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大明征服者 >

第273章

大明征服者-第273章

小说: 大明征服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恢复国力,基本上不会有什么过于激进的改革举措。

    但是守成之君不一样,守成之君大多生于深宫养于深宫,他们锦衣玉食,富贵荣华,根本无法切身去体会百姓的困苦艰难。

    当有一天他们继承了皇位,让他们去处理政务,在冰冷的深宫当中,他们能够看到的永远只会是冷冰冰的奏疏,而皇帝的眼睛大多数时候都是被蒙蔽的,官员们粉饰太平,这天下就太平了?百姓们就安居乐业了,社稷就真的国泰民安了?

    不会,但是君王不知道,所以大臣们说什么就会以为是什么,如果守成之君还是位昏君,那么官场上就会贪腐横行,卖官鬻爵之事更是会层出不穷。

    因此而带来的则会是寻常的百姓被盘剥,被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逼的连气都透不上来,久而久之,国家就会衰弱。

    一旦到了民不聊生的时候,无数想活下去的百姓就会揭竿而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会成为席卷天下的浪潮,而且这股浪潮或许就会成为压倒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守成之君更难,因为他们要学会分辨是非,更要学会辨别忠奸,知善恶,不会被大臣轻易蒙蔽……”

 第625章 正脉

    “皇儿觉得父皇这十几年以来的改革举措激进吗?”朱厚炜的声音有些严肃。

    身为统治者,而且是锐意改革之君,他并非一无所惧,他怕什么?

    怕的是人亡政熄!

    要知道如今的大明体制,对于朱厚炜自身而言,他是有意将帝王推向虚实之间,而且他也有足够的手腕和能力,来完美的驾驭这个度。

    甚至可以说,只要皇帝抓紧财政,握紧枪杆子,掌控住高级官员人事任命权,那么就必定会永永远远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什么建设、司法、户籍、礼制、兴学这些事务他完全可以全盘放手!

    但是后世之君呢?

    或许后世之君的权力欲望爆表,认为这样的虚实君王并不能让他体会到掌控天下的快感,那么他会怎么办?

    朱厚炜算是体会到了太祖皇帝的初衷了,洪武帝当初制定了一套又一套的政策,还号称是万世不移之政,这也是大明祖制的由来。

    可以肯定洪武帝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他不可能会知道大明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岁月之后,俨然已经改变了太多,他亲自定下来的那些祖制,很多已经不合时宜了。

    但是朱厚炜不一样,他是穿越者,他拥有过于超前的眼光,他知道这几百年间通过历史沉淀之后,留下来的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

    所以他可以放心大胆的去革新,而不用考虑改革失败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但与此同时,他同样也会让天眼和锦衣卫盯着改革,因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先例摆在那里,你不能说王安石变的法都是错的,都是与民无益的,但是事实上明明是一项很好的政策举措,到了地方上却成了害民的恶政。

    这是因为地方官府的不作为,也是朝廷监控不力,也是改革的初衷太过于理想化了。

    所以嘉靖朝的改革,每一项政策的落实都需要盯紧了去,地方上的官员如果阳奉阴违,如果不当回事,那就换了甚至杀了!

    但是他的子孙不会知道这些,在他的子孙眼里,嘉靖帝就是一个不将祖制放在眼里的君王,那么他们同样会对祖制失去敬畏之心!

    当有一天嘉靖朝的制度对自己造成了掣肘甚至是限制的时候,他们难道不会一脚踢开?

    会!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朱厚炜没办法改变后世,更没办法改变子孙万年……

    但是他觉得改变自己的儿子,让自己儿子不走弯路,还是能够做到的,当然,这前提是切实了解到朱载垣的真实想法。

    毕竟大明不是海外新朝,海外诞生的一个个王朝说白了就是一张张白纸,朱载坖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在这张白纸上图画,但是大明不行,大明的秀丽山河已经画在纸上了,想要随意涂鸦,或许就是面目全非。

    朱载垣是受父皇言传身教十来年的,这些年乔装出宫,在层层暗卫保护下也接触到到了不少底层百姓,至少是知道什么是真正民间疾苦,也真切的感受到,嘉靖朝接连不断的改革对于大明朝做出了什么样的改变。

    现在骤然间听到父皇如此发问,虽然有些惊讶,可也并没有多意外,于是应道:“回父皇,本朝改革成果,天下有目共睹,父皇的改革举措,让原本已经衰落,正在走下坡路的大明王朝达到了盛世中兴,百姓为之富足,国家为之仓禀足。

