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西凉铁骑 >

第158章

西凉铁骑-第158章

小说: 西凉铁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耿鄙死亡的消息迅速传遍整个凉州。
正在进攻金城的程球闻听消息之后,星夜带军向着武威的方向赶去,士兵全部轻装撤退,粮草辎重全部被丢弃。
耿鄙的死,直接缓和了金城和汉阳的局势,收拢耿鄙残部之后,韩遂趁机占领阿阳成纪平襄三县,失去的城池亦被趁势收回,获得粮草兵器不计其数,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且说程球带领士兵赶往武威,耿鄙死亡的消息全军都已知晓,不少军中的将领已经将目光瞅准了程球。
程球自然也察觉到了众人的态度,让程银带领士兵日夜守护在身边,即使是睡觉也要严密守护。
三日之后,程球在军中被人杀死,率领的队伍宣告解散,金城派出张绣、乌兰、糜威等一干将领一路高歌猛进,俘虏敌军万人。
初始数十万大军声势浩大,没想到仅仅几月之后就变成了这种结果。
此时,贾荣仍旧活着的消息早已传遍大汉,窥视金城的势力收敛起了小心思。
此时,金城的张立和汉阳的韩遂之强大毋庸置疑,特别是金城,有着强大财力的支持,扩张起来极为容易,不过韩遂攻占了阿阳成纪平襄三县,金城方面却没有逃回,仍旧重兵把守勇士。
董卓带军返回陇西之后,依仗着其在陇西的威望,趁机招兵买马,在李儒帮助下,整个陇西逐渐落入到他的掌控中,明面上的陇西太守也成了董卓的傀儡。
整个凉州在耿鄙的败亡之后,各个势力渐露头角。
日月如梭,眨眼之间到了中平四年。
二月,荥阳农民起义军攻下中牟,杀死县令主薄,不过很快就被汉军消灭。
“张举张纯联合乌桓丘力居造反,杀死护乌桓校尉,叛军攻占渔阳郡,张举更是举号称帝。”消息传出,震惊天下,贾荣亦是通过仙恋阁,迅速得到了相关信息。
以往张角虽然叛乱,却是打着天公将军的旗号,不敢公然称帝,四百年的大汉皇朝,即使垂垂老矣,在百姓的心中仍旧是无上的存在,黄巾在一定程度上让汉朝的威严受损,却没有这一句称帝来的刺激,无异于当着天下人的面打了汉帝一个响亮的耳光。
汉帝可以容忍造反,绝不会允许有人称帝。
乌桓造反占领渔阳郡后,不断劫掠周边郡县,张举张纯趁势而起,连克郡县,叛军所到之处如同蝗虫过境,初始,张举张纯对此严加约束,引得不少将士的反对,最终,二人选择了妥协,任由士兵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
如此几月之后,张举的反军已经达到了十万之众,一路攻打到涿郡,与汉军对峙。
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二人移书州郡,声言张举将代汉为帝,要求汉帝退位,公卿奉迎张举。
张举公然造反,在极大的程度上已经说明皇室的衰微。
叛军在几月之间已经劫掠了幽州冀州大多郡县,乌桓的丘力居占领了渔阳,与张举张纯遥相呼应。
汉帝闻言震怒,命令南匈奴率军攻打张纯张举,同时发诏让公孙瓒带军火速剿灭乌桓,各地的太守州牧也收到了朝廷的诏令,纷纷组织士兵抵抗。
不料,南匈奴也率军反叛,不听朝廷号令。
一时间,大汉竟无可用之兵。
公孙瓒带领白马义从与乌桓大战于石门,刚开始的时候占据了很大的优势,随着越来越多乌桓人的到来,公孙瓒独木难支,被困于城内,向刘虞求救无果,率军逃离北平,且战且退。
长沙再次出现百姓叛乱之事,不过被长沙太守孙坚率军压制。
中平四年,整个大汉陷入了战争的淤泥之中,而朝堂的勾心斗角却始终未有停止。
如今汉帝的身体已是越来越弱,每日都是拖着病体上朝。
而关于太子之事却是迟迟做不下决定,皇子刘辩年长于皇子协,不过他从小生活在民间,进入皇宫之后举止有些轻浮。
