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大秦工程兵 >

第90章

大秦工程兵-第90章

小说: 大秦工程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端和与沈兵还以为此事是难上加难。

    因为就连杨端和与沈兵都心存顾虑,嬴政又岂会轻易答应?

    没想到几天后嬴政那得到的答复却是:

    “有整训黑甲军且大败楚军之先例,寡人以为此举可行。”

    “上将军可依战时所需自行点兵整训!”

    杨端和与沈兵不知道的是,多疑的嬴政当然是信不过这些魏降兵。

    但转念一想,这是沈兵提出的建议神仙派来助他的还能有错吗?

    于是甚至没有与其它人商量,大笔一挥就同意了。

    杨端和见此不由喜出望外,当下就让沈兵去点兵。

    沈兵目瞪口呆,赶忙拱手道:

    “上将军,属下只是建议,未曾说过要统领此军。”

    “何况属下还要指挥黑甲军”

    没想到杨端和想也不想就回敬了一句:

    “魏降兵上下早已把你当作恩人。”

    “何况你还有成功整训黑甲军的先例,不由你来统领又由谁来统领?”

    沈兵一听这话还真有道理,于是只能灰溜溜的点兵去了。

    是时降兵正在城外的泥泞中艰难的挑土筑路,见沈兵和魏呴前来便纷纷停下手中的活朝他们投来期望的目光。

    也难怪他们会这样。

    沈兵之前就从他们中选过兵,而且选兵后还成功组建了黑甲军甚至打败楚军立功晋爵。

    他们原本就是兵士,原本就该在战场上与敌拼杀建功立业。

    谁又会想继续呆在这做苦役?

    谁又会愿意在这饿死、累死、冻死?

    他们或许不怕死,但却怕这种毫无尊严的死。

    便是传回家里听着都是两回事:

    一种是某某在工地饿死。

    另一种是某某在战场战死

    虽然都是死,但前者是受尽屈辱含恨而死,后者却是光宗耀祖自豪的死,甚至还能给家人带来爵位和田宅,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沈兵朝魏呴点了点头。

    魏呴恭谨的朝沈兵拱了下手,然后用激动得发颤的声音说道:

    “校尉受大王之令前来点兵十万,愿随我等从军者,列队待点!”

    降兵们不由暴出一阵欢呼。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多谢校尉,多谢左校尉!”

    接着众降兵的欢呼很快就变成一片感恩声,其中更是有人跪地磕头,也有人放声痛哭。

    这一刻,沈兵就知道自己的决定没错了。

    魏呴是对的,降兵其实早就有归秦之心了,只是身为魏兵没有很好的机会而已。

    想了想,沈兵又不由暗叹一声。

    此次他只能点兵十万,这也就意味着还有近十万降兵要继续做苦役。

    这十万人要想有出头之日就难了。

    原因很简单,被挑了几次剩下的就意味着是老弱的兵士魏军战力不济,这样的兵士不在少数。

    秦军虽是凭军功晋爵,但也不养无用之人。

    就像循

    沈兵一想起此时的循不知在何处受苦,不由黯然神伤。

    自从来到这世界,沈兵已努力将自己伪装成一副坚强的样子,但内心深处依旧会被某个不经意的联想刺痛。

    点兵这事自有魏呴处理。

    沈兵不过半个时辰又被杨端和叫了去。

    杨端和拿着份竹简面带惊慌的说道:

    “校尉,刚收到大王信件。”

    “大王问我等有何攻楚方略?何时出兵攻楚?”

    沈兵被这话给震惊了。

    这“何时出兵”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在催促他们发兵了。

    不是要等到明年开春再出兵吗?

    这时候就在问何时攻楚了?

    这降兵还没点完还没整训呢!

    却原来是这嬴政先后顺利的拿下赵、魏两国又大败燕、代联军后就有些飘飘然了。

    其实这只是一部份原因。

    飘飘然之外还带有“寡人有神仙相助命中注定能统一中原,又何须怕那牛鬼蛇神”的想法

    于是早些出兵不就能早些灭楚进而一统中原了吗?

    他嬴政已迫不及待的要看到这一天了。

 第一百九十一章 唐雎不辱使命

    杨端和说道:

    “何止是降兵没有整训,大王许给我的十万大军还在路上,少说也要十余日才能到。”

    “而大王却在此时催我发兵”

    “我从未见大王如此急于用兵。”

    沈兵心下知道是什么原因,但却毫无办法。

    他是大王嘛,大王若是尾巴翘起来有了轻敌心理,谁还能说服他?

    王翦?

