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大明征服者 >

第148章

大明征服者-第148章

小说: 大明征服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还在户部尚书的任上,那么杨一清就必须要保证户部的利益或者说财权不被皇帝侵蚀,你当户部愿意整天哭穷?

    还不是因为穷怕了,现在难得富裕,自然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财政成果。

    杨一清不怕皇帝要钱,因为要也没有,但是他怕扣啊……

    皇帝虽然在各州府成立了税司,还创建了审计制度,但是不管怎么折腾,税司收的税终究还是进入户部,这一块皇帝也收不走,否则这朝堂非得吵翻天不可。

    但是每年拨给户部五百万两的盐税呢?

    这一块走的可不是税司,而是从盐政衙门直接送到钱庄,然后皇帝从钱庄拨银子给户部。

    这要是扣了,户部就算搬石头砸天估计都没用。

    面带苦笑,杨一清将脑海中纷乱的念头抛开,继续问道:“陛下打算如何裁撤屯兵?”

    “废除兵籍制,所有屯兵归为民籍……”

    “陛下!”一直不吭声的梁储惊呼道:“户籍制度自太祖时期传承至今,并无不妥之处,岂可轻言废弃?”

    “并无不妥?”朱厚炜冷笑道:“当兵的世世代代就该当兵?打铁的子孙就活该世代打铁?在朕的眼里,大明的户籍制度乃是古往今来最让人觉得无法理解的制度,简直莫名其妙!”

    “非也。”梁储摇了摇头道:“大明并未断绝兵籍、匠籍乃至商籍子孙后代不得科举,大明非民户、士籍高中位列朝堂者比比皆是……”

    “梁爱卿的意思朕明白。”朱厚炜不悦道:“但是梁爱卿却不明白朕的意思,朕的意思是生在匠户之家的汉子,明明孔武有力,明明有着一颗报国从军之心,想要凭借战功觅封侯,然而就因为自己不是兵籍,所以就不能从军?

    而军户家的子嗣体弱多病,根本不适合当兵,却在走不了仕途的情况只能当兵混日子,这种兵大明要了何用?

    朕兴天下文教,在不久后大明将会诞生出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有些学的是匠作,可却是民户,是不是只能去种地,有的学的是医,但户籍是商,是不是只能从商放弃医道?”

    梁储无言以对……

    其实户籍制度,对于读书人而言,是能够让他们体现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实际意义并没有那么大。

    而且皇帝说的确实是在理,那么皇帝想要废除现有的户籍制度也算不上什么大事,至少比起商税、军制这些改革,实在是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杨爱卿。”

    “臣在。”

    “杨爱卿兼领户部,这户部制度改革就交给户部去做,拟定好条陈,朕当昭告天下。”

    “臣遵旨。”

    朱厚炜眉头舒展了不少,委实没想到这一次内阁竟然会这么干脆,要知道以前为了商税还有兴学,内阁可是据理力争过,只不过没争过他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很多人对于大明文官的印象并不算好,甚至不少后世喜欢历史的人对于大明又爱又恨。

    之所以爱是因为大明乃是最后一个正统的汉人王朝,而且‘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几点太过于深入人心,再加上明亡之后统治华夏的是腐朽无能的清朝,所以不能不爱。

    而恨……

    除了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外,最恨的就是文官,尤其是明末时期的东林党。

    甚至不少主流观点,直接将明朝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归结于东林党,东林党是不是该背这么大的锅?

    当然该,至少没有这群祸国殃民的所谓东林君子,大明不会亡的那么快……

    普世观念当中,大明的文臣就是一群垃圾,他们为了限制皇权不遗余力,为了争权夺利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于是聪明的嘉靖的在后宫和官员玩起了哑谜,叛逆的正德搬进了豹房,可怜的万历被逼的差点发疯,直接藏进后宫,几十年不上朝,最后穷的发疯派太监去收税,还被地方士绅打死了几拨……

    这就是大明官员的德性,但是说句公道话,在中前期,在利益阶层还没有完全固话,没有根深蒂固之前,大明的文官多少还是有些操守的,也诞生出了几个名传后世的名臣。

    比如于谦、杨士奇、杨廷和、杨一清、王守仁等等……

 第340章 魔怔

    朱厚炜之所以能一次次挑战士绅集团的底线,能在根基并不稳固的情况下悍然对税政下手,就是觉得至少在大明这个时期的文官还能算个人,他们能为了士绅的利益进行诉求,但是不至于完全枉顾大明自身的利益。

    如果朱厚炜当初穿到万历或者天启身上,那说不得只能韬光养晦,暗中慢慢积蓄力量,然后对士绅阶层血腥镇压,否则扯皮,就算他长十张嘴,也扯不过已经不要脸的明末文官。

    对待文官如此,对待武将也是一样,明朝最后几十年,辽东将门盘踞北境坚如磐石,每年向朝廷索要海量的军费,却在养寇自重,若非如此,就凭区区建州女真?

