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大明征服者 >

第249章

大明征服者-第249章

小说: 大明征服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列位于这大殿之上的众臣,有些话,朕一直没有说过,但不说不代表朕不知道。”

    朱厚照冷哼道:“儒家治国那一套,有用的大武会采用,糟粕自会弃之,如果诸位臣工还觉得可以如以前那样蒙蔽圣聪,胡作非为的话,你们在大明犯下的事,朕会和你们新账旧账一起算,今日是太子继位为君的大日子,朕有些话便不多说了,诸位臣工好自为之!”

    一场原本该是盛典的禅让大礼虎头蛇尾就这么落下了帷幕,被轻轻敲打了一下的大武群臣会如何感想,也都已经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了。

    唯一的‘外臣’作为大明特使的谷侯沈庚中参于完这次禅让大典之后,便要迈上归途,朱厚照果然将大武境内的所有西欧人集中起来送到了葡州、牙州和法兰州海岸,就连葡州所有宗室和勋贵蓄养作为家丁或者奴仆的都没放过……

    “谷侯此番回去,只怕再见已是明年。”

    谷侯笑道:“末将此去经年,想必太武皇不久之后也该掀起大战,只可惜末将皇命在身,却是没有办法一观太武皇在战场上的雄姿了,只待明年回转之时,能看见武皇一统西欧,成就盖世工业了。”

    朱厚照大笑道:“有厚炜这珠玉在前,朕这盖世工业是成就不了了,能为皇儿打下一片江山,此生之愿足矣。”

    谷侯微微摇头道:“太武皇当年率三千精兵就敢深入草原,击溃瓦剌,肃清北患,此等战绩,就算冠军侯来了也难与争锋,这盖世功业,太武皇当仁不让!”

    朱厚照有些讪然,他能肃清草原仰仗的可是军工之利,而冠军侯那可是实打实的刀刃搏杀,千里转进犹如神助,真要与霍去病比战功,朱厚照觉得自己还差那么一点。

    就一点!

    “吹捧之言就不说了,朕还是要些实打实的好处才是真的!”

    “太武皇有何要求,末将自当转达陛下。”

    朱厚照也不带半点客气,径直说了一大堆要求,听的谷侯目瞪口呆……

 第570章 惊天深意

    御花园内,亦步亦趋的杨一清满脸的愁容,他来见皇帝是要谈国事,可皇帝却在和他风花雪月……

    “车道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朱厚炜不以为意道:“御花园是赏花的地方,谈国事未免有些煞风景吧。”

    杨一清感觉皇帝有些飘了,甚至隐隐有从盖代明君朝昏君发展的架势。

    “陛下,若是寻常之事,臣自不会多言,议会若是能拿定主意,也不敢烦扰陛下,只是兹事体大……”

    “不就是人口过剩?能算什么大事?”

    杨一清彻底无语。

    六年前,天津卫人口接近千万,朝廷不惜血本在天津开建无数工厂,鼓励天下商贾行商天津,另外行文天下,移民暂停,这才缓解日趋庞大的人口压力。

    嘉靖十二年,谷侯出海带走四百万移民,大量工厂出现工人短缺之现象,而且按照移民大计,下一次谷侯回京,将会至少再为西欧输送一次不低于四百万的移民,如果不补充人口,那么天津八成的工厂将会陷于全面停滞!

    不管是为了工厂还是为了移民,议会通过法案,再次开启移民大政,谁能想到,短短半年时间内,数不清的百姓纷纷启程,最终汇聚到了天津卫!

    半月前统计,天津卫人口竟然一举突破两千万!

    两千万人口呐!大明在籍人口不过也就六千多万罢了!

    关键的问题是天津卫最多只能容纳数百万人做工,超过这个基数一倍多,就会出现大量无所事事的移民,而且还以壮劳力为主!

    议会以最快的速度暂停移民,但是天知道还有多少在各地官府领了银子和粮食的百姓已经走上了移民路,保守估计,最终天津卫将会涌入两千五百万人,甚至达到恐怖的三千万!

    人口太多只能分流,于是京城人口暴增!

    这些移民无工可做,如果不安置好,就会成为流民,一旦民变,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被杨一清搅的没了赏花心情的朱厚炜叹了口气道:“这是议会的责任,是议会考虑不周,如果当初议会定下,暂时开启移民两个月,这个时候会有多少?等到人口分流出去再次开启,岂不是压力顿减。”

    杨一清都快老泪纵横了……

    “臣身为议会议长拥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只待此番移民潮得以妥善解决,臣再向陛下请罪!”

