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西凉铁骑 >

第60章

西凉铁骑-第60章

小说: 西凉铁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德嘛,贾荣想了一个安慰自己的理由。
王古得知贾荣从其他三家得到粮米两千石,悄悄又送往太守府一千石粮米,王古的算盘打得可是响亮,他怕贾荣因此而向王家的后辈发难。
困扰贾荣的粮食问题终于解决了,贾荣发给各县县令的命令是依旧如之前节俭使用粮米,糜竺运粮之事还没有确定下来,不能高兴的太早;而今北地郡的情况就是百废待兴,贾荣有点不解为什么贾诩不跟着自己留在北地郡,由贾诩这个政治谋略老手帮助自己,甩手掌柜都可以做。
四大世家的后辈,贾荣给他们安排了无足轻重的职位,贾荣的理由是“年轻人需要多多锻炼!”,对此,四大世家也表示默许,这些世家子弟用后世的话说都是上过学的,而北地郡缺乏人才,早晚他们会得到重用。
前去附近郡县的求粮的士兵仅仅带回了郡中无存粮的消息,甚至安定郡的太守王方带话给贾荣说就是有粮也不借,北地郡王家正是不折不扣的世家,据说与北地郡的王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还与河内太守王匡有关系,河内太守王匡可是十八路诸侯讨董时的一路诸侯,王家在北地郡一带的势力可谓是盘根错节。
王方的这句话可把贾荣气坏了,说到底贾荣还是一个武将,哪经得起王方如此语言上的挑拨,气的他当即就要带兵扫了北地郡王家,被张立极力的制止了,不过王方这个名字却被贾荣记在了心中。
其余郡县的回复都还比较委婉,不过结果却是一样的,一粒粮食也没借到。
半月时间眨眼而过,这时糜竺才带着车队姗姗而来,听到侍卫禀告的消息,贾荣急忙从椅子上起身,一个不稳,险些跌倒在地,连日来的大米煮野菜,让贾荣也有些吃不消,挡开侍卫搀扶的手臂,贾荣一路小跑到北地郡城墙。
看着城外浩浩荡荡的车队,贾荣长舒了一口气,心中的那块大石头终于噗通落地。
贾荣给糜竺来了一个熊抱,大笑道:“子仲兄若是迟些再来,恐怕小弟已经到阎王爷那报道了。”
“阎王爷?是什么?”糜竺疑问道。
贾荣意识到自己又说错话了,这年代哪有阎王爷这一说,打个哈哈说道:“没有什么,子仲兄来了就好。”
糜竺看着贾荣枯黄的脸色说道:“志远的脸色怎么这么蜡黄,难道是生病了?”
看着糜竺脸上红润光泽,贾荣暗骂“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北地郡这连着一个月的吃野菜粥、粗粮饼度日,脸色能会好吗?”
