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新中国近代史 >

第56章

新中国近代史-第56章

小说: 新中国近代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别说“无限制潜艇战”,那是借口——德国上一次击沉邮船,死了一百多美国佬,美国都没有宣战。
  现在,终于切身体会到,书上的解释了——十月革命,呃,现在是二月革命了。二月革命的一声春雷,惊醒了亿万的劳苦大众,美帝国主义害怕共产主义在世界的蔓延。于是,就加入了欧战。意图将世界第一个工人阶级的国家——苏联,扼杀在摇篮了。
  说白了,这就像“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一样,平时谁也不会真信。
  比如说,大街上碰见一人,告诉你当选国家主席了,你会怎样?
  一,这人你不认识——骗子,肯定是骗子!要不然,就是精神病。
  二,这人你认识——开什么玩笑,要骗我,也得说点儿可信的。
  一般来说,大众的心理,多数如此。
  突然间,隔壁的邻居,王二麻子真当选国家主席了。你会怎么样?
  嫉妒、羡慕、欢欣鼓舞、蠢蠢欲动,王二麻子还不如我,我差啥呀?!
  于是,全世界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美国当时就坐不住了,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镇压,镇压,坚决镇压。
  说起来,马克思是牛人,列宁也是牛人。一个创造了两大理论体系之一,一个把理论变成现实,都是牛人。
  资本主义也好,共产主义也好,关注一件事的不同方面而已,但都过于强调片面,其实有很强的互补性。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这么好,社会主义功不可没。在外有强敌的情况下,资本主义国家不约而同的积极调和阶级矛盾,从这方面说,共产主义对资本主义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对我来说,就很不幸了。中国与俄罗斯紧挨着,思想的传播,也很迅速。虽然说,在联省内部,倒不至于成规模出现“芦柴棒”之类的包身工。“土地村有”后,农民每年收入,都增加了很多。工资待遇太差,谁也不会去的。为了避免都到外省去招工,议会还通过了《劳动法》,限定了最低工资待遇和劳动保护等,包身工之类的,被列入非法。然,非法经营者,多多少少还是有的,比如,全部雇佣外省人的黑工厂。
  而且,欧战开始后,物价上涨的很厉害。虽然粮食价格上涨的,没有日本那么夸张,却也涨了近一半。以大米为例,每斤都四分五厘了。在这种情况下,议会几次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军政府也涨了薪金。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没有多少改善。但联省的民众,总算是吃穿不愁。其它地方,就差了很多,这种差距越向北越大。所以,这些思想,也就很流行。
  作为一个统治者,我认为稳定压倒一切。就把“修《清史》”拿出来了,效果果然显著。
  当然,我也有点儿私心在里面。随着我的推动,新文化运动好像提前开始了。这是一件好事,我却害怕矫枉过正了,中国传统文化里,有许多优秀的东西,我还是希望能够保留下来的。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把传统文化中不良的一面,推脱成满清对中华文化的篡改上。减少对民族自尊心的伤害,同时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信心,也多能够保留一点儿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没有自尊心,没有自信心,是件很可悲的事情。看到有人言必西方如何如何,那么可笑的言行,却实在笑不出来。
  然而,效果其实,确实,实实在在是过于显著了。
  报纸杂志的辩论,就不说了。没有一份中文报纸,不刊登与此有关的内容。外国人很难理解这种事,惊呼“中国人都疯了!”
  后来,芮恩施询问我时,我想了一会儿,给出了一个他能够理解的解释:“中国人祭祖,就像外国人做礼拜一样。祖先对中国人来说,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上帝……”
  当时的文章很多,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孔夫子著春秋,乱臣贼子惧》——骂人不带脏字,作者记不得了,胡适?刘半农?陈独秀?反正不是鲁迅,因为该作者被其父亲打了一顿,几乎断绝父子关系——要不,我怎么印象深刻,这是当时的一大新闻^…^。
  那时候,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几乎都在为我摇旗呐喊,我方自然大占上风。这件事,归根结底,是我们站在道义的至高点上。关于主义思想的讨论,很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人们的注意力不在那里。对中国人来说,祖宗就是神灵。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前,我们常说“祖宗保佑!”
  所以,主义什么的,都闪开吧!