    狗屁努尔哈赤也不过就是李成梁府上的家奴罢了。

    要是在后世,朱厚炜手中没有足够镇压天下的力量,他敢改军队,敢毫不客气的褫夺辽东将门的兵权?敢裁撤天下屯兵?

    那不是被掀翻皇位,是找死……

    外朝那些丧尽天良的官员不可能没有办法让皇帝无声无息的死在深宫,充其量就是留下一桩悬案罢了。

    “屯兵制度第一步裁撤南直隶、山东、山西、湖南、湖北、河南、陕西、江西,八地卫所,卫所屯兵体弱者、未满十八岁,超过三十岁之屯兵一律遣散,分予土地,改为民户,其余合格之屯兵一律进入京畿大营接受整编,沿用天策军之番号。

    天策军兵马除南直隶外,每地成立军区,驻军一万,南直隶驻军两万,另外,在大明开启义务兵制度……”

    “什么是义务兵?”王琼忍不住插了一句嘴。

    朱厚炜略微想了想说道:“如果说徭役是以前百姓义务为官府做工,那么这义务兵也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大明百姓子弟一旦到了年龄,就有义务服兵役,服役时间最少三年,义务兵役满了期限之后,义务兵可退役,也可以继续留在军中。

    至于如何留,兵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义务兵的意义在于让大明的百姓子弟能够接受系统的军事教育,培养爱国忠军思想,可以拒绝服役,但是需要缴纳高额的拒服兵役银子,交多少,兵部拿出章程。”

    “老臣明白了……”王琼心里沉叹,嘉靖帝乃是人杰、雄主,大明在他的手中必然会远迈前朝,唯一的不好就是嘉靖帝脑子里面乱七八糟的想法实在多的骇人……

    他年纪确实有些大了,对于跟紧皇帝锐意革新的步伐,已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又一次,王老头的心里升起了致仕的念头,但又有些下定不了决心,因为他觉得如果这个时候告老还乡,或许就会错过大势,错过自己成为中兴名臣的机会……

    有点矛盾,有些纠结……

    “这是屯兵改制的第一步,以后会推广至全境,任何抵御此政之卫所将领一律按谋反论处!”

    谋反乃大逆,当凌迟,诛族!

    皇帝这么杀气腾腾的说出此话,可见皇帝决心之坚,这是天子的绝对意志,任何想要抵抗这股意志的,都将泯灭在惶惶天威之中。

    “朕有一个梦想,并且坚信能够实现,就算朕在世之年实现不了,可只要大明按照朕的举措去运转,那么这个梦想一定会实现。”

    八位重臣露出洗耳恭听的神色,因为已经习惯了的他们知道,天子估计又要说什么惊天动地的言论了。

    “朕的梦想是所有大明的百姓能够顿顿吃饱饭,能够顿顿有荤腥,能够在天寒地冻的时候,有温暖的棉衣,有能够抵御寒风的屋子,朕最大的梦想是,能够让大明的百姓脱离掉土地的桎梏,能够让大明全境内的土地全都免税!”

    八位大臣被震傻了,如果不是对皇帝足够了解,此刻他们甚至都要认为皇帝已经疯了。

    全境土地免税?怎么可能!

    这不是什么士绅土地免税特权的问题,而是根本不现实。

    几千年以来,不管哪一代王朝,哪怕国家的财政主要依靠商税,但是土地税依旧是根本,这是国家财政的支柱,万世不移的大政!

    什么都能改,唯独这个不行,当然,朝野内外也希望能行,但是不行就是不行。

    至于皇帝说什么,百年之内实现,八位重臣就当是无稽之谈了,反正大家都看不到,皇帝喜欢怎么说就怎么说呗。

    你开心就好。

    “朕还梦想,大明的土地里能长出一亩地能产出三四千斤的口粮,希望稻田里的稻子,能够亩产千斤以上……”

    越说越离谱了,皇帝已经魔怔,鉴定完毕……

    朱厚炜自嘲似的笑了笑,他当然知道几人不信,也没指望他们信,说实话,要不是他来自于后世,他也不信。

    可他来自于后世,所以朱厚炜知道这些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后世,农民摆脱了土地纷纷进城打工,靠着打工的工资来养家糊口,而土地……国家非但不收土地税,还对土地进行补贴……

    当然,想要实现这一点,首先要在大明掀起工业革命,让工业在大明的土地上遍地开花,另外还要找到强力的经济支柱型产业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否则只能是镜花水月。

