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我在诏狱看大门 >

第23章

我在诏狱看大门-第23章

小说: 我在诏狱看大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借着月光,走进宋嫂母女的屋子,发现她们的衣服行李都不见了。坑上已经有了一层薄薄的灰,可见已经有很多时间没有人进来过来。

    居然就这么走了,连声招呼都没有打,就消失了……

    高会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做“怅然若失”。他浑浑噩噩地走回自己的房间,将泥人“张飞”插在窗台上,靠着椅子坐下。

    床角上整整齐齐叠着几件他半个月前换洗下来的衣服,应该是宋嫂帮他收好了,叠好之后放在那边的。

    连灯都不愿意点,高会打开窗户,看着外头冷冷的月光。

    她们走了,是宋嫂找到了她的丈夫么?

    是啊,她们千里迢迢而来,不就是为了找丈夫的么。如今走了,想必已经有了那个男人的消息。

    这样的话,即使没有“张飞”泥人,小卉也会很开心了吧。

    那之后,高会偶然之间听问道,原来宋嫂真的走的很匆忙。匆匆和姑子们告别后,就带着小卉离开了。

    都没有来得及留下只言片语。

    从那之后,高会就恢复了独来独往的生活。这个小院子至于他,又变成了一个只用来睡觉的场合。

    秋天的一场大风,把屋顶上的茅草掀走了。冬天的时候瓦片被冻裂,屋子又开始漏水,好在没漏在炕上,也就随它去吧。

    如果不是那个被高会插在窗台边,已经风干变形的“张飞”,他都几乎认为自己之前只是做了一个梦罢了。

    “那个宋嫂,如今是在‘忘我阁’么?是今天给我们做饭的人么?”

    万达小心翼翼地问道。

    看到高会心痛地点了点头,万达怅然。

    不管那个“忘我阁”的外表如何清静,那也是烟花柳巷之地。宋嫂这么一个正经女人,怎么会到这种地方来做厨子呢?

    “是了……你一定是吃惯了那个宋嫂做的饭菜,今天一下子就认了出来。”

    万达突然倒吸一口凉气,“今天那个站在琵琶女身边的小女孩,不会就是你说的那个‘小卉’吧!”

    难怪了!那怪那个小女孩在看到装醉扑到的高会的背影时,会露出疑惑的表情。

    小卉现在还小,算起来才十岁,只能当做丫头养在青…楼里。但是几年之后呢?

    等她十三四岁,婷婷袅袅的时候,“忘我阁”的那个林三娘还会放过她么?

    宋嫂和小卉都是正经人家的良家女子,如今流落烟花,虽然是一个厨娘,一个是丫头,但谁也吃不准将来会发生什么啊!

    “你们一定是去了后厨,有没有见到宋嫂,她有没有跟你说什么呢?”

    万达站了起来,着急慌张地搓手。

    “我装作醉酒,一路乱撞来到后厨……”

    他一把推开后厨的大门,当时站在灶台边的,除了宋嫂,还有两个中年妇人,和一个年轻的小厮,看到高会突然闯入,皆是一惊。

    和他迎面相对的,就是系着围兜,绑着攀搏,满脸憔悴的宋嫂。

    看到高会出现的那一刻,宋嫂的眼睛里飘过了甚多的情绪。

    高兴,惭愧,惶恐,还有突然升起的期待。

    她马上就反应过来,自己不能让旁人看出他们两个原本是认识的。

    于是叫了一声,倒退了两步,缩到灶台后面去。

    幸好此时邓翔赶到,拉住“醉醺醺”的高会,怪他才喝了两杯就到处散德行,要带他去外头吹吹风,醒醒酒。

    高会立即会意,脚步蹒跚,满嘴胡话地跟着邓翔离开了厨房。

    临走之前,他回头看了看偷偷从下往上打量他的宋嫂。

    “等我。”

    他用嘴型说道。

    “求大人救救宋嫂母女两个,她们都是好人家的女儿,会流落到青…楼,一定是受了天大的委屈!”

    还不等万达反应过来,高会双膝跪地,朝着他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属下以后必当尽心竭力,为大人,为朝廷办事。”

 21、第21章 入庙刺探

    第21章 入庙刺探

    按照高会的意思; 巴不得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大队人马把那个“忘我阁”给抄了,将宋家母女二人给救出来。

    “不行不行; 事儿不能这么办。”

    邓翔却是连连摇头,坚决不同意这么做。

    要不是他是这小子多年的老上司,在他心目中有些威望,估计高会都要急的打人了。

    “这事儿牵扯的衙门太多了。你看,先说这“忘我阁”虽然是在城西地界,却不止归顺天府管。如果是官营的买卖,那就牵扯到教坊司。教坊司是隶属于礼部的。”

    邓翔掰着指头给他算账。

    “她们之前住在慈悲庵; 人是出了慈悲庵之后杳无音讯的。按理说; 要查访的话,还要去慈悲庵问话。我朝自太·祖以来; 一切僧尼喇嘛们都归‘僧录司’管辖,慈悲庵自然有顺天府的‘僧纲司’来负责。”

