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

第33章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第33章

小说: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身体也应坚稳不动。四肢不可随意晃动,身心保持宁静安祥。此时只有呼吸和心跳继续不断,有时候呼吸也能加以控制,但是对心脏的跳动却无法随心所欲地支配。虽然如此,仍应忘掉身体的存在。当生命的能量流经脊椎而无丝毫的阻碍时,称之为平衡的状态。能量之流从脊椎的底端上升到头顶,又从头顶流向脊椎的底端。此处汇聚了两股不同的能量之流,一个是阳;一个是阴。阴阳两股能量在中脉得以调和,能量之流不受干扰的状态,整个神经系统的功能才能完美无疵。正确的姿势可以帮助修炼者在完美的静坐中得到自然的喜悦。脊髓虽然并不附属于脊柱,但是却在脊柱内部,如果弯腰驼背的坐着,就扰乱了脊髓。为了达成静坐的目的,身体的三个部分——胸部、腰部和头部必须经常保持在一直线上。
这里提供几种坐势,修炼者可任意选择其中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姿势。
①莲花坐式。此姿势是先坐下,将右脚置于左大腿上,然后再将左脚置于右大腿上。闭口,舌抵上腭。双手交叉,拇指相抵,置于腹前,呼吸保持自然、细长。
②完美坐式。此姿势是先坐下,弯曲左膝,以左脚脚蹬压住海底轮(会阴穴)。然后再弯右膝,用右脚履压住生殖轮(在生殖器根部)。双手各置于两边膝上,手心向上,保持自然呼吸。女性不宜用此式,因此式对女性较低部位的腺体刺激多于控制。
③舒适坐式。此姿势是先坐下,将右膝盖弯曲,腹部放在身体前面,与两肩之线成平行位置。再弯曲左膝盖,提高左足踝,使其放在右足踝上,背肌伸直,肩膀放松。相反左右两脚的盘腿法也要练习。重叠足踝时,当将踝骨错开一点,以防磨痛。
4、持气
将身体保持在舒适平稳的姿势后,接着就是通过呼吸的控制法来控制神经系统,控制生命的能量。在开始的阶段应该尽力以均匀深沉的呼吸来净化瑜伽脉,帮助神经系统的调和。过一段时期后,便着手练习呼吸控制法,即以左鼻孔(右脉)将气吸满脉部(可用右手大拇指压紧闭住右边鼻孔),稍停一下,然后再由右鼻孔(左脉)吐气(可用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闭住左边鼻孔,并将大拇指移离右边鼻孔)。当气从左鼻孔呼完时,再次从右边鼻孔尽量吸气,然后用拇指闭住右鼻孔,从左边鼻孔呼气。如此构成一次呼吸控制,它包括三个部分:吸气,停息,吐气。开始时每个过程,早晚至少应各练习四次。
5、集中
集中是将心灵专注于外在的目标或者内在的一点上,心灵若无所缘之处就不可能有集中。在开始时,感官的作用把修炼者的心灵拖向外在的世界,而扰乱心灵的安宁。修炼者应该学会调伏起伏不定的念头,并且安定情绪。如果无法控制感觉器官,放任感官的活动,心灵随感官而奔逐,那么集中是不可能的。心灵的集中不应有肉体的活动,甚至思考都应避免,欢愉、悲伤、颓唐、愤怒、色欲和贪婪都会干扰心灵的集中。同样,在饥渴的影响下,精神也无法集中。
