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老板是怎样炼成的 >

第2章

老板是怎样炼成的-第2章

小说: 老板是怎样炼成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欲”,实际就是一种生活目标,一种人生理想。创业者的欲望与普通人欲望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欲望往往超出他们的现实,往往需要打破他们现在的立足点,打破眼前的樊笼,才能够实现。所以,创业者的欲望往往伴随着行动力和牺牲精神。这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到的。你到任何一个政府机关门口一站,都可以发现那样一种人:他们表情木然,行动萧索,心态落寞,他们惟一的心愿,就是眼前的局面能够维持。他们祈愿的就是机构改革千万不要改到自己的身上,再就是每月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他们本来是有足够的学识,有足够的能力以及资源来开创一番事业的,但是没有这样的欲望,他们觉得眼前的生活就足够好。这些人并不限于机关,任何一个有人群的地方都有这样的人,你如何能够指望他去创业?
  我们说的创业者的欲望是不安分的,是高于现实的,需要掂起脚才能够得着,有的时候需要跳起来才能够得着。上海有一个文峰国际集团,老板姓陈名浩,是一个40多岁的男人。1995年,陈浩挟着20万块钱来到上海,从一个小小的美容店做起,现在已经在上海拥有了30多家大型美容院、一家生物制药厂、一家化妆品厂和一所美容美发职业培训学校,并在全国建立了300多家连锁加盟店,据说个人资产超过亿元。陈浩有一句话:“一个人的梦想有多大,他的事业就会有多大。”所谓梦想,不过是欲望的别名。你可以想象欲望对一个人的推动作用有多大。
  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成功创业者的欲望有许多是来源于现实世界的刺激,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而且往往不是正面的鼓励型的。刺激的发出者经常让承受者感到屈辱、痛苦。这种刺激经常在被刺激者心中激起一种强烈的愤懑、愤恨与反抗情绪,从而使他们做出一些“超常规”的行动,焕发起“超常规”的能力,这大概就是孟子说的“知耻而后勇”。一些创业者在创业成功后往往会说:“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有这两下子。”
  因为想得到,而凭自己现在的身份、地位、财富得不到,所以要去创业,要靠创业改变身份,提高地位,积累财富,这便构成了许多创业者的人生“三部曲”。做家具生意的吉盛伟邦在上海有很大的名声,它的老板叫邹文龙。邹文龙来自北方冰雪之国的长春,在一向瞧不起“外地佬”、尤其是“北方佬”的上海打出了一片天地,身家要以若干个亿元计算。邹文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的创业动力来自“三大差别”。这“三大差别”不是他自己提的,是他现在的岳父给他提的。邹文龙说自己早恋,高二就开始谈恋爱,身体又不好,后来女朋友考上了大学,他却落了榜。他女朋友的父亲就对他说:你和我的女儿有三大差别。第一是城乡差别。女朋友是城市户口而邹文龙却来自贫穷的农村。第二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邹文龙的女朋友已经考上了大学,而邹却不得不接一个亲戚的班,到一个小杂货店搬油盐酱醋,出卖劳动力。第三是健康上的差别。邹文龙因为身体不好影响到大学都没考上,难以想象一个身体不好的人以后怎么靠体力活儿吃饭,你怎么能够养得活我的女儿?所以,你和我的女儿谈恋爱,坚决不成!
