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我在诏狱看大门 >

第145章

我在诏狱看大门-第145章

小说: 我在诏狱看大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大方地挥了挥手,“你说,想要升官么?还是爵位再提一提?还是再给你加一级禄米?”

    “嘿嘿……其实金钱和官爵对于臣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念想了。臣就是有个想法……”

    万达难得矜持,不好意思地低下了脑袋。

    “但说无妨。”

    朱见深心情大好,决定今天再疼疼他的小舅子。

    “陛下知道,臣在城东开的那间‘星海汇’吧,生意还不错。”

    万达挠挠头。

    “只是‘还不错’而已么?听说整个京畿的百姓,都将它称为‘天下第一楼’了。”

    朱见深调侃道,“据说里头吃喝玩乐无所不包,玩几天都有不重样的乐子。朕听覃昌还有阿直提过,说的朕都心动了。”

    “嘿嘿,这一切还不是托陛下的洪福嘛。整个大明海清河宴,京城作为首善之都,更是精英荟萃,百姓富足,臣做的这个小小生意,才能有那么多人来捧场。”

    自从上回万达救了国子监里的那群师生后,他传闻中“星海汇”幕后老板的身份也被彻底坐实了。

    大家伙才知道,之前那些捕风捉影的传闻居然是真的!

    那个大明朝著名老饕“星海大宗师”真的就是当今圣上的小舅子,更是锦衣卫北镇抚司如今的二把手“万星海”。

    万达本来以为这回“掉马”,主动露出皮下…身份,会让“星海大宗师”的神秘光辉彻底消失,追随者们彻底失望。连带着三本已经不知道再版过多少回的烹饪书可能陷入滞销,他的酒楼生意也一泻千里。

    谁知道结局完全超乎他的想象。

    这三本书居然迎来了一波抢购的新风潮!

    无良书商在这三本书的书名前头分别加了几个字,改为了《京都皇家食珍录》、《京都大内调鼎录》和《京华御制黄粱集》。

    这些书商们多年来一直都是和负责文字整理工作的邱子晋联系,不知道“星海”的真正身份,也并不知道原来这是堂堂皇亲写的菜谱。

    如今知道了,书商们四舍五入了一下——这就是宫里的御用菜谱,再度四舍五入一下——这上头写的,就是皇帝和娘娘们每天吃的菜啊!

    六百年后的现代社会,大清朝都亡了一百多年后,还有人喜欢给自己脸上贴金,买房子要买“皇家庭苑”,喝酒要喝“皇室特供”,就连出去洗个脚都要点个“奢侈皇家套餐”。更不要说这六百年前大明朝的百姓们了。

    只要花上几两银子就能学习皇家经典菜肴的做法,还不用担心逾制,换谁谁不乐意花这个钱?

    “星海汇”的生意越发火爆,也是同样的道理。

    据说这个大酒楼里供应的菜色都是掌柜的亲自指定,厨子们都是掌柜万大人亲自调…教出来的。那么到“星海汇”吃…饭,也等于享用了皇家御用美食了。

    这就导致了本来生意就很好的“星海汇”,如今吃…饭更是每天都要排队,要是遇上年节就更加不得了,人多得需要锦衣卫们来维持秩序。

    本来京城的老板姓们看到锦衣卫们就像是老鼠看到猫儿,躲闪还都来不及。但是他们在“星海汇”的门口看到锦衣卫后,居然会双眼发光,兴奋不已——看!果然是皇帝的小舅子开的饭馆,小舅子的手下都来当保镖了!哎呀,小舅子真不是东西,居然公器私用。快看,快看!

    万达伤愈之后去店里视察过两次,被门口激动的人群给吓到了。心想这搁六百年后可不就是打卡的网红店么,只可惜大明朝没有手机和网络直播这玩意啊!

    本来以为这样的乱象会引起那帮文官新一波的弹劾,没想到……从他被杨休羡从奉天殿抱出来,到现在伤愈回到了北镇抚司上值,那么长的时间里,居然一封弹劾的奏折都没有被呈到过皇帝的案头!

    万达听汪直说了之后简直吓了一跳。

    要知道自从他十六岁打霸州老家来到京城,进了锦衣卫衙门后,那谏官风闻官们弹劾他的折子,基本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就只有过年的那几天会停一停。

    那是大弹三六九,小弹天天有,哪怕他在广西,江西屡立奇功,被皇帝不断封赏,也不能阻止官员们弹劾他的热情。

    他一度自作多情以为是他这次舍身保…护全京城的义举感动了那些老顽固和小顽固们,从此终于可以摆脱总是被弹劾的宿命了。于是就在邱子晋来探病的时候提了一句。

    “想什么呢?”