  总而言之,年轻一代都支持我方,《清史》列入狄夷,理所当然。但老一辈人,想的就多了。在这一时期,很多年轻人都因此挨过打,跪过祠堂。然,像这样的强制措施,是不可能有说服力的。
  于是,我的压力就很大了。无数的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富豪高官,纷至沓来。车轮战果然是战无不胜的法宝,很快我就坚持不住了。来个人就跟我拽文,像我这样的国学半文盲,怎么受得了。很多人引章据典,但孔夫子最大,华夷之辨,也不是可以随便推翻的。便有许多人开始引用国外的典籍了,拜托,我是学工科的。我意志是坚定的,也没有坚持上一个星期,就免战牌高悬,闭门谢客了。
  好在民主党内部工作做的好,没有发生内部矛盾,避免了我被两面夹击。民主党提出“父祖之事,存而不论,自有后人评说;团结一致,振兴中华,吾等奋力向前”,说白了,就是‘放下过去;展望未来’。后来,我匆匆忙忙把北方的事处理一下,就跑回安庆了。
  我是总统,说不见,谁也没有办法。可国史馆的工作人员就不行了,来个人都是身份、地位、年龄、辈份等皆在其上的,或者有着种种关系的,由不得你不见。很多人想方设法,就是想让《清史》修不成。他们给修《清史》的工作人员,施加了极大的压力,有些人不得不宣布退出。这事,我也能理解。老爹寻死寻活,声称要与你断绝父子关系,多半我也会屈服。
  当时,主持修《清史》的,是陈寅恪——他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注':陈寅恪老先生,此时此刻还在国外读书,不过二十七八岁。我在这里让他提前出场了。
  陈父本身就是清进士,更不要说先人了。陈父也很明理,没有责怪陈寅恪,却也很矛盾,自己倒没有什么,可这干系到祖宗,二百多年来的所有荣耀,全变成了耻辱,这怎么能够接受?
  看着老父亲,叹息一天天多了,人也一天天瘦了,陈寅恪也动摇了,就来找我。
  我一听也急了,别人跑了就跑了,再找就是,最多找八辈贫农,孤家寡人的人来干活。陈寅恪可不行,他是主笔,决定史书的质量。我可是要编一部信史的。
  我就问他,“是不是还想编一部信史?当初的愿望,还记得否?”
  陈寅恪眼泪都在眼圈里转,就把自己的为难之处,对我讲述了一遍。
  我一听,也是,这是孝顺,放什么时候,也是美德,可《清史》怎么办?
  我得想个办法,在地上走了几圈,办法突然有了。
  于是,我就把想好的借口讲给了,陈寅恪一听之下,就高兴起来,连连称赞这个方法好。
  接下来,陈父的问题顺利解决了。
  再后来,退出的人又红着脸回来了,还有很多人拼命想加入其中。
  一时间,修《清史》的国史馆,炙手可热。甚至有工作人员还收到了贿赂。
  ……
  究竟什么办法如此好?
  此事还要从孔夫子身上讲起。我想出的借口:“孔夫子笔削《春秋》,吾在此,可以……否则更为不堪。”
  借口一出,谁与争锋?事遂谐。
  这样的借口,不是别人想不出。而是一般人想到了,都不好意思说,就否定了。到后来,压力之大,我都退避三舍,还能想起此前否定的,就少了,多也不好意思用。现在,也顾不上许多,陈寅恪一用见效,流传甚广。
  《安徽时报》在修史风波里,却看到了商机。立刻来人与修史馆联系,出了一笔巨资,购买其连载权。每有一章问世定稿,必在《安徽时报》上独家刊登,轰动一时,销量剧增。同时,《清史》也成为受关注程度最高的史书了。
  这是新文化运动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尽管有推卸责任的嫌疑,但人们通过此事,再次树立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多年之后,陈寅恪又重写了《明史》。《明史》是有史以来,最不可信,编造谎言最厉害的一部史书。满清编造它,就是为了打击汉人的民族自尊心,以利统治。陈寅恪很希望,能够重新写一本。然,满清的文字狱实在可怕,销毁了无数的资料。陈寅恪就从汉文以外搜罗史料以治史,对一些资料穷本溯源,核订确切,精密考证,终于完成了这个不可能任务。
  第59章
  在中国人的心中,什么事最缺德?
  “踢寡妇门,刨绝户坟”——缺德带冒烟!
  我在北平其间,就干了一把“刨绝户坟”的事。
  1918年11月25日,我开始称病,谢绝访客。
  同日,国防军在遵化市西北的山区,展开了一场军事演习,评估国防军新编部队的战斗力,以及在丘陵地区的作战能力。
  同日,国防军某部,封锁了东陵,配合考古学家胡国华等打开了慈禧陵墓。
  慈禧祸国殃民,慈禧陪葬品价值白银亿两,二者合一,活该慈禧倒霉!
  假如二者只有其一的话,我也不会去动人坟墓。毕竟中国人信奉“死者为大”,对死人比较宽容。现在,哼哼!
