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202章

我要做明世祖-第202章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粗放执政,跟西方一样把人当牲口控制管理,那倒没有多余的烦恼。

    反正眼下的沂国国库,足够朱见濡一家过上奢侈的生活。

    可朱见济海外分封诸王,是让他们传播华夏文明的,管理体系要跟本土配套,不能学西方殖民者的无耻,只负责掠夺资源,完事儿拍拍屁股走人。

    于是这两年来,朱见濡在治理上花了很多心思。

    他先是组织起数百兵丁,去周边的蛮人部落抢奴隶过来充当劳动力,还针对愿意顺服的土人,要求他们送子女来入学校,对下一辈进行统一的汉化。

    吕宋岛上还有不少起先就定居的汉人,听说大明在这边建了封国,很多都跑了过来。

    对华侨们来说,他们出海谋生日久,但还是很思念家乡的,只是基业在这边,让他们很难割舍重回故土。

    现在有了个沂国,各方面行事又是满满的华夏风味,也能让他们一解思乡之苦了。

    “这些学生都要好好教导,”朱见濡对院长说道,“他们都是周边土番的子嗣,以后是能继承土司之位的,把他们交好了,对沂国作用很大!”

    华夏文明兼容并包,并不排斥别人自愿融入。

    只要把这群人汉化成功,那沂国的综合国力就能得到迅速上升。

    “如今我沂国之事,如东周时秦国西并十二国,楚国于南大启群蛮,都是对华夏有千古之利的事……尔等好生辅佐,免不得名留青史。”

    “尊大王令!”

    院长他们乖乖应话,然后送走了朱见濡父子。

    旁观的朱佑极一直没做声,直到回了王宫,才问他爹,“我华夏文明这么好,为什么那些土人还要被父王拉过来学?不应该抢着学的吗?”

    对比一下,要是有人愿意免费送自己好吃的好玩的,就算他是王子,也是乐意接受的。

    白嫖嘛,

    谁不爱?

    朱见濡语重心长的说道,“这就是土人的短视之处了,他们一辈子都待在这样的地方,如同井底之蛙,鼠目寸光……自然没什么分辨好坏的能力。”

    “父王上承皇帝旨意,下应沂国民心,肯定不能放任这些人继续堕落。”

    朱佑极若有所思,只是还在纠结,“父王刚刚说了两个成语,为什么青蛙和老鼠会放在一起?”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

    “不用在意这个。”

    朱见濡打断了儿子的思绪,“真儿要记住,教化百姓是君主的职责就好。”

    “要是有人死活不肯顺从好意,那就像父王一样,把他们放到矿场里去改造,等他们学好了,汉话说得流畅了再放出来。”

    真儿,这是朱见濡和万贞儿给长子取得小名。

    因为他们都觉得,这是上天赐予的爱情结晶,命中珍宝,又怕直接叫“珍”过于俗气,故而以同音字命名。

    第二个儿子朱佑樘就简单了点,就叫“宝儿”了。

    幸好朱佑樘目前还小,不知道父母在享受爱情的同时对自己的恶意。

    等他长大了,也不知道会用怎样的表情,来面对叫自己“宝儿”的长辈。

    “那京城里,有了太子,我能不能回去看看?”

    朱佑极放弃了对跨物种的思老,转移到了另一个话题上。

    他跟朱见济这个皇帝叔叔玩的不错,对三岁左右的事还记得一些,所以想回去看下。

    沂国太热了,他刚来的那一年总会长痱子出来,搞的朱见濡不得不用硝石制冰法给他弄一些冰块出来降温才好点。

    现在习惯了不长了,可还是很嫌弃这边。

    他想玩雪。

    可朱见濡拒绝了他。

    “陛下有规矩,实封藩王要按照远近,隔断日子才能回本土述职。”

    “咱家还要再等一两年才能回去。”

    “不过等真儿长大点了,父王就想办法,让你去京城的太学读书,怎么样?”

    朱佑栎点头,“好!”

    “我要听父王的话,好好念书,教化土人!”

 第337章 吕宋总督许柴佬

    “就回来了?”

    万贞儿抱着小宝转进来,发现了正在谈话的父子俩。

    “那些土人学的怎么样?”