要做好集中,就应该小心翼翼地把正当的行为、正确的姿势、有规律的呼吸以及将感官从外在的事物中收摄回来的基础打好。从事集中修炼开始时,应把心灵固定于一个令人愉悦的目标上,或固定在一个冥想之处,此冥想之处与宇宙的本体有一层特殊的关系——这是一个特别的能量控制中枢,它控制了五种基本原素:土、水、火、风、空。因此,当心灵向这一特定的中枢集中时,自然就会得到宇宙源源不断的能量。
6、三摩地
三摩地,又称为无限的喜悦,是一种很深的禅定。通过由心灵的集中和禅定,就会很自然地到达三摩地的境界。三摩地是所有瑜伽的目标,在这种境界里,个体的意识与宇宙的意识合而为一,低层次的小我已扩展为宇宙的大我。这是灵性上狂喜的境界,此时就会觉得万物都为一整体,心灵意识融入潜意识,与那至上意识合而为一。三摩地的状态为纯然的喜悦状态,永恒的喜悦,没有痛苦的喜悦。因为由物质中所得到一的不过是相对的快乐,很容易被相对而来的痛苦所抵消。在三摩地中,所达到的是全然无痛苦的喜悦——这是非言语笔墨所能形容的,无法用外界任何甜美的事物来加以比较,无法形容这种境界的美妙。这必须去亲身体验。
有两种不同的三摩地:有余依三摩地和无余依三摩地。
我见证到心灵的各种不同境界,它们不断地显现和消失,并且我感知外界的事物,但与我毫不相关,这就是有余依三摩地。在这个境界中,瑜伽修炼者看世俗的事物就像是旅人走在路上,不管周围的地形如何,眼睛只管盯着路面。瑜伽修炼者超然地注视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状态及其变化过程,好像这些全不属于他,如同变戏法者不为他所创造的幻影所骗。瑜伽修炼者不会把肉体和心灵的状态认为是属于他的,他保持着完全的不执着,安住在他的了悟里,他有别于它们。
另外一种状态即无余依三摩地,不再执着,并且本自存在,本自明白。一切安详和平,不动摇地安住在“没有二元性、只有我存在”的状态。在这个深沉的状态中,思想和所想的事物都不存在,只有自己存在。它是前一种状态的极点。无余依三摩地是最高的状态,瑜伽修炼者自身融入永恒的喜悦里,并且扩展认同到“只有我存在”的状态。它是一体、相同,又非笔墨所能尽言的境界。
人类的生命受到无数的束缚,能够将束缚逐一加以抛弃的人,终有一天必会达到自性的国度。达到了三摩地,就得到永恒的自由。这就是胜王瑜伽的最高境界。
藏密静坐的过程就是唤醒那位于人的脊椎底端的沉睡生命意识能量,并提升到最高的能量控制中枢(松果体)。这沉睡的意识能量位于海底轮,它以其粗钝的本质将那无限意识束缚住,像冬眠的蛇一样躺在海底轮——最粗钝的特性。如何从粗钝走向精细呢?通过六支瑜伽,可以唤醒这个沉睡的生命意识能量,由海底轮提升到顶轮,并叩开那与宇宙至上本体合一的门户,修炼者就能体会到天人合一与永恒喜悦的滋味(注:参见《密宗密法》)。
D、表示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时轮金刚
觉囊派以《时轮》作为本宗的根本大法。所谓“…··则名为他空见,以此见又掺入《时轮》的引导,成为隐秘宣说之法。”(注:参见《土观宗派源流》)。所以,觉囊派很推崇时轮金刚,而且奉时轮金刚为本宗的最高本尊神在修炼密法时加以观想或礼拜。