    邱子晋当即翻了个白眼,“还不是因为你之前收留了季司业和唐主簿他们,国子监的师生们为了对你表示谢意,主动要求那些谏官们对你手下留情的。”

    听得万达无话可说。

    所以说,文官集团是千万得罪不起的。

    “国子监被炸,师生们都流离失所,只能住在礼部空余的院子里。臣想着过两天就是中秋节了,干脆把他们请到星海汇里来吃个团圆饭,我们楼里还准备了文艺汇演……”

    “你说什么?”

    “臣的意思是‘星海汇’准备搬演应节的歌舞和小戏,好与民同乐。”

    “所以你是来向朕嘚瑟你生意的很大是么?”

    朱见深白了他一眼。

    “嘿嘿,就是,臣啊,想在南京开一个分店。”

    绕了半天,万达终于回到了正题。

    “南京的勋贵多,有钱人也多。臣想着,咱们应天府有的东西,顺天府也必须有啊。皇上,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北…京有皇宫,南京也有皇宫。北…京有三省六部,南京一样都不缺。

    另外老朱家的亲戚们都在那边扎堆,那边又是江南富庶之地,最不缺的就是有钱和有闲的人。

    万达想着能把店开到南京去的话,可比朱见深扣扣索索地发给他一堆可能是假银子的户部官银要来的好得多了去了。

    “你还不到三十岁,就想去南京养老?远离京都了?”

    朱见深是何等人也,一下就听出了万达所言背后的深意。

    “陛下……”

    万达知道瞒不住这聪明绝顶的皇帝,只好承认,“臣想着,臣做了那么多年的锦衣卫,也是时候要‘急流勇退’了。左右南京也有锦衣卫衙门,臣去那边也能给陛下办事。”

    “哼……”

    朱见深睨了他一眼,“小郎舅今年不过才二十八岁。本科的新科状元都比你年纪都大上半轮,朕还夸他‘未来可期’呢。小郎舅现在正是当打之年,说什么‘勇退’未免太早了些吧。”

    说着,朱见深几乎用生气地语气说道,“朕对小郎舅如何,你还不知道么?你难道是怕功高震主不成?不行!朕不会答应。贵妃娘娘也不会答应的。”

    万达要是拍拍屁股走了,阿澜岂不是也要跟着去?

    阿澜要是不在京城,万侍长想儿子的时候怎么办?朕又要怎么办?

    绝对不行!

    想都不要想。

    “其实,微臣还有一重考虑……”

    万达见朱见深态度如此坚决,只好将更深一层的理由摆了出来。

    “阿直他,过了年就要十八岁了。虽然他长了娃娃脸,看上去不过十五六岁的模样,但已经是个少年郎了。他一个大小伙子总是在宫里住着,总归需要避讳着些……”

    万达瞥了一眼站在殿下的覃昌,为难地说道,“陛下还记得当年和臣的约定么?等阿直长大了之后,就放他出宫。”

    当年他和皇帝姐夫商议的时候,覃昌公公可都全程在场,可以作证啊。

    朱见深闻言,皱起了眉头。

    君无戏言,十二年前小郎舅将孩子送到昭德宫内的时候,他确实和他有这样的约定。

    那时候他还觉得小郎舅仗着和万贵妃姐弟情深,扔了一个烫手山芋给自己,会坏了宫里的规矩。

    但是阿直这孩子过于优秀贴心了。十多年来,万侍长几乎已经将他视为亲子。在阿澜不在的这些日子里,他代替皇长子承欢膝下,带给了他们夫妻两人无限的慰藉。

    更不要说这孩子在这次“黑眚”和奉天殿爆炸案中如此出色的表现,堪称“忠勇双全”,把东厂的那班人彻底给比了下去。

    朱见深略带责备地望了望怀恩。

    “不是还有一年时间么?他明年才十八岁呢,小郎舅你急个什么劲儿。”

    听听朱见深这话说的,简直就是皇帝耍无赖啊。

    万达忍不住苦笑起来。

    “按理说外朝男子一律不得入宫,小郎舅你自己还不是想来就来!你避嫌了么?”

    皇帝接着又倒打一耙。

    当年允许万达随时进宫陪伴万贞儿的命令,可是他自己个儿下的。那块“便宜行事的”令牌也是他赐的。

    再说了,经过上回杨休羡在奉天殿门口的那一嗓子哀嚎,宫里的人谁不知道小郎舅“不能人道”之后干脆断绝了对女人的心思,和杨千户搞起“断袖之癖”来了。难怪杨千户都三十多岁了还不成亲,原来他也攀上国舅爷了……

    全皇宫的人,这回连同万贞儿在内,都知道他对女人没兴趣了。

    他需要避个什么嫌?

    难道他们觉得他在连续十几年登顶“京城恶势力排行榜第一名”后,已经丧心病狂到连太监都不放过了么?

    啊呸!