    她把孩子放下,让两个小东西自己去玩,问朱见濡道。

    朱见濡当然是无所不答,“先生夫子都很负责,学校里的小孩看起来都挺机灵,学的挺好的……就是除了移民汉人的子孙,土人的都怕我。”

    “不过怕点也好,沂国立足不过数年,好多东西都没弄起来,这前头二十年,最好让他们怕咱们。”

    会害怕,就会敬畏。

    有了土人的畏惧,在少了本土大力倾斜资源后,沂国在吕宋岛上的日子会好过很多。

    二十年,也足够沂国繁衍出新一代了。

    但那个时候,沂国也可以不依赖“害怕”去影响其他势力。

    “这么说来,他们学得也挺快的,我还以为土人会很讨厌读书呢。”

    万贞儿想起自己成为沂王妃后,跟着得道升天的三位弟弟,不由得叹了口气。

    万家是个普通家庭,如果不是如此,万贞儿也不会年纪轻轻就卖入宫廷,伺候皇家。

    按照正常逻辑,在皇宫大内打一辈子工,或者承蒙恩典,岁数大了后放出宫嫁人,差不多就是万贞儿的命运了。

    可谁知道她能跟大明亲王来一场忘年交?还让从小就极为依赖她的沂王对之死心塌地?

    万家由此一飞冲天,当上了皇亲国戚,在老家那儿横的不得了,就差基因突变成螃蟹了。

    后面因为临近就藩,朱见濡跟万贞儿商量着把万家也带过来——

    对前者来说,这可是自己的岳父舅子,虽然万家长孙都跟自个儿一个岁数,但该尽的礼节还是要的,万贞儿也很照顾老家的亲人。

    沂国初立,穷是穷了点,但跟本土的联系又没有断,总能入手不少奢侈品,加上他这个大王给的特权,待遇是不会降很多的。

    后者则是觉得,沂王还在北京的时候,万家人在地方当个暴发户,闯了点祸事,那还能给他兜住,以免已经明确提出“道法并用”的皇帝把他们抓起来开刀放血。

    可沂王就藩之后呢?

    还那么嚣张跋扈的话,肯定是要玩完的。

    于是夫妻俩一拍即合,把万家打包带来了吕宋。

    来了之后,朱见濡都给万家人封了官职,万贞儿也希望三个弟弟能帮衬下小姐夫,结果全都去摸鱼糊弄人了,让他们读书,当个体面的知识分子都不肯。

    后者还放出了“读书无用”的暴论。

    毕竟他们发家致富,靠得可不是勤劳聪明,而是走了皇家的后门。

    亲弟弟如此,也难怪万贞儿会觉得比之眼界更低,知识水平也更低的土人不会好好学习了。

    “这倒也跟以前的人物有关。”

    “要没有他,吕宋之人也不会习惯于学习我中华的文化。”

    朱见濡笑着跟老婆解释道,“太宗皇帝之时,郑和下西洋,炎洲都到过,不止在金洲那儿设了个旧港宣慰司,吕宋岛上,其实也有个总督来着。”

    反正在大明朝的头几十年里,中国对外的探索交流是非常厉害的。

    后世人常听菲律宾这边有个苏禄国,其国王曾经带着妻儿老小,亲自入京朝拜太宗,乃至于自己死了,也葬在大明,却不知道,永乐三年的时候,三宝太监就奉太宗旨意,来到吕宋,册封了许柴佬为当地总督,统揽该区域军、政、财、文大权。任职直到永乐二十二年,达二十年之久。

    而许柴佬其人,跟旧港那边的梁道明、施进卿等人类似,同样是明初大航海时代的著名华侨。

    后两位能在旧港弄出一番事业,许柴佬自然也差不到哪儿去。

    他在吕宋耕作多年,家产不知多少,可称得上是西洋巨富。

    而本人也算得上是一名儒商,一边赚钱,一边也没忘记惠及同来这边讨生活的老乡,还有些玩得好的土人。

    所以时间一长,许柴佬便在当地有了巨大的名望。

    成为吕宋总督后,许柴佬上忠朝廷,下效庶黎,身体力行,励精图治,在吕宋不遗余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与先进生产技术,大兴造船、纺织、制陶及农业技术等等。

    在大明获得制海权,西方殖民者注定无法借助海洋崛起四处扩张,用屠杀方式摧毁大量文明痕迹后,许柴佬注定是要名留青史的。

    因为在吕宋这个已经被朱见济划入汉文化圈子里的地方,许柴佬可以称之为“普及汉化”的第一人,其人留下来的总督印章,在沂国建立之前,都被吕宋土人供奉着,视为神物。

    朱见濡来了后,也把这印章纳入宝库,收藏了起来,甚至还想找过许柴佬的后人,用他们来拉拢当地民心。

    结果经过一番调查后,才知道许柴佬跟梁道明一样,年老后思乡之情极重,最后不顾病重,强行要求儿女把自己抬到船上,回到晋江深沪老家。

    落地之后不久,许柴佬都还没来得及看到族人迎接,便撒手人寰,连遗言都未曾留下。

    在官方记载上,也没见许柴佬为子女请封的奏疏。

    据说是许柴佬老成持重,知道自己名为吕宋总督,实则为其国王。

    他儒学深厚,不愿意利用这样的机会,去窃取国家神器,让许家独霸吕宋,便未曾对朝廷提出这样的要求。

    朱见濡把其后人又从晋江请回来后,对这位的经历深为感配,还让人给许柴佬在吕宋修了个衣冠冢,亲自祭拜了一次。

    “寡人给许家待遇不薄,也算有回报了!”