  要想不放弃自己的女朋友,那就只有一条路,就是想方设法去消灭与女朋友之间的“三大差别”。在这种情况下,邹文龙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行动,并且一举获得了成功。现在,女朋友早已变成了老婆,邹文龙还是喜欢对老婆说:“我都是为你做的。”实际上,邹文龙说错了,他不是什么“为你做的”,而是“为了得到你做的。”这就是欲望的作用,再辅之以出色的行动力,邹文龙终于如愿以偿,“抱得美人归”。
  无独有偶,大名鼎鼎的张树新女土的创业亦是源于一种刺激。只不过,这种刺激比邹文龙的“女朋友”来得更为刻骨铭心,因为关系到父亲的生死。张树新回忆说:“我记得1989年我父亲患癌症来北京,到1992年去世,我们几乎倾其所有,最后想做很多的事情,却总是囊中羞涩做不了。那个时候社会上已经有很多人下海,大街上有很多不同的人的生活状态,你就会觉得你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不用去讲那么多的大道理。”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张树新就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由报社记者而下海创业,成为一个创业者。创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没有钱,想有钱,要赚钱。后来张因为创办瀛海威,第一个大张旗鼓将互联网引入中国而声名雀起。现在张是联和运通投资公司的老板,已经由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发展为一个用自己的钱投资的职业投资家。
  因为欲望,而不甘心,而创业,而行动,而成功,这是大多数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走过的共同道路。丝宝集团的梁亮胜现在很有名,上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但寻究当年,梁也不过是一打工仔。只是这个打工仔有点儿与众不同。1982年,梁带着他的太太,和所在内地工厂的其他40多名青工一道被派往香港工作。当时“(梁胜亮)一家在香港只有四五平方米的住房。那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住了三家人,除去公用厨房、洗手间、走道,房间之小难以想象。他两口子住厅,另两家人各租了一间房,因为别人白天上班时要走厅,他就从厅里拉一块塑料布,留一个过道,他们夫妻两人只能挤在沙发上睡。那时,梁的梦想就是想有个楼花。”
  即使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梁还是每天晚上坚持去上学。在香港的3年时间里,梁系统学习了航运、英语、国际贸易和经济管理等课程。后来梁就依靠做国际贸易,向国内贩卖檀香木材淘到了第一桶金,再后来,就办起了丝宝集团,出品舒蕾、风影洗发水等。现在梁站在成功者的角度说:“回头来看,一起到香港的40多人现在都还在工厂里做工,因为他们满足现状,觉得现在做工比原来在国内做工好多了。”梁这话的意思就是说,是欲望促使了他的成功。因为他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他要给自己当老板,做自己的主人。而原来一起随他到香港做工的40多个工友,却没有他这样的欲望,所以他们20年前给别人做工友,20年后仍然只能给别人做工友,为别人赚钱。
  做杉杉西服的郑永刚与梁亮胜如出一辙。郑总是不满足,在部队里不满足,退伍之后仍不满足。从一个公司到一个公司,从一个工厂到一个工厂,他总是觉得自己能做更大的事,应该拥有更大的舞台。他就在这样的不满足中,将自己的事业一步一步推向前进。现在他终于使“杉杉西服”成为“中国西服第一品牌”,同时也使自己成为了一个亿万富翁。
  关于人的欲望,地产商冯仑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他说:地主的生活最愉快,企业家的生活最有成就感,奴隶主的生活最有权威。“地主地里能打多少粮食,预期很清楚,一旦预期清楚,欲望就会被自然约束,也就用不着再努力,所以,会过得很愉快。企业家不同,企业家的预期和他的努力相互作用,预期越高努力越大,努力越大预期越高,这两个作用力交替起作用,逼着企业家往前冲。”如果用“创业家”代替冯仑这段话里的“企业家”,你会发现它同样贴切,或许我们可以套用一句伟人的话:“欲望是创业的最大推动力。”
  一个真正的创业者一定是强烈的欲望者。他们想拥有财富,想出人头地,想获得社会地位,想得到别人的尊重。有人一谈起这些东西就觉得很庸俗,甚至一些成功者亦不愿提起这样的话题,特别是一涉及到钱,便变得很敏感、很禁忌,其实完全不必如此。禁“欲”的时代早已经结束,除非你一定要“自阉”,那谁也没有办法,否则,你完全可以轰轰烈烈、堂堂正正地去追求自己的所欲所愿。圣人如孔子一旦学有所成,不也周游列国,急着求个一官半职么?可见,在有些事情上,是无所谓俗与不俗的。
  忍耐——不仅是一种美德
