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大明征服者 >

第86章

大明征服者-第86章

小说: 大明征服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言,正德五年江西乡试第六,按照历史原先的轨迹,夏言将会于正德九年第一次参加会试,并且落榜,然后在正德十二年会试中进士,从而步入政坛。

    不过历史在朱厚炜这里出现了拐点,本不会有的恩科出现了,至于夏言会不会中试,那谁都不知道。

    朱厚炜看过《大明王朝1566》这部堪称巅峰之作之一的电视剧,也是通过这部电视剧了解了嘉靖王朝,不过这部电视剧里面没有夏言,因为夏言早在十几年前就被严嵩陷害,最终被嘉靖帝斩首弃市了。

    夏言也因此成为大明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皇帝下令斩首的内阁首辅。

    崇祯朝的内阁首辅薛国观和周延儒是被皇帝赐死不是斩首。

    坐在夏言左边的便是在大明历史上留下赫赫名声的奸臣严嵩。

    没有人是天生的奸臣,至少在他们没有出仕,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候,这些儒家学子都是想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只不过在官场上混迹的久了,和光同尘也好同流合污也罢,自然而然的迷失了方向,从而坠入无底的深渊。

    如今皇帝成了朱厚炜,而不是那个炼丹迷道的道君皇帝朱厚熜,严嵩的命运和仕途必然会改变,至少朱厚炜不会给他一丝一毫祸害大明的机会,如果这家伙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朱厚炜也不会介意早些送他上断头台!

 第198章 简在帝心

    严嵩乃弘治十八年进士,和夏言都是江西人,属于官场上的同乡,按照历史轨迹,这家伙这时候应该还在袁州府修府志,不过朱厚炜谁都能忘,又怎么可能忘了号称明代六奸臣之首的严惟中!

    这样的人就得放在身边就近观察,一有异动,立马咔嚓!

    于是因病还乡,从而在野的严嵩运气炸裂,竟然被召回京城成了翰林院侍读。

    翰林院可是清贵衙门,号称大明储相之地,大明更有非翰林不入阁的传统,科举考试高中第五名的严嵩入翰林院,最是正常不过。

    在原本的历史上,夏言比严嵩晚九年中进士,而严嵩却因病耽误了十年仕途,夏言后来者居上,混的要比严嵩好的多。

    严嵩利用自己和夏言是同乡的关系拼命巴结,夏言也看在同乡的份上多次提携严嵩,却没想到被他提携上去的严嵩就是一头恶狼,瞅准夏言恶了嘉靖帝的时机狠狠咬上一口,亲手送了自己的恩人上了断头台。

    不过现在历史已经反转,严嵩已是翰林侍读,前途一片光明,而夏言不过是个进京赶考的举子,因为同乡,所以夏言主动拜见严嵩,并且带上了入京之后相识的朋友张骢。

    张骢已经快四十了,从弘治十五年参加会试,到这次嘉靖帝恩科,如果再次落第,那么就是第五次名落孙山。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叫大器晚成,什么叫投机钻营,那么看看张骢的履历,没准就能深受启发。

    这家伙在历史上考了七次会试,一直到正德十五年的会试才中了二甲进士,而且排名还不靠前,然后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直接成为内阁首辅!

    升官速度堪称恐怖,而他之所以能升的这么快,简单的四个字。

    简在帝心!

    也就是说这家伙马屁拍的好,能替嘉靖帝办事,而且办的让道君皇帝很高兴。

    在嘉靖朝最有名的事件非‘大议礼’莫属,也就是嘉靖帝要让他爹兴献王当皇帝,但是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不肯,非要嘉靖给弘治帝当儿子,称呼他亲爹为皇伯。

    ‘大议礼’可以算得上是大明一朝皇权与相权的巅峰对决,能与其相提并论的也只有万历朝的‘争国本’一件罢了。

    然而屁股底下皇位都没坐稳的嘉靖帝根本不可能是群臣的对手,于是装死、死拖。

    但不管怎么拖,事情总得要解决,于是看见机会的张骢粉墨登场,引经据典的证明嘉靖帝追封兴献王为皇帝的合法正统性,此举自然而然在仕林掀起轩然大波。

    可以说张骢此举就是让自己和仕林割裂,甚至可以说是背叛了儒家,但是那个时候已经四十五岁的张骢显然顾不了那么多了,为了能够平步青云,他毫不犹豫选择迎合皇帝,从而为自己搏取一个光明未来。

    张骢成功了,青云路在他脚底出现,嘉靖帝也彻底赢得了这场群臣博弈的胜利!

    现在坐在夏言右边的张骢闷头喝酒,低头吃菜,不管夏言和严嵩说什么,都是一副毫无表情,波澜不惊的状态。

    “公谨兄所言甚为在理。”严嵩开口道:“不过公谨可曾想过你说的这些事的共通之处?”