    俗话说“僧俗有别”,朱元璋在挣得天下之前也做过和尚; 最是知道这庙里的重重门道; 和僧人们的影响力。

    于是明朝立鼎初期; 国家一切都在百废待兴的时候; 洪武帝就设立了“善世院”,统领天下僧尼,同样隶属礼部之下。

    在洪武十五年改革后,朱元璋撤掉原本的“善世院”,在北京设立了“僧录司”和“道录司”; 分别管理佛教和道教寺庙。

    僧录司下; 设有左右掌印; 左右阐教、左右讲经和左右觉义。其中若是僧尼犯罪; 由左右觉义来自行处分。

    实际在地方上,府设“僧纲司”,州设“僧正司”,县设“僧会司”,分别有都纲,僧正和僧会来执掌本地佛事,调解诉讼,解决纠纷。

    北京和周围一带的僧尼们,都属于顺天府僧纲司的都纲管辖。

    这不巧了么,不管前者是青楼,后者是庵堂,一俗一僧,都是在礼部治下。

    如果这事发生在京城的其他地方,自然都归属于顺天府管辖。那么作为提督顺天府五军兵马司的锦衣卫衙门,可以直截了当地插手。就像上回的假银案,便是如此。

    而这两个嘛……锦衣卫若是想管,怕是还要先找到充分的证据,提交给陛下,然后由陛下签发“驾帖”,才能登门搜查和抓人。

    其实这种事情,换在永乐朝,或是天顺朝前期。锦衣卫为了办案,闯山门就闯了,抄青·楼也就抄了,怕谁敢多说一句?

    说起来也确实有些下面子。

    一来是当今天子,根本没打算给他们这种权力。二来是当今的礼部尚书许彬,也是参与过先皇“夺门之变”的老臣,如今的小皇帝朱见深对他很是敬重。

    最关键的是,这位许尚书性格中颇带些豪侠之气,交友广阔,虽然身居高位,又执掌代表国家颜面的部门,却不是个迂腐的老先生,和他们袁指挥使关系甚好。

    好的甚至曾经被风言官上本弹劾过。说他堂堂尚书,居然和锦衣卫同流合污,有辱斯文……弄得袁指挥使反而不好意思起来,觉得愧对朋友,主动避嫌。

    反正这个人动不得,随便瞎弄,搞不好先得罪了袁指挥使和陛下,那就得不偿失了。

    “杨千户,北镇抚司很难插手这个案子么?”

    看着高会一脸低落的神情,万达忧心忡忡地问道。

    “那要看,这案子会牵扯出多少人,会不会带出一个大案子来了……你忘记假银案一开始,也不过是个街头骗局而已么?”

    杨休羡眉头微微一皱。

    就那么小的案子,最不过也就是拐卖妇女,逼良为娼而已,哪里需要出动锦衣卫。还不是看在高会是他们多年同僚,如今又是万千户随扈的面子上才会多问一句……

    等等,如果能够通过这个案子,解决了万大人的“燃眉之急”呢?

    杨休羡计上心来。

    他示意众人围过来,如此一般地说明了自己的打算。

    “有道理啊……‘忘我阁’这样的妓…馆,一定是日进斗金的。如果他们真的拐卖良家女子,抄了他们,还算是今年京师初春‘扫黄打非’行动的胜利呢!”

    万达兴奋起来了。

    “‘忘我阁’日进斗金?不不……”

    邓翔不屑地摇了摇食指,“真的‘日进斗金’的,怕是‘慈悲庵’才对。”

    “邓大人!过分了啊。”

    万达不满地看着他,“难道你还想从尼姑庵里弄钱?这不是跟从乞丐嘴里抢食吃一样么?”

    “乞丐?”

    听到万达居然这么形容尼姑们,杨休羡忍不住转过头,盯住他看了好一会儿。

    “万大人,家中没有女眷信佛么?”

    “嫂子么?”

    万达回想起来这十几年和张氏的相处,确实没看到过她求神拜佛。

    “不曾。”

    别说进京后了,哪怕是在霸州,邻居婶子们都会相约去庙里上香,她嫂子也都没去过。

    “那真的挺少见的。”

    邓翔啧啧称奇。

    明朝百姓的精神生活丰富的很,民间又以信佛和信道的为多,京城之内寺庙道观密布,基本上一个坊市之内至少有十到二十个庙宇。甚至还有私下里正在蔓延的教也拥有众多信徒,教历代皇帝们很是头疼。

    朱元璋在问鼎天下之前,做过一段时间的和尚,但是明朝的皇帝们却是迷信道教的多些。

    与之相对,百姓们信的更多的,则是佛陀珈蓝。

    每到浴佛节,观世音娘娘得道日或是天官寿辰,那基本上就是全城都沐浴在宗教的狂欢氛围下。

    若是上元、中元还有中秋这样的大节,还有各种酬神会和赛神会。

    不止民间,届时连官衙都会参加。据说有些衙门经营得好,还能从中赚一笔。

    到时候街道两边都是信众和围观的百姓,看神轿,放鞭炮,闹花灯,可以从早上一直闹到半夜。

    基本上是全民参与,全城热动。

    不止民间和皇宫里的寺庙,大明朝廷的官衙内也供奉各种神像。

    比如东厂供奉的是精忠报国的岳王爷岳飞,尚膳监供奉灶王爷,就连基层的笔吏们都会每天给“仓爷”上香——仓爷者,造字之神仓颉是也!