按说刘辩的太子身份是十拿九稳了,不成想汉帝此时对皇子协无比疼爱,言辞之间颇有想立刘协为太子的意向。
是故朝中百官分为两派,一派高举大旗支持皇子辩,为首的乃是大将军何进,理由也很充分,皇子辩年长,按照祖上定下的规矩,立嫡不立长,应该立为太子,更何况皇子辩还是何皇后亲生,成为太子更是理所应当了。
汉帝倾向于皇子协,自然有大臣望风跟着,谁也不想在这种关键时刻站错队。
朝堂之上分为两派,整日争论不休,而真正想着灭贼之士寥寥无几。
贾荣此时正在广阳郡,张纯反叛,人心惶惶,幽州与凉州一样,属于边境,接年来战火不断,鲜卑、乌桓近年来叛乱不断,屡屡进犯边境,掠夺村庄,而刘虞一直奉行的是怀柔政策,只要能安抚就安抚,几年下来,鲜卑、乌桓非但没有感激之心,反倒认为大汉好欺负,而刘虞也十分配合的送上安抚物品。
长此以往,更加助长了这些外族人的气焰,而其麾下将领公孙瓒则是好战派,只要每次听闻乌桓人或者鲜卑来犯,必定请战,刘虞每次的懦弱行为使麾下的武将丧失斗志。
公孙瓒师从卢植,在幽州也算的上是一号人物,他将对刘虞的不满直接表现了出来,多次率军劫掠刘虞的安抚物资,可以说他与刘虞之间的误会很深。
白马义从经过上次和鲜卑的交战之后,人数油原来的三千人激增至六千人,每次攻打乌桓人、鲜卑人,公孙瓒都是一马当先,从中午杀到傍晚而不知累,投降的士兵全部杀死,对异族人的痛恨到了骨子里。
公孙瓒的威名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住了乌桓人,可这次乌桓大举来犯,公孙瓒兵力不足,节节后退。
努力的更新,各位大大阅读之余,收藏或者给个红票都让断崖感动不已,喷也好,赞也好,断崖都喜欢!
再次呼唤,光明藏兄弟!
二六一章 :起兵
更新时间:20130508
他对待外族人的血腥手段和保卫边疆的决心让很多的幽州武将向往,刘虞帐下的一些主战派人士,每次都为公孙瓒说好话,大汉几百年积攒下来的威严不容侵犯。
军中的士卒向来崇尚勇武的将领,公孙瓒对待属下虽然很严,甚至有些吹毛求疵,仍旧有很多人愿意追随,特别是闻名塞外的白马义从,让许多青壮年向往。
四个月之后,刘虞聚集幽州五万大军,与张举的军队在昌平对峙,公孙瓒郝然在列,此次与乌桓还有张纯交战,主要还是靠公孙瓒,是故刘虞包括其麾下的官员对公孙瓒亦是恭恭敬敬。
在广阳郡的这段日子里,是贾荣过的最潇洒的了,没事就带着卫芙上街逛逛,出没于各个大街小巷。
而麾下的骑兵则在城外进行训练,贾荣只是定期派人送去吃的和穿的,这支队伍的名字就是“西凉铁骑”,一千二百人,是从幽州各地征召的士兵,有着姜羽赵云吕布等将领训练,以及孤狼出身的张直从旁协助,骑兵的训练强度可想而知。
而附近郡县的贼巢劫匪之流成了骑兵的演练场,周围的治安为之一静,附近的百姓都知道广阳郡出现了一支神秘的队伍,专门剿灭贼寇,声望日隆。
初始的时候,吕布每过一段时间还会去城内看看贾荣,可是城内的生活在吕布看来是枯燥无味的,所以当姜羽再次提出进城的时候,吕布说什么也不再跟随。
张直的训练手法让高顺赵云等新将领耳目一新,特别是西凉军特有的骑兵训练方式。
张纯造反,刘虞再次发布征军令,征集有志之士共抗反贼。
闻听消息,贾荣带领六百骑兵加入,吕布姜羽带领另外六百名骑兵加入。
刘虞闻讯大喜,亲自迎接,在幽州,骑兵亦是稀有的存在,除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罕有人能组建出上千人的骑兵。
果然如同传言中那样,刘虞待人和善,长的也是慈眉善目。
第一眼,贾荣就对这个老者的印象不错,城中的百姓很响应刘虞的号召,积极入伍,所以刘虞能在短短几月时间内组建一支几万人的队伍。
贾荣的身份在公孙瓒到达军中就暴露了,听闻贾荣在军中,汉军的士气更加的高昂,贾荣那是头顶名将光环的人物,虽然没有真切的见过,威名在那摆着呢。
