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三国之大太监 >

第210章

三国之大太监-第210章

小说: 三国之大太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日后,陈群到了。

    刘苟让人把陈郡带到偏殿。

 第601章 制度改革

    “拜见陛下,陛下万岁!”

    刘苟笑道:“平身。

    “谢陛下!”

    刘苟见陈群年龄跟自己也差不多。这家伙可是牛人啊,虽然不是智慧军师形,可这家伙是个政治家。历史上曹魏时期深受曹丕曹睿重用,官拜司空。”

    “长文,朕征辟你来长安,是有件大事要让你来做。”

    陈群道:“陛下言重了,微臣现以是白身。当不起什么重任。”

    刘苟道:“朝廷如今用的是六部制。你也应该了解吧!朕打算任命你为吏部左侍郎。梳理一下朝廷官职。”

    “啊,陛下,这吏部可是主管官员任免升迁,臣刚到便领此要职,太重了。”

    刘苟道:“吏部尚书是周洪,你任左侍郎,算是他的左手右手。朕让你任此职自有道理。你也不用谦虚。”

    “朕问你,如今这官职俸禄都是按粟米等粮食算的,而且朕也觉得分得不够细。太守两千石,刺史也两千石,县令六百石。朕觉得这样不够好。从长远来看,俸禄还是要以货币发放为好,通俗讲就是发钱,而且俸禄还要涨点。”

    “朕想给官员搞个等级,就像军队功爵一样。你给点意见。”

    陈群道:“陛下,臣这些年想了很多。总觉得举孝廉入仕弊端太多。故而想设置一套选官制度。但陛下新政又搞了个科举制。恕臣直言,这科举制说白了就是考读书人的真本事。学习好,文采好便能做官。”

    “就事实而言,科举制能选人才,毕竟是真才实学考出来的。就论才学而言,绝对比举孝廉要强。”

    “但是臣又觉得这科举制也不完美,凭心而论,臣不赞同。”

    刘苟笑道:“那长文,你说说怎么不完美了?怎又不赞同了?”

    陈群道:“从古至今,最基本的道理都知道是有德者居之。我大汉以忠孝而治天下。而科举却唯才而论,不管是孝还是不孝,只要有才,有学问,即便是狼心狗肺不忠不孝之辈也能考进士入仕为官。这长久下去,朝堂必然会奸诈成风,不忠不孝之徒,窃居高位。这与我汉家儒学所提倡的忠孝之本背道而驰。一个人不忠不孝,他再有才学又有何可取?故臣不赞同。”

    “《诗经》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臣觉得陛下应该更多的注重官员德行,而不应该一未的求才。百善孝为先,若一个人对生养的父母都不能尽忠尽孝,还能指望他为百姓谋福吗。”

    刘苟点了点头,道:“朕受教了。长文说的对,一人对自己父母都不孝,怎么能指望他去善待百姓。以后科举还要有一道政审,如果考生有不孝的行为,一律取消考试资格,永不录用。”

    “忠孝乃为人之根本,若忠孝都不要了,与禽兽何异?”

    陈郡道:“陛下,臣有一套取仕之法,名“九品中正制”。

    “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需是朝廷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

    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朝廷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分别品级,并加评语。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审核后将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

    “这些选评选出来的人才,品行,才学都可以得到保证。”

    刘苟听完陈群的话,寻思,我信你个鬼。你这出发点是好的,如果能够公平严格评选当然是好,可这中正官权力太大,掌握入仕做官的否决权。到了后面全是私相授受。这“九品中正制”说到根上还是察举制的延升。与举孝廉都是换汤不换药。

    道:“长文,你这九品中正制,是不错,但这核心便是中正官。由其是大中正。这与举孝廉时的举荐人没什么俩样,只不过多了个调查表而已。”

    “中正官肯定也是由世族门阀掌握。这让寒门士子永远没有机会。中正官的亲戚、族人、门生,才是受益者。到最后,一定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这绝非长久之道,寒门没了进升之道。久而久之便会心生怨恨,若遇到什么天灾人祸。到时只需有人高呼一声,又是黄巾重现。”

    “陈胜的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这岂不成了笑话?”

