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61章

我要做明世祖-第61章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人还很小,但他已经可以做大事了。

    没看见小太子一个眼神,就让首辅跟喜欢高谈阔论的江渊都闭上嘴白了脸?

    如果只是单纯的借用自己的权威,那两人好歹会挣扎一下,让大家听他俩狡辩。

    景泰帝对此很骄傲,挺直了做操后有些虚软的腰。

    “那就加强监管!”于谦听完朱见济的话后,果断表示要严格管制开中法的推行。

    “不行!”

    朱见济摇头拒绝,随后不卖关子,迅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开中法仍旧要用,但商户以粮输边,该换成以银钱输边!”

    以前的法子要求商人只能用粮食换取盐引,的确是符合时代特点的有益政策。

    这方法甚至还推动了商人主动召集流民去边关开垦土地,等粮食一收获就转给官府换取盐引,丰富了边关粮食储备和人口数量。

    但时代变了,太祖!

    开中法的实行过程过于复杂,所有步骤必须要去官方指定地区才能进行,而且收粮的时间漫长,以至于能够完成投入过程最后摘取果实的,只有少数的大商人,形成了很大程度的市场垄断。

    徐永宁只是去了一趟南京,就在当地权贵的引荐下,认识了几家着名的盐商,各个都富得流油,让朱见济恨不得把他们全都榨干。

    朱见济要想办法,把钱从那些人的口袋里捞出来。

    单纯的将粮食改成银钱,朝廷收入也是可以增加的——

    在地主土地所有制下,商人们只需要花费很少的代价,驱使佃户耕种田地就好,而且边境的田亩并不值钱,大明有时候为了鼓励民众开发边关,还会给他们白送田地和免除赋税。

    而商人所转卖食盐的定价,却是非常之高,远远超出他的投入资金。

    这样的利润,也难怪商人们不辞辛劳的去“为国开边”了。

    等改良后的开中法实行起来后,已经占据了食盐市场的商人必然会觉得利润想对降低了。

    但他们已经膨胀到不能轻易割舍手里的市场,食盐这种生活必需品仍然可以帮他们获得利益,所以商人会继续想办法获得盐引。

    至于会不会引起食盐价格上涨……

    别忘了,现在可有个太府寺在,

    你一个低贱的商户敢玩弄市场价格,那大明朝廷可不会跟你客气!

    如此,财政困难就不是困难了。

    我要做明世祖

 第一百零八章 农庄模式在推广

    “此外,大宁诸卫废而重立,也不应当只遵循旧制,考虑到边关物资短缺现象严重,孤有意在那边设置农庄,遣人同耕同种,以节省消耗。”

    这个事情不难通过。

    朱见济今年开春就已经在直隶推广农庄了——

    虽然以朝廷政令去征收了周边农村的土地建立集体公社,引起了一些人不满,但强权和利诱之下,还是顺利的施行了。

    皇庄建设的成果,在德云社和周边亲历者的宣传下,得到了直隶百姓的肯定。

    他们很真诚的表示自己也想过上“每天两鸡蛋”的幸福日子。

    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们手里的田地被整合之后,是归公还是归私。

    对此,朱见济提出了两个解决办法。

    一个是以市价偏高点的价钱赎买农民手里的土地,一个是允许农民将土地兑换成股份加入农庄,农庄可以按照比例给他们分发收益,但会缩减掉他们加入农庄后的相应待遇。

    前者可以直接获得收益,后者不会失去自家的地。

    不过善于精打细算过日子的老百姓们合计了一下,不少都选了第一种方法。

    因为他们觉得农庄合力耕种,虽然可以尽人事,但终究还要靠老天爷赏饭吃。

    如果遇到天灾了呢?

    如果农庄负责人心黑一点,搞贪污盘剥呢?

    还是沉甸甸的铜板跟银子最可靠!

    男人在农庄里干活吃大锅饭,女的可以送去织布厂做工,挣两份钱!

    于是在直隶各地,有不少村子被整合起来,展开了农业集体化活动,其间又有新的水泥路修起来,把破碎的聚集地连接成一大块。

    有些地方乡绅其实是不高兴的,对此并不配合。

    可惜主持者是皇太子。

    朱见济可以对普通人和颜悦色,可面对地方上窃夺朝廷权力的蛀虫,那就不可能了!

    不配合就不配合,

    直接不理会,苦果总归不是他来吃。

    要搞事的可以让锦衣卫上门跟他谈谈心,毕竟只是乡镇上的小乡绅,出了那一亩三分地,就没有人肯给他卖面子。

    不过有些眼光长远的士大夫注意到了更深层次的一点,上奏疏指责起了太子。

    因为朱见济这样的行为,已经在破坏农村原有的生存环境了。

    农民团结起来自给自足,那地主怎么办?