    另外还要解决掉土地兼并的问题,土地免税,朱厚炜要的是百姓受益,而不是利益阶层受益,那直接违背了他的初衷,断然没有丝毫可行性。

    至于高产作物,就要看他派去美洲和吕宋的新军什么时候能传回来好消息了,如果这些派遣出去寻找种子的葬送在大海,又或者亡于半途……

    那就只能等待大明开启大航海时代,索性这一天不会太远。

    还有亩产千斤,说的自然是杂交稻,对于杂交稻,朱厚炜了解的不算多,但是这种在后世解决国人温饱的利器,他不可能完全不了解。

    因此在他十岁的时候,就派人去寻找雄性不育株这样的野生水稻,只不过朱厚炜自己对什么是雄性不育株水稻都没有丝毫的概念,于是这一找就是十年……

    十年间,他在民间花费不小的代价,让农人踏遍了大江南北,直到他进京前不久,派遣的农人才从广西找到了雄性不育株,并且运到了湖州!

    如今通州的杂交稻实验室,正在日以继夜的反复实验,只是迄今为止还没有拿出成果罢了。

    可以说,朱厚炜已经将未雨绸缪这四个字做到了极致……

 第341章 回来了

    十里外便是京城!

    沈庚中的眼睛已经模糊了,嘉靖元年五月,他奉旨率一千兵马出京,踏上了遥远未知的征途,一年零三个月,一千新军战士回来只剩一半,另外的一半已经静静的躺在了骨灰盒子里面,永远沉睡。

    这一路上的艰难险阻,厮杀、冰途、搜索美洲大陆,返回,吃了多少苦,已是无需再提,他们完成了圣天子交代的任务,他们虽死而无憾!

    他们回来了,四百九十八人,两千三百多匹满载辎重种子的战马,他们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守在承天门外的大兵眼睛都直了,眼前的人衣衫褴褛,胡子拉碴,而且那破破烂烂的衣服怎么看都像是军服?

    “什么人。”

    小兵的身躯陡然间挺的笔直,喝道:“神策军先锋一营小旗范胄!”

    守卫眉头一皱,不悦道:“神策军?如今驻守在京的乃是天策军,你既是神策军的兵,理应去天策军大营寻编,来皇宫作甚?”

    “奉天子之命,前往海外,如今完成任务,回来向天子复命!”

    守卫一听顿时知道是怎么回事,收起脸上的疑惑,当即应道:“稍候。”说完进了城门楼,对着一名小太监说了几句。

    小太监满脸凝重走到承天门前打量了一下范胄道:“随咱家入宫。”

    不是什么人随随便便都能入宫的,但是小太监分的轻轻重,因为任大监和他们交代过,有哪些人或者事出现的时候,可以直接带进宫候见。

    很显然,前往美洲的新军战士就是其中之一。

    今日的乾清宫没有朝会,但是重臣一个不少,因为正在进行经筳,主持经筳的还是伦文叙,主讲的内容是乃是《孟子》。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伦文叙在大殿上说的口若悬河,全然不管高坐龙庭的皇帝已然昏昏欲睡,还露出一副不耐烦的神态。

    一个月三次经筳,乃是翰林院在皇帝面前秀存在感的重要时刻,然而大明的皇帝就没几个对经筳感兴趣的。

    躲在豹房里面的正德皇帝,整日里修仙问道的嘉靖帝还有几十年不上朝把自己养成大肥猪的万历,指望他们开经筳?

    笑话!

    可以说,自从朱厚炜登基之后复开经筳,就已经是给足了儒家和翰林院的面子,还指望他多感兴趣,然后让翰林侍讲越讲越嗨?

    想啥捏……

    一个月三次的经筳已经被朱厚炜缩减成了一次,当然,这肯定遭受到了翰林院的坚决反对,然而没什么卵用,因为皇帝说了,政务繁忙,若是再啰里啰嗦就取消经筳……

    小太监也知道此刻宫里面正在开经筳,如何敢造次,不过他同样知道兹事体大,于是让范胄在宫外候着,自己悄无声息的入了殿。

    朱厚炜没注意到小太监,可任兴注意到了,眉头微微一皱,使了个眼色,顿时有另一个小太监绕着到了殿门。

    没人打扰经筳,直到任兴听了回报,脸色一连数变之后,终于还是走到朱厚炜身侧低语了几句。

    这一幕倒是被注意到了,在经筳上跟皇帝耳语?

    这是对儒家对经筳的极大不尊重!

    伦文叙刚要呵斥,便听到皇帝豁然站起,脸上带着一股希翼的神光道:“今日经筳暂停!”

    伦文叙硬生生把话给憋了回去,黑着一张脸道:“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