    “朕决心改变这个情况,就是希望能给寒门一些希望。你应该知道天下寒门很多大才被埋没了。如曹操身边的郭嘉,刘备身边的徐庶。这些人都是寒门中的翘楚。可如果不是天下大乱,他们是不可能有机会出头的。”

    “长文,你是出身门名世家,可能有些体会不到寒门士子那种报国无门的痛苦。”

    “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你我都是这个时代的达者。更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考虑问题。”

    “察举制度与科举制度哪个更好,谁更合适,现在这种情况下,咱们暂且不论。可土地兼并,咱们总不能视而不见吧。世家大族掌握着太多的土地。而穷苦百姓埋骨之地都没有。这种情况必须遏制。”

    “只有让寒门崛起,世家大族就不会一家独大,土地兼并也才能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朕不是非要重用寒门,而是要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先帝刘宏为何卖官鬻爵?还不是因为不卖也是让世家大族自己私相授受了。不如卖点钱来个实际。”

    “长文,科举取士制度不能变,但是可以稍加修改。比如不孝之人不能参加科举。这样从源头上就杜绝了他晋升的可能。另外在礼法上要提倡孝道。在科举的考题上也要注重孝道的一部分。”

    “就事实而言,不孝者毕竟是极小部分。不能因为这一点就否决科举唯才是举的好处。”

    陈群道:“陛下,若不用九品中正制,那您想怎么给官职评等级?您又不用俸粮评,难道说官大官小看每个月发多小俸禄?这也太露骨了吧?”

 第602章 九品

    刘苟笑道:“朕还是想要用你的九品中正制。但是要去掉一部分。”

    陈群见刘苟要用九品中正制,很高兴。

    道:“怎么去掉。”

    刘苟道:“你刚才说的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等等。朕算了一下。刚好是九等18级。朕想干脆取九品十八级。”

    “朕想以后的官员品级就按这个来。”

    “例如,内阁辅政大臣,太子太傅,督察御史,正一品。六部尚书从一品。”

    “如你这吏部侍郎正二品,各州刺史,从二品,或者正三品。各郡太守四品。各县县令六品七品,等等以此类推。”

    “各武官也一样,如大将军,可为一品。各郡都尉与太守同级,以此类推。”

    “而发放俸禄,以品级为依据。如一品,每年俸禄一万钱,这只是俸禄。还发养廉一万钱。衣食补贴一万钱。如二品,就只有六千。三品就只有四千。以此类推。这只是假设发放这么多,真正具体发多少俸禄,要根据国家的财政情况而定。”

    “怎么样,你觉得朕这九品十八级怎么样?”

    陈群道:“给官员设品级是很好,只是这与中正制没什么关系了啊?”

    刘苟笑道:“你的九品中正制,朕要的是九品。也可以说是九品制,至于中正制还是算了吧。以科举制配上九品十八级。更能简洁的处理朝廷官职问题。”

    “陛下,那您觉得新科进士能算几品?”

    刘苟结合后世朝代情况,道:“新科进士从七品。但是一甲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为正七品。进士算是朝廷候补官员。没有实际的职位。必须分配工作了之后才算正式官员。”

    “长文,你把这套九品十八级制度,作一详细的规划,然后拟一个凑章,拿到朝堂上去讲。朕将与内阁大臣审议,然后采纳,并加以实施。”

    “诺!”臣靠退!”

    刘苟道:“长文,在长安还没有房子吧。就先住驿馆,朕让杨松再给你找个院子。”

    “谢陛下!”

    “嗯,你去忙吧!”

    “诺!”

    几日后,陈琳到了。

    刘苟立马召见。

    “拜见陛下!”

    刘苟道:“孔璋请起,朕召你入京,有些匆忙。如今中原刚定,到处缺乏有实际经验的官员。你曾在何进帐下多年,也算经验丰富。朕想问问你,你打算随军还是治民?

    陈琳道:“惭愧,何进召董卓进京,琳没有制止住,以至国家大乱。这些年在河北,臣也时常反醒,当时怎就让这种事发生了呢?哎!”

    刘苟笑道:“出这个馊主意的是袁本初,也许袁氏父子是觉得有恩于董卓能控制得住董卓吧。或许袁绍觉得天下大乱对他来说并非坏事。君不见诸侯讨董,他袁氏兄弟发展最快吗?其兄弟都有代汉之野心。若非朕横插一杆,也许袁氏登顶也尤未可知也。”

    陈琳道:“袁绍刚愎自用,在河北十来年,也未并造福百姓。琳才疏学浅,在其帐下也并未得重用。袁绍败亡,琳本应舍身取义,可贪生之念又苟活于世。今陛下不计前嫌召臣入京,臣深感厚恩。臣粗通文墨,若陛下恩准,臣还是想到地方上去治理一县。能任一县令足矣。”

    刘苟笑道:“朕若召你来只任一介县令。岂不有些小题大做了。朕现在不缺县令。马上便又要科举了。县令多矣!既然你想去地方。朕便成全你。这样,徐州还缺刺史,你去徐州任刺史吧!”