    夏言微笑道:“今上年纪轻轻却又雄心勃勃,知道军队糜烂故而改之,知道各地藩王之患,故而召集藩王入京圈之,见到国库空虚,入不敷出,故而以盐政、商税来增实国库,要说共通点,自然是为了改革大明存在的弊症。”

    严嵩大笑道:“不错,就是弊症,至少是今上眼里的弊症!”

    夏言一愣,什么叫今上眼里的弊政?

    对于夏言这种还没出仕的读书人而言,以自己的意志来改变、中兴社稷是他们毕生的追求,身为举人自然也关心国事,对于天下弊政自然也有自己的理解,也多半想过如果自己有一天能主天下政的时候如何去革除弊政,但是很显然,十个官员有九点九个真到了位高权重的时候,都会忘记自己的初心。

    因为他们自己就已经成了弊政的受益者,成了文官利益集团中的一员,既然是对自己有益的,那为什么要改变。

    更何况改变就必然会得罪群臣,不符合当官和光同尘的中庸之道。

    可不管怎么说,至少现在张骢还是有初心的,他和张骢不一样,张骢年纪大了,如果今科不中,那就又要等三年,三年后他都四十不惑了,所以他现在不想别的,一心想的就是中试,然后找机会钻研!

    严嵩押了口酒,夹了一筷子鱼肉道:“这天底下的弊政多了,屯兵、镇守太监、土地投献、隐户……这些都是弊政,今上若是想改,改的过来吗?不过严某倒是可以大胆猜测一下,今科进士去参加殿试的时候,看见的考题十有八九要与天下弊政相关!”

    张骢眼睛猛然一亮,旋即恢复正常。

    夏言也露出深思的神色,不管怎么说严嵩都是三榜进士,他的判断不能不重视。

    “至于这次会试的策问题,严某以为必然与兴学和商税有关!”

    “愿闻其详。”夏言拱手道。

    严嵩淡笑道:“原因很简单,今上出手料理了藩王,却没有动天下的异姓权贵,是因为藩王是自家人,今上收拾起自家人来,外人说不得什么,但不要忘了,藩王也是权贵,权贵是一体的。

    料理了藩王,异姓权贵会不会担心有一天今上的刀会劈在他们的头上,所以权贵们一定会非常警惕,上下勾连,做好应变的准备,甚至不惜狗急跳墙!

    而天子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淡化掉藩王之事的影响,从而降低权贵们的戒心,今上怎么可能会在会试的策问题中去考藩王镇封被废这样的事?

    今上难道是想要询问天下举子,藩王料理了,下一步是料理贵族,那岂不是可笑至极?”

    夏言叹服道:“在下愚昧,严兄所言当真是醍醐灌顶,一语惊醒在下这个梦中人呐……”

 第199章 叹为观止

    “至于盐政,说起来是雷霆手腕,可钱宁失踪干什么去了?自然是暗中搜集证据去了,今上为了不给官场反应的时间,才需要这般暗中筹谋。

    最后也确实如今上料算的那样,等到朝堂知道,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迟了,满朝大臣就算吵吵嚷嚷,可银子都被今上装进了内库,还想拿出来?

    所以盐政坐实,百官只能退而求其次,想要今上从盐政银子里面分出一部分来给户部,只不过可惜这提议又被今上驳回。

    现在的天子根本不愿意任何人去提盐政和盐政银子入户部的事,他需要的是淡忘,让群臣形成习惯,既如此今上会以盐政为提考策问?

    想想都不可能,那么谈起大政,必然是到今天还悬而未决之事,如今的朝堂只有两件事悬而未决。

    一是设立巡学使,巡视天下学政,巡学使的品级没有巡抚高,但管的不是地方政务,管的是地方天下学政,论权比巡抚甚至还高,而且每年可调度三百万两以上的银子!

    这巡学使掌握如此之权,又是一等一的肥差,朝中的大臣谁不想任用私人,不过今上属意王守仁,大臣们虽然还在抗争,但今上把话说的很死,所以大臣就算据理力争,最后妥协的可能性也很大。

    因此严某认为策问考兴学之事的可能性不会超过三成。”

    一直闷不吭声的张骢突然间问道:“在下听闻陛下还是永王的时候,就曾在永王府内兴学堂,七年间收留入学的孩童高达三千之数,今上是不是想要将永王学堂的那种授学方式普及天下?”

    “十有八九。”严嵩点头。

    “可永王府学堂传授的乃是以杂学为主,儒学仅以认字启蒙为主,陛下若是以天下兴杂学,儒家岂能同意?”

    严嵩似笑非笑道:“秉用以为陛下此举有何深意?”