    说完许柴佬的事,朱见濡又激动的告诉老婆另一个好消息。

    “许家人前些日子进言,许柴佬当年总督吕宋,曾经于岛上发现过一座金矿,还试图开采过,只是人力不济,岛上也有土人阻碍,未能提炼多少金子出来!”

    “如今沂国已立,又有大明为靠,倒是可以试着去挖挖看!”

    “如果我沂国能将之入手,便能一夜暴富!”

    朱见濡这几天去外面巡视,就是想看看沂国内部有没有稳下来。

    没有后顾之忧,他就可以安心去吕宋南边挖矿了!

    万贞儿也跟着激动,可听到那金矿位于吕宋岛南部,而沂国在中部之地,在交通还没建设好之前,去那边搞事还是挺难的。

    “不是还在开采铜矿吗?本来就用了不少人手,现在还能腾出劳力去掘金吗?”

    “这个不难。”

    朱见濡已经想好了,“以金矿之重之富,我小小沂国当然难以咽下这口肥肉,但陛下肯定会有意向!”

    沂国能有眼下的几万人,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了本土前期的投入,而其中的花销,也是要算到账本里去的。

    本来要想把这笔钱连本带利的还干净,八成得经过沂国两代人努力才行,但一旦有了金矿,那就能轻松解决了。

    金山银山,那都是钱山啊!

    如此财富,朱见濡肯定兜不住。

    他要强吃,周边还有不少称臣大明的小国,万一他们去北京告发了呢?

    万一往来于吕宋的本土商人知道了,通报上去怎么办?

    他藏着掖着,等东窗事发,就容易坏了皇帝对他的感情。

    朱见濡不想做无情无义的小人。

    先帝和当今天子对他可谓自古难得的良善,他得投桃报李,顺便利用金矿,甩掉沂国财政上的大包袱。

    沂国是小国,在发展上也离开不了本土,不能因为眼前的利益,坏了未来的可能。

 第338章 邱浚

    “沂国找到金矿了!”

    未央宫内,朱见济才结束内阁会议,就看到了朱见濡最新送来的奏表。

    之前小太子满周岁,朱见濡就送来了章文庆贺,还有他在沂国的工作报告。

    朱见济对堂哥的治理能力还是很信任的,看了两眼便回信去吕宋,对朱见濡表示了肯定,并且鼓励他再接再厉,毕竟教化一方蛮夷,把他们吸纳到诸夏的文明体系里,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好在朱见濡的水平以及远超出了及格线——

    在原历史上,他可是大明朝的成化帝,上承土木帝这个怂包脑残留下来的一堆烂摊子,下启了儿子的弘治中兴,那管理能力的确不错。

    唯二的污点,就是前期励精图治,后期就松懈到沉迷小黄书,启用佞臣取乐,堕落的让原本的大臣失望了,民间也疯狂编排他跟万贞儿的爱情,让朱见濡的绯闻和趣事盖过了他本身的才能。

    以及,成化犁庭犁的不够彻底,给女真人留了一线生机,最后给整个华夏来了个大炸弹。

    好在这两点,不会出现在朱见济这个皇帝身上。

    历史已经改变了。

    熟知后世情况的乾圣天子也在努力的给大明铺路,让国家尽早走入近现代化的道路,永永远远的坐在世界霸主的位子上不挪屁股。

    毕竟“天朝”的地位本来就是华夏祖传的,若非鞑清作乱,也不至于偏离正规。

    “有了金矿,国库里就有了足够多的钱,邱浚就能跟朕少说两句了。”

    在去年对内阁成员进行调整时,除了李贤因病致仕,王文年迈请辞,还有做事只能称得上“守成”的沈固也从户部尚书的座位上退了,让比之更熟悉账簿计算和规划财政开支的邱浚上位。

    要说邱浚此人,那跟朱见济也是认识多年的。

    景泰五年,邱浚中榜,按说文采是可以被点为一甲第一,当个状元郎的。

    可惜他的文章里面有些地方,犯了当时的忌讳,让对贡士们进行排名的官员心生不满,想要降低他的排名,把这第一罢到三甲同进士去。

    景泰帝态度游移不定。

    他对邱浚的文采是很欣赏的,也觉得他能在策论中点出时弊,的确不是眼高手低之人,能给自己干好活。

    可是一来,正值三十三岁的邱浚意气风发,还没入仕途就在殿试上直言不讳,以后可能会得罪人,二来其他臣子也建议不要将之点为状元,以免传出去,让天下对朝廷的政策产生疑惑。

    所以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