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大明征服者 >

第74章

大明征服者-第74章

小说: 大明征服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厚炜没想到自己竟然会有那么一丝的失望,在大明色厉内荏的藩王们在明末时候丑态百出,被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军如同割韭菜似的一茬又一茬割翻的时候,也不知道心里会不会有那么一缕追悔。

    强权!这就是强权的力量!

    哪怕全天下的藩王联合起来,没有真正的力量面对强权也只能屈服,然后去赌一赌自己将要面对的未知命运。

    朱厚炜知道诸王会恨,甚至会在各自的王府行巫蛊之术诅咒他死于非命,但是他毫无惧色,因为越是如此便越显得诸王在面对命运时候只能低下了自己卑微的头颅。

    今天是正德纪年的最后一天,从明天开始,大明将会翻开崭新的一页,嘉靖元年开始,属于他朱厚炜的时代终将来临。

    宗室的弊患从眼前来看勉强算是解决了,但是朱厚炜知道还没完,因为绝大多数的藩王不可能会甘心。

    他们抗争是不想留在京城,因为诸王担心自己会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但是没有力量反抗的时候便只能隐忍。

    这股隐忍之气会不会彻底爆发出来根本不确定,要想彻底解决掉隐患,需要的时间,更需要安抚,同时还需要兑现承诺。

    这个承诺就是要让诸王或者王子王孙出仕,让他们有机会理天下政,但是群臣肯定不会愿意,那么朱厚炜还要和大臣们扯皮,往文官队伍里面一点点的掺沙子。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简简单单的七个字,以前朱厚炜完全不能理解其中的精髓,现在他算是明白了……

    除夕是新年,大过年的时候朱厚炜总是会不由自主去想起前世。

    在后世,除夕的时候轰轰烈烈的春运已经到了尾声,天南海北的游子纷纷踏上归途,只为和自己的亲人团聚,朱厚炜当年是北漂,也是其中的一员。

    寻常百姓家的日子过的简单而朴实,没有太多的勾心斗角,更无需去时时提防不知道会从哪里射过来的暗箭,他无比怀恋前世一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吃年夜饭看春晚时候的场景。

    只可惜,这场景逝去了二十年,他脑海中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了……

    朱厚炜晃了晃脑袋,过年了就得开心点,比如发财……

    区区一个房山县,三百多座王府,朱厚炜竟然黑透了心卖了一亿一千多万两银子!

    这是什么概念?没有概念?

    朱厚炜只知道杨廷和眼睛红了,内阁七个老头眼红了,六部眼睛红了,杨一清的眼睛红的充血。

    哪怕这一亿一千多万两白银八成都是白条,可这次朱厚炜的进账也有三千万两。

    很恐怖!与大明的赋税比起来简直恐怖的一塌糊涂。

    可朱厚炜觉得也就那样,按照原本的历史,一百多年以后,李自成悍然杀进北京逼死崇祯帝之后不久就开始追赃助饷,那些面对崇祯要银子哭的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大臣、权贵为了表示自己穷,当真是什么手段都施展了出来,最后愣是让崇祯皇帝无可奈何,连调兵入京的开拨银子都拿不出来。

    如果说崇祯是君子,那李自成就是典型的强盗,叫你助饷你有没有?没有就要你命,有?也要你命……

    最可笑的就是崇祯的周后之父周奎,女婿号召大家捐款,这个吝啬鬼为了表示自己没钱,就把府上的家具拖到街市去卖,周后觉得不成体统,便拿自己的五千两私房钱给了她爹,这家伙倒好,自己吞了三千两,只拿两千两出来捐款……

    最后周府被抄,从中抄出白银七十万两,珍玩字画无数……

    要知道周奎是因为他女儿才被封为嘉定伯,区区一个伯爵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就搜刮了七十万两,这是什么概念?

    京城一直都是权贵云集之地,李自成能从北京追出七千万两一点都不值得奇怪,可对于大明而言,京城的权贵真要说起来不过就是沧海一粟罢了。

    一个新晋权贵都能有数十万两白银,如秦王、晋王、周王这等袭封王爵长达两百多年的藩王,他们会有多少财富?

    简直难以估算!

    这次卖王府,诸王几乎人人借贷,这并非是藩王没钱,也不是一次性拿不出那么多的现银,而是守财奴心态作祟,或许也是想看看他们如果不还银子,朱厚炜能拿他们如何!

    好在朱厚炜强制下令买王府必须缴纳两成的首付,否则他相当怀疑诸王会不会想要空手套白狼,最后一钱银子也不拿,先欠着再说。

    欠银子朱厚炜不怕,他才不会管你是皇亲国戚还是勋贵豪绅,敢欠他的银子,那就算把满嘴牙打碎了都得给他吐出来。

    关键的问题是他需要钱!