    军队更是肃清了侵扰华夏江山长达数千年之久的北方蛮夷,对外则是开疆拓土,将大明军威远播于海外。

    如今的大明无内忧无外患,百姓就算日子过的苦些,但至少不用担心被饿死冻死,孩童也能有书读,如果说本朝的改革都算激进,那儿臣希望还能更激进一些。

    更何况儿臣也曾苦读经典,对于历史上的那些改革也多有关注,孩儿发现,历代改革不管是激进还是不激进,但最容易激化矛盾,比如皇家和王侯公卿之间的矛盾,比如士大夫和士大夫之间的矛盾。

    更有甚者,甚至会因为改革而导致民不聊生,乃至血流成河,然而父皇的改革却从未听闻为了改革而屠杀天下之事。

    即便是以前的漕河大案和这一次的税案,其本质也是为了肃贪和整饬吏治,与改革并没有关系,至于外朝非要牵强附会说父皇是为了给土改和矿政开路而动杀戒,那也是外朝的事,和改革并无直接的牵连……”

    朱载垣说的头头是道,可见平时没少做这方面的功课,至于为什么会这么用心,其实说白了,就是哪怕他身为大明储君,可并不代表就一定没有危机感。

    历史上太多的太子最后也没能登上皇位,那一桩桩教训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在时时刻刻警示着朱载垣!

    这绝对不是朱载垣的杞人忧天,别以为他是嘉靖帝唯一的嫡子,更别扯什么大明嫡长子继承制,他父皇更改了那么多祖制,把满朝大臣收拾的连道统都快丢了,他会在乎这一项祖制!

    只要父皇觉得他是个扶不起的阿斗,那么他这个太子储君随时随地都会面临被废的风险,这是母后的亲口告诫,因为母后说了,他的父皇心目中最重视的事情只有一件!

    那就是大明江山的社稷永存,跟这个比起来,什么都不足为道!

    他的哥哥定王朱载坖不管是学识、见识、魄力、眼光、能力都比他更强,所以他只能更努力,避免自己被长兄甩下太远,否则他真不敢确定父皇会不会动换储的念头。

    不过身为嘉靖帝的皇子注定是幸运的,因为每一位皇子只要成年就会被分封到海外建立新的国度,也就是说他们都会成为皇帝!

    也正是基于此,在嘉靖朝不会有皇子们的勾心斗角,更不存在什么夺嫡之争!

    但什么是正脉?

    太祖洪武皇帝传下来的这大明王朝才是正统,海外建立的新国再多,也是支脉!

    他只有继承父皇的帝位,成为大明帝国的皇帝,他的子子孙孙才会是正脉,以后面对那些兄弟之国,叔侄之国,才能保证天然的优越感!

 第626章 平衡

    朱厚炜哈哈大笑,很显然,太子的回答让他非常满意。

    “陛下为何这般高兴。”薛后款款而来,三十出头,育有一儿一女的薛后,这岁月似乎没有在她身上留下丝毫的印记,和身边的皇嫡长公主朱亦瑶站在一起如同姐妹一般。

    “父皇圣安……”娴雅公主微微一福。

    朱厚炜淡笑看着母女两个道:“听说你们在御花园散心,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薛后笑道:“御花园就那么点大,这些年都走遍了每一个角落,还有什么好看的,臣妾和瑶儿荡了会秋千就回来,陛下来,也不让人告诉一声。”

    朱厚炜笑道:“深宫似海,别说是皇后,就是朕待的都有些厌烦,不过你们倒是可以去大明园去玩玩,那里可比御花园好看多了,可以说这座大明园乃是集合了全天下的园林艺术,乃是集大成者的皇家园林,更是整个世界的万园之园!”

    薛后噘嘴道:“不去,那园子还不知道哪天能修好,到处都是灰扑扑的,唯一能玩的动物园也被太武皇占了,臣妾这妇道人家,去了作甚……”

    朱厚炜也不勉强,说道:“最近天下无事,那么有些事我呢就打算提上日程,不过终究还是放心不下,所以来坤宁宫来看看垣儿的学业进展如何。”

    “陛下打算御驾亲征了?”

    朱厚炜笑道:“就知道什么都瞒不过你,不错,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半年内,我打算提兵三十万,亲征倭岛!”

    朱载垣明白了……

    父皇亲征,那么大明就必须要由储君监国,但是父皇还是不太放心他,所以来了坤宁宫……

    朱厚炜看向朱载垣肃声道:“皇儿乃大明之储君,是大明帝国未来的皇帝,如果让皇儿执掌这片江山,皇儿打算如何治理?”

    朱载垣知道真正考验他的时刻到了!

    “儿臣会以百姓为念,将父皇这嘉靖朝推行的大政继续贯彻执行下去,发展工商,促进农业,鼓励民间向学之风,整饬吏治,强化军队,发展经济,督促基础建设,务必让大明国富民强,国泰民安!”