    朱厚炜淡笑道:“考虑不周罢了,无需上纲上线,现在这种情况靠议会讨论是讨论不出最佳解决方案的,而且议会不是已经开了数个常平仓来赈济移民了吗?这事做的不错,尽管治标不治本,却也没更好的办法。”

    “陛下,一千多万人,就算常平仓全部开了,也维持不了多久,最多一个月罢了,而且下次谷侯回京再次移民,常平仓的粮食可是海上的口粮,口粮用尽,就无法移民,如此便是恶性循环。”

    朱厚炜叹道:“移民来都已经来了,总不能把人赶回去吧,现在暂时也没别的办法,先分流,把人口先输送到山东、山西各府各州,让这些移民先参与到各地的基础建设当中以工代赈,再让杭州府筹备两百万石军粮,谷侯再次输出移民,就让他去杭州跑一趟。”

    杨一清想了想,也确实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应是,不过他也不是没想过分流,甚至已经打算行文各地官府,暂时收留途中的移民,以此来减缓京师和天津的压力,但是考虑到移民乃是大政,如果分流会不会造成各地官府沉重负担,又或者让移民抵触,或许便是得不偿失。

    不过以工代赈的法子确实是神来之笔,让杨一清由衷赞叹。

    “杨爱卿与朕已有十几年的君臣之谊,爱卿是什么样的人,朕最是清楚不过,什么请罪的废话以后还是不要挂在嘴边上的好。”

    “臣明白。”

    “杨爱卿可曾想过为何以前没有爆发移民潮,而这次爆发了呢?”

    杨一清皱眉,随即叹道:“或许便如陛下说的那样,这些想要移民的百姓对大明失去了归属感。”

    “不错。”朱厚炜缓步而行道:“百姓为什么会对大明没了归属感?而那些被虏来大明做苦工的西欧人却能任劳任怨,失去生育权还要忍受压榨,却反而对大明有了归属感?

    移民都是华夏百姓,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国人都有土地情结,都想着自己死了以后能葬家乡,然而他们却选择了背井离乡,甚至明知道必然会客死异乡,也在所不惜?

    归根结底是没了归属感的同时,朕还给了他们希望!

    西欧苦工也是人,在那边的时候也一样饱受贵族压榨,过着无比艰难的日子,被俘虏来了大明,他们本来是在绝望中惴惴难安,然而到了大明反而丰衣足食了,于是这些苦工有了希望。

    北方的游牧民族和华夏王朝战了几千年,再强盛的王朝也灭之不尽,几十年一过便会死灰复燃,然后继续侵袭华夏边疆,为什么?

    因为没有办法,因为他们靠自己没法生存,所以只能用战争的方式来减少人口,用战争的方式抢夺资源,目的也是活下去。

    说到底就是活下去,华夏的百姓为什么要选择走?因为他们也想活下去,而对于华夏农耕文明而言,活下去的根本就是土地!

    这千千万万的移民九成九都是隐户或者失地百姓,家中有个十亩八亩良田,或者有一技之长能够养活全家的谁愿意远渡重洋?

    土地……土地……说来说去还是土地,这就是根!

    所以想要在根源上断绝移民潮,说白了就是要能解决土地问题,让百姓能够有地有收成,一边种地一边做工,估计还想让他们移民,便只能拿鞭子抽了……”

    杨一清冷汗淋漓,似乎知道皇帝这番话背后蕴藏着的惊天深意!

    这么多年了,从皇帝大刀阔斧改革的那一天起,满朝的大臣就知道皇帝有一天会对儒家会对土地动手,现在儒家未动亦动,现在终于轮到土地了吗?

 第571章 一刀切

    “朕一直不问移民之事,就是有这方面的考量,但这不是办法……”

    朱厚炜脚下一顿,转身目光炯炯的看着杨一清,半响道:“朕与杨卿君臣相得这么多年,朕之秉性,杨卿知道,杨卿的能力脾性,朕也深知,朕知道杨卿身为儒家读书人之标杆,有些时候会身不由己,身为柱国之臣,更多时候也不能随心所欲,也知道杨卿已经萌生退意,估计在移民大政彻底结束之后,就要向朕请辞了吧。”

    杨一清一愣,茫然的看了眼皇帝,这句话当真是说他心坎里面去了。

    大明现在无外患,无内忧,就连皇帝自己都已经放手让官员主政,可杨一清知道,没有内忧才是真正的内忧!

    移民终究会有一天结束,而皇帝时常会挂在嘴边上的土地政策,到现在连一点风吹草动都没有,这本身就极不寻常。

    也只能理解为时候没到,什么时候会到,杨一清脑子里面的答案就是移民之后!

