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大明征服者 >

第97章

大明征服者-第97章

小说: 大明征服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大功,泼天般的大功,没准他能因为这等大功直接封公爵!

    突然间卫新回过了神,他如果封公,那朱……寿……呢?

    这位爷不以真面目示人,很显然是不愿意让世人知道他就是正德皇帝,那朝廷如何论功行赏?

    这个问题似乎轮不到他卫新去考虑,该头疼的是北京城里坐龙庭的那位才是。

    “将军,此番大捷,朝廷论功行赏……”

    “少不了你的功劳。”朱厚照不屑倒:“打扫战场,清点斩获,嘿嘿,卫将军可知本将此刻想的是什么?”

    “什么?”卫新一愣。

    “此战,我军伤亡同样不小,按照军中抚恤条例,有些人要破财了,哈哈……”

    卫新彻底无语……

 第223章 滔天之功

    早朝结束,朝臣们三三两两离开大殿,准备各自回衙门办公,就在这时一名穿着新军装,却满身都是尘土的大兵急匆匆的冲到了殿外的广场。

    大兵的手上拿着代表十万火急的三角令旗,背上则是一个圆圆的长桶。

    “大捷!宣府大捷!”大兵呼啸着奔跑,从满朝的大臣当中飞一般穿梭而过。

    不论是谁,都不敢在皇宫内撒腿狂奔,但军情传递是例外。

    身为朝臣,这样的场景见过不止一次,然而所谓的边疆军情十之八九都是坏消息。

    比如正德年间的军情急递,不是蒙古人突破了边关薄弱点,就是被劫掠了多少牲畜和女人,要么就是边疆一战,大明损失有多惨重等等。

    大捷?好久没听到过捷报了!

    朝臣们也不走了,而是纷纷回转,看看这军情急递传回来的捷报到底如何。

    朱厚炜已经回了寝宫,本打算随便用些早点便去御书房批阅奏折,陡然间闻听军情急报,立即将手中的筷子一扔,皇冠都没戴上便去了乾清宫。

    “取来朕看。”朱厚炜的脸色有些凝重,没有看到真正的奏报,他对于大明的报捷实在没有太大的信心。

    主要还是因为大明文贵武轻,如果能有抹黑武人的机会,那么文官一定会不遗余力。

    所以在历史上大明很多次所谓的大捷,在史书上记载比如斩首三级报捷,比如正德皇帝亲临战阵,十几万人鏖战一天,最后杀了十几个蒙古骑兵。

    他么的就算是十几万人拿砖头互相扔一天都不止死他么十几个。

    可以说大明的文官为了抹黑武将,已经完全没了下限。

    不过或许是受了影响,朱厚炜对于大捷和大败的观念也被局限在了一个条框之内,一时半会也跳不出去。

    “蒙古小王子巴图蒙古于嘉靖元年四月十二,率精骑五万进攻宣府……总兵朱寿,副总兵卫新身先士卒,亲冒矢石……此战阵斩蒙古骑兵五千六百人,俘虏蒙兵一万一千,战马、牛羊不计其数……宣府驻守兵马阵亡一千三百九十三人,重伤四十七人,轻伤近无……”

    大捷!当真是大捷!

    如果这封捷报不是宣府传回来的,那么朱厚炜没准还有可能将信将疑,可这是宣府战报,如今的宣府总兵是朱厚照!

    连皇位都不稀罕的朱厚照会虚报战功,他么的别开玩笑了……

    所以这封捷报上面说的肯定都是真的!

    比真金白银还要真!

    只是可惜朱厚炜没有上过真正的战场,他的练兵之法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照抄罢了,而且他也高估了朱厚照的节操。

    在朱厚炜眼里,为了能当将军,为了能上战场砍人,朱厚照连皇位都能跟扔臭袜子似的扔了,如今遇到大战,他能憋住?

    至于他把束天禄留在朱厚照身边约束,说实话他自己都没抱什么信心。

    所以朱厚照上战场抡大刀砍人肯定是真的,最不济也一定是痛打落水狗,只是不知道这次砍翻了多少蒙骑。

    “国朝之幸哉。”朱厚炜大笑,看着一脸懵逼想要知道答案的几十名大臣,随手将捷报递给了任兴,而任兴则是捧着捷报交给了杨廷和。

    杨廷和看完深吸一口气,却没发表意见,直接传给了梁储,然后一个个传了下去。

    约摸过了盏茶功夫,在殿内的大臣们终于全都看完,可一个个脸上却看不到喜色。

    “诸位爱卿,宣府大捷,重挫蒙古小王子,此贼数年来屡屡犯边,掠夺我大明人口无数,此番大败,估计边境能安稳数年,怎么,诸位难道不该为大明贺,为边军将士贺?”

