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大明征服者 >

第147章

大明征服者-第147章

小说: 大明征服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37章 民族觉醒

    “皇兄在独石口凭借区区五千步卒就能力克五万精骑,且是大捷,敢率兵三千就去扫荡草原,直溃小王子大营,俘获数万!

    这便是军工,是工业的力量!而工业靠的便是工匠!有活生生的例子摆在诸位爱卿的眼前,诸位爱卿还敢目空一起,看不起匠人?

    如果大明不能领先于天下,那么当西方或者是草原上工业兴起之后,难道我大明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大门被坚船利炮给轰开?

    眼睁睁的看着两百多年前的惨事继续降临在大汉民族的头上?

    不要以为朕是在危言耸听,朕的学问确实不如诸位爱卿深厚,但是朕看的比你们都要长远,朕的目光从来没有只放在大明的一亩三分地上,朕看的是真正的天下!”

    “臣等受教。”杨一清领衔一拜,一个什么热气球都能带人飞上了天空,皇帝是用现实证明了自己,他们如果还要质疑,那真的只能说是愚蠢。

    尽管还是不太相信那个什么能满地飞奔的铁车,也无法接受钢铁能够在海上破浪而行,但是他们已经不敢明目张胆的怀疑,免得再被打脸。

    “诸位爱卿对于朕兴学天下一直颇有微词,甚至曾经一度担心,朕这兴学会不会威胁到儒家的道统,如果会的话,没准就要跟朕玩死谏那一套了。

    朕兴学为的不是这个天下能诞生出多少读书人,为了是让大明拥有更多的专业性,在各个领域都能产生贡献的人才。

    儒家读四书五经,能做一手道德文章,能理政务,然而这天底下太多的官员只会做官却又做不好官了。

    比如不懂经济,却管赋税征收,被各衙的胥吏骗的团团转而不自知,不懂法,甚至连《大明律》都没认真看过,却指望他们断案,何其可笑。

    朕培养出来的新学人才,就算不走科举出仕之途,却能够走进各个衙门,为不懂经济不懂法的官员分忧,成为师爷或者胥吏,他们学经济的可以去税司,学法的可以协助官员提点刑狱。

    这对于儒家官员治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满朝上下却在怀疑朕别有用心,朕难道不想让大明富庶繁盛,不想看到大明的天下国泰民安,难道不愿意大明传承千秋,国富民强?

    朕难道是吃撑了,要花费数万万两白银去兴天下学?

    诸位爱卿可知道兴学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是朕不想愚民,而愚民的代价,朕承受不起,大明承受不起,华夏民族更承受不起,朕要的是民族觉醒!

    三百多年前,金人占据了中原,两百多年前,蒙古人的铁蹄在华夏的大地上肆虐,崖山一战,华夏民族险些被掘了根!

    被征服的华夏民族在异族的淫威下瑟瑟发抖,百姓被当成猪狗,却依旧逆来顺受,为何如此?

    百姓为什么自己被凌辱却不敢反抗,读书人为何能在元廷跪倒异族的脚下,换取那微不足道的所谓荣华富贵。

    数典忘祖,莫过于此!这其中的原因就是读书人也好,百姓也罢,他们没有民族荣誉感,他们对于民族的信仰还没有觉醒,对于他们来说无非就是换了一个主子罢了。

    朕兴学,最重要的不是让天下人读死书,死读书,是要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忠孝节义,要百姓将忠君爱国这四个字刻到骨子里面去,是为了觉醒天下万民的民族荣誉感。

    是为了让大明的子民以自己是大明人而骄傲,是让他们觉得自己身上的华夏之民的身份而自豪,是要他们的血液在面对异族征伐之时能够沸腾,而不是甘做顺民。

    如此一来,就算有一天大明没能逃过王朝的宿命,最终不可逆的走向了灭亡,如果灭亡大明的是异族,那么朕希望华夏百姓能够舍生忘死,奋起反抗,而不是在异族的马蹄下、枪下当摇尾乞怜的狗!”

    八位重臣的内心无比的震撼,用振聋发聩这四个字似乎都已经不足以形容皇帝说的这一番话。

    民族觉醒!

    四个字宛如天雷炸响了大明的天空,让他们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五胡乱华时期,北方汉人被屠杀,被当成两脚羊吃掉都没多少反抗,如果不是武悼天王的杀胡令,汉人被杀绝都不是没有可能。

    他们想起了两百多年前的崖山,在那片苍茫的大海上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可当元廷彻底统治这片土地的时候,多少儒家的大臣依旧选择做了元廷的顺臣……

    不过八人想不通的是,如今的大明足够强盛,北境也已无忧,什么样的敌人能够让嘉靖帝有这般的忧患意识,仿佛看见了未来。

    目光长远是不假,可怎么能长远到这等地步?