    这几个月时间,三位商贾为他也赚了差不多百万两,不过相对于朱厚炜准备在嘉靖元年干的大事,这区区百万两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朱厚炜需要的是金山银山,然后让这金山银山化为涓涓细流汇入民间,从而完成财富的流通。

    改革离不开银子,这是给大明朝的政治体系换血,从而让天下爆发出勃勃生机,可真要说起来改制的本质是政治权力斗争,花银子的地方并不多,相反赚银子的地方倒不少。

    比如改革宗室制度,在朱厚炜的非常规手段下,他赚到了泼天般的财富,这一亿多两白银还仅仅只是卖王府的钱,并不包含诸王名下非御赐的土地,这些土地数量庞大,发卖出去又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改制真正花钱的地方是兵制,朱厚炜需要的不只是只有区区十万兵马的神策军,他需要的是全天下的兵马全部都变成神策军!

 第171章 良性循环

    大明拥有禁军三大营、京营各卫还有数量庞大的屯兵,外加号称数量庞大,实际上能战兵力只有不到两成的的九边边军。

    他想把全大明的军队打碎了回炉重造,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可以想象要花多少银子。

    但花银子还是小事,因为只要能让大明的军队脱胎换骨,那么拥有上百万强军的大明就必然会发动战争,去征服、去开疆拓土,去掠夺无边的资源,最不济也还有战争赔款。

    也就是说花费在军队身上的钱迟早都会被朱厚炜赚回来,而且回报率肯定要超过投资,他需要的只是前期投入罢了。

    但是军队和藩王不一样,大明的藩王自从永乐帝靖难成功之后基本上也就废了。

    诸王说白了就是一群拥有尊贵头衔,生活奢靡无度,行事无所顾忌的超级大权贵罢了。

    藩王的核心价值是军队,只可惜永乐帝自己造反也怕诸王造反,所以他直接把诸王的亲卫军给削掉了九成,没有了军队的藩王就是没牙的老虎,看起来狰狞恐怖,可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太大的威胁。

    所以朱厚炜收拾诸王很轻松,他所要背负的不过是不痛不痒的骂名罢了,什么刻薄寡恩,什么六亲不认,能伤到他皮毛?

    可军队不一样,大明卫所指挥使世袭制,也就是说屯兵制早就变质了,屯兵是将领的佃农,卫所的土地完全就是将领的私产,这就是一条利益链。

    朱厚炜想要改革屯兵,就是要斩断这条利益链,最后会引起什么样的变化根本无法掌控,所以他只能循序渐进,否则只要有一两成的卫所竖起叛旗,那后果都是灾难性的。

    当然让天下大乱从而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这一举措也不是不可行,可现在不是乱世,朱厚炜没有必要让原本还算安宁的大明天下变成生灵涂炭的人间地狱。

    这样的结果是没有一个强腕君王,那么一代王朝就必然会走向衰落,就算大明能续命两百年,也是于事无补。

    而且最致命的是大乱之世必然会造成人口锐减,这对于野心勃勃想要大力发展人口,从而达到自己殖民天下目的的朱厚炜而言,代价根本无法承受。

    所以朱厚炜选择蚕食,一步一步,一点一点来改变军队的现状,如此一来只要不是雷霆手段降临,卫所将军就不太可能铤而走险。

    既然是温水煮青蛙,自然现在言之尚早。

    在朱厚炜的心里,赚银子花银子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民富从而带动国富。

    在后世朱厚炜学的可不是经济,但是耳濡目染,再加上长期混迹于论坛,作为一名拥有丰战斗富经验的键盘斗士,他对于国富民强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这个认知归纳起来其实就是两个字!

    基建!

    后世的大中国为什么会拥有基建狂魔的称号,就是因为国家用天量的财政收入来进行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好了以后带动地方上的经济发展,然后继续反馈给国家财政,从而成功形成良性循环。

    要想富,先修路说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全国范围内的基础建设需要海量的人工,于是打工潮出现,将大量的人口从土地当中解放出来,进入工薪阶层。

    打工者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创造财富,从而实现家庭的小康,这又是一个良性循环。

    可是这一套在以前的大明想要实现几乎不可能,归根结底的原因就在于财政。

    大明自立国以来,可以说财政就从来没有富裕过,隔三差五的财政赤字倒是常见的很。

    微薄的财政要给权贵、官员发俸禄,要给军队发饷,要赈灾要救济,要这个要那个,就那点银子要是够才叫有鬼。

    寻常的开支都捉襟见肘,还基建,基建个毛线……

    朱厚炜很清楚,搞基建就和整治宗室一样,不会引起文官集团的利益反弹,相反他们举双手双脚赞成,因为他们本身就能从基建当中获取好处。

    地方上没了宗室,那么地方财政就会宽裕,地方上宽裕了,政府的财政也会变多,两者之间是同样的道理。

    但前提是朱厚炜不能找户部要钱,当然要也肯定是要不到的。

    御书房里除了朱厚炜以外一个人都没有,这种情况下就说明朱厚炜需要沉思,沉思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被打断思路。