    而他们北镇抚司衙门里,日日供奉的则是手把青龙偃月刀的关二爷,关羽。每天点卯之后,很多人会习惯性地给二爷上柱香,求求平安,才会出门巡街。

    “我家之前穷得很,都靠我嫂子持家。我家因为是犯事充军,我爹和哥哥每个月就那么些俸禄,却有三个男人要吃饭。他们成亲那时候,为了给大哥娶妻置办家具和酒席,家里更是花了一大笔银子,欠了人很多很多钱,一直到嫂子进门五六年后才还清。后来我十三岁了,去酒店打工之后,家里少了一个人的嚼谷,才算过的松快点。”

    万达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别说去寺庙供奉香火了,我家最穷的时候,清明节连买黄纸的钱,都是问隔壁邻居赊的,要靠我嫂子给人洗衣服还上。”

    万达小时候,真的是“吃军营饭,穿百家衣”长大的,穷苦得心酸。

    身为官宦子弟的杨休羡完全无法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望向他的眼神都带了几分心疼。

    “那大人,你家现在还是不供奉佛像么?”

    邓翔好奇地插嘴。

    “我家中只供奉祖先牌位,还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

    万达摇头,然后哂笑两声,“好像除了逢年过节,也不会每日去祭拜。”

    过节上香也都是应个景,连“临时抱佛脚”都算不上。

    这么看,万家也算是明朝的一朵奇葩了。

    “那难怪大人不知道了,这寺庙庵堂和道观啊,可是天下第一赚钱的地方呢!”

    邓翔说到这里,满脸都是痛心疾首的表情。

    邓翔家的那位娘子,每年花在烧香磕头上的银钱,那真是不知凡几。

    家中供养的从名山宝刹请来的观音菩萨像和财神像自不必说。初一十

    第21章 入庙刺探

    五,一定要去城内的大庙烧香。

    不但如此,什么娘娘庙,姥姥庙,奶奶庙,她也是一个都不错过。布施、请经、请香,盂兰盆会,父母祭祀,无一不是开销。

    有时候身体不舒服,药不好好吃就算了,还听信那些姑子们的浑话,重金买来些劳什子符水喝。

    没喝死也是命大。

    “去年我母亲忌日,在家中请了一班尼姑,又请了一班道姑给她念经超度。一共三天,又是搭棚子,又是布置厅堂。那些人又要吃饭,前前后后搭进去足足十两银子!所以说,我娘到底上的是谁家的西天,她老人家估计自己都不清楚。”

    邓翔摇头,“这办完了忌日没多久,她又和小姐妹相约去西山的潭柘寺烧香。赶上给寺里的佛像贴金做功德,二话不说,又捐了十两。大人,我这一个月的月俸才多少钱?经得起她那么花费!”

    “言之有理……”

    万达点了点头,然后疑惑地看向邓翔,“那么邓夫人又是哪里来的钱,能够经得起这样的花费呢?”

    “咳咳……”

    “邓总旗?你怎么了啦?”

    差点把锦衣卫私吞抄家财产,和敲诈犯人家属的事情给抖落出来,邓翔连连干咳,脸都涨成了绛紫色。

    高会默默地把脑袋别向他处。

    邓翔不得已,朝杨休羡狂使眼色,满脸祈求。

    “大人,邓总旗的意思是,那些庙宇僧尼,非但不穷,而且是大大的有钱。尤其是香火旺盛的大庙,全寺上下一年所得,可能占得上普通的小县衙一年收入的吧。”

    眼看邓翔眼睛都要眨得抽筋,杨休羡不得不挺身而出解围。

    “如果那对母女真的是被人拐骗进了‘忘我阁’,待我们调查清楚,掌握了证据后,未必不能用来做筏子,‘黑吃黑’一把。”

    杨休羡抬头,那两条压低的眉毛下,狭长的双眼闪过一道算计的光芒。

    看着他那血红的嘴角勾起的笑容,万达突然觉得有些不寒而栗。

    “你们,难道不怕阴司报应一说么?这……难道不算‘毁僧谤道’么?”

    你们古代人不都是很迷信的嘛,怎么现在看来比我这个经历了九年义务制教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还要科学严肃呢?

    “我只要宋嫂母女平安,方法不论。”

    高会干脆利落地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