听着贾荣语气中包含的怒意,糜竺说道:“志远贤弟是不知这一路的艰辛,现在路上盗贼横行,你看看城外的两百名家丁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贾荣仔细一看,着实吓了一大跳,方才要看只觉得只能用浩浩荡荡来形容糜竺的车队,而今靠近了却能用蔚为壮观来描述。
糜竺解释道:“此番为志远贤弟带来粮食万石,相信能解决北地郡的粮食问题,眼前的只是此次粮食的一部分,后面还有。”
古代一车约能拉粮食两千斤到两千五百斤,一石一百二十市斤,万石就是一百二十万市斤,需要粮车五百余辆,想象一下五百余辆两车在路上行驶是什么情况。
城外约有一百辆马车,也就是两千石粮食,每辆车有两名家丁相随,五百辆马车也就有一千名家丁,看来这些世家的私兵果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这也坚定了贾荣要与北地郡的世家缓和的想法。
“子仲兄这是要搬家啊?”贾荣打趣道。
吩咐张立将糜竺带来的家丁、马夫什么的安排妥当,带着糜竺向太守府走去。
与此同时,粮食火速发往各郡县,各县的士兵百姓包括县令终于能吃上一顿好的了。
为了让糜竺尝尝自己最近是怎么度过的,贾荣吩咐厨房做了一桌子的野菜,有炒野菜、凉拌野菜、野菜汤,反正主食就是一样,野菜,连喝的都是野菜粥。
看着糜竺吃的呲牙咧嘴的模样,贾荣内心一爽,不过看着贾荣一副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糜竺只能强忍着。
吃过饭之后,两人坐在太守府闲聊了起来,不过张立却是忙坏了,组织粮草运往各县,向灾民的家中分发粮米,一件件的事都是张立亲力亲为。
“不知威儿在军中怎么样?”糜竺最担心的还是他家的独苗。
贾荣笑道:“子仲兄尽管放心,糜威在军中好着呢,只是子仲兄粮草来的太迟,糜威也是吃了好多天的野菜粥。”
糜竺说道:“没事就好,年轻人吃点苦头对他有好处。”
糜竺眼中流露的那一丝不舍之意怎能逃脱贾荣的法眼,将话题转向糜家,说道:“子仲兄真是家大业大啊,一次运送万石粮食,上千名家丁相随。”
糜竺苦笑一身说道:“志远就不要调笑为兄了,这些全是从各地临时购买粮米,他们的商家负责运送,千名家丁就算多了?志远这个太守当的可是有些不称职啊。”
贾荣身体微微前倾,问道:“子仲兄此言何意?”
糜竺捋了捋颔下的胡须,缓缓说道:“北地郡的世家之中私兵肯定不止一千人吧?”
这个问题贾荣还真没有研究过,也没有人和自己提起过,若真如糜竺所说,那么北地郡四大世家的力量可是能左右北地郡局面的,容不得忽视,世家的这股力量若是能为自己所用,必将是一大助力。
只有吃了数日的野菜粥,才知道粮米吃起来是多么的香甜可口,这几日以来,各县的县令也是饿的头晕眼花了,不过身为一郡之守的贾荣也是吃野菜度日,这些县令也是寒士出身,就是饿死也毫无怨言。
喜欢本书的读者记得收藏一下下,另外书评区太荒凉了,兄弟姐妹们帮忙活跃活跃!
第九十七章 :第一桶金
更新时间:20121216
即使节约的情况下,北地郡的士兵加上难民每天也需要消耗粮米两万斤,万石粮米也仅仅只够坚持两个月,加上之前黑来的八千石,满打满算还够三个月的。
贾荣看向身边的糜竺说道:“子仲兄原来辛苦,早些歇息吧,小弟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处理,子仲兄有什么需求尽管提。”
带领士兵在城内巡逻一圈,看着百姓枯瘦的脸庞上的笑容,贾荣满意了回到了住处,连日来的奔波,如今终于能放松一下了,本想着小憩一会儿的,没想到这一觉直接睡到了第二日日上三竿。
简单的吃完早餐,在城内转了一圈,回到了太守府,现在贾荣在北地郡的民心支持率那是杠杠的,走到哪都能听到百姓的热情欢呼。
“子仲兄若上战场也定是一员虎将。”贾荣对着在庭院中刚刚习武完毕的糜竺说道。
糜竺的身手的确是不赖,脚步稳健,双臂用力一抖,朵朵枪花激荡开来,从其招式中不难看出这套枪法的不俗之处,一环扣一环,也算是上层枪法,再加上糜竺经年日久的训练,一套枪法耍的炉火纯青。
听了贾荣的夸奖,糜竺的也有些小得意,笑道:“登不得大雅之堂,让志远笑话了。”
闲扯几句之后,贾荣将话题拉向了北地郡的粮食问题,“子仲兄此次运来万石粮食,只能解决北地郡两月的粮食,子仲兄何时能再运粮草前来?”