    非常中规中矩的回答,没有什么新意,但是也挑不出来半点毛病。

    “皇儿的回答,朕说不上满意和不满意。”朱厚炜苦笑道:“但是父皇知道皇儿说的这些,说起来容易,但是想要一直保持下去,并不简单。”

    朱载垣俯身做倾听状,他太了解自己父皇了,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其中的分寸他还是能拿捏的轻的。

    “治理国家不是泛泛其谈,更不是喊上几句口号,就能治理的好的。”朱厚炜叹道:“父皇登基至今十八载,之所以事必躬亲,甚至不成体统的亲自撸袖子下场和满朝的大臣博弈,不是父皇愿意,而是不得已……

    因为大明等为父继位的时候,看起来是歌舞升平,可实际上呢?实际上早已千疮百孔!

    皇儿或许心里面会觉得父皇说的这千疮百孔有些夸张,但是父皇告诉你,一点都不夸张!

    君王之道在于平衡,大明的权力博弈平衡吗?不平衡,甚至是严重失衡!

    对于平衡,无非就是从外戚、宗室、勋贵、武将、文官还有宦官当中找到平衡点,让他们相互牵制,相互掣肘,任何一方都需要都想要得到皇帝的支持,如此一来,君王才能坐稳江山。

    但是在大明……外戚是不存在的,大明的皇后大多出身小门小户,如你母后的父亲也只是位秀才,极少数是如永乐帝的徐皇后那样出自于中山王府,但是永乐帝靖难成功之后也限制了魏国公和定国公府的权力。

    至于太祖皇帝则更狠,为了给建文帝扫平障碍,直接掀起蓝玉大案,前后珠连淮西勋贵多达数十人,故而大明从未听闻有外戚乱政之事。

    至于宗室,皇儿想必也清楚,永乐帝不想后世子孙也走他的老路,所以对宗室采取的乃是荣养,圈禁于封地之内的政策,剥夺宗室藩王的统兵大权,只允许保留少量护卫,还派锦衣卫和官吏时刻监视,如此一来即便藩王造反,也很难威胁到皇权统治,因此宗室可以忽略。

    大明的勋贵……太祖皇帝杀了一大批,等到永乐帝继位,靖难功臣又上来一批,可惜的是土木堡之变,大明的勋贵彻底被打断了脊梁,老一辈能和文官当面较量的勋贵几乎尽数凋零,而袭爵的勋贵,哪里会有祖辈的血勇……

    也是自土木堡之变以后,文官势力彻底崛起,他们把控了朝政,限制了皇权,甚至还和将门勾连,皇帝最终能够倚仗的只有宦官!

    皇帝想要做什么事,也只能依赖宦官,于是东厂应运而生,靠着忠犬锦衣卫和行事毫无顾忌的东厂番子,皇帝才在两者之间寻找到了平衡。

    于是大明的平衡出现了奇特的三角平衡,也就是文官为了限制皇权可以不顾一切,而宦官的出现则是无所顾忌的去压制外朝,然而皇帝只需要一句话就能把权倾天下的宦官给送上断头台,刘谨就是最好的例子。

    正德朝刘谨威风了四年,死于图谋造反,这样的罪名至少父皇是不相信的,因为一个人不管去做什么事,首先要分析得失利弊,刘谨为何能压服天下,让全天下九成以上的官员在其面前瑟瑟发抖?

    是因为他仗着皇帝的势,如果没有了这股势,他刘谨算个什么东西,所以这个天下,最不可能谋反的就是他自己才对,因为谋反对他而言半点好处没有,也连万分之一成功的可能性都不存在,他为什么要谋反?

    然而刘谨死了,很显然是被外朝联合内廷陷害,因为不除了刘谨,外朝官不聊生,内廷还被其死死打压,而这个结果是两方都无法接受的。

    皇兄乃是性情中人,最受不了的就是被身边人背叛,于是在所谓的证据面前根本没去考虑逻辑和合理性就下旨凌迟了刘谨!

    然而刘谨一死,这三角的平衡关系便再次被打破……”

 第627章 真正的儒

    看着若有所思的儿子,朱厚炜叹息道:“你皇伯修建豹房,其本质就是为了对抗势力日益庞大的文官集团,然后通过宦官去制衡外朝,然而刘谨死了,外朝绝对不会允许大明再出现一个刘谨,于是对正德帝的限制更紧。

    文官勾连内廷,削弱并控制宦官力量的成长,身心俱疲又不喜束缚想要血染疆场当个盖世名将的正德帝最终选择了避退,这也是父皇之所以能继位的先决原因。

    正德帝甩膀子跑了,但是难题并没有被解决,父皇继位之初,以杨廷和为骨干的外朝,肯定也担心父皇成为第二个正德,所以他们会依旧玩老一套,在这个早被渗透,已然四处漏风的紫禁城,父皇当年同样是如履薄冰呐。

    但是父皇比起正德帝拥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父皇在湖州就藩的时候培养了一大批嫡系,培养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