时轮金刚,是藏密诸多本尊之一。是修炼时轮密法时的本尊神,约十二世纪传入西藏(注:详见《西藏王臣记》)。时轮密法认为,一切众生都在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迷界之中,所以,以时轮表示“三时”。该法又宣扬释迦牟尼之上还有一个“本初佛”,此佛为一切事物的根本源泉,还提倡修炼此法应控制体内的“有生命的风”,以保长寿,并通过所谓“五智”和“禅那”((注:禅那,梵文、巴利文的音译,即禅定)合一相应法,去追求即身成佛。在许多藏传佛教寺院里有专门研习时轮密法的学院或机构。
为了便于修炼者观想或礼拜时轮金刚,下面对时轮金刚,特别对他的形象作详细介绍:
时轮金刚具有多种多样的形象,是一尊最为复杂的神佛像。就一般形象而言,他的身子呈蓝色,放射五色光,都是纯光。有三个头的:居中的是蓝色,居右的是红色,居左的是白色。有四个头的:在前面的是蓝色,愤怒的牙齿伸出嘴外;在右面的是红色,脸带欲望;有后面的是黄色,是静修的模样;在左面的是白色,是肃静的模样,每一张脸上都有三只眼,每一个头上都戴着人头骨的帽子。居中的头发上有多种装饰,由下而上是各种颜色的金刚、半月、小型的金刚萨埵,右手拿铃。左手拿金刚杵,身上装饰着宝石、耳环、手镯、腕圈、腰带、踝环、领巾、珠子,都是金刚石的,虎皮裙子挂在腰间。
时轮金刚有三副肩背,每副由下到上,是蓝、红、白色的。每个肩上有两只胳臂,一共十二只胳臂,头两对是蓝色,外边是红色,上面两对是白色。每一胳臂上有两只手,共有二十四只手:前面四双蓝色,中间四双红色,上方四双白色。每只手的手指,由拇指到小指,依次是黄、白、红、蓝、绿;每一根指头的关节,由尖到掌,依次是蓝、红、白;每一根指上戴有指环,都放光芒,手上拿着各种器具:前面四双手呈蓝色,右边依次拿着金刚、刀、三叉戟、月形刀;左边依次拿着金瓶柄的铃、盾、降魔杵、充满血的人头骨。中间的四双手里红色,右边依次拿着火箭、金刚钩、有声的鼓、锤;左边依次拿着弓、带金刚的套马索、宝石、白莲。下面的四双手呈白色,右边依次拿着轮、枪、杵、斧;左边依次拿着白色螺壳、镜子、金刚的链子、玛哈布拉玛的头。
时轮金刚均为双身像:一身为自己,另一身是他的明妃。明妃身为金黄色,双腿和时轮金刚平行站立,有四个头、八只手。前面的、后面的、右面的、左面的头,各呈黄、白、蓝、红等颜色,每一面头有三只眼。右边的四只手拿着刀、钩、响鼓和珠子;左边的四只手拿着人头骨、套索、百瓣莲花和宝石。在她的头顶中央,有一小型的金刚萨埵,其姿势与时轮金刚完全一致。
时轮金刚和他的明妃以相互拥抱的姿态站在莲花上,他俩伸直右腿,作游戏状。脚下有红色欲望神,欲望神有一个头,四只手,拿着五花箭、弓、套索和钩。他俩的左腿均作弯曲状,脚下是白色可怖妖魔,这妖魔有一个头三只眼四只手,拿着三叉戟、人头骨碗和天杖。欲望神和可怖妖魔的明妃恭敬地捧着时轮金刚的脚掌,俯首下视。
通过以上描述,不难看出时轮金刚是一尊极其复杂的神佛像,但要明白他的每一种形象或动作,以及各种不同颜色都象征着特殊的意义。这些在其它章节中有所涉及,在此不赘。
六、希解派及其‘“坟墓瑜伽”法
A、希解派简说