    “阿直那么能干,朕还有事儿要交给他去做呢。”

    朱见深独…裁起来谁也没办法。

    “过了年之后。朕,要创立一个新的宦官衙门。”

    朱见深顿了顿,看了一眼双双低下头的怀恩和覃昌两位太监,微微一笑。

    “叫做‘西缉事厂’。我最近已经着阿直去挑选衙门今后办公的地址了。”

    “并且,让阿直作为西厂提督,统领这个全新的衙门。”

    朱见深斩钉截铁地说道。

    虽然自从十多年前救下汪直后,万达就预料到迟早会有那么一天。但是他好不容易改变了汪直会成为宦官的命运,多少心里还存在一丝侥幸,想要将他在长大成人之前将他带离京都,从此展开别样人生。

    谁知道,兜兜转转一圈,西厂还是如期建立了。

    万达心中无限感慨。

    果然,历史是没有那么容易改变的。

 第97章 佳节与共 上

    又是一年中秋月圆;  万达算来,这已经是他来到大明朝度过的第十四个中秋节了。

    早些年老伯爷万贵在的时候,除了外出办案被耽误在外面不算,万达都是在新乐伯爵府里和他的家人们一块度过的。

    俗话说“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所以往年过中秋节的主角都是嫂子赵氏。

    由赵氏张罗带着伯爵府的丫头们设供桌,设月光神马;  在月上正中时候;  领丫头婆子们磕头燃香。后来大哥纳了小妾万氏;  就改成了嫂子当主祭,万氏帮衬。

    对他们这群家里的爷们而言;  总不过还是吃吃喝喝;  喝酒划拳;  请戏班子来府里唱堂会之类。万达兴致高的时候;  还会亲自下厨,给大家做几道明朝人没见过的小菜。

    后来分了府,安乐男爵府没有女主人,自然就没有了拜月一说。

    倒是每年给阿澜买的兔儿爷泥塑都能堆满一个屋子了。有时候他下半夜还会到宫里去拜会娘娘;  或者去杨家;  邱家,几人一同赏月。

    不过男爵府也好;  杨千户府也好,还有邱主事家;  那就是三个名副其实的和尚庙。

    平日里这几个大忙人只顾着办案;  很少回府;  倒还不觉得冷清。一旦逢年过节;  家家团聚的时候;  因为都没有女子执掌中馈,只靠着管家维持人情往来,就觉得颇有点凄凉的味道了。

    今年可不一样了,今年的中秋节,可能是万达度过的有生以来最热闹的一个中秋了。

    上个月因为妖道李子龙的缘故,害的国子监以及周围的一圈民宅被炸毁了大半,百姓们流离失所,国子监的师生们,尤其是外地来的生员和老师们,都失去了住所。

    虽然户部很快就在城外的东郊搭建了临时的竹棚板房,提供给失去房屋的百姓们,作为临时居住的住所。顺天府还同时征发民夫,配合户部的工匠们修缮被爆炸波及的房屋,更是给与盘川,鼓励他们投亲靠友,尽快找到安身之所,以免酿成流民之灾。

    但是京城的天气可不比南方,基本上一过了中秋节,那天气基本上就是一日一变,很快就会滴水成冰,呵气成霜。

    更何况不知道是何缘故,今年的天气从年初开始就特别不正常,比往年都要冷上几分。若是在天冷之前房屋得不到修缮,就凭那几个破竹搭起来茅草屋,恐怕是不能让百姓安然过冬的。

    国子监的师生们虽然比普通百姓来的稍微好些,住进了礼部安排的院子。鸿胪寺还腾出几间房给他们做课堂,学生们每个月领的米粮也增加了些,不过依然士气低迷。幸好最近的一次大比还要到两年后,不然就他们这样的状态,北京国子监恐怕要全军覆没。

    尤其是马上要过一年之中除了除夕和冬至之外最重要的节日了,失去家园的百姓们也好,这些“无家可归”的国子监师生们也好,一想到人家万家灯火,户户团圆,自己就流离失所,连怎么过冬都不知道,难免栖栖遑遑,没有了过节的心思。

    谁曾想,前几日的某个下午,城东“难民营”外头突然来了一群带着刀子的锦衣卫,把正在土灶边烧火,准备做饭的女人和她们的孩子们吓了一跳——她们的丈夫和能使得上力的男孩子们都被征去盖房子了,所以白天郊外这里只有女人的孩子。突然见到一群武夫,皆是一脸惊惧。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城东四牌楼隆福寺对面的‘星海汇’,掌柜的万老板请诸位去佳节共聚,吃团圆饭,赏月听戏。”

    高会看着这些惊慌失措的女人,将佩刀拉到身后她们瞧不见的地方,然后大声喊道。

    “‘星海汇’?那不是‘天下第一楼’么?”

    “还有这种好事?”

    “‘星海汇’那种地方,一道菜肴据说动辄几两银子。那是我们这样的人家吃得起的么?”

    “大人别跟我们开玩笑了。我们这正造饭呢。一会儿爷们回来还要吃。”

    “就是就是。我们穷的连口粮都需要善堂接济,哪里还有钱去大酒楼吃…饭听戏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