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大明征服者 >

第181章

大明征服者-第181章

小说: 大明征服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干重臣皆已垂垂老矣,精力如何能与朱厚炜这样年轻的皇帝相比,被召集而来谈了半天还涉及科举和治河这样的大事,早已经是疲惫不堪,然而皇帝却依旧是一副神采奕奕,意犹未尽的架势。

    “臣还有一事……”杨一清有些无奈。

    “杨爱卿还有何事?”

    “陛下,首辅杨大人如今丁忧期满,当召其还朝……”

    朱厚炜嘴角泛起玩味的弧度,杨廷和……

    按理来说,这满朝上下,最不希望杨廷和返朝的便该是杨一清才对。

    毕竟杨廷和要是回来,他这个当朝第一人,内阁首辅的位子就得还给杨廷和,而他自己要么成为次辅,要么回原位成为三辅。

    儒家大臣这辈子追求的可不就是位极人臣,然而杨一清想让位,杨廷和赖在老家不还朝,说明什么?

    说明这两货已经受不了他了,这两货都五十几岁,还有很长的政治生命,却想着要急流勇退,不想着追随自己的脚步开创一代盛世,真是悲哀呐。

    梁老头的脸上浮现出幸灾乐祸的表情,似乎在想当初自己没有顺位暂代首辅的决定是多么的明智。

    “要请内阁自己去请,朕当初派人去请王鏊,他不给面子,朕丢了一次脸,难不成还要丢第二次?”

    杨一清的内心是绝望的……

    内阁首辅回乡丁忧,服丧期满,等待还朝,天子下旨,顺势而还乃是正理,他自己若是跑回来,岂不是跟天下人说他贪恋权位?

    至于让内阁请,那也是不可能回来的,丢不起那人。

    杨一清抑郁了,他一直觉得皇帝和杨廷和之间,君臣还算是相得,现在咋觉得皇帝似乎不太希望杨廷和还朝?

    难道是觉得和他配合的更有默契?

    “臣遵旨……”皇帝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杨一清也只能领旨。

    “诸位爱卿可还有事?”

    “无事,臣等告退!”

    等到众臣退去,朱厚炜胸中一块巨石总算是落了地,科举改革迈出最为坚实的一步,儒家的根基松动了。

    想来飓风也要开始了……

    飓风来了!

    杨一清等辅臣回到内阁之后,第一件事是由杨一清执笔给杨廷和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

    皇帝不肯下旨,内阁也不可能敢伪造圣旨,但是在信中表达一下皇帝期盼杨首辅还朝的意思还是很有必要的,至于杨廷和会不会卖账,那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了。

    梁储同样在拟文,拟的乃是科举改制之告示,儒家大臣的文采那是毋庸置疑的,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文章一挥而就,就跟吃饭喝水一般轻松惬意。

    很快这张告示就被张贴在了……国子监的大门口!

    除了已经步入官场的读书人,这天底下聚集最多读书人的地方必然是国子监,哪怕是被皇帝大力扶持的燕京大学,至少在当前,这人数也没法和国子监相比。

    而国子监的监生只要能顺利毕业,那么就拥有进入官场的资格,但是绝大多数的监生都还是希望自己走科举出仕这条路的。

    因为监生出身之官员在官场上也是最不被重视的一类,升迁速度……除非朝中有人,否则这辈子想要混到四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也就是说科举对于读书人的影响,很显然在国子监最能被体现的清清楚楚,将告诉贴在国子监门口,内阁的意思很明确,就是看看监生们的反应有多激烈!

    内阁说不过皇帝,也抗拒不了皇帝的意志,当然国子监肯定也抗拒不了,但是如果学生群情激奋,皇帝或多或少也要考虑一下影响。

    至于这影响之余会如何,内阁不去想,也不愿意去想,伺候嘉靖帝这位爷已经让内阁心力交瘁,哪里还有心思去管别的乱七八糟的破事。

    正如内阁想象的那样,告示一出,整个国子监炸了!

    就好像是一枚重磅炸弹扔进了人堆,顿时腥风血雨,血肉横飞……

 第415章 悲愤

    其实真要说起来,科举改革与国子监的监生关系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因为监生和举人一样都是可以直接在吏部投档备案选官的,也就是他们不需要科举也拥有出仕的资格。

    但是国子监还是炸了……

    因为告示中说的很清楚,监生想要顺利从国子监毕业进入选官的话,需要加考两门,也就是科举四选一的两门辅科!

    这次科举改革影响最大的恰恰就是监生和举人!

