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新中国近代史 >

第150章

新中国近代史-第150章

小说: 新中国近代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夫不负有心人,盟军的苦心经营没有白费。果然一出手,就震动世界,希特勒连下数道命令,也止不主德军的败退。隆美尔的穿叉反击,也不能挽救德军战线的动摇,只将盟军的攻势迟滞而已。盟军迅速解放了希腊、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的大部分领土。希特勒被迫从各地收刮军队,乃至于从苏联战场连续抽调了近百万部队,才改变德军防线和欧洲局势。
  中德运输线的切断,并没有影响到苏联战场的德军物资补给,从中国发往苏联的物资,足以供给德军的作战需要。除了少数武器弹药外,中德的很多武器弹药,都可以通用的。
  尽管盟军最初的形势一片大好,随着德军在苏联作战的精锐部队大批调回,德军的装备不落下风,逐渐在数量上也占据了优势。战场的形势发生了微妙的转变。是进,是退,这是一个问题。
  从战斗力讲,德军是百战百胜的雄师,远在盟军之上;从作战区域看,德军与本土近在咫尺,属于内线作战,而盟军的主要物资来源于美国,远隔千山万水都足以形容;从形势看,盟军背靠大海,侧后是心怀叵测的土耳其,又处于德军的三面包围之中;希特勒很谨慎,没有从法国和意大利等地大量调兵,而选择了从苏联……综合考虑,盟军既不能撕开豁口,进攻德国本土,那就必然陷入持久战,但以盟军的处境久战是不利的。
  从法国和从苏联调兵,距离相当。希特勒宁愿从苏联调兵,是害怕盟军声东击西,也有苏联大局已定,希望中国承担更大责任的意思在内。这些算计无须多言,但希特勒出人意料的反映,却是盟军预计的最坏一种结果。因为这意味着,德军随时可以获得大量的机动兵力。对苏战争到如今的地步,中国也没有可能抽身了。必要的时候,单独也得把苏联干翻。
  盟军在此情况下,毅然选择撤退,在军事上是明智之举。盟军还占据优势,进退自如,以轻微地损失,带给德国沉重打击,是一次不小的胜利。依托盟军的海上优势,在阿拉伯半岛,或者北非作战,都会占据更多的主动。然,撤退不是那么容易的,盟军占的便宜,都在撤退了又吐了出来。
  何况,这个决定在政治上是个大失败。如果不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主动承担了撤退的责任,英国又缺乏合适的人选,只怕丘吉尔政府就此垮台了。
  这一战,双方都宣布自己获得了胜利。国际军事评论家则一致认为,双方打成平手,盟军占据主动。
  盟军的缺陷是花费巨大,取得的战果,却不得不放弃。而德国在整个战役中,都处于被动。显而易见,盟军还不足以登陆欧洲。但在今后的作战中,德国已不能不考虑盟军的登陆威胁了,必须分兵把守。这也会削弱德军的战力,盟军在战略上取得了主动。
  不过,这些都不能弥补苏联战败,对盟国民心和士气的负面影响。德军结束对苏战争后,至少可以从苏联撤回二百万大军,德军是越打越弱,但那是需要长久的时间,无以数计的鲜血和牺牲。想到这个,美英等盟国民众的心里象压了块石头,沉甸甸的。
  不管怎么想,在德军的实力削弱至一定程度之前,盟军再次登陆欧洲,是不现实的。美国自然而然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太平洋上。44年,日本人的日子可就没有43年好过了。
  PS:(^-^)如果书架有空,给个收藏吧(^-^)
  第149章
  第149章
  “……为了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使世界向着民主和文明的方向前进,中国应该作出自己的贡献。”我大手一挥,来了个总结。
  蒋百里围着我转了两圈,上上下下前后左右打量了十分钟,我是浑身的不自在,眼睛一瞪,怒斥道:“有话直说,不要装模作样!”
  多少年的老朋友,蒋百里根本没理我,又看了一遍,见我十分的不耐,才开口问:“崇文,你没发烧吧?”说着还伸出手来,想摸我的额头。
  我一巴掌打掉他的‘咸猪手’,“去!我正常的很……”
  蒋百里随手把椅子拉过来,坐在我的对面,伸了伸腰,“没发烧,你怎么会觉得,这样的话我都会相信?”
  我大为不满,我说的这么诚恳,这么大义凛然,蒋百里竟然不信,我就这么没信誉,“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问题吗?”
  “没有!”
  “当真没有?”
  我把眼睛又瞪大一圈,“当真没有!”
  “果然没有?”
  一拍桌子,我大喝一声,“果然没有!”
