能成功。因此,两栖登陆作战对海空要求较高。如果没有海空优势如何实施两栖登陆作战呢?两栖偷袭作战。

    用潜艇和小船乘着夜色进行两栖偷袭作战。潜艇将士兵送到目标附近,然后释放小船,小船载着士兵偷偷上岸。海上空降作战也是可以考虑的。大型运输机将水陆两用坦克和登陆艇投放到目标附近,然后水陆两用坦克和登陆艇实施登陆。小规模的突袭性的登陆战可以采用海上空降作战,不出动水面舰艇只出动空中力量。因为空降的坦克比空降的伞兵生存能力要强得多。可以研制专门用于空降的坦克,用于各种空降作战。海上空降作战不只用于登陆,还可用于海上截击和伏击。

    舰队庞大而又缓慢,要去截击或伏击另一支舰队容易被发现,而且行动迟缓。用大型运输机空降一支小舰队去截击或伏击另一支舰队效果可能更好。例如:把无人袖珍舰艇空降到距敌人舰队200公里的地方,袖珍舰艇上的反舰导弹就可以发挥作用了。用大量的无人袖珍潜艇和智能鱼雷去截击航母编队效果会很好。智能鱼雷空投到海中后在海面下1000米深处潜航,航行200公里接近目标时自动发动进攻。智能鱼雷也可以守株待兔,当目标进入智能鱼雷的攻击半径后再发动进攻。智能鱼雷的攻击半径为50公里比较合适。袖珍潜艇可以发射潜射导弹。潜射导弹的射程为100公里比较合适。

    地面效应的威力是无穷的。地面效应舰艇、地面效应坦克和地面效应潜艇将让海战和陆战发生巨大变化。地面效应舰艇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600公里,甚至更快。地面效应舰艇和坦克都是海陆空三栖的。地面效应潜艇则是海陆空潜四栖。地面效应潜艇可以在5000米深处潜航,又可以冲出海面。当地面效应打破了海陆空界限之后,战争可以说就是纯粹的空战。速度每小时600公里以上的物体在地表、海面、超低空、低空、中空和高空穿梭,发射速度每小时1200公里以上的导弹和炮弹互相攻击,用激光和粒子束互相照射。这种每小时600公里以上的高速海陆空无界限战争与每小时不到100公里的海战、每小时不到200公里的陆战和每小时600公里以上的空战时代的速差明显界限分明的海陆空战争大不相同。火药宣告热兵器时代的来临,飞机宣告空战的诞生,坦克宣告装甲战的来临,航空母舰宣告海陆空时代的来临,地面效应舰艇和坦克则宣告海陆空时代的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 太平洋潜艇战:日军潜艇的覆灭

    二战初期,日本海军组建了一支十分完备的潜艇部队。日本潜艇部队装备中程潜艇、远洋潜艇、大型运输潜艇、人操鱼雷和微型潜艇。日本有65艘航程超过3万公里的远洋潜艇,盟军一艘也没有。二战期间,排水量超过3000吨以上的潜艇,全世界共有56艘,而日本就占了52艘。美国在太平洋战区只拥有44艘大型潜艇,能够出海作战的不到30艘。美军潜艇装备的鱼雷性能差,在数量上也处于劣势。日本至少有60艘主力潜艇。日本的潜艇技术在当时有很多可以称道之处。

    美军潜艇与德国潜艇一样主要用于袭击商船。而日军潜艇主要用于攻击水面舰艇和运送物资。日军将潜艇非常严格地组成编队,潜艇指挥官没有多少授权和行动的自由,限制了潜艇灵活机动地发挥作用。在为被隔离的岛屿守军运送补给时,日军损失了很多潜艇。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旷日持久的争夺战中,日军一次派出了20艘潜艇为岛上守军运送补给,它们中的大多数都被美军的战舰所击毁。日本的大型潜艇在大西洋上也遭到美军猎潜队的毁灭性打击。

    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军潜艇共击沉日军1113艘50吨以上的商船,总吨位超过532万吨。日军损失了近70%的潜艇,只击沉了77万吨盟军货物。由于日军和美军对潜艇用途和用法的认识不同,强大而又先进的日军潜艇部队发挥的作用远不如美军潜艇。

    日本战争工业的原料完全依赖进口,美国海军决定集中潜艇进攻日本的商船,尽管美军的鱼雷在一段时间内经常出现无法发射的毛病,但还是击沉了大量日本商船。

    1943年,美军潜艇进行了1000余次袭击,发射了4000枚鱼雷,击沉了300艘日本商船,共计180万吨货物。

    1944年,美军潜艇的数量大幅增长。美军潜艇从太平洋上的前沿基地出发进行作战,击沉了600艘日本舰船,使得日本的进口减少了40%,几乎切断了日本的石油供应。为了获得持续的燃油补给,日本的主要舰队只能以盛产石油的东南亚作为基地,而不是本土。

    1944年6月,一艘伊52级潜艇正在开往被德国占领的法国。伊52级潜艇排水量3644吨,航速11节,可以运载300吨的货物在不补充燃料的情况下行驶33000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运输潜艇。日本只建造了一艘伊52级潜艇。这艘伊52级潜艇载有锡、钼、钨等贵重金属200多吨,还载有重达2吨的金条。它将把这些重要战略物资运送给德国。这艘伊52级潜艇上还可能载有日本研制原子弹的秘密资料。美国第10舰队的指挥部得到了这艘伊52级潜艇正在开往法国的情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