    王翦此时只怕已被晾在一边了,否则攻楚的主将就该是他才对。

    李斯?

    李斯也不好说话,因为他自己便是个楚人,若劝说嬴政暂缓进攻只怕会被嬴政怀疑抱有私心。

    但现在这情况如果嬴政逼得这么急的话就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秦军怎么样沈兵是管不着,但他自己的小命可不能不管,所以不管怎么样也得拖上一拖。

    然而要怎么拖呢?

    痛陈利害说暂时无法出兵?

    嬴政哪里会管这一套,到时他甚至会说:

    “你大梁不是有十万秦军吗?”

    “还有三千黑甲军。”

    “另外还有十万新征的降兵。”

    “那总数也有二十余万了,还有十万秦军在路上,还能怕了那楚军不成?”

    此法不行。

    那么便找个借口?

    但嬴政又是何许人也,他又怎么会看不出是搪塞的借口,到时怪罪下来

    此法也不行。

    就在沈兵左右为难时,看到杨端和案前摊开的地图上的安陵城,于是心下一动,便对杨端和说道:

    “上将军。”

    “大王既是要攻楚方略,我等便先考虑方略。”

    “至于何时可出兵属下以为我等徒自担忧也无济于事,至时还是由大王决定。”

    杨端和叹了一口气,回答:

    “只能如此了。”

    “校尉可有攻楚方略?”

    沈兵假装皱眉沉思,然后回答道:

    “方略倒是没有。”

    “不过依目前而言,属下以为最佳的突破口该是陈城。”

    “因为该城地处汴河下游,我军可以顺流而下。”

    “然后再以此城为基地夺淮河,并一举将淮北楚军分割包围。”

    杨端和点头说道:

    “校尉与我所见略同。”

    “只是我大梁虽占据上游,但楚军畏于我黑甲军之利必有防备。”

    “据探子报,楚军已在陈城上游设下重重封江锁链以及木桩,黑甲军在汴河只怕是寸步难行。”

    “想要攻占陈城并不容易。”

    沈兵顺势将话锋一转,指着地图上的安陵对杨端和说道:

    “是以我军应以安陵城为据点。”

    “此城位于秦境且距陈城不过两百里,若兵力及补给源源不断运往安陵,我大军在陈城作战便无补给之忧。”

    杨端和听着不由皱了皱眉:

    “校尉所言极是,可是”

    “这安陵却不是我等想要便能要得到的?”

    沈兵故作疑惑,问:

    “为何?”

    杨端和解释道:

    “这安陵城乃魏国安陵君所有,大王为安抚魏国军民,特留安陵君保有封地。”

    “是以,此城虽纳入秦国版图,却无法说驻便驻!”

    沈兵说:

    “如此,便只能上报大王由大王决策了。”

    杨端和回答:

    “正该如此!”

    沈兵其实是知道这些的。

    这安陵城是魏国亡了之后被秦国收编保留了自治权的城市。

    之所以保留其自治权,一方面是安陵城城防坚固且有上万精兵,秦军要将其攻下难免会损兵折将。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安陵君表示愿意归降秦国,条件就是保留安陵城。

    嬴政一想,要留封地就留吧,此时的秦国正处在用兵之时,强攻安陵不划算。

    另一方面,嬴政又希望以此给别的魏城乃至还未攻下的楚、燕等国一个示范:只要归降,寡人还是可以留你等性命甚至封地的。

    于是这安陵城就这样留了下来。

    沈兵之所以希望以安陵城为基地,其实就是要给嬴政一个麻烦:

    这自治的城哪里能让秦军入驻的?

    秦军入驻之后还不将他们都缴了械了?

    然后这还算是自治吗?

    如果这安陵君只是个傻瓜也就罢了,三两下被嬴政忽悠了就砍了头。

    但偏偏这安陵君又是个聪明人,尤其他手下还有个很有胆识的谋臣叫唐雎。

    于是“唐雎不辱使命”的典故就出来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沈兵一想到这就是一把辛酸泪啊!

    初中言要求要背诵的,沈兵那是背了几天也没能背下来,结果被打了好几次手心。

    如果可以,沈兵倒是要回去问一声:

    “老师老师唐雎不辱使命是因我而起。”

    “如果不是我要拖延时间指定这个安陵城为进攻基地,唐雎就不需要出使秦国!”

    “我身为参与者是不是可以不要背诵?”

    这些都是后话。

    此时的沈兵心下盘算着:

    杨端和这去请示一下,嬴政又派人出使安陵,安陵再回复

    然后彼此回来回去的,再到唐雎出使闹上一出最终还是没能把这安陵借来。

    怎么说也要一个月吧?