  ……(省略一万字,不知算今明两天的更新,行不行?作者捧着猪头陷入YY之中)
  蒋百里对我口口声声的保证,竟呲之以鼻,真不是个东西,谁不知道,我董正朝的牙齿当金使,算了,我也不与他计较,废我半天嘴皮子,口都干了,我端起茶杯,开始喝起来。
  蒋百里却没有尽兴,继续喋喋不休,“……吞并西伯利亚四省,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43年,又把上千万俄罗斯人赶出家园,人称‘西伯利亚侩子手’……这连两年的时间都还未满,你就立马摇身一变,成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的积极推动者,你想想看,有多少人会相信你的话?没人!”
  我摇摇头,打岔说:“错了不是,‘西伯利亚侩子手’是说汪道铭,不是我……”
  蒋百里“哼”了一声,警告我,“别打岔,老实交代,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打了个哈哈,觉得心情舒畅,好久没有跟人耍嘴皮子了,对手难得呀!
  蒋百里看我惺惺作态,也端起茶杯,喝起水来,半个世纪的朋友,我的一点“小优点”还是十分清楚的,高兴起来总要玩上一会儿,这时候不用问,也不能问,待一会儿自己就说了。
  摇摇头,我心说,老朋友也有不好的地方。打开最新出版的世界地图,用手一指。
  “百里,你看中国的情况”,中国占据了东西从堪察加半岛至乌拉尔山脉,南北从北冰洋到喜马拉雅山脉的广阔领土,国土面积超过二千八百万平方公里,“中国在陆地上已经没有什么不足,也没有继续扩张的余地了。乌拉尔山以西,是德国的势力范围。南方的伊朗、阿富汗、锡金、不丹、尼泊尔、印度、缅甸、泰国、印支,除了是世界友好联盟成员国,就是日本的势力范围。”
  我停顿了一下,以加深蒋百里的印象,“有人说,二十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我偷偷瞥了蒋一眼,很好,“那中国的海洋状况如何呢?”我的手指一比,划了个半圈,“中国的海岸线非常长,从北冰洋直到海南省,怎么也有个三五万公里的。但是,中国的处境非常不妙。
  北冰洋和白令海就不说了,那里没多少通航价值。从库页岛以下,一直到海南,把泰国都算上的话,你看看,中国的整个海岸线,都处于日本的包围之中。这,可不是一件好事情……”
  我意味深长地看着蒋百里。
  蒋百里翻身拜倒,大呼,“主公英明神武,千秋万载,一统地球!”——这一段系我的想象。
  实际上,蒋百里脖子一拧,呲笑道:“所以,你就趁火打劫,想以民族解放为借口,从日本人那里虎口夺食!难道日本人会任由你摆布……”
  我打断蒋百里的话,“啧啧”有声,以示BS,“百里呀,你就是个参谋的命,一点儿也不知道‘讲政治’,这事不用多说,我若跟王博文、宋教仁他们稍微那么一提,大家都会立即认识到,亚洲的民族解放事业,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人老精鬼老灵,别说蒋百里年青的时候就不傻,这话自然没什么说服力。我就又起了个话头。
  “百里呀,你觉得日本会一直与中国和平友好下去吗?”
  如此简单的逻辑陷阱当然骗不过蒋百里,“十年,还是一百年?”
  “你说呢?”
  “十年之内,多半不会有太大变化,但百年的话,中日之间开战的可能性很高。不过”,蒋百里停了停,“中国还有原子弹在手,应该……几十年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
  “几十年后……”我“嘿嘿”一笑,“中途岛一战,日本海军惨败,米内丢掉了海相的位置,山本、米内一系受牵连,已经掌握不了海军了,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越来越大。田中这个白痴说什么,‘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东南亚’。这‘亚洲’只怕要换成中国,才是田中的本意……日本人的心态,你也清楚,绝对不肯居于人下……至于原子弹,又不是多么高深的东西,苏联、美国都能研究出来,日本的成功也是迟早的事。如今日本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原料而已。
  ……
  拥有东南亚和南亚的殖民地后,日本工业发展的很快。日中间的差距正在缩小。与其期望中日友好,不如先下手削弱日本。”
  我还说了很多,蒋百里并没有被我说服,而提出了几个问题:日本会否束手待毙,如果中日发生战争,就得不偿失了——答曰“时机千载难逢,日本人没有选择余地”;此事必会引发日本人对中国的仇恨,破坏中日友好——答曰“国与国间唯有利益”……
  蒋百里不反对支持我的主张,但在离开的时候,他问了我一句话,我当时没有能够回答。
  “崇文,我知道你讨厌日本,我也一样不喜欢日本。但是,这不是你个人的事。针对日本,你是处于公心,还是出于私心?”