    但有些时候思路就算被打断了朱厚炜也不能生气,甚至还得满脸挂笑。

    比如在湖州时候,玉姐儿就喜欢朱厚炜一个人在书房的时候不问自入,而今到了京城,这老毛病还是没改。

    生产以后的玉姐儿身上的古灵精怪少了几分,身上多了几分身为贵妇的雍容典雅,不过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玉姐儿怀里面抱着的那个只比小猫大上些许的娃娃。

    “玉儿来了。”朱厚炜以最快的速度从御座上弹身而起,然后就径直走到玉姐儿身边,从其坏中抱过才两三个月大,可已经是定王的儿子朱载文。

    玉姐儿的美目中莫名流露出一缕幽怨……

    朱载文睡的正香,突然间离开温暖熟悉的母亲怀抱,顿时就睁开了眼,然后毫不客气的就是嚎啕大哭。

    朱厚炜满脑门黑线,然后心不甘情不愿的把小家伙送回给了玉姐儿,熟悉的味道回来了,小家伙闭上眼,又开始香甜的睡。

    朱厚炜感觉到自己的威严受到了严重的挑衅。

    可惜然并卵……

    “刚从太后那回来?”

    玉姐儿嗯了一声。

    朱厚炜叹了口气,这都过去几个月了,母后显然还没有从自己侄女没能成为皇后的愤懑当中走出来,于是朱厚炜的其她女人,包括皇后薛芷蕾在内,就没一个受母后待见的。

    不过张韶华因为被他痛斥之后,似乎也明白了事理,知道在这深宫,如果没有皇帝的宠幸,那么就算有太后罩着,这日子也一定不会好过,所以哪怕刻意,倒也收敛了九分。

    毕竟已经是自己名义上的女人,朱厚炜为了不让张韶华继续作妖,也就临幸了她,如此一来,母后那边的脸色才算好了很多。

    直到玉姐儿进京……

 第172章 默契

    从古至今,管你是民间小户还是豪族贵门,绝大多数都是隔辈亲,这在皇宫也不例外。

    薛芷蕾身为皇后是名义上的后宫之主,可实际上张太后才是后宫真正的主人,只可惜再尊贵也是妇人,丈夫去世多年,两个儿子和她又不亲,身份就算再尊贵,这空虚没有寄托的日子也是难熬的很。

    张太后想孙儿都快想出癔症了,只可恨长子朱厚照御女无数,却无一女能够怀上龙胎,最后荒唐的儿子竟然还弄了个孕妇入宫,不但把群臣震了个半死,也把她给吓了个不轻。

    玉姐儿进京,紧赶慢赶终于在十二月下旬赶到了京城,祖孙照面,天伦之乐,张太后终于把肚子里面的不愉快给消散了大半,仿佛一下子找到了精神寄托,再也不愿意过问后宫妃嫔之间的破事。

    话说回来了,先帝只有她一位皇后,张太后从来就没有经历过残酷的后宫斗争,她不懂也不会分辨,那还不如装聋作哑。

    只可惜朱载文还太小,还没断奶的孩子能有多少的乐趣,所以每日张太后也只是让玉姐儿带小家伙去慈宁宫一趟,看看小家伙稚气的小脸便心满意足了。

    朱厚炜敢肯定,只要小家伙到了连狗都嫌的岁数,估计太后就会把他给遗忘了。

    没办法,张太后是太后可也只是一个出身普通的民间女子,为了自己侄女她没少给朱厚炜脸色看,至于宗室的事……

    传统还有些保守的女人耳根子大多都不硬,被几个辈分比自己还大的藩王一哭,这心顿时就软了。

    似乎认定自己儿子这般苛待宗室,她就是百年之后都没脸面去见历代君王。

    于是……

    不过料理宗室的决心朱厚炜从未动摇过,任母后是哭是劝还是骂都不为所动,没辙了的张太后才只好作罢。

    “朕和母后说了,过些日子便册封你为贵妃。”

    如今玉姐儿是庄妃,虽然说九妃封号不分高下,可这只是冠冕堂皇的说法,后宫妃嫔以皇贵妃为尊,贵妃次之,这根本就是约定俗成的事。

    而且约定俗成的还不止这一点,还有无子嗣不封贵妃、皇贵妃也是其一,要不然张韶华入宫,就算没成皇后,至少也得是贵妃了。

    玉姐儿闻言嫣然一笑,曾几何时她只是一个沦落风尘,命如草芥般低贱的女子,被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