公孙瓒因为剿灭鲜卑有功,被封为降虏校尉,都亭侯,正处于志得意满之际。
刘虞对贾荣礼遇有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想着贾荣能够适当的牵制一下公孙瓒,幽州军中鲜有武将敢于和公孙瓒当面叫板。
五万人的队伍,仅粮草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军队容易组建,粮草却很难筹备,四个月之后,刘虞才带领大军慢吞吞的向昌平而去。
昌平县的汉军守将见刘虞带领大军来到,长舒了一口气,张纯丘力居合兵十几万,兵临城下,看着都令人胆战心惊。
接手昌平的防务,刘虞积极听取武将的建议,加固城墙,昌平只是小城,城墙不高,城内容下五万汉军亦有些困难。
而张纯突然得到占领那么多的城池,也需要慢慢的消化,是故才有了刘虞慢条斯理抓城防的时间。
期间,刘虞多次提议派遣使者到乌桓,意图让乌桓人罢兵。
在刘虞的认知里,这次的叛乱罪魁祸首是张举等人,和乌桓人无关,丘力居率军造反也是被张举等人所迷惑,刘虞不断的派遣使者前往右北平,希望丘力居能够迷途知返。
贾荣暗自摇头,刘虞是一个汉人,维护异族人却到了这种地步,难道乌桓人跟着起兵就不是造反了,对刘虞的印象大打折扣。
贾荣的名声可谓是相当的不好,特别是雒阳蔡府那一番话语是在吹捧百姓贬低皇室,而刘虞身为皇室,按说对贾荣应该是怀有偏见的,没想到刘虞却对自己礼遇有加。
张举张纯联合起来兵力约有二十万人,昌平的东西南三个城门被围了起来,北门却无兵把守,张举张纯能做到太守和中山相的位置,都不是泛泛之辈,围三缺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城内的守军不战而逃。
站在昌平城上,城外浩浩荡荡的叛军给人以强烈的压迫感,旌旗蔽日,士兵一眼望不到边,若不是北门未被围住,昌平倒像是陷入了敌人的汪洋大海。
贾荣的身份被公布之后,在汉军中的话语权还是很高的。
身处昌平,贾荣自然要设身处地的为昌平的安危考虑,进言道:“大人,叛军意图昭然若揭,请大人早做定夺。”这几日,刘虞看似在加固昌平城,实际上却是一直和麾下将领讨论如何说服乌桓人,加固城墙倒像是在安抚士兵的情绪。
刘虞捋了捋胡须,颔首道:“贾将军之言有理,不知诸位有何良策?”言毕,刘虞将目光投向麾下的文官。
贾荣不禁咋舌,试想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文官会提出什么好的建议,果然屋中的武将闻言面露不愉之色。
屋内的文官武将泾渭分明,左侧文官,右边武将。
见无人应答,魏攸越众行了一礼说道:“大人不必担忧,张举之流不过是临时组合起来的乌合之众,二十万人,不足为虑,我军五万胜之足矣,况且二十万人每日消耗的粮草不计其数,只要我军坚守昌平,不出旬日,叛军断粮,必然不战而溃。”
刘虞闻言大喜道:“魏曹椽之言甚是,传令下去,加固城墙,各部将领各司其职。”
贾荣再次劝道:“大人,不可,叛贼之流对百姓祸害颇深,若是仍由其围着昌平,唯恐周边的百姓会遭受战火之苦,而我军的粮草亦是不多,与叛军对峙下去,唯恐不妥。”
“张举等叛贼所到之处如同秋风扫落叶,到处劫掠村庄,这样下去,最苦的就是百姓了,我大汉向来以仁政治国,岂能让百姓陷入战火而不顾。”
刘虞目露沉思之色,贾荣的一番话正中他的软肋,在幽州,刘虞就是爱民如子的好模范,若是这件事传出去,对他的名声影响很不好,贾荣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
小风开始了,诸君一起努力,将铁骑向上推推,喜欢铁骑的朋友记得收藏一下,既方便了下次的阅读,也支持了断崖,多谢!