  中华文明五千年,醇厚文字如美酒一般醉人。有一句成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还有一个词“筚路蓝缕”,都是专门用来形容创业之不易的。不易在哪里呢?首先是要忍受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折磨。肉体上的折磨还好办一些,挺一挺就过去了,就像发明KV杀毒软件的王江民。王江民40多岁到中关村创业,靠卖杀毒软件,几乎一夜间就变成了百万富翁,几年后又变成了亿万富翁,他曾被称为中关村百万富翁第一人。王江民的成功看起来很容易,不费吹灰之力。其实不然。王江民困难的时候,曾经一次被人骗走了500万元。王的成功,可以说是偶然之中蕴含着必然。王江民3岁的时候患过小儿麻痹症,落下终身残疾。他从来没有进过正规大学的校门,20多岁还在一个街道小厂当技术员,38岁之前不知道电脑为何物。王江民的成功,在于他对痛苦的忍受力,从上中学起,他就开始有意识地磨练意志,“比如说爬山,我经常去爬山,五百米高很快就爬上去了,慢慢地爬上去也就不感觉得累。再一个就是下海游泳,从不会游泳到喝海水,最后到会游泳,一直到很冷的天也要下水游泳,去锻炼自己在冰冻的海水里提高忍受力。比如,别人要游到一千米、二千米,那么我也要游到一千米、二千米,游到二三千米以后再上岸的时候都不会走路了,累得站不起来了。就这样锻炼自己,来磨练自己的意志。”他40多岁辞职来到中关村,面对欺骗,面对商业对手不择手段的打击,都能够坦然面对。所以,中关村能人虽多,倒让这样一个外来的残疾人拔了百万富翁的头筹。
  中关村还有一个人可与王江民一比,年纪却比王江民小得多,这人就是华旗资讯的老总冯军。冯军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读大学时就在北京有名的“外贸一条街”秀水街给倒货的留学生当翻译赚外快。毕业后他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有机会直接到外国赚洋钱,他却因为不愿意受管束而拒绝了。为了追求自由自在,他宁愿跑到“村里”自己打江山。冯军在中关村是从小生意做起的,有个“冯五块”的外号,因为他在推销东西的时候,老是对人说:这个东西我只赚你5块钱。有媒体曾经这样描述冯军在村里的生活,“冯军一次用三轮车载四箱键盘和机箱去电子市场,但他一次只能搬两箱,他将两箱搬到他能看到的地方,折回头再搬另外两箱。就这样,他将四箱货从一楼搬到二楼,再从二楼搬到三楼,如此往复。”这样的生活,有时会让人累得瘫在地上坐不起来,但更需要承受的,是心理上的落差。冯军在中关村创业,一要丢掉清华大学高材生的面子。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中关村和冯军干一样活儿的人,大多数是来自安徽、河南的农民,如中关村的CPU批发生意,60%以上都由来自安徽霍邱县冯井镇的农民把持着。一个清华大学的高材生,要成天与这样一些人打交道,与这样一些人厮混在一起,让这样一些人认可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撕去“伪装”,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其次,为了让人家代理自己的产品,“村里”那些摊主儿不论大小都是自己的爷,见人就得点头哈腰,赔笑脸说好话。中关村那些摊主儿的素质尽人皆知,好听的话不会多。从“冯五块”这样一个绰号,可以看出冯军当时在中关村的“江湖”地位。
  后来冯军总算发达起来了,不料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就是与郎科的优盘专利权纷争。郎科的创始人邓国顺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从一个打工仔成长为亿万富翁,邓国顺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中间亦经受了无数的折磨。“那种煎熬是一般人不能承受的,可是我们没想过放弃。即使是累得快趴下,钱快花光的时候,我们也不过是想:没钱了,再回新加坡打工,赚了钱又继续搞。”邓国顺说的是他和创业伙伴成晓华几年前一起开发优盘时的情景。现在邓国顺的朗科拥有优盘的专利,冯军的华旗却想来分一杯羹。邓国顺不答应,两家就起了纷争。冯军息事宁人想和解,天天给邓国顺打电话,但是邓国顺一听是冯军的声音就撂电话,逼得冯军不得不换着号码给他打。冯军大小也是个老板,华旗在中关村虽然比不上联想、方正鼎鼎大名,可也不是寂寂无名之辈,这样低声下气地让人不待见,还不都是为了公司的生意。这是创业者需要忍受的另一种精神折磨。
  但是冯军所受的折磨,与俞敏洪比起来,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俞敏洪是国内英语培训的头牌学校新东方的创始人。对俞敏洪的创业经历,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在《东方马车——从北大到新东方的传奇》中,有详细记录。其中令人印象尤深的是对俞敏洪一次醉酒经历的描述,看了令人不禁想落泪。
  俞敏洪那次醉酒,缘起于新东方的一位员工贴招生广告时被竞争对手用刀子捅伤。俞敏洪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上混,应该结识几个警察,但又没有这样的门道。最后通过报案时仅有一面之缘的那个警察,将刑警大队的一个政委约出来“坐一坐”。卢跃刚是这样描述的:
  他兜里揣了3000块钱,走进香港美食城。在中关村十几年,他第一次走进这么好的饭店。他在这种场面交流有问题,一是他那口江阴普通话,别别扭扭,跟北京警察对不上牙口;二是找不着话说。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的尴尬和恐惧,劝别人喝,自己先喝。不会说话,只会喝酒。因为不从容,光喝酒不吃菜,喝着喝着,俞敏洪失去了知觉,钻到桌子底下去了。老师和警察把他送到医院,抢救了两个半小时才活过来。医生说,换一般人,喝成这样,回不来了。俞敏洪喝了一瓶半的高度五粮液,差点喝死。
  他醒过来喊的第一句话是:“我不干了!”学校的人背他回家的路上,一个多小时,他一边哭,一边撕心裂肺地喊着:“我不干了!再也不干了!把学校关了!把学校关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