糜竺脸上闪现出为难之色,“志远是不知如今的道路艰辛,大汉境内宵小肆虐,我此次带了一千名私兵仍旧震慑不住那些亡命之徒。”
贾荣眉头一皱,心生一法,笑道:“子仲兄,这有何难,我可以派城中的军士一路跟随,谅那些宵小之辈不敢再次作乱。”
糜竺大喜,“此言可是当真?”
贾荣肯定的点点头,旋即说道:“不过派北地郡的军士跟随也是有条件的。”
“这些军士的日常开销、食宿由子仲兄负责,而且还要另外给予太守府一笔雇佣费用。”贾荣接着说道。
糜竺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这一次的一千家兵相随,一路上的话费可是不少,而且家兵怎能与北地郡的虎狼之士相提并论。
一番交谈之后,双方拍定了价格,自是皆大欢喜,贾荣轻易的解决了一千兵士的吃饭问题,糜竺允诺会再运来粮米万石。
一匹好战马在中原价值千金,而一石粮米价值一贯钱,糜竺这一次是赚大发了,贾荣也没有点明,谁让自己目前缺少粮米,而附近的郡县又借不到,再有万石粮米,肯定能度过眼前的难关,以后用糜竺的地方还很多。
人逢喜事精神爽,贾荣笑嘻嘻的在糜竺耳边说了一会,糜竺兴奋的跟在贾荣的背后向匠作坊走去。
看着远去的二人,张立一阵摇头,贾荣哪有一点太守的模样,除非打仗的时候有些气势,平时净做一些不着五六的事情,有时流氓有时无赖,偏偏还有的时候他做的事情让自己也无从反驳。
贾荣带着糜竺经过重重的关卡,得以进到了匠作坊内,糜竺感叹道:“这北地郡匠作坊的防守也太严密了吧。”贾荣讪讪一笑没有回答。
看着一个巨大的水池边一排排的火炉,上百的铁匠一起奋力打铁,糜竺也惊呆了,为了一个匠作坊,值得花这么大的手笔,对此糜竺十分不解。
刘铁匠听说贾荣前来的消息,急忙赶来,前些日子北地郡虽然粮食紧急,可是匠作坊的伙食仍旧没变,令这些铁匠十分的感动,打起铁来也是更加卖力。
贾荣看着满头汗渍的刘铁匠说道:“去把前些日子我让你们锻造的东西拿到房间里来。”
匠作坊,贾荣的专用房间内,糜竺围着那件物品反复研究了将近半个时辰,才返回到座位上,糜竺涉及的经商领域很广,仔细观察之后就发现了眼前物品的不凡之处。
“大人的匠作坊真是人才辈出,一个小小的犁具能被改造的如此完美,真可称的上大汉第一匠作坊。”糜竺惊叹道。
糜竺私下里和贾荣称兄道弟,明面上还是称呼贾荣大人,奸猾成精的糜竺可不想被贾荣抓住什么小辫子。
贾荣将示意刘铁匠下去,而后和糜竺商谈起来,贾荣可不想在自己的属下面前和一个商人讨价还价,那样会影响他英明高大的形象。
仅仅商议了一会,糜竺就一跳而起,拍着桌子嚷嚷道:“不行不行,这个价格不能接受。”
贾荣笑眯眯的看着糜竺,一副吃定他的样子。
只不过盏茶功夫,糜竺垂下了头颅,说道:“好吧,就以志远所说。”
贾荣的条件很简单,让糜竺在城内建造一个粮米行,价格由太守府来定,同时糜竺再拿出五千斤镔铁,经过糜竺的一番讨价还价砍成了一千斤镔铁。
贾荣清楚的记得三国演义开头部分,刘关张桃园结义,商人苏双、张世平资助刘备镔铁千斤,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丈八蛇矛、刘备的双股剑都是由镔铁打造,料想着镔铁也不会是什么稀有物品,就试着要五千斤玩玩。
没想到糜竺的反应很大,大汉的兵器能用镔铁打造的,都是上好的兵器,玄铁打造的,前面就要加上一个“宝”字,用天外陨铁打造的,那就是绝世兵器,贾荣手中的青釭剑就是用天外陨铁打造而成,削铁如泥,吹毛断发。