    难道皇帝嘴里面说的西方当真诞生了强大的民族,还能对大明造成威胁?

    怎么可能,难以置信。

    朱厚炜的目光看向王琼道:“王爱卿此番来,无非又是请辞,请辞的理由想来是觉得兵部的职权被朕收回,让兵部显得可有可无,这倒是朕的疏忽,为了改革军制,实现强军之路,忽略了兵部和王爱卿的感受。”

    “老臣惶恐。”王琼连忙接口。

    朱厚炜摇了摇头道:“王爱卿没能体会到朕的良苦用心呐,爱卿身为兵部尚书,自然也知道在整编禁军之前,大明的军队已经糜烂到了何等地步。

    驻防于天下的卫所早已经糜烂,卫所的土地成为地方将领的私田,屯兵成了将领的佃农,让这些所谓的兵拿起农具去干农活都是一把好手。

    让他们去打击倭寇去剿灭盗匪,当真是百无一用,太祖在各地建卫所的初衷是不花朝廷的银子也能让大明有百万雄兵。

    然而事实呢?事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卫所的土地难道收了租税不是银子?天底下卫所有多少土地?朝廷每年损失多少赋税?这些赋税能养出多少精兵?

    在朕的眼里,大明的屯兵甚至还不如宋朝的厢军,更是大明弊政中最大的弊政之一!”

    “之一?”杨一清心里面咯噔一下,问道:“敢问陛下,大的弊政还有哪些?”

 第338章 太狠了

    朱厚炜改革弊政的步子迈的太快也太大,以至于让满朝大臣应接不暇的同时也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感。

    这个危机感是什么?很显然是士绅阶层的集体利益,这个利益包括很多,比如土地。

    大明的土地政策是不是弊政?在士绅的眼里肯定不是,可在嘉靖帝的眼里呢?

    这就难说了……

    所以杨廷和执政期间就对内阁诸老表示过担忧,但是皇帝也没有针对土地政策说过任何要改制的意思,所以诸老也只能是心怀揣测,却难以宣之于口。

    不过众臣也都觉得,土地政策牵扯太大,当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不好就是天下大乱,就算皇帝底气再足,他也不可能将自己完全置于天下士绅、勋贵的对立面,否则的话恐怕就连自己屁股底下的皇位都未必能做的稳。

    这话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要知道皇室和勋贵的利益本身就是一体的,而皇家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任何雄才大略的君王都没有可能摆脱这一点,否则就是无根之萍!

    但是今上抓住财权和军权,已然拥有了足够强大的底蕴,他要是真悍然对士绅和勋贵动手,甚至不惜天下大乱,那么天下利益阶层将不会有丝毫还手之力。

    这才是内阁最担忧的问题,甚至于内阁数次谈论之后已然觉得皇帝迟早会对土地政策动手,但什么时候动手,会如何改制,却没个底。

    如今皇帝突然间说屯兵是最大的弊政之一,那么杨一清立即接问,很显然是想探一下皇帝的底。

    然而朱厚炜很显然不打算在这方面多谈,只是大有深意的望了一眼杨一清说道:“弊政之所以是弊政,在朕的眼里,但凡对社稷有害无利,但凡对百姓无益之政皆为弊政,诸位爱卿无需妄加揣度。”

    杨一清有些失望,不过身为首辅,他也不可能在这样的场合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不符合重臣的逼格……

    “大明的军队主要有禁军、边军和屯兵三大块组成,边军驻防九边,然而瓦剌、鞑靼这些年数次寇边,劫掠我大明百姓和财物无数,边军与之交战胜少败多,原因何在?

    无非是将士战力不足,血勇不盛,再加上将领蓄养家丁,以至于寻常边军多有怨愤,如此一来,这些受到苛待的边军战士如何肯以死战之?

    故而朕让新军进驻边防,严禁武将蓄养家丁,成效显而易见,还有禁军,禁军都是些什么货色,朕不相信兵部看不见,然而兵部可想要过改变?

    没有!或许兵部会说没银子,可自嘉靖元年起,户部就没缺过银子,兵部为什么没有给朕提交过行之有效的强军之策?

    说白了就是私心杂念太多罢了,在大臣们的眼里,马上打天下,下马治天下靠的是文臣,而文臣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武官做大,那样会威胁到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

    然而你们可曾想过,文武本身就是君王的左膀右臂,缺了文官,天下政务无从治理,却了武将,谁来保境安民,靠嘴皮子吗?”