希解派,是帕丹巴桑杰(?一1117年)创立的藏传佛教宗派之一。根据《土观宗派源流》,帕丹巴桑杰生于南印度阇若僧河所属的春贝岭,他在印度亲近许多大师并得大成就后,曾五次进藏传教,最后一次从西藏游历到内地五台山等地,故在汉地也享有声誉。相传在西藏培养了无数个门徒,“其最著名的是希解初、中、后三传的弟子。据说初期传承,其弟子为迦湿弥罗阇那古诃耶,由翁波译师作翻译,中期传承,他当以教授付给玛·却吉谢饶、索琼·根顿拔、冈·益西坚赞三人而广宏传。其后期传承,说丹巴到定日朗果寺,有最胜弟子丹巴卡钦、卡琼、毗遮罗卓达、贡噶四人,尤以丹巴贡噶为上首。”(注:《土观宗派源流》第87、88页)。这就是说帕丹巴桑杰在三个时期向三批藏族门徒传授了希解派的三种教法。正如上观·却吉尼玛曾作过的希解派的开头序言词:
丹巴天竺悲悯藏众生,
三次降了能息苦恼的滂沱雨,
众流回聚为一的教授海,
号称希解宗派今将说。(注:《土观宗派源流》第87、88页)。
希解之名,就是因此法能够息灭人间一切苦恼而得之。因为藏语“希解”一词的意思是指“能寂”“寂灭”或“能止息”等。也就是说遵照此派教义修炼,能熄灭人间一切苦恼及其根源,并停止生死流转。希解派在理论上提倡对般若性空的认识,在实践上采取一系列苦修的仪轨。《土观宗派源流》指出:“即依于正法能息灭由往昔业力感召以致在此生中得下劣身,多诸疾苦,贫穷空乏,乃至为非人所损害的种种苦恼,使其成为堪修瑜伽之行,所以名为正法能息苦恼。且尚不止此,谓由修习波罗蜜多,能令三有涅槃一切苦恼皆得寂灭,而此教授的精要,亦是在修习波罗蜜多行。”由于修习希解派具备如此的成就,正可谓功德无量,帕丹巴桑杰才吸引了众多藏族门徒。虽然其修行十分艰苦,正如该派僧人大都在荒山老林、葬场墓地等人迹罕至的地方苦修,但是希解派的继承和发扬光大者大有人在。比如,“希解派以前已得成就之大德甚多不可计量,著名寺宇,有吉乔桑登贝所建之耀却顶与葛莫却顶二寺。吉乔后有绛森巴及古汝贡匈继承法座。”(注:《土观派源流》第93页)。引言中提到的吉乔桑登贝及其弟子绛森巴和古汝贡匈三位大师大约是公元十四世纪人。可见,十四世纪时希解派已拥有几座寺院,除了上述两座寺院外,帕丹巴桑杰早在公元1097年在定日建过一座寺院。说明希解派在西藏也曾得到一定的发展。然而,由于希解派不仅重在修行苦炼,而且僧人大都脱离社会在旷野中过着简朴的宗教生活,到了十五世纪初,希解派逐渐衰微,终于在藏族地区消失。虽然希解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宗派已经不存在,但是它的部分教义及其有些修行仪轨,被其他藏传佛教宗派所吸收,至今仍在流传。总之,希解派是印度僧人帕丹巴桑杰在西藏创立的一个较小的密宗派别,主要以师徒相承秘密传授、提倡苦修。认为如此修法可以悟出般若性空的道理,从而熄灭一切苦恼及其根源,停止生死流转。为了达到“能寂”“断除我执”,要求修炼者懂得“瞋恨心”是烦恼的根源,根除烦恼的办法就是苦修。甚至舍身。
B、奇妙的“坟墓瑜伽”法
“坟墓瑜伽”法,是希解派奉行的主要秘密修持法。修持此法时多选择荒野墓地等偏僻地带,所以称其为“坟墓瑜伽”法。正如佛教密宗从很早时代就开始提倡的那样,密宗修持者或瑜伽行者经常在墓地进行静修禅定,并度过一段不算很长的时期。这在藏传密宗的观点看来,修持者在死者的尸体被慈悲地作为施物而奉献给秃鹫的天葬场静虑禅定,则会获得特殊的成就。比如,对尸体的解剖以及尸体的腐烂将有效地影响修持者的无常真谛的思想,从而产生迅速断灭人生轮回的信念;还有助于认识并排除一切欲望,特别对名色肉欲的排除。土观·却吉尼玛指出:“觉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