    对于秀才还有童生的影响反而没有那么大。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能成为举人的什么人,必然都是饱读四书五经的读书人,他们每日里钻研经义,拼了老命的去选题写题,为的就是鱼跃龙门的那一天。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说的就是他们,既然是一心,那么自然不会去学别的,什么算学,什么格物、财经,谁会闲着没事干,把有限的精力浪费在这些杂学上面。

    要学这些的,基本上也都是已经步入官场,再不需要经历科场厮杀的读书人,他们有精力去学这些,是因为时间足够或者治政需要。

    而举人,他们的目标就是会试,而会试考的就是四书五经,那么不学四书五经学什么!

    算学?格物,不存在的……

    举人跑到国子监来成为举监不选官,自然是因为对自己会试中榜充满信心,可现在倒好,还信心个屁。

    至于纯监生就更不用谈了,这些监生十有八九都是豪族、士绅之后,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几乎都是对科考没什么指望的学渣,然后家里面通过关系或者花银子,进国子监来镀金的,就等着在国子监混上几年,然后再找关系出仕的……

    现在好了,监生想要顺利毕业必须通过什么狗屁研究院的辅科考试,而且是有标准答案的考试!

    人情分没了,狗屁研究院在哪?不知道,研究院有哪些人,不知道……

    简单点说就是不通过,那结业就遥遥无期……

    监生岂能不愤怒!

    “荒唐,荒唐呐。”举监牧逸悲愤莫名道:“科举传承千年,乃是切断门阀任用私人之道,是吾等寒门学子进身之道,乃千年以降,历朝历代最大之德政,善政,岂可轻易更易之!天子革除天下弊政,天下无不称颂,然科举乃德而非弊,何须易之!”

    “牧兄此言乃是正理。”同为举监的陈钰也是满脸的不愤:“我等学子,埋头苦读十余载,日日攻读圣贤书,为的不就是能登天子堂,为君王分忧,理天下之政,如今天子滥改科举,可曾为我等读书人考虑!”

    告示跟前议论纷纷,几乎如出一辙都是在反对改革科举制度,看着一个个义愤填膺的监生,就仿佛是一群被刨了祖坟的家伙在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我辈读书人,当伏承天门,向皇帝请愿!”人群中不知道是谁吼了一句,顿时噪杂的现场变的落针可闻。

    堵承天门……

    这事咱们干过,最后呢?

    马慎没死……

    再然后,晋地十一大商包括马家,死了一片……

    “生员不得妄议朝政……”

    吼一嗓子的监生,很显然是才入学没多久,也没经历过马慎的承天门事件,闻言顿时不服道:“天下人论天下事,陛下废了言官,本身就是堵塞言路,连政事都不能说,那还要我等读书人做甚。”

    这话一出,顿时说话之人身边空出一片。

    儒家读书人就是这尿性,他们吞吐心里面的不满没什么关系,但是只要涉及到自身,那肯定是会趋吉避祸。

    前车之鉴呐,不可不防呐。

    叫嚷的士子名叫谭贺,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仗义执言竟然会引起这样的反应,顿时有些懵逼道:“怎么?难道在下说错了?”

    众监生心道,你没错,但是你想做马慎,可他么的别连累了他们。

    当今天子可是有名的腹黑,属于那种要么不问,要是一问,那绝对会把芝麻大点的小事给无限放大的那种。

    众监生岂能不知道既然内阁把告示都贴在国子监门口,那就说明这大政已经无可更改,属于铁板钉钉了。

    他们议议,发泄发泄也就是了,让他们去堵承天门?

    天子若是不把他们的功名全部剥夺了才叫有鬼。

    “吵吵嚷嚷什么!”张璁背着双手走到众监生后面,脸上带着一缕怒意。

    “拜见祭酒大人。”众监生俯身见礼。

    张璁乃是嘉靖元年恩科进士,二甲进士出身第七名,简拔入翰林院,按照官场资历排序,他差不多得在翰林院熬九年才有机会离开翰林院,然后外放为官。

    然而短短四年,张璁就从翰林院熬出头,直接成为国子监祭酒,这等升迁速度,当真是简在帝心。

    确实是简在帝心,因为张璁的国子监祭酒就是皇帝亲自任命,想当初张璁殿试时候一篇关于漕运之弊的文章深得皇帝赞赏,群臣就已经知道张璁前途无量。

    但是再怎么无量,官场的基本规则还是要守,这个规矩就是资历。

    张璁资历终究太浅,然而他运气不错,天子改革官制,不管是地方还是京城一下子就多出不少的官位,官员不够用,自然要从翰林院优先去选。

    于是近半翰林步入官场,也就是说张璁完全是搭上了官制改革的顺风车,拥有了一飞冲天的资本。

    张璁当初写漕运之弊,就是为了博取皇帝的好感,这倒不是说他就一定是幸进之臣,可以说官场中人但凡有机会,谁不愿意投皇帝之所好,进而简在帝心,当然,原则问题除外。

    张璁很感激皇帝,但是哪怕出任国子监祭酒这样的品不高却权重的位子还是有那么一点失落。

    因为张璁太了解嘉靖帝了,他当然知道嘉靖帝并不重视儒学,而国子监虽为大明最高学府,可监生却都是儒学学子,自然也不会被天子重视!