二六二章 :离开【求收求红】
更新时间:20130508
田畴见此,拜道:“大人,贾将军之言虽然在理,但少部分百姓的死亡换来战斗的胜利还是值得的,若是出战为叛军所趁,遭受战火的百姓岂不是更多。”
贾荣面露诧异之色,没想到刘虞麾下的文官还都不错,分析战情条条有理。
见刘虞将目光转向自己,贾荣道:“魏大人还有田大人说的尽皆在理,不过我军只有五万人,而敌军有二十万,昌平城池低矮,我军无守城利器,城内百姓亦是不多。”
“可以说是空城一座,死守一座空城没有太大的意义,况我军骑兵有八千余,未尝没有一战之力,望大人三思。”
公孙瓒附和道:“贾将军之言甚是,小小叛军何足挂齿,待骑兵一至,定然狼狈而逃。”不少武将闻言,纷纷附和。
见公孙瓒赞同贾荣的说法,刘虞眉头微皱。
魏攸道:“出城交战,敌军的人数优势将会变的更大,对我军将会更加不利。”
公孙瓒微怒道:“若是出城交战,白马义从愿为前部。”
贾荣笑道:“魏大人理解错我的意思了,用骑兵和叛军周旋,而我军则退守到蓟城防守,蓟城城墙高大,敌军很难攻破。”
刘虞闻言,脸色当即拉了下来,怒道:“一派胡言,叛贼犯上作乱,我等食君之禄,岂可不战而逃,我决意誓守昌平,城在人在,城破人亡,请勿复言,至于出城交战之事,交予公孙将军处理。”
刘虞的慷慨陈词,使得幽州的文武官员有些激动,贾荣退守蓟城的说法在他们看来无比可,齐声拜道:“大人英明!”连方才赞同贾荣出城交战的公孙瓒亦在其列,看来贾荣的思想很难为汉朝的官员所接受。
一城一池的得失并不能代表什么,保留军队的实力才是上上之选。
刘虞的一番话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却将贾荣晾在了那里,不少武将看向贾荣的目光包含了一丝不屑,不战而退在武将看来是非常耻辱的,连带着贾荣头上的名将光环也因为此事黯淡了不少。
贾荣面色有些难看,在幽州军中,他能站到这里,凭借的完全是名将的头衔,在这里贾荣的实力很弱,不代表他能忍受刘虞的当面呼喝。
身后的吕布傲然站出说道:“当初鲜卑肆虐,我大哥带领四百多人击杀鲜卑近两千人,会畏惧小小的叛军。”
“空口无凭,不足为信!”鲜于银冷哼一声说道。
贾荣摆摆手制止了吕布,道:“刘大人其心可嘉!”
众人诧异的看了贾荣一眼,哪个武将不是血气方刚之辈,放到任何人的身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