    每个官员家里,谁没个几百上千亩地?谁来种?

    而且农庄管理人除了要在原村子里德高望重,还要接受皇家培训,相当于是朝廷在选拔最基层的吏员。

    那等他们给朝廷说话,能够了解官方政策如何了,还能轻易的被地方“乡贤”牵着鼻子走吗?

    奈何有如此眼光的官员终究稀少,很多都是可鄙的肉食者在堂。

    更重要的是,一直让官老爷们担心的,借着组建农庄的机会去清查田地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被抽调去干活的锦衣卫们只是淡定的抽人合地,没有多问什么。

    没有被切实的伤害到,普通官员当然不会去认死理的跟皇帝对抗。

    又不是所有人都跟杨善钟同一样死脑筋。

    农民被弄过去了,之后是死是活,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官老爷家里自有长工和佃户在,不怕劳动力缺乏。

    对此,朱见济只是把抗议的奏疏压下不理,默默把对方姓名记了下来。

    既然这些人能看出组建农庄的本质是在扩张皇权,那也最能适应情况,容易在此之后出现“坐在朝廷反朝廷”的事。

    他得多盯着一点。

    这,只是景泰六年以来在直隶发生的变化。

    而农庄模式放到地广人稀的边关,那遇到的阻力只会更小,还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到了卫所制度。

    不再由士卒半屯半军,而是有专门的人去种田,至于其他的……当然是让朝廷发工资。

    职业化军队的战斗力在这次战事中已经有所体现,为了获得足够的军响和功劳,宣府大同那边的,都把东边蒙古扫成什么样了?

    虽然也有也先在此前就不断打压那些部落削弱其力量的原因,但最终受益者仍然是大明。

    捡来的便宜也是便宜!

    六年前是也先抱住了天降的大饼,这次让大明咬一口又怎么了嘛!

    朱见济要改革卫所制,把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大明军队战斗力释放出来。

    “另外,孤还想在关外修路……”

    “造成过去维系边关卫所花费巨大的原因之一,便是交通不便,以至于运输一些物资都要驱使人马,辛苦来回。而遇到战事变动,受山河地形阻拦,更是难以及时有消息传回。”

    “如果有一条坦途连通大宁,开平和宣府,那管理难度也会下降。”

    “可是用之前的水泥?”有人问道。

    “不错。”朱见济笑眯眯的告诉他们,“孤已经把水泥配方交给了工部,那边经过数月磨练,也有了熟手,届时只要派一些人过去,便可在北方建起来个水泥厂,或是筑城或是修路,都是方便。”

    于谦说道,“的确是良策。”

    水泥有多好用?

    看下徐有贞就知道了。

    这位治水专家本来在黄河那边拼搏了数年,水泥一到,那完成度就迅速上升。

    他已经上了封奏疏说明进度,表示再过不久就能收工,并且在奏疏之中为小太子大唱赞歌,非常明显的在抱大腿。

    景泰帝特意把这封奏疏拿出来,当着儿子的面开金口朗诵,把有一张厚脸皮的小太子都说的脸红耳赤。

    朱见济由此决定放徐有贞一马。

    随后,关于战争的小尾巴如何处理,大明的统治者拍板决定了——

    册封阿剌知院蒙古可汗,如果他乖乖把太上皇血脉跟玉玺送回来的话,那可以封王。

    大宁诸卫重建,地盘已然在手,之后主要的问题是招揽流民前去垦荒。

    对这次大战中有卓越贡献的将士论功行赏,把之前发钱的诺言兑现。

    最后,朱见济要杀猪取血。

    要把这一揽子计划全都实行起来,他需要让别人拿命来帮忙氪金。

    “臣提议,今年考成法之推行,可以再严格一些。”王文忽然说道。

    “去岁考成法初行,仓促之间,未能来得及将朝廷中的无能庸吏尽数揪出,乃至于出现衡州府之事……今年考成,当严厉施行,改官场不正之风,以示大明气象。”

    王简斋说到后面,有些消瘦的面容上都透出了丝丝杀气。

    看得出,他也知道了其他地方关于考成法的推行情况。

    像这种冒犯士大夫的法子让贵人们很不满,除了南京,自然也有人在别的地方阳奉阴违。

    摸鱼的继续摸鱼,直到摸到了王尚书的根子。

    王文无法容忍这种事情。

    特别是内阁里面还有两个害虫,天天哔哔赖赖的,吵得王文耳朵疼。

    景泰帝自然无有不可。

    朱见济更是用每一块肉支持着王简斋。

    每抓一头猪,那就能让人多吃几口肉,这种好事还是要做的。

    朝廷缺钱嘛!