  整个过程持续了七天,很遗憾,我不能亲自出马。我只是在结束的时候,去看了看。
  开棺的时候,吓了我一跳。
  霞光异彩,光辉夺目,慈禧老佛爷面貌如生,手指长白毛寸余……
  我赶紧退了一步,告诉自己,本文是架空,不会出现僵尸。
  过了几分钟,我回过神来。开始由胡国华动手,将其中宝物一一取出。
  仔细一点,我发现,这回亏了!
  慈禧陪葬品珍贵异常,价值白银亿两,包括:白玉雕成,“烟云流动”的九玲珑宝塔;4个翡翠西瓜,两个白皮黄籽粉瓤,两个绿皮白籽黄瓤;一棵翡翠白菜;头戴镶嵌珍珠宝石的凤冠,冠上一颗珍珠重4两,大如鸡蛋;口内含夜明珠一粒(拿远点儿,这东西可能有辐射);身上盖的是一条织金陀罗尼经被,明黄缎捻金织成,织有陀罗尼经文2。5万字。经被上还缀有820粒珍珠……
  然,以上皆为国宝。
  什么是国宝?
  就是摆在那里,不能用也不能花的装饰品。我还不能卖,要是想出售的话,国人就能把我的脊梁骨戳出窟窿来。
  好在慈禧够贪婪,零零星星的东西,也能卖上几百万了(估价低了,卖了1073万),也不算折本。算了,就当给筹建中的紫禁城博物馆义务劳动了。
  我命人把慈禧用汽油烧成骨灰,往坛子里一装,直接摆在宝床上。其它东西清点核对好,装箱运回了北京,送到了博物馆。然后,把慈禧陵墓恢复原状。
  不知道再次打开慈禧陵墓,是什么时候了。想到后人看见慈禧是用一个坛子做棺椁的表情,我不由笑出了声。这事纯属本大总统个人的恶搞,上不了台面的,自然要严加保密。
  我出了口恶气,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干起工作来,也有劲了。
  在我装病的几天里,统计局八处破获了一起“满清余孽意图复辟”的案件,稍后,满清废帝也就离开了皇宫。离宫前,紫禁城博物馆接收了一大批珍贵文物,还有许多文物下落不明,也正在追查中。此外,博物馆和教育司也同时接管了皇宫,及一堆TJ,负责保养和维护。
  我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是个大汉民族主义者,对满人也没有什么赶尽杀绝的意思。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就像我在20日发布的公告一样——“清帝是满人帝王,满族是中华民族”。公告的内容,与我此前与载沣所说的,差不多。从种种方面指出,清帝从来没有把汉族当成自己的子民,所以,他不是中国的皇帝——“奴隶与奴隶主从来不是一个国家”,只是满人的皇帝;而满族则又不一样,几百年来,那满族说汉语,写汉字,学习汉族文化,与汉族通婚……“满族与汉族已密不可分”。
  所以,我这一时期的政策,是严厉打击满族上层,平等对待满族普通人,完成同化瓦解的最后工作。所有的优惠政策,在满人那里一体实施,免税、义务教育、土地村有……都是一样。书同文,语同音,又没什么区别对待,几十年后,自然也就消失了。
  老实说,老百姓注重的,是生活,只要能够活下去,而且越来越好,谁在乎统治者是谁。国家的概念,在中国也不过出现几十载,初步进入人心而已。然,这不可避免的引起,某些恐慌。我一面通过政策引导,一面借助各方面力量广为宣传,倒也没有出什么乱子。其时,满人气数已尽。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满人,毕竟也是满人中的少数。连清帝退位,也多半认为应该,没有多大抵触。何况就是这么一说,哪有眼见的政策实惠。满族人最多的反应,只是不穿满族的衣服罢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威逼利诱,或者说葫萝卜和大帮,是非常古老的手段。然,它能够沿用至今,就充分反映了它的有效。
  于是,我决定在来年,就是1919年的1月,举行阅兵仪式。震撼人心,使国防军的军威,更深刻长久的铭记在人们心中。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整编,剔出老弱,大部分各被整编部队的士兵,均通过了新兵训练。这主要是物质待遇的结果,国防军的待遇,始终如一,高于政府,低于教师。但是,与国内任何部队相比,都超出很多。当时的人,很能吃苦,吃的好,穿的好,还教读书识字(士兵们恨死这个了,却无法否认这是好事),挣钱足以养活全家老小,自然会咬牙挺住,以避免被淘汰。
  军官又是一回事,许多被整编的军官,根本不具备基本素质。只能从士官学校读起,对大字认识不足一箩筐的某些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之任务。而国防军的训练艰苦,军纪严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