    “儒家文臣不管是忠还是奸,最看重的永远都是身后之名,就算是大奸大恶之辈,也想着能得个美谥,可怜忠献这个谥号的啊……”

    杨一清苦笑道:“秦贼祸国殃民却被谥忠献,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宋宁宗剥夺其王爵,改谥谬丑,实乃大快人心之举,不过自秦桧之后再无忠献之谥,好好一个美谥确实是被这奸贼糟蹋了。”

    “杨爱卿也想着百年之后能得一美谥,此乃人之常情,此时就算急流勇退,朕也觉得理所当然,不过在朕看来,死后之谥和千古美名终究还是有区别的。”

    杨一清不解……

    “就拿秦桧做例子,他死了谥忠献,也就是身后赢了美名,然而公道自在人心,几十年后被改谥谬丑,那又何来的千古美名?

    杨爱卿担心朕会对土地大政出手,也清楚土地才是大明根深蒂固的顽疾,一旦动手,牵扯之大简直难以想象,届时杨爱卿或许就会成为所有因为旧有政策而受大益之人的仇敌,这其中就会包括杨卿的至交好友,包括同乡同年,乃至整个儒家!

    所以杨卿踌躇之余更是担心,一方面想要和朕善始善终,一方面又怕自己走向全天下利益阶层的对立面,最终为士人所唾弃,导致百年之后身败名裂,当真是难呐……”

    “陛下,臣……”

    朱厚炜摆受微笑:“朕不会强求什么,杨爱卿若是担心过甚,朕岂会勉强,如果敢赌一个朗朗千古名,朕也会成全。”

    杨一清深吸一口气道:“陛下打算如何整饬?”

    “如果说大明是一位巨人,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人就会衰老最终死亡,可要是这巨人的身上还趴着一条血蛭,那么死亡的进程就会加快,朕改革诸多举措,延缓了巨人衰老的过程,甚至让巨人从中年恢复到了少年时代,进而焕发出勃勃生机,然而……

    这血蛭不除,巨人终究有一天还是会死,那么朕曾经说过让大明摆脱宿命轮回就会成为笑话。

    所以朕将宗室和勋贵踢出大明,让新的王朝去从头彻改权贵之政,最终的目的就是彻底消除权贵这一利益团体!

    然而想要根治,这顽疾还是土地!

    朕早就说过,土地兼并不解决,只要华夏没有从农耕转入工业,那么百姓造反就不会杜绝,所以土地之政必改!

    但是朕不会靠皇权去强行剥夺现有利益阶层的土地,即便朕知道这些土地绝大多数都是豪强兼并而来也不会侵夺,那是强盗行径,朕不屑为之。

    那么土地之政如何改,朕会分三步走,其一清丈田亩,彻底查清楚天底下有多少土地,哪些土地是隐地!其二,士绅一体纳税,大明不需要免税阶层,其三,超限土地课以重税!”

    杨一清浑身发颤,满朝上下担心的其实并不在皇帝说的这三条之内!

    群臣以为皇帝要进行土地改革,最有可能实行的是减土政策,比如限制勋贵享有多少土地的免税,并进行清查,士绅阶层要么严格限制或执行定下的免税额,比如举人四百亩就是四百亩,超过一亩都不行,如此一来,可以限制大量百姓投献土地,还有一种可能也是减土,比如将举人免税田从四百亩减少到两百亩。

    这种事在曾经内阁还存在的时候,杨一清就和几位阁老商讨过数次,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进行这样的土地改革,确实能收到一些效果,但是效果也就那样,因为勋贵士绅能想到对付此政的办法多到数不清。

    但是杨一清做梦都没想到皇帝竟然能这么狠,狠到一刀切,丝毫没打算留三分余地。

    不错,皇帝说的土地政策之核心就是第二条……

    士绅一体纳税!

    不存在勋贵,因为勋贵迟早会被撵出去,人都没了,哪来的土地免税。

    第二条的核心就在于大明从此以后都不存在免税地,管你什么投献不投献,管你世家大族名下有多少土地,该缴纳的赋税一点都不能少!

    就这一点就能击碎九成的幻想和对抗办法,皇帝是以最简单最粗暴但也是最难的方式来解决土地问题。

    但是士绅一体纳税并不能解决掉土地兼并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土地兼并,应该就是第三点!

    可即便是第三点也有漏洞可钻!

    当然现在扯什么土地兼并没多大意思,现在让杨一清头皮发麻的还是第二条!

    士子们寒窗苦读那么多年,为的是什么,可不就是做人上人,成为特权阶级的一员,什么是特权阶级,土地免税就是其一!

    皇帝要剥夺士人的免税权,等于是要消灭大明的特权阶级!

    “杨爱卿怕了?”朱厚炜呵呵笑着看着微微轻颤的杨一清。

    杨一清艰难说道:“兹事体大,陛下如此改之,只怕整个天下都会为之剧烈动荡。”

    “动荡?”朱厚炜大笑道:“如何动荡,士绅要造反吗?还是说所有读书人联合起来罢官来胁迫朕,如果真要那样的话,朕或许还求之不得!”

 第572章 坑天下

    杨一清深吸一口气道:“臣不是这个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