  木然半晌,我才醒悟过来,想不到啊想不到,想不到一辈子的老朋友竟然这么看我,我难道是个私心自用,不顾大局的人,我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拍案而起,大吼一声:“当然!”
  那声音恍若雷霆炸响,余音杳杳,颇有绕梁三日而不绝之姿。然,蒋百里早就去远了。
  话说的响亮,但我心里却不踏实,每每空闲的时候,蒋的话就在我耳畔响起,让我不得安宁。
  晚上,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也睡不着。妻轻声问我,“怎么了?”
  我感到一阵安慰,到底是老夫老妻了,情份不同,但这事比较复杂,一时说不清楚,再说,我也不与妻讨论这些,随口回道:“没事!”
  “没事你折腾什么,你不睡,还不让别人睡了?!”
  气愤!!!
  我一跃而起,拿起被子,就去了书房。出门时,我偷看了一眼妻,更气愤,居然没理我,自己睡了,哎,人老了就不值钱了,想当初……
  在书房里躺了半天,我还是睡不着。一狠心,今天我还不睡了呢!
  坐早书桌前,把台灯调暗,我开始整理日本的信息。
  日本在43年打的不错。美国航空母舰从夏天起陆续成军,也不能马上就形成战斗力,日本修吧修吧,也还有五艘航空母舰,加上十余艘战列舰,并不落下风。在43年底,日本的新航空母舰也就陆续下水了。反正,日本在海上的优势被削弱了,却也不吃亏就是。
  而且,日本占领了阿留申岛和中途岛,就控制了美国至澳大利亚、东南亚的航线,也是有利之处。故而,这一年里,日军仍处于攻势,44年初还占领了印度。
  日本军队的作战能力很不错,士兵非常勇敢,很少投降,即便一支部队死伤大半,也不会崩溃。英国人拼起命来,也有俩下子。可惜英国不光与日本打,还与德国开战,在印度的军队数量是要比日军多,但那多半是英印军队,以印度人为主,训练严重不足。在日本投入二百多万日军主力后,英国人能坚持到44年初,已经出人意料了。
  44年,日本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美国对欧洲局势感到失望,就把注意力投入到太平洋战场的争夺上来。围绕着珍珠港、中途岛、西印度群岛和澳大利亚,美日海军爆发了连场大战。这回日本海军可就吃亏了,在航空母舰上,日本的损失倒与美国相当,却搭上了半数的战列舰(六艘)。更为严重的是,日本的海军培训体系很成问题,美国也好,中国也罢,都是拿最优秀的去作教官,而日本却拿最优秀的上军舰。
  几次下来,日本的人员补充就成了问题,出现了断层。日本这时候认识到航空母舰的利害,却已经晚了,人员跟不上,光有军舰,又有什么用。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人。日本海军一度被迫后退了上千公里,中途岛还能够控制在日本人手里,那纯粹是日本陆军不要命,拿命顶下来的。
  不过,美国是两面作战,德军在44年对中东和北非发动了反攻,大大的牵扯了美国的兵力。日本的摊子铺的大,却还没有伤及根本,日军开战以来就是在印度和太平洋海战,还有进行中的澳大利亚战,损失较大。但满打满算日本也就死伤两百多万。注意,其中有痊愈归队的。日本全民动员,征召了所有适龄男子,勉强还承受的起。
  中国在苏联战争结束后,又恢复了中立的姿态,与战争关系最直接的就是犹太远征军。其余对战争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对美国卖商船,对德国、日本卖石油、钢铁和军火。
  日本人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占领了东南亚和南亚,又大肆收刮,物力和财力也很充裕。在人员尚不匮乏的条件下,日本迅速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建立了新的培训体系。最初粗制滥造的培训体系,令日本人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质量的不足可以用数量弥补,且质量也是在逐步完善中。45年春夏之交,山本五十六指挥日本新联合舰队,打了一个翻身仗。在太平洋上,日本重新与美国恢复了均势。
  趁此有利时机,日军还兴兵百万,挥师猛攻澳大利亚,攻占了北澳大片领土,澳大利亚的美澳联军陷入了苦战。日军来势汹汹,杜鲁门勃然大怒。
  于是乎,日本人便对美国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了鉴定。
  在八月初,美军先后在澳大利亚和中途岛各引爆了一颗原子弹(炸澳大利亚的投在了达尔文市,日军司令部设在此处,全灭)。惊慌失措的日军一溃千里,被美军俘虏无数。代理司令冈村宁次被迫大开杀戒,屠杀了“一小撮动摇军心的叛乱份子”(汗!据说这“一小撮”,有上万之众),才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