    只有陈循和江渊二位阁臣在一边对视一眼,随后提出疑问企图阻止王文的大杀特杀。

    我要做明世祖

 第一百零九章 纺纱机出现了

    “去岁考成法一出,的确罢免了不少庸官,可之后又出现了空缺无人的问题……”

    “京城尚且如此,那别的地方岂不是会更严重?”

    “吏部尚书一心为国,但还是要考虑周全一些的。”

    江渊一张他那利索的嘴皮子,说的头头是道。

    陈循也附和道,“不错,若是大索官吏,朝野动荡,亦非好事……”

    “这的确需要考虑。”朱见济点头,打断了陈循的话。

    “既然如此,那就依照太祖惯例,三途并用,就地招收能吏来取代附近庸碌之官,若是有知情者,也可以直接去寻地方按察使或都察院揭****行赏。”

    “王尚书,胡尚书,等会你们自去堂中,将这个消息发出去,让那些积年老吏来吏部报道。”

    “准太子所奏!”景泰帝挥手,王文和胡滢领旨。

    随后他又看着陈江二人感叹道,“幸好有二位学士老成谋国,提出了这一点,不然等问题出来了,但是让朝廷措手不及。”

    “当然,太子能找出办法,面面俱到,也是有功劳的!”

    ……

    我明明不想这样的。

    陈循呐呐。

    王文在一旁歪嘴冷笑。

    高谷更是围观热闹,支持小太子的查漏补缺。

    所谓“三途并用”,指的是科举、岁贡和举荐三种任官方法,曾经为明初解决管理人才缺失问题做出过重要贡献。

    只是后面科举地位上升,另外两种方法才逐渐被人忽略。

    毕竟官位就这么多,每隔几年就有大批做题家出现,这群萝卜挤过考场上的千军万马,更容易占到土坑。

    久而久之,科举当官一途独大,让不少吏员和贡生无法升级为官老爷,由此引发了联动——

    贡生回老家成为乡绅,而吏员盘踞地方长久不来吏部报道,放弃了排队当官的希望,促进了地方顽固势力的增长。

    朱见济并不喜欢这种事情。

    本来想着慢慢修改,在皇权扩张下乡,搭建起一个新的管理层面后再去提拔人才的,但陈循既然说了,他当然得通过。

    他是好老板嘛!

    如果坑位还是少……他这不是允许当地为吏者收集资料去举报了吗?

    你把萝卜拔出来了,那这个坑就是你的!

    “另外卫所之处也可以用上此法,擢升军户中有功诚实者,去大宁等地为吏,三年期满则由吏部考核,通过便可成为代官,代官亦是三年考核一次,合格者则可转为正式官。”

    朱见济顺着话继续说,从制度上解决了边关建设的人才问题。

    大明朝的官老爷们不少,但吏员相对要更多!

    如果有一成年轻有拼搏精神的人肯响应这个号召,那何愁边关不兴?

    ——————

    “马伴伴,去织布厂那边说一声,招募一些熟练工,孤要把他们派到宣府大同那边去,设立分厂。”

    回到东宫,朱见济才下羊车,就提着腰带吩咐马冲。

    “另外再挑选合格会计,一起跟去北边,替孤算账做事!”

    “遵命!”

    马冲立立刻应下,然后服侍着小太子进宫歇息。

    此时的咸阳宫已经非常热闹了——

    左边一排的房间充当小教室,用来制造计算姬,右边一排房间则是秘书处,由马冲做秘书长,领导着其他机灵的宦官宫女,为小太子处理日常各种事务。

    像皇庄里的管理人员,头上也常挂着个东宫秘书的牌子。

    如果六率猛男们还在,那后面的小广场还会让他们操练,让东宫更加的熙熙攘攘。

    朱见济让马冲把自己服上床榻,胖脸沉思着,为北方规划着蓝图。

    旧有卫所的收复并且重新投入使用,意味着大明北疆防线得到了强化,只是兵员人口还要慢慢补充,起码要几个月的时间,大力投入,才能在长城以外,再给大明打造一道铜墙铁壁。

    不过没关系。

    虽然北疆防线才重新建立,可蒙古草原也废啊!

    只要我不比你烂,那你就打不过我!

    瓦剌内乱后,阿剌知院虽然成为新首领,但他也得面临和也先一样的问题,那就是草原内部的分裂。

    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诉求。

    当初也先能用自己的威望和手段强行镇压他们的反抗,阿剌知院能吗?

    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