    “臣汗颜无地。”王琼沉叹,要是真按皇帝的说法来看的话,他这个兵部尚书无疑是不称职的,甚至可以说是尸位素餐。

    “朕没有责怪王爱卿的意思,如今禁军和边军已经整改,草原之患在筑城通商,驻守新军之后,想来边军的存在也将变的可有可无,那么是时候改改了。”

    又改……八位重臣脑袋晕的要死,说实话,他们现在只要一听到改革这两个字就头疼欲裂。

    “王爱卿。”

    “臣在。”

    “兵部行文,抽调大同、宣府、蓟镇等六边原驻防边军回京,入禁军大营整编,六边防务由去年北上的神策军几营接手。”

    “臣遵旨。”王琼应旨,对于这条旨意,他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新军的战斗力足够强悍,数千人驻守一条防线,兵力看起来确实单薄了些许,但是不要忘了,鞑靼已经被正德皇帝揍趴下了,现在正德还在草原肆虐,别说小王子残余势力还剩多少,你去问问他,就算他还有三四万兵马,他敢不敢南下。

    所以说如今的大明北境,是自永乐之后最安全的一段时期,既然安全自然也就无需驻守雄兵。

    另外,若是嘉靖帝的草原政策确实能行之有效,那么长城的防御功能将会彻底失效,长城都没用了,那还要边军做什么?

    这时候再看看已经装到箱子里面的热气球……

    有这热气球,长城还会是不可逾越的天堑?

    很显然不是,王琼此刻已然生出一种时代已经变了,而他已经老了的感慨。

    “至于屯兵……诸位爱卿觉得如何改之比较合适?”

    杨一清皱眉道:“陛下是打算将天底下的卫所尽数裁撤?”

    “尽数裁撤屯兵是必然趋势,不过朕不可能一次性将所有的屯兵尽数裁掉,那不可能,毕竟地方上的防卫力量不能没有,否则盗匪趁虚而入,对百姓而言不是好事。”

    杨一清这才舒缓了一口气,他怕的就是皇帝不管不顾,如今看来倒是他多虑了。

    “陛下曾经说过,在各地设立军区,不知这军区是何意?”

    “军区是地方防务和治安的终极力量,军区内的兵是职业军人,他们无需生产,无需耕作,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锤炼自身,增强自己的军事能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军事素养,不管是现役还是退役之后,都觉得自己是个兵,真正的兵!”

    “陛下的意思是,这些兵和边军一样,完全依赖于朝廷的财政供给?”

    朱厚炜点了点头。

    “那么陛下打算在各地……军区,驻军多少。”

    “不低于三十万,暂时不高于五十万。”

    三十万到五十万……按照均值四十万来算,一个月的军饷差不多七十万两,连吃用军需,一个月差不多一百二十万!

    一年一千五百万!

    这要是加上边军……禁军的天策军……一年就往三千万两去了……

    也就是说嘉靖帝军事改革,改出了强军,可花的银子是以前的七八倍!

    太狠了……

 第339章 废户籍

    如果是换做正德年间,正德皇帝想要这么蛮干,估计满朝上下的质疑声能把皇帝给淹了,因为没钱呐,养活军队的银子是每年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倍以上,拿什么养?

    但是嘉靖帝不一样,他能这么干,是因为他财大气粗啊,可就算财大气粗,杨一清也不认为有太大的可行性。

    算一笔账就行了,算算看嘉靖帝每年的收入来源,盐政两千五百万,去掉给户部的五百万,就只剩下两千万,矿税?

    矿的收入很大一部分在铁矿,而铁矿的矿石根本没税,因为铁矿区的边上现在正在建大铁厂,矿山开采出来的铁矿直接被铁厂自身吸收了。

    杨一清算过账,天底下的矿山承包出去之后,皇帝能从矿业承包当中获取的银子不会超过一千五百万两。

    除此之外,就是皇帝名下各种各样的产业,这些有多少?

    杨一清算不清这个账,但是想来不会超过一千万两。

    也就是说嘉靖帝每年的收入应该只有四千五百万两!

    这四千五百万两要兴学,通州每年支取数百万,还有那么多工程,皇帝要把持天下军队的军权,那么这军费就是皇帝自己掏,就算把屯兵的土地收回来征收赋税,皇帝每年的军费开支都要有两千五百万两!

    现在看起来差不多是收比支要高一点,但是嘉靖帝的心思太多而且手笔太大,天知道他又会鼓捣出什么花银子的地方。

    到了那个时候,皇帝会不会打户部的主意?

    这貌似是肯定的……

    杨一清是首辅但是他兼着户部尚书,按常制,首辅一般不兼实职,但是皇帝让他兼着,杨一清也不会有意见。

    更何况朝臣都知道嘉靖朝的官难做,尤其是户部尚书更难做,所以也没谁提出异议。

    既然还在户部尚书的任上,那么杨一清就必须要保证户部的利益或者说财权不被皇帝侵蚀,你当户部愿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