镔铁也就是精铁,虽然远远比不上唐朝以后的镔铁,却是大汉的兵器制作的上上之品,毕竟玄铁难求,天外陨铁更是极其稀有。
糜竺对于在城中建造粮米行并由官府定价一事也比较抵触,向糜竺这样的经商世家在各地都有自己的粮米行,但是价格却是由他们自己来定的,灾乱之年几个商家联合起来囤积粮食提高粮价是很正常的,也就是所谓的发国难财,贾荣的这项举措无疑是触犯了商人的利益。
其次,北地郡地处边郡,战事时有发生,在这投资也是不明智的。
耐不住贾荣的诱惑,糜竺最终还是答应了。
贾荣的“原创”也被这些东西给买了,若是北地郡的财力充足,肯定不会这样贱卖的,穿越的第一桶金得到了。
古人的智慧却是不能忽略的,在没有商标注册的时代,仅仅仿造一事就够贾荣头大了,卖给糜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糜竺带着犁具的图纸还有样品于第二日匆匆的离开了北地郡。
匠作坊的运作十分顺利,这些铁匠的打造技艺或许不是大汉最好的,但谁也不是一出生就是神匠,贾荣的一系列的奖励制度让这些铁匠每天死心塌地的在匠作坊努力打造兵器,这些铁匠学习打铁本身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如今在养家糊口的基础上还能因此而升官,岂能不用心尽力。
贾荣经常有事没事来匠作坊转转,与这些铁匠唠些家常,时间一久,这些铁匠面对贾荣也没有了之前的拘谨,贾荣经常让一些打铁技艺好的铁匠讲述自己的打铁经验,与其他人分享。
古人讲究技艺不外传,开始还是有些抵触的,但奈何贾荣的奖励制度里面有这么一条:“擅长打造兵器且愿意讲述自己打铁经验者记一功,奖励一贯钱!前提是不与他人重复,且被多数人认为有用。”看着别的铁匠领取一贯钱,其余的焉能不眼红,于是种好的习惯便一直保持了下来。
今日,贾荣像往常一样来到匠作坊,看着光着膀子轮着铁锤不断敲打的铁匠,贾荣赞许的点点头,只要匠作坊造此运作下去,日后这些铁匠中出来一些高级甚至大师级铁匠也不会是什么难事。
刘铁匠一路尾随贾荣来到专属于贾荣的小屋,刘铁坚也没有匠作坊刚刚开始时的繁忙了,平时跟着这些铁匠在一起打打铁交流交流经验,匠作坊内四处溜达溜达,整天是笑容满面的。
贾荣示意刘铁匠坐到下首的位置上,十分沉重的将手中的一张宣纸递到刘铁匠的手中。
上一次贾荣的那一份宣纸上的图案,刘铁匠研究了才弄明白,不禁为贾荣的巧妙设计而叹服,从那以后看向贾荣的目光中也是饱含钦佩。
刘铁匠小心翼翼的打开宣纸,贾荣的绘画功夫还是很不错的,一个上部粗圆下部扁平的环很有立体感的物品呈现在纸上,仔细看了大约盏茶的功夫,还是如同上次的眉头紧皱。
刘铁匠毕竟只是一名铁匠,若是军中有识之士,一眼就能看出此物的不凡之处,想要增加军队的实力,需要的不仅仅是刻苦的训练,还要有锋利的兵器强悍的辅助品,一支拿着粗木棒子的百万大军能打得过披坚执锐的十万大军吗。
纸上所绘的正是马镫,不要小看这样一个小小的马镫,如果说古代的骑兵是坦克的话,那么马鞍就可以称之为坦克上的大炮,有了它,骑兵将成为步兵永远不能超越的噩梦。
断崖是新手,更新慢,还的读者记得收藏一下!
第九十八章 :马镫
更新时间:201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