    然后,咱就说原本的方略都是以安陵城为基础,大王既然没把这安陵城借来,那就要重新规划一番。

    然后“叭啦叭啦”又是一个月。

    差不多就是开春时节冰雪融化的时候了。

    那时就真准备妥当了。

    杨端和当然不知道沈兵心里的这些小九九,他还在想着该怎么跟大王说这件事。

    沈兵其实也不是存心想瞒着杨端和的。

    但这事动不动就是“欺君之罪”所以杨端和还是不知道为好。

    想了想,沈兵觉得演戏就该演全套,顺便制定了一个以安陵为基地进攻陈城的作战计划

    第二天嬴政就收到了这“方略”。

    嬴政一边看一边点头,他对这方略还算满意。

    更重要的是这方略是沈兵制定的,沈兵制定的方略当然没问题。

    只是这安陵有些棘手。

    想了想,嬴政就对身旁的李斯说道:

    “派人出使安陵。”

    “寡人要以五百里地与安陵君交换安陵!”

 第一百九十二章 密信

    事情果然不出沈兵所料,隔天沈兵就从杨端和那得到消息,说是大王已派人去出使安陵了。

    于是沈兵一颗悬着的心就放下了一半,暗道还好这嬴政没鬼迷心窍的不顾一切下令发兵,否则这一回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沈兵这边不顺利,项燕那也好不到哪去。

    项燕派人送信去寿春要求再调五万兵却许久都不见发兵。

    项燕一再派人去催,也有如石沉大海没了踪影。

    另外,本应从寿春发来的粮草及箭矢也是有一波没一波,这使项燕不得不去齐国要粮。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app, app  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项燕叹了一口气,暗道自己对于楚国来说终归还是外人。

    如果从渊源来说,项氏一族的确是外人。

    百年前项氏原本是洧水陕北延河旁的一个小国,名曰项国。

    这项国大王是个会盘算的人,他认为自己这小国如果参与中原各国的杀伐,很容易就会被灭国且不留痕迹。

    于是他打定主意只守自己一亩三分地不出战。

    结果在齐国为霸主打着“尊王攘夷”的大旗号召中原各国共抗外夷入侵时,项国依旧不参与。

    平常的争战不参与也就罢了,春秋时期还讲“仁义道德”,只道你是与世无争于是情有可原。

    但共同对抗外夷入侵的战斗也不参加,这就过份了。

    于是齐国秘密会盟做出决定,要灭了这项国。

    灭项国很容易,鲁僖公以打为名带上几万兵就做到了。

    之后将俘虏的项氏一族尽数流放到长江以东的蛮荒之地过渔生活。

    这时的项氏才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自身不强大的话,无论观望或是卷入纷争,最终都只是强者的陪衬。

    从此项氏便大兴习武之风,贵族子弟更是从小就熟读兵法。

    然后越国灭了吴国,楚国又灭了越国。

    楚国为了能镇住江东的百越,便招降尚武的项氏一族,开出的条件就是项氏得以保留自己的封地且在寿春东北百里处下相建立城邑。

    这相当于把项氏封为楚国昭、屈、景三大族外的第四族。

    但这其实只是名义上的第四大族。

    楚氏三大族:昭氏统辖国事,屈氏掌王族军政事务,景氏掌关防与举国军务。

    项氏则是有敌来犯时才将其招来,若无战事就晾在一边。

    所以也难怪项燕会会以为楚国始终将项族当作外人。

    寻思了一番,项燕就下令道:

    “再派人去请援兵。”

    部将应了声,转身就去安排。

    等部将下去后,项燕就将三子项伯招到面前,然后如此这般这般的交待一番。

    其实楚王负刍不发兵也有他的苦处。

    如果论兵数的话,楚国又何止区区三十万,整个楚国有兵近七十万之数。

    楚国的兵大体分为两部份:

    其一是散布在各个关塞城防的守军。

    楚国将近有两百座城邑,有城防的大城约有五十余座,其驻军大约三十万上下。

    这些兵士的补给向来都是国家与城邑封地各出一半。

    但封地却常常暗中给予城防将士好处,时间一久,城防将士几乎就成了封地的私兵,国家乃至楚王负刍都很难调动。

    其二是楚王负刍的直属大军,合计大约四十余万。

    这就是项燕能动用的主力军。

    但之前被项燕用于大梁被淹折损十万,此时只剩三十万。

    项燕领十万在曹州,其子项梁领十万在陈城,寿春只余十万。

    此时项燕又要求五万那寿春不就只剩五万?

    那万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