    皇帝问了,大臣们就不好继续装聋作哑,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两人之一的杨廷和继续装死,于是兵部尚书王琼当仁不让站了出来。

    “回禀陛下,臣并不质疑边军的战力,可这封捷报太过匪夷所思,五千步卒对阵五万铁骑?不但战而胜之,还能斩首数千,俘敌过万?

    简直荒唐,边军一向都喜欢虚报战功,斩百人能说成杀千人,这封捷报会不会如此,臣不敢下定论,但臣以为当核实之后再论。”

    前来报捷的大兵闻言,目光如火一般盯在王琼的老脸上,让后者忍不住眉头一皱,匹夫竟敢如此无礼!

    朱厚炜脸上泛起冷笑,儒家的文官果然是这个德性。

    他们心里面肯定希望宣府之战的战果是真的,因为只要此战为真,那么边境确实可以安逸几年,也就不用如正德朝那样时时刻刻如临大敌。

    但是他们也不希望是真的,因为宣府大捷指挥作战的不是他们名教的子弟。

    区区武夫,如何能窃取这等滔天之功!

    土木堡之变以后,大明的武夫勋贵几乎死了八成,也是自那以后,武勋集团就已日薄西山,也正是从于谦力挽狂澜保住京城之后,文官的力量才真正崭露头角,一举将武勋集团压在了身下。

    这种局面来的何其不易,身为儒家的一份子,如今在殿内的大臣有一个算一个,都绝对不会允许武勋有一丝一毫抬头的机会。

    哪怕天子大力支持也不行!

    “这么说来,王爱卿觉得这份捷报有假?”朱厚炜的目光冷冷看着王琼。

    报捷战士单膝跪倒,大声道:“末将愿以项上人头担保独石口大捷绝无丝毫虚假,若有不实,请诛末将满门!”

    大臣们冷冷看了眼跪在地上的小将,拿命担保?

    那也得看看你的命值钱不值钱!

    “陛下,边军将领为了战功虚报乃是常态,更有甚者,甚至不惜杀良冒功,臣以为独石口之战,或许大明确实胜了,但斩获必然为虚无疑。”

    报捷小将恨不得冲过去将王琼咬死!

    “虚报战功,杀良冒功?”朱厚炜肃声道:“那么俘虏呢?俘虏是草原人还是中原人,总没那么难分辨吧,而且捷报上面可是说了,独石口之战俘虏的蒙古兵足有一万一千,就算这一万一千俘虏当中有不少因伤重而死,想来万余还是有的,只要押解回京,岂不是一眼便辩?”

 第224章 腹黑

    俘虏才是关键!

    朝中的大佬都知道俘虏是关键,但谁都避而不谈。

    杀良冒功,斩获可以做假,但是俘虏是肯定做不了假的,独石口之战的成色到底如何,只要这一万多俘虏被押回京城,那么一切都将真相大白。

    毕竟比起几千斩首,一万多的俘虏份量更重!

    “陛下。”王琼出声道:“臣以为独石口大捷必然是真,但斩获和俘虏必然有假,如要验证真伪,自然是将所有俘虏押解回京,献俘于阙下最为直接,可如果真有这么多俘虏,臣以为路途遥远,恐生激变,陛下当下旨,尽斩俘虏于关前,以震慑草原!”

    朱厚炜差点被气笑了,当真是好手段,俘虏多了会生变,所以应该就地处决,如果不处决的话,万一酿成变故便是他这个当皇帝的责任。

    可要是处决了俘虏,那就是死无对证,笔杆子握在文官的手里,这独石口大捷会被描述成什么样子,估计只有天知道了。

    说到底,王琼乃至满殿大佬还是有底气的,因为太过于惊世骇俗了。

    这捷报上如果说宣府守军于独石口跟蒙古军恶战,并且最终击退小王子,并造成一定杀伤,那还能理解。

    可五千步卒对阵五万精骑,还能斩杀超过本身数量的敌军,还能俘虏数倍于己的蒙古骑兵,这简直就是扯淡。

    纯粹就是把朝堂上的诸公当成猴子来耍。

    既然已经认定不可能,那么他们自然也不怕宣府会真个押解俘虏献阙,同样的道理,俘虏是骗不了人的。

    “丁指挥。”朱厚炜目光落在报捷小将身上。

    “末将在。”

    “让宣府总兵朱寿将斩获首级腌好和全部俘虏一起押解入京,此战若真有此斩获,朕当大赏!”

    “喏!”

    杨廷和的眉头紧锁,从天子的语气当中可以听出,他并不质疑宣府镇的战果,可这战果未免也太离奇了。

    但是杨廷和终究还是留了个心眼,因为这次宣府之战,是皇帝拆解神策军半数兵马进驻九边之后的结果,也就是说此战是新军一手主导,而新军……

    新军的前身可是永王卫,也就是说皇帝对于他练出来的兵拥有无比强大的信心,认为就算凭借区区五千步卒,也一样能将五万蒙骑杀的落花流水。

    不可思议,难以置信,所以杨廷和不开口,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话不能说的太满,太死,万一到时候这捷报是真的,那他脸往哪搁?

    现在有王琼冲锋陷阵,杨廷和自然乐得装死。

    身为内阁首辅,杨廷和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果这场大捷没有水份,那么下一步就该对宣府上下将领论功行赏,尤其是那个名不经传的朱寿和卫新两个,如此大捷,给两个将军封侯甚至进爵都不算什么。

    可新军如果真拥有这等强悍战斗力,那么天子下一步必然是挥兵草原,届时会有多少将军和武勋立功?

    大明或许会诞生出一批新的武勋,这一点是文官不愿意看到的。

    “陛下。”杨廷和站了出来。

    “杨卿想说什么?”朱厚炜的脸色不太好看。

    “臣以为此番宣府大捷如果没有夸大,那么押解上万蒙军回京,陛下打算如何处断?”

    “杨卿觉得呢?”

    杨廷和眼中泛起一丝狠辣道:“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臣以为当尽斩之!”

    朱厚炜眼睛都瞪大了,那可是一万一千俘虏!

    一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要尽数杀掉?

    朱厚炜觉得自己已经够狠辣的了,可现在看来和心黑的文官比起来,似乎还是有点心慈手软了。

    因为朱厚炜不认为这是杨廷和在色厉内荏的给他出难题,而是本身就是这么想的,在这些儒家士大夫的眼里,异族的命根本不是命。

    而且朱厚炜还在这只老狐狸的话里面嗅到了另外一层意思。

    如果俘虏入京,这些即便已经手无寸铁的悍卒也很有可能造成京师震动,所以不如一杀了事。

    如果不入京,就地格杀的话,那么就正好给了文官一个借题发挥的机会。

    什么是老谋深算,这就是老谋深算。

    “杨卿此举只怕是有干天和?”

    “非也。”杨廷和肃声道:“蒙古人年年掠边,我大明百姓身陷贼手者数以十万计,被掳掠而去的汉人,在草原上成为奴隶,地位甚至还不如牛羊,为何如此?无非是因为草原豪雄觉得草原广阔,我大明奈何不了他们罢了,如今有机会用上万贼寇之头震慑蛮夷,至少可让北贼不敢轻易南望!”

    好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朱厚炜从来没有和大臣们斗嘴皮子的意思,因为人家就是吃这碗饭的,要斗肯定斗不过。

    他喜欢以理服人,讲事实摆道理,胜过一切狡辩。

    而且朱厚炜很清楚文官的底线是什么,只要他一天没有真正触及文官整体的利益底线,那么就凭君臣大义摆在那,他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哪一天他真要动了,说明他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底气,那个时候如果以理服不了人,那便以力服人!

    儒家就是海绵,你使劲压,压的再狠只要放松,他也会恢复原状,所以朱厚炜不准备硬压,非要硬压就压一块钢板,还得加上锁,让儒家永远没有反弹的机会,要不然的话还不如一把火烧掉的干脆。

    和官员们扯宣府大捷注定不可能有结果,不到黄河心不死说的就是这群人,朱厚炜懒得扯皮。

    “这些俘虏朕有大用,随随便便杀了,实属浪费。”

    “俘虏有用?”杨廷和不解,在他的朴素认知当中,俘虏就是用来杀的,一是震慑,二是报仇,三是解气,四能振奋民心……

    “通州工业区内人手短缺,可从俘虏当中选一些老实的进去当苦力,朕要建的大铁厂同样需要苦力,开矿需要苦力,建设需要苦力,这些俘虏都是草原汉子,彪悍有力,充当苦力就算累死,朕也无需心疼。”

    满殿大臣彻底无语,皇帝还是那个腹黑的皇帝,正所谓杀人不过头点地,这些俘虏估计自己都没想过有机会活命,可天子却是要让他们生不如死……

 第225章 下马威

    “……天子兴学,以开民智,凡六至八岁孩童,不论男女,皆须入学,家有适龄孩童不入学者,不论缘由,赋税皆增一倍……”

    南直隶秀才范博一字一句将告示念完,围观的百姓彻底炸了锅。

    “真的假的?”

    “这是皇榜,估计不太可能是假的吧?”

    “皇帝真是圣君在朝啊。”一名老童生涕泪俱下道:“开启民智,如此手笔,古往今来,何曾有之啊。”

    “可这皇榜上说孩子到了六七岁就必须入学,不入学就要缴纳双倍赋税?”

    “你这人怎么这般不知好歹。”老童生斥道:“此乃皇家天大的恩德,你家中若有孩童凭什么不送去就学?难道非要你子子孙孙和你一样在地里面刨食,还吃不饱穿不暖的艰难度日?”

    “可是束脩……”

    “束脩?”老童生怒了:“你到底有没有好好听榜文?榜文上说的清清楚楚,民生艰难,天子兴学,为不使民增负,故男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