    如果张璁有自己选择的权利的话,那么他会毫不犹豫冲进燕京大学,然后一脚将杨慎踹飞,自己来担任燕大之祭酒!

 第416章 一个官员都没有

    “天子登基至今不过四年,大明天下已然是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现如今民间百姓无不称颂天子为圣君在朝,可见天子革除弊政是何等深得人心,尔等身为读书人,当更能理解天子施政的用心良苦,何敢于此妄议朝政,评判得失!”

    “祭酒大人所言甚是,是我等妄言了。”众监生立即端正态度,至于叫嚷的谭贺直接把头给缩了起来,身体也退入了人群。

    “不能体会天子改革科举制度之深意,就不要妄谈是非,免得日后知道新科举之优时,自己颜面荡然无存!”

    “学生知错了,学生告辞。”众监生再次垂首。

    “站住。”张璁一声冷喝道:“先前天子传谕令于国子监……天子册封战王为战皇,辟疆于海外建立兄弟之国邦,海外新朝需要王化,故而天子昭告天下,让愿意前往海外之士子主动报名,新朝建立,不但会赐予大量土地,还有无数官位等待任命,诸位学子若是想要搏一个前程,可主动请缨来找本官报名,举监前往起步便是六品!”

    众监生听完这话,望着张璁离去的背影,彻底傻了。

    战王要远征海外,这事早就已经是街知巷闻了,算不上多大事,毕竟战王把草原都给干趴下了,区区海外蛮夷算个什么东西。

    所以战王为大明开疆拓土,打下一片辽阔的疆域根本算不上多稀奇。

    但是战皇?

    什么人够资格成为皇?当今天子为皇,天子之父为太上皇,然后没了。

    只听说过封王的,还真他么没听说过封皇的。

    “战皇……兄弟之国,平起平坐。”一名看起来也就二十来岁的年轻监生喃喃说道:“很显然,天子要的不是扩展大明的版图,而是要偿还战王当年的禅位之恩,因此给予战王一支强军去征服海外,不管打下多大的版图,都是属于战皇的,而战皇也将会在海外开辟新的皇朝!”

    “言之有理,战皇想要立足海外,就必然需要大明的子民去占据打下来的土地,将原住民通通贬为奴隶,难怪说会给予大量土地,至于要我等读书人前去,自是为了教化。”

    “不错,不错,那咱们去不去?”

    “我不去,我家还算富足,为什么要远涉海外,去重新开始?”

    “可是如今科举制度改革已成定局,我等监生想要在大明出头,只怕很难。”

    “胡说,天子改革官制,多出那么多的衙门,便是秀才都能进公门成吏员,监生何愁没有机会!”

    “王兄此言,段某不敢苟同,官制改革确实多出不少官位,但是这些衙门缺的是吏不是官,我等监生只要能从国子监走出,到了地方最不济也能是典薄甚至县丞,可现在来看,最多只会成为吏员,想要出头难上加难。”

    “段兄说的没错,天子改官制,兴杂学的用意大家难道真看不出来吗?很显然,天子需要的是分门别类的人才,如果你会财经之学,那么便能在审计、税司做官,若无此能便扔到犄角旮旯里面不闻不问,我等一心只读圣贤书,哪里会什么杂学,如此哪有出头之日。”

    “不会难到还不能学?”

    “学?你说在国子监学杂学?哈哈,我觉得王兄该去对面的燕京大学,那里面可有不少的秀才、童生在学杂学,王兄觉得咱们按这科举新制能考的过他们?”

    现场顿时肃静一片,是啊,燕京大学如今被称之为新学杂学圣地,那里面的学子学的就是格物、算学甚至还有军事学,和他们同台竞技,比考杂学,国子监半点优势都没有……

    这要是外面的举人秀才也就算了,毕竟改革之后的科举终究还有儒学四科,可他们呢?

    监生不需要,他们只需要在国子监混足日子,找找关系就能出去,然而现在不行了,他们想出去就必须要考辅科……

    这才是最坑爹,也是最让监生不满的地方,当然,举监除外。

    “据说天子为战皇选中的那块地盘足有小半个大明大,而且富庶的不得了,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