    张骢凛然道:“陛下难道想要非科举,以杂学士子取代儒家?”

    “秉用不可妄言。”夏言大惊。

    “是在下失言了。”张骢笑了笑继续吃菜。

    严嵩目光凝重,微微摇头道:“其实秉用说的也并非没有可能,不过儒家传承数千年,古来君王不喜儒家的比比皆是,然而历朝历代的天子却依旧重用儒家,为何?

    因为读书人尽出于儒家,因为儒家能够因时制宜,因为儒家能够保证皇权的正统性,维持君权神授,因为皇帝必须用儒家,否则天下必然大乱。

    今上雄心勃勃不假,可要说今上想要废了儒家,扶持杂学,这不可能,至少二三十年内做不到,而几十年的时间足够让儒家拥有充足应变的时间,这一点毋庸置疑。”

    夏言和张骢略微松了口气,要知道他们都是传统的儒家读书人,自然也不愿意看到儒家道统衰败,这个后果他们根本接受不了。

    但是二人同样警惕,为何警惕,因为严嵩刚才说了,就算今上确实要对儒家动手,至少也要等二三十年。

    可二人都是进京赶考的举子,一旦高中,只要不出意外还有人提携的话,那么二人将在二十年内位列朝堂,到了那个时候,今上若是执意要对儒家动手,他们就必然是首当其冲!

    不止是他们两个,严嵩也肯定跑不掉……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严嵩呵呵笑道:“公谨、秉用此番参加会试,当先该想的只是如何才能金榜题名,四书五经关系到二位能否中试,而策问和殿试关系的则是二位能否名列前茅,严某是没机会了,可二人机会甚大,没准以后严某还要靠公谨和秉用多多提携呢。”

    夏言和张骢连道不敢,然后说了一堆没有营养的废话。

    “正德七年年底的时候,就已经传出过商税的风声,然而直到今日,天子也没有下旨征收商税,为何?”

    张骢笑道:“想来是朝中阻力甚大,就算是陛下也不得不慎之又慎。”

    “今上可没有这么好说话。”严嵩嘿嘿一笑道:“在严某看来,之所以还没有开始征收商税,最主要的原因应该只有一个。”

    夏言和张骢立刻做出洗耳恭听的架势。

    严嵩目光变得凝然几分道:“征收商税,士大夫的损失可不算轻,那么这些受损的官员肯定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他们阻止不了商税的征收,但可以上下勾结,徇私舞弊,以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偷税、漏税甚至做假账。

    到时候商税没有征收上来,或者比往年没有增加多少,朝臣言官们一定会跳出来说征收商税以至于民间商业凋零,不堪忍受巨额商税的大商们纷纷减少经营,甚至改商为农等等。

    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要废除掉商税,届时今上无计可施,便只能向朝臣妥协……

    不过今上何等睿智,这其中的关窍想必早就想到了,所以今上必然会想出一个法子来遏制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严某以为,这次策问七成以上天子会以商税如何征收,如何杜绝上下其手、徇私舞弊来出题。”

    夏言和张骢目瞪口呆……

    “天子如何出题,考官们管不到,但是阅卷的主考官肯定对于商税有自己的看法和应对,因此公谨和秉用,你二人在这策问题中该考虑的是如何迎合主考官的想法。

    若仅仅只是夸夸其谈,去迎合天子的想法,那么名落孙山的可能太大,不过梁阁老和蒋尚书为人正直,你们只需要中规中矩作答,策问题当可无虞。

    不过中了会试之后便是殿试,殿试时候天子可能只阅几张卷子,也可能阅很多卷子,你们想要迎合圣意,最好是能答的快些,最好是能在前十个交卷,如此一来,你们的卷子多半能被天子亲阅。

    这个时候你们答的卷子就要迎合圣意,天子想听什么想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写什么,如此一来不说一甲,你们二甲排名靠前,应当不难……”

    叹为观止,当真是叹为观止!

    夏言和张骢听了这一番分析之后,对严嵩已然佩服的五体投地……

 第200章 践行

    巡学使尘埃落定,对于朝廷而言,增加一个官职,哪怕这个官职位列从三品,其实根本算不上大事,所以通过不存在任何问题。

    吏部之所以卡着,无非是想要和皇帝讨价还价,增加自己的筹码罢了。

    可最终内阁还是不想因为这点小事和皇帝抬杠,王守仁也因此名正言顺的成为第一任巡学使。

    毕竟王守仁是儒家官员,而且在仕林中名声不错,甚至已有了著述立典的可能,相比起皇帝让宦官换个名头巡学天下,更能让文官集团接受。

    大明在地方上有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还有提刑按察使司,三司组成了基本的地方军政系统。

    至于巡抚则是京官,隶属于都察院,巡抚地方时拥有节制军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