    “啊!陛下,这太重了,臣惶恐。”

    刘苟笑道:“朕相信你能干好,不过朝廷采用新政,刺史治民而不管军。故没有兵权。这也是防止再出现军阀。希望你能理解”。

    “臣明白,原本朝廷也是这样的。只是黄巾之后,朝廷允许各州郡自募兵马,已至军阀异起,尾大不掉。如今兵权收归朝廷,实乃社稷之幸事也!”

    刘苟道:“嗯,那就这么办啊!你去找周洪荀彧他们聊聊,对新政也熟悉熟悉,过几天就去上任。徐州本是富足之地。朕希望你能把他治理好,让他成为大汉的粮仓。”

    “诺!”

    “臣尽力而为,绝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嗯!朕等着这一天的到来。你去忙吧!”

    “臣靠退!”

    陈琳走了,可这何虎的职位还是没人能代替。妈的,去哪找这么个人才啊!

    后宫,刘苟来到唐妃宫中。只见刘韦在读书。

    “拜见父皇。”

    刘苟看着这个自己第三子,如今也七岁了。个子到长高了,可还是比较偏瘦。

    道:“认多少字了?”

    “回父皇,所有汉字基本认识了。”

    刘苟笑道:“行啊!看什么书呢?”

    “孩儿在看《鬼谷子》。”

    刘苟道:“小小年纪,看这个干嘛?”

    刘韦道:“学兵法权谋,生存之道。”

    刘苟大惊,这小子,小小年纪怎会懂这些?小小年纪就有这种思想。这长大了还得了。

    道:“谁叫你看的?”

    “没有谁,孩儿喜欢看这些。”

    刘苟道:“有没有去看大哥二哥?”

    刘韦不说话。

    “怎么了?哑巴了。”

    谁知这小子道:“没有去。”

    刘苟道:“为何不去看你大哥?”

    这小子道:“孩儿,有空再去。”

    “嗯,没事去看看你大哥,兄弟之间多走动一下。”

    刘韦道:“父皇,孩儿想练武,恳请您答应我一件事。”

    刘苟道:“习武强身健体是好事,朕支持你,你想让父皇答应什么?”

    “孩儿想让典满大哥教我习武。”

    刘苟两眼盯着这小家伙,内心突然有些恐惧。

    妈的,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家伙小小年纪就懂得这些。难道这就是早熟?还是基因里面带来的?小家伙拉拢典满,明显不光是为了习武这么简单。

    典满是谁?典韦的独子。刘苟把典满看得比儿子还亲。这小家伙名字带着韦字都是当时自己伤心失去典韦随意取得。这家伙如果拉拢典满。那真是下了招好棋啊,就他这小心思当然瞒不过自己。。

 第603章 内心恐惧

    刘苟道:“宫里的师傅很多,你身为皇子习武只是强身健体,并不是要上阵杀敌。典满不适合教你。”

    “父皇问你件事,你说人的脚掌为什么比手掌白?”

    这小子一时想不明白,干脆脱了袜子陷入沉思。

    刘苟见他这样很想笑,毕竟还是孩子。

    突然这小子跪下。拜道:“谢父皇赐教,孩儿明白了,以后谨记父皇教诲。”

    刘苟笑道:“你明白什么了?”

    刘韦道:“藏起来了!”

    刘苟突然恨不得抽自己的嘴巴,真是多嘴,干嘛教这小子这个啊?这小家伙聪明得很,如今受到自己点拨,以后这家伙肯定是个阴险狡诈之辈。刘平只怕不是他对手。知子莫如父,刘平其实平庸的很,要不是占了长子的光。也不会立他为太子。

    娘的,可千万别兄弟相残啊!老子这是造孽呀。想想杨广杀兄弑父,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兄弟想残。不寒而栗呀。刘苟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历史就是从刘苟这句玩笑话开始彻底变了。刘韦这小子开始彻底隐藏自己。把自己的野心全部裹起来。等待时机发动致命一击,犹如司马懿高平陵政变,一举夺权。最后还成功了,逼得刘苟只能认了。

    “好了,你去看书吧!好好学习。”

    “诺!”

    “唐妃,韦儿你要多教教他。可别让它成了个书呆子。”

    “诺!臣妾知道。”

    …………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大兴四年春,刘苟派马超为主将,许攸为谋士,带骑兵两万前往西域。重新收复西域,重建西域都护府。历史上东汉以后有四百多年,西域便不再受中原王朝管理。

    直到唐太宗李世民当权,作为一代雄主,李世民想着恢复对西域的统治,便派大将侯君集灭亡高昌,并征服了焉耆和龟兹,然后疏勒和于阗归附唐朝,自